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御龙在线阅读 - 第7页

第7页

    可今天有要事,朱弦没功夫与高帜计较。

    见朱弦连抬杠都没力气了,高帜愈发得意,只见他抬起胳膊,微微一招,身后一名内使小伙者便躬身上前,双手高举一只胀鼓鼓的大包袱。

    高帜接过小伙者送过来的包袱,拨开那结,只手一扬——

    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咕噜咕噜滚下地,在朱弦的面前打着旋儿,唬得朱弦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在地。

    “这是赵家四兄弟的头。”高帜淡淡地说:“祁王爷的令已下,赵氏三代以内男丁,一律斩立决。人都死绝了,留赵麾一人,也无甚意义……”

    话还没有说完,只听得耳畔一声怒吼,一股腥风扑面而来。寒光闪过,赵麾如浴血的神,挥举大刀,从天而降。

    高帜被人推开,一名士兵挡在赵麾和朱弦之间,身首异处。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朱弦被吓坏了,她动弹不得,魂魄飞去了天上。

    赵麾双眼赤红,他杀疯了,一个刀花挽过,朱弦的颈间一热……

    她闭上了眼,心想,自己今天可就交代在这里了。

    待朱弦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她突然发现,身上怎么没有感觉到痛?

    再睁开眼睛时,朱弦看见有人正挡在自己身前,赤手空拳与持刀的赵麾周旋——

    是高帜。

    高帜的肩膀受了伤,殷红的血染湿了整条胳膊,还溅到了朱弦的脖子上。

    王钏的兵拦不住赵麾,赵麾就像一头尝到血腥的狼,疯狂攻击挡在朱弦身前的高帜。高帜的手上没有兵器,但他没有逃,坚持挡在朱弦的身前。

    朱弦很惊讶地发现,这媪倌儿的拳脚居然还挺灵活?

    可是人腿儿人胳膊怎么可能与刀剑相比?很快,高帜身上的伤就又添了好几道。

    朱弦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一道又一道的刀光和飞溅的血痕,直到她用眼角的余光看见王钏领一队轻骑兵,手持套马杆,流星锤和长戟出现在赵麾的身后。

    朱弦倒在地上面色惨淡如金纸,她颤抖着举起一只手,指向距自己仅丈余远的赵麾,用尽全力自齿间挤出三个字:

    “杀了他。”

    第4章 芃芃 媪倌啊……

    朱弦是祁王府庶妃杨嬿如的女儿,因其天资聪颖,生性乖巧,小小年纪就被祁王妃给记在了自己名下。因生母不是祁王妃,朱弦虽有郡主的名头却没有封号。为了称呼方便,人们便根据朱弦在朱家宗室姑娘里的岁数排名,唤她五郡主。

    五郡主朱弦深谙王府中庶女的生存之道,她从小念书就很刻苦,在与皇子、宗室世子一起进宫念书的开蒙时期,朱弦就展露出了她超高的学习天赋,深得宫内太傅的喜爱。

    朱弦跟着皇子们一块念书,一直念到了童生的阶段。直到她十岁,因为年龄过大,才终于不再与世子们一块学习。

    因为这段不同于所有宗室姑娘的经历,就连祁王爷朱校堂自己,都对这个庶出的女儿,有了不一般的认同感。

    朱弦跟随父亲朱校堂天南海北走了不少地方,也跟着父亲一起,经历了不少世事的锤炼。但这次来龙城查赵家通敌案,却结结实实地给了朱弦狠狠一击。

    朱弦这一辈子都不能忘记赵麾满身是血,被士兵们悬挂上东门城头的样子。

    “抓活的”禁令解除后,王钏才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可能,他带领自己的兵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制服了疯魔的赵麾。一名士兵瞅准机会,往赵麾的左胸,心脏位置,一戟穿胸而过。赵麾终于倒地。

    高帜带来赵氏兄弟的四颗头,不光击垮了朱弦,更击垮了本就身陷泥淖的赵麾。赵麾身中刀伤无数,可他依然坚持杀死了高帜身边所有的随侍,连高帜的一条胳膊,也险些被卸掉。

    东厂提督受伤,王钏诚惶诚恐,他顾不得理会倒地不起的赵麾,着急忙慌地安排士兵,把失血过多的高帜紧急送回了玉京馆。

    朱弦受惊吓过度,被送进了茶楼里先歇着。祁王爷朱校堂早已接到王钏的通禀,他要朱弦切勿乱跑,他这就驱车,亲自来东城门接朱弦。

    朱弦一个人躺在茶楼的绣楼里,呆呆地望着窗外柳枝上的一对儿喜鹊,叽叽喳喳唱春曲儿。可那婉转的雀儿声进了耳朵,却进不了脑子,朱弦的脑子里头一团浆糊,充斥着各种声音,有战马嘶鸣、士兵们的喊杀声,夹杂着赵麾那沙哑的怒吼,格外刺耳。甚至还有在东菜市口听来的,街坊老婆婆说过的话:

    “赵大人巡街带着他,玉人儿似的娃娃,还得了个玉面五郎的诨号呢……”

    朱弦没有看出来,又黑又瘦的赵麾哪一点可以和“玉面”这个词沾上边。如果硬要找一处,便是赵麾小黑脸上那双澄澈通透的眼睛,当真像两颗玉珠子……

    “外面有军队。”

    “我说外面有朝廷的军队,你这样出去就是送死!”

    “他们架六门炮搁城墙头上,任你变成苍蝇,都飞不出那西城门!”

    “谢谢你……”赵麾对着朱弦鞠躬的时候,朱弦很清楚地看到了那对儿扑闪扑闪长睫毛底下跳动的喜悦,和感激……

    “五郎赵麾,有飞天遁地之能!他……并不一定会凶多吉少啊!”

    赵炳忠,素有“铁将军”之称,他治军铁,打仗硬,是一块烧不化、打不弯、压不垮的坚钢。这块坚钢伫立关西数十年,把鞑靼从河西口岸一直推回到了阴山之外。先皇帝为奖赏赵家,特赐赵家“战功彪炳”的匾额,授赵老太公“镇国公”封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