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光点

第二百五十九章 光点

    做一些浮桥所用的箱笼,根本不会造成任何后勤压力,箱笼同时也是箱子,能作为容器来用,别的不说,用来盛放散钱就很好用。

    义军现在有现钱七万贯,这些钱大多是从黄巾那里缴获的。

    军中钱财如何存放的李孟羲见到过,之前路过某个无名村寨补充物资之时,刘备遣人拉了一满车五铢钱,满车的钱拉钱跟拉牛粪的方法一样,车上放个围子,钱放围子里,不怎么掉就行了。

    拉钱跟拉粪的方法没差别,真个钱财如粪土。

    因为没有太妥善的存放散钱的方法,日常行军,经常有散落的铜钱从车上掉下来,押运辎重的乡勇不胜其烦。

    虽然,后来因为生麻编成了麻线,有了足够多的细麻线,可以把散的铜钱串起来了,麻线发给乡勇们让乡勇们把一个个五铢钱穿好,到现在,散钱仍远未穿完呢。

    如果有了足够的木箱,用来放钱会很方便。

    以义军现下的技术条件,做箱子肯定还得用木头,可木头做成箱子,木板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应该还是榫接技术,榫接技术精度能不能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李孟羲细想之后,发现完全可以的。

    就比如木水桶,用木板拼接之后,用绳扎紧,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被挤的紧紧的,就进不去水了。

    能做不漏水的木桶,就一样能做不进水的箱笼。

    为了降低后勤压力,真要是做一个六面封死的大木箱,什么东西都放不了,等于还得腾出几辆车放这些笨重的箱子,等于许多运力被浪费了。

    而要是,箱子做成盖子可以开合的样式,就不会浪费运力了。

    可如此以来,防水或许成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带盖子的容具,把盖子合上往水里丟,一大堆杯子瓶子之类的东西都能做到盖子合上丟水里不进水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随处可以防水性能良好的带盖的容器,但这是基于技术高度发达,工业技术成熟才能实现的情景。

    在汉末,要造一个带盖的大箱子,要求盖子掀起能装东西,把盖子合上在水里泡半天,还一点水不进,技术难度太高了。

    尽管汉末高端的木工技艺能做到盖子和箱体完全严丝合缝,一点水都不进,但如此高端的木工技艺,鲁犁等一群来自乡间的木匠,不太可能掌握。

    李孟羲遇到了三难的抉择。

    不做箱笼,若遇到需要紧急过河的状况临时要做箱笼,根本赶不及。

    而做了箱笼,如果做一体封实的木箱子,太占地方了。

    而如果做有盖子可以开合的木箱子,这样的确不浪费运力了,但受技术限制,可开合的木箱防水性能就成问题。

    现在李孟羲面临三个抉择,是做箱笼还是不做,如果做了箱笼,是做全密封的,还是做有盖子的。

    一切都为战争服务,如果为了节省运力减轻后勤压力就不做箱笼了,得不偿失。

    选择只剩两个了,到底是做完全封死的箱笼呢,还是做可以用来装东西的箱子呢。

    做哪一种,取决于现下技术条件。

    现下技术条件到底能不能做到,李孟羲就不太清楚了,他一点木工活都不会干,等明天吧,明天交代鲁犁等人,看先做个带盖的小箱子,看能不能防水,如果防水效果好不好,如果防水效果好,就做个大的。

    如果防水效果不好,就勉为其难的做一体密封的箱子好了。

    而且吧,用作浮桥的箱子,不能做的太小巧了,做的越大能提供的浮力就越大,箱子越大越好,但受限于运力,即板车车宽,箱笼最宽不得宽于车身宽度。

    由此而延伸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板车大小不一,就没办法做出最能发挥运力大小的统一规格的箱笼,一处不统一,就处处不统一。

    本来做好的箱笼大小都是一样的,也都能放在车上刚好箱笼宽跟车宽差不多,这样,箱笼规格做到了最大,还容易固定到车上。

    如果箱子体积没有做到的最大,即,箱子放在板车上,车架一边还留有巴掌大的一绺空隙,这一绺空隙能干什么,能利用起来吗?利用不了的,就巴掌大,放一把枪放进去都不太好拿的,很尴尬。

    统一化好处众多,能极大减轻后勤压力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已。

    义军现在几百辆板车,大小并不统一,但好在,木匠营车轮内外轮径已经开始统一了,板车的车宽也开始统一了。

    从之前新生产的八辆车开始,由木匠营生产的板车,车轮大小差不多了,而车宽几乎完全一样的,顶多有一指宽的误差。

    为什么车轮轮径差不多,而车宽几乎完全一样呢。

    差不多是一个精度,几乎完全一样,是另一个精度。

    同样的木工,同等水平的技艺,产生精度误差的原因是,加工难度不同,车轮要用窄方木做出一样的直径,难度较大。

    而车身要做多宽,直接拿尺子量长宽就行了,宽了就锯一点,因此板车做出一样的宽度,是没多少难度的。

    想着箱笼和浮桥有关的事,李孟羲坐在车边,越想越睡不着。

    再回想昨晚下雨,在夜里想到下雨的时候,怎么防止雨水进帐呢,当时想到了四重措施,这四重措施是什么来着?

    一想,差点想不起来了,这可好,只是昨天才想到的东西,隔了一两天就要忘了,不记下来确实不行。

    这么一想,彻底睡不着了。

    今夜大晴,星空灿烂,李孟羲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无聊的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

    马车旁,是一杆高高的火把架,火把架上,一左一右插着两根松木火把,在满营的篝火都烧的差不多的时候,高高的火把架上,火把燃烧的正旺。

    这便是用于夜晚作为标识的“火旗”。

    李孟羲瞅了一眼自己的营旗,目光远处眺望,他朝东看到了高处一个显眼的光点,朝西也看到了显眼的火光相隔不远的两处光点。

    东向的火光,是木匠营扎营地。

    西向相隔不远两处光点,一处是军医田卜的营旗,另一处光点,是属于辎重粮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