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本来心中有些期待的苏凝,直至近了,再近了,看清榻间男子安详长眠的面容,最后的急切,终于是彻底呆滞。 她皇叔果真还是已去。 颤着身子看着身着金龙的皇帝遗体,那胸间金龙之首,血染通体,早已是干涸已久。 “舅舅?” 苏凝轻唤一声,蹲下身子,犟着性子有些不敢接受。 塌上之人没有任何回应,她又是轻轻用手推了推。 如此反复,郑桓静躺依旧,苏凝终于是认清了现实,无力的瘫软在榻边。 双眼微红,静静看着床上的皇叔,神情说不出的是无可奈何,还是忧伤。 如果不算南边的吴帝,这是她世上最后一个离去的亲人了罢。 孤独 而这一切的逝因,该是自己身后站着的秦箐,自己所认的义姐。 本该生死仇敌的两人,苏凝却是心中未曾有过任何的仇视,甚至是在这些年置身于外。 或者说……无能为力。 不管如何,自己得以活世,还能存一血脉,是她们皇族所得莫大的恩赐。 她承认自己懦弱了,也不愿去改变这些天命。 正如文宇大哥安慰自己的,天道有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未曾有过久长的朝代。 对皇室覆灭,她该是看淡的。 苏凝双手枕在床沿,低头空茫的看着干燥的灰土地面,眼角滑过一滴晶莹的泪珠。 泪珠留在干泥地面,刹那间没了任何踪迹可寻。 …… 帐外,秦箐抬头远眺,望着无尽的巍峨长安城,眸色微澜。 或许…… …她对苏凝是不是太过苛责了…… 第252章 登基大典 德化十五年三月廿六,帝崩于仙居殿,至此,鼎亡。 鼎传至德化帝,享国祚一百九十五年,德化年间天灾不止。 贫农小女秦箐平乱世,止战熄。 此间,无男子可堪为帝,乃召令天下,以女子之身居九五,享江山,恢民息。 此时,西存蜀地之余孽,西域之战火,南有吴国之困扰。 秦箐三思,终是同意建朝安民,待军队休整,再行收复剩余土地。 召天下,德化十五年四月廿五,举行登基之典,再于骊山举行祭天大典。 定国都长安,立国号宁,年号元庆,是为元庆元年。 日前,秦箐下召令于天下,将建朝的消息传至九州各地。 帝诏: 鼎传国祚双枠有余,至德化初年,天下苦难之久,实乃不幸。然鼎帝无道,不安于民,不济于世,致使生民涂炭,百商不兴。 朕愤起于山涧极贫之地,本无意九州之事,奈何腐漫津津,家破人亡,万般孤苦,尝是男儿之志,集偏臣于一身,得七年以证身安,今剿污吏与庙堂,百姓皆服,实乃天意之至。 女子之身,着金龙加身,不敢萎靡,当夙兴夜寐,以平乱世之火。 古之秦者未有帝皇,然秦皇也;古之至此也无女皇,然今宁帝也。始皇,众民所叹,朕不敢与之,愿以年貌之际兴宁,若有不公,百官当以告吾。 …… 着四月廿五,践祚开元,国宁,始元庆,兴天宁! 这封帝王之诏是秦箐花了正心思所为,基本也算连贯。 前段诉鼎朝不安民,天下共讨之,后段以始皇为例解释自己女子为帝的先例所正。 这纸诏书下发后,天下哗然,诏令前边都是开国帝王为证自己的屁话,并不是人乐道的对象。 那些京中乃至全天下各饱学之士真正乐道的,是对后段女子为帝合理解释的论述。 以始皇之前无帝王作比,表示秦箐女子始为帝的合理,不可谓不直击人们内心,让大部分人无力反驳。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腐儒表示天下不曾有女帝,以天下也不曾有哪怕一人为女官为由来反对女帝开朝。 他们反对秦箐为帝,以为此不合天道,不合周礼。 对此看热闹的便是其他农工商了,总之他们没有什么迂腐的思想,毕竟女子男子为帝有与自己何关。 况且,他们还乐意女帝呢,毕竟女子居高位,不如男子昏庸,不管为政如何,至少女子不贪图男色。 这些都是天下的看法,之于朝中,秦箐早是以家室性命为逼迫将那些前朝遗臣说服了,又有军队的支持,她的登基之典万事具备。 如今朝臣基本上都是鼎朝投降的,秦箐这些年四处征战,心腹谋士也不过六人,除此外也没有太多文臣可用。 她将以杜纴为首的罪孽深重的恶官处死后,剩下的罪轻的臣子便继续留在手底下。 等以后开科取士有了新鲜血液,这些老臣迟早是要一个个换掉的。 这些人中,有的思想执拗不愿苟且,秦箐也不愿杀,便将他们的官帽之摘了送回了家。 …… 巳时,含元殿外的御道人山人海,数不清的将士一列列恭敬站在阶下,面朝殿门,举行开朝之典,尊秦箐为帝。 最前的含元殿殿门之下,是秦箐所率一干武将及文臣。 秦箐身着一身赶制的帝王礼袍,站在最上的台阶上,傲世阶御下的臣民。 她神情庄重,眸色前所未有的威凛,皇气浑然天成,似是怀了天下。 头戴天子龙冕,十二旒珠垂在额前,遮挡了她平凡的英貌,让人心生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