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秦之刀斧,汉之白骨

第十三章 秦之刀斧,汉之白骨

    远远的就看到了张飞汹汹而来,察觉到来者不善,李孟羲顿感不妙。

    李孟羲赶忙站了起来,他拍了拍麻衣下摆粘上的草屑和灰尘,目光警惕的看着走近的张飞。

    走近少年,张飞瞪着牛眼,冷冷的瞪了少年一眼,“百夫长!”张飞粗着嗓子喊了一声,张飞可能只是平常的声调吼了一嗓子,在近在咫尺的少年听来,却如同响雷。

    附近巡视的百夫长一路小跑着跑了过来,“三将军,有何吩咐?”头戴青巾的百夫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毕恭毕敬的问到。

    “人都撵远点儿,某要与这娃娃好好讨教一番。”张飞吩咐部下时,眼睛也未离开少年,他双眼大瞪,吹胡子瞪眼的。

    百夫长领命,很快就把俘虏带到很远的地方了。

    四周除了张飞和李孟羲以及砖头,没有第四个人了。

    “说什么秦失其鹿,汉也失其鹿,狗屁不通!”张飞挥动手中的鞭子凌空抽下,鞭稍在空气中啪的一声炸响。

    “秦为暴秦,故二世而亡。我大汉仁义,故国祚绵长。你这娃娃且说,把我大汉和暴秦一概而论,却是何居心?”

    说着,张飞伸出骨节粗大的巨掌,一把抓住李孟羲衣服的前襟,李孟羲被拽的身体不由得前倾,“哼!”张飞冷哼一声,李孟羲能感觉到张飞鼻息传来的热量,“你且说,说不出所以然来,某的鞭子可饶不得你!”

    说着,张飞扬起了鞭子,作势欲打。

    李孟羲正欲开口反驳张飞的话,砖头松开了哥哥的手,脑袋前抵,如同小牛犊一般,狠狠地用脑袋撞向张飞。

    砖头太小了,他一头撞去,只撞到了张飞膝盖上,张飞没什么事,他自己却撞的倒退了回来。

    不顾脑袋的疼痛,砖头又扑了上去,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拼命把张飞推搡开了半步距离。

    “不准打俺哥!不准!”砖头奶凶奶气的伸着双臂,把二哥牢牢地护在身后,砖头昂着的小脸上,满是倔强。

    张飞不是真的要打少年,他只是作势要吓唬一下。

    砖头那么小,还要护着哥哥,这一番兄弟情深,让张飞无论无何也无法痛下鞭子。

    看着挡在身前的小小身影,李孟羲内心触动了,“砖头。”李孟羲叫弟弟的名字,想轻轻把弟弟拉至身后却失败了。

    弟弟很倔,就是要挡在哥哥身前,李孟羲拉了两下没拉动,便放弃了。

    几门就行了按着弟弟的左右肩膀,隔着弟弟这个小人儿,目光毫不退缩的和张飞对峙。

    “三将军说,在下以大汉和亡秦相比,有辱我大汉是吗?”李孟羲面露机讥讽之色。

    “那晚辈,倒要好好辩论一番。”

    “暴秦之罪,罪在刀斧。

    秦法严苛,民有锱铢之罪,动辄便以酷刑相加,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然,秦虽暴,秦之刀斧纵日劈夜剁昼夜不息,亡死者不过万千。”

    “而我大汉士族勋贵、皇亲国戚并吞百姓土地蔚然成风,致使百姓下无立锥之地,上无片瓦遮身,以致九州之内灾荒四起民不聊生,饥寒而死者何止亿兆?”

    “我大汉不加暴秦刀斧于民,倒是饿死亿兆黎民。此杀人不用刀,真仁义也!”李孟羲脸上浅笑依旧,只是讥讽的意味更深了。

    张飞黝黑的脸颊开始气的发红,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醋钵大的拳头捏的咯吱咯吱作响。

    在张飞右手之中,马鞭咔嚓一声从柄部被捏断成两截。

    李孟羲目光扫了一眼张飞手中的马鞭,他嘴巴咧了一下。

    “某之前以暴秦和大汉为比,确是某失言。今以黄巾之乱观之,实则我大汉实比暴秦更为不堪……”

    “哇呀呀!!”张飞起的哇哇大叫。

    他很想把脸上挂着可恶笑意的娃娃给一拳打死算了,却又生生克制住了把暴力付诸实践的冲动。

    张飞拳头飞舞,对着李孟羲身前的空气一通乱砸,一阵无能狂怒。

    气终于消了一点,张飞啪的一声把断掉的马鞭砸在了地上,然后咚的一声狠狠地一脚跺了上去。

    张飞临走时,丢给了李孟羲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仿佛是把李孟羲当成了马鞭跺了一脚一样,别提多解气了。

    张飞走远,李孟羲下巴抵在弟弟的头上,他看着整个嵌进土中的马鞭,有些无语。

    一脚把马鞭柄部踩进硬土里。不愧为张飞,果然怪胎。

    这一脚若是落在人身上,肋骨岂不咯嘣一声就断了?

    张飞来找茬之后,再也不见刘关张任意一人前来,只是从刘备中军大帐之中,嚎哭声时有时无。

    李孟羲左看,是刘备的大帐,右看,是东一撮西一撮的俘虏们,李孟羲发现自己和弟弟变得孤零零的了。

    事情与李孟羲预料的不对,他本以为,向刘备分说天下大势之后,刘玄德见贤眼开,立马给自己个狗头军师什么的当当。

    然而,半天过去了,中军大帐一点动静也无,刘备就像死掉了一样。

    (哪里出问题了?)李孟羲摸不着头脑。

    投靠刘备是自己和弟弟唯一能活下去的机会了,一定要把握的住。

    生死攸关,由不得李孟羲不认真,他开始认真回想自己初见刘备的过程。

    李孟羲是做足了准备才决定见刘备的,并且他很清楚自己该和刘备谈什么?那就是,空谈天下大势,细则一点不谈。

    空谈天下大势,比较好忽悠人,而且效果也好;不谈细则是因为李孟羲清楚的知道,在陌生的东汉末年,他连大汉有多少州都不知道,连这个时代士兵的行军能力也不知道,约等于一个文盲的情况下,没办法细谈兵法之类的专业问题。

    最开始,一切都按李孟羲所想进行的。

    一进中军大帐,便直言黄巾动(喵)乱之因,一下就抓住了刘关张三人的注意力。

    到了争辩时,张飞冲动,看问题也浅薄,辩论只纠于黄巾本身,他最容易对付。关羽难对付的程度就上升了一截,关羽看的更深一层,看的是军势,是政令。到了刘备,辩论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此时,到了天命,到了国运。单从争辩的角度来看,刘备此人,境界比关张二人深远的多。虽然武力不足,他作为领头之人,当之无愧。

    依靠着自身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知识,艰难赢得数辩全胜。可是后来就变了,因为所受过的教育,那是来自两千年后已经被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和论点,李孟羲被这些先进又客观的史观影响颇深。

    为了应对刘关张三人的唇枪舌剑,李孟羲以一敌三,越辩越在状态,最终,连大汉天命已失这种话也说出来了。

    偏偏,在汉室宗亲刘玄德面前说这种话……

    李孟羲赢了辩论,却输了大局。大局就是他自己和弟弟能不能得到刘备义军的庇护,不至于饿死荒野。

    李孟羲弄清楚自己失误在哪了,他不由得捂住了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