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许文和彻底无言,皇帝这哪儿有害怕的样子,语气简直好像捡了钱。 “所以,还是跟着吕少保更安全,朕这就收拾收拾,准备北上。吕少保在的地方,必然安全,有吕军护卫,何惧乱臣贼子。”沈奕总结道。 几个官员又急得团团转,不住苦口婆心的劝皇帝,最后已经升任礼部尚书的李致虚脑海中灵光一闪,说道:“陛下可是想亲上战场,一试身手?” 沈奕说道:“是啊,高祖皇帝打天下时,出生入死,从不怕困难和危险,怎么到了朕这里,却束手束脚,什么都要担忧。”说到后来,有些幽怨和不满。 李致虚说道:“陛下,高祖皇帝打天下,亲上战场是不可避免的。但俗话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高祖皇帝打了天下后,还是要将精力放在施政上,至于前方战事,派遣武将去做就够了。” “是啊是啊,高祖皇帝当初精于战场之事,于朝政倒不是很精通,但后来拜了帝师,夜以继日的苦学,这才能开创安稳盛世。陛下如今之才学,比高祖皇帝当初也好了不少,实乃天下之幸。陛下更应多习政事,至于战事方面,在后方调兵遣将足矣。”江若淇说道。 几个大臣见户部尚书为了劝皇帝,都说当今天子比高祖厉害了,不由得十分钦佩。当然,这也是事实,高祖草根出身,政事的确是苦学了一番才像模像样的。 “是么?”沈奕若有所思,一众大臣连忙附和。半晌后,沈奕才像妥协一般说道:“但朕还是想习军旅事。如果现在不能过去,那可以等战事不频繁时,北上历练一番。” 一众重臣见皇帝不坚持亲率兵马,到前线去打仗了,齐齐松了口气,对于皇帝退一步的要求也开始思考起来。战事不忙的时候,倒是可以过去三五个月。 “不如等少保打下幽云全境,我朝与北边议定以长城为界时,再前往燕京。”徐学义提议道。 “以长城为界时?那岂不是仗都打完了,朕过去还能学到什么!不如朕这就走吧,吕少保才走没多久,等下还能追上。”沈奕说着,作势要走。 “那不如打下燕京、云州和蓟州时,陛下再去吧!”徐学义连忙改口。 沈奕停住脚步,想了想,说道:“也行。” 于是众臣齐齐松了一口气,皇帝总算不想立刻就跑了。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劝,燕云数百年不归大梁治下了,风土人情地貌一概模糊不清,难打得很。等打下那几座城,估计是一年后了。 “自古以来,皇帝亲征者比比皆是,怎么到了朕这里,就这么难。”沈奕又叹道。 一群臣子才松了一口气,就又有些紧张,怕沈奕改变主意。于是他们立刻纷纷说自己的官署还有事,找借口告退了,要是皇帝还想抽风,那就再费劲召见他们,反正他们是不打算再松口了。 一众臣子里,只有两个人神色如常,嬉笑自如的出去了,许文和还在与方应时讨论昨天吃的烤鹅甚是好吃。于是几个人对这两个吕少保的亲厚之臣刮目相看,不愧是选择武将做主公的人,对皇帝想以武扬名,以身涉险也没什么大反应。 等到朝臣都散去后,沈奕坐在椅子上,好整以暇的喝着茶水,润了润喉咙。其实,他本来也没打算立刻北上,去追随吕承泽的脚步,他对战场上的事不怎么精通,阵法驭兵之术一概不会,过去也是添乱。 不过,等到打下了燕京等大城时,他倒是可以北上。亲率六军什么的做不到,劳军还是可以的,皇帝亲自跑到前线劳军,可以显示对兵将的极大重视。而且即使皇帝只是去劳军,也叫御驾亲征,名声甚好听。 所谓想打开一扇窗,必须先告诉别人他想砸一堵墙。这次他说想要即刻跟着吕承泽去前线,手下臣子自己就帮他想出打了燕云蓟之后北上的法子了,不用自己再苦口婆心的劝。 迂回而达目的,岂不美哉。只希望,北征军早日拿下那三座城。燕云蓟都在偏北的地方,拿下了那几座城,南部诸城基本也就都已拿下了,副相狡猾得很。 但,他总算是能北上了,沈奕怀疑吕承泽打下燕云后,又想留在那里,不再南返。 几天后,吕承泽带着五万大军,到了真定府,真定李思云和李念云亲自来迎接吕军。由于吕军会继续北上,就只在城外驻扎,并不入城。而真定府与河间等州府,也早已调兵遣将毕,等候朝廷军到来,便一起北上。 “这次,十万大军,够他们喝一壶了!”李思云说道,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激动之意。这么多年了,终于能够组织大军,全力给予北方重击,而没有后顾之忧。 “嗯,我们一起,收复燕云。”吕承泽伸出手掌,说道。 “收复燕云!”李念云将手放上去,李思云迟疑了一下,也将手放了过去。 吕承泽看看这两个神情有些奇怪的人,一年多不见,他们之间似乎有了了不得的进展啊。吕承泽正十分好笑,忍不住笑意从眼底迸发出来的时候,忽然又想到了他自己和沈奕,他们之间也已经挑明多时了。 唉,真巧……吕承泽叹了一瞬,便又和他们仔细商议北上的问题。 现在燕云许多城镇的名字都已经换了,比如幽州已经取消,原城重建且重新圈地,成了燕京。而直沽寨逐渐成为海津镇,又成了天津卫,也是个不小的城池。不过,州府的建制依然是那十六个,其他县镇虽有大者,但也还未升为州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