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庶族无名在线阅读 - 庶族无名 第304节

庶族无名 第304节

    不过虽然陈默能做主,但也不能乱封,如果鲍庚没死,再过个十来年,封乡侯乃至县侯都是有可能的,但现在,亭侯也是因为鲍庚战死,否则功绩还不够。

    “妾身代先夫谢主公厚恩。”鲍夫人连忙下拜,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侯爵,一个入陈默门下,虽然陈默没有许下什么前途,但只要鲍文不是太无能,他日在仕途之上可说是一路坦途了,至于鲍武,继承了侯爵之位,这辈子就算什么都不做,也吃穿不愁了,陈默待鲍家算是相当不错了。

    鲍夫人纵然正处于丧夫之痛,此刻闻言也连忙带着两个儿子给陈默下拜道谢,其实鲍庚儿子不止两个,但鲍文、鲍武乃嫡出,其他的都是妾氏所生,要功名,那就得自己来搏了,这就是嫡出的好处,哪怕陈默出身庶族,但真正掌权之后,追封这种事情上,也得遵循嫡庶之别。

    并没有带走鲍文,按照汉礼,得守孝三年,其实也不是三年,而是二十七个月,守孝期满之后,才能入仕。

    “主公,我们何时进兵中原?”离开鲍家之后,跟在陈默身边的典韦突然询问道。

    “何人与你说的?”陈默诧异的看向典韦。

    “这还用人说么?”典韦不解的看着陈默:“眼下我们周边能打的就剩下中原、荆州还有蜀地了吧?”

    荆州不好打,吕布多厉害,但在南阳那么多年,跟刘表打了好多次,也没能过汉水,典韦跟吕布关系还算可以,打出来的交情,以前无聊的时候问过吕布,荆州兵不怎么厉害,过了汉水,吕布身边随便一人都能压着打,但想要渡河南下荆襄却不容易。

    至于蜀中,陈默研究蜀中也很久了,如果蜀中内部没有变动,全凭发兵去打的话,至少得七万大军,而且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攻下来,而且就算攻下来,对陈默帮助也不大,那剩下就只能是中原了。

    “不错,也能看清些局势了。”陈默点点头,如今天下大势已然明了,陈默和曹cao决战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明年吧。”陈默想了想道,他刚刚平定乌丸,虽然这次出兵主要是以冀州兵为主,但也是有损耗的,立刻出兵的话,朝中反对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陈默这里也需要有充足的准备,毕竟曹cao算是陈默最大的敌人,这次发兵中原的话,如果跟以前几次交手一般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平局收场,那就没意思了,只会徒耗兵力、粮草而已。

    如何攻打,陈默需要跟一众谋臣商议一番,从哪里打,分成几步来打,都需要布署规划一番。

    “怎的?这次没有机会出手,憋不住了?”陈默扭头,看向典韦笑道。

    “末将也不会统兵,出手又能如何?”典韦摇了摇头道:“只是末将也想凭这身本事,为儿子搏个前程。”

    陈默闻言点了点头,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典韦的性子也开始变了,以前的典韦肯定不会说这话,但如今年过四十,体力的黄金时段已经快要结束,大概正是因此,才让典韦开始有这种顾虑吧。

    “不想让满儿继续从军?”陈默笑问道。

    “末将打了半辈子的仗,这战场上的厮杀,本事再大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过去,要是哪日得闻我家那臭小子战死沙场,末将也不知道能否挺得住。”典韦想起之前鲍家老夫人哭晕过去的场面,心有戚戚,要是自家儿子死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典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得了。

    陈默点点头,不过典满在武将上颇有天赋,继承了典韦的怪力和武义,学兵法学得也挺快,但要说当个县令或者太守什么的,典满多半是不行的。

    “满儿之事,看他自己想如何走吧,你我为人父者,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也不能过份干预,人这辈子,总有能做到和做不到之事,强求只会让双方都难受。”陈默笑道。

    至于出身,其实典韦没必要担心的,护了陈默半辈子,陈默自然不会让自己的老部下受委屈,典满就算啥都不行,让陈默养他一辈子都没问题,何况以典满如今的表现,也不可能碌碌无为,毕竟算是陈默半个弟子呢。

    “我听主公的。”典韦咧嘴笑道。

    “你当然得听我的。”陈默也笑了,虽然他年纪差了典韦十多岁,但这些事情上,典韦的算计自然是比不上陈默的,有陈默安排,典韦何必担心这些?

    一行人回到洛阳时,已是傍晚,陈默打发典韦回家,去跟妻儿团聚,自己则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让众将各自离开后,方才回到家中,正看到蔡琰带着一众妾氏子女正在门口迎接,却是早一步已经有人回洛阳通知。

    “恭迎夫君回家。”蔡琰微笑施礼道。

    “今日怎这般客气?”陈默伸手扶起蔡琰,示意其他人起身。

    “夫君此番征伐乌丸,大扬国威,妾身等为女身,不能随夫君征战,只能以此聊表心意。”蔡琰微笑道。

    “都是老夫老妻了,何必在意这些虚礼?”陈默拉着蔡琰的手,带着她们回到府中,一边笑问道:“这是何人主意?”

    “妾身的。”蔡琰笑答道:“已经为夫君备了晚膳,母亲正在家中等候。”

    “走吧,随我去拜见母亲。”陈默点点头,带着一众妻妾还有陈征、陈明两个小家伙回去,拜会母亲。

    陈母瘦了不少,每一次陈默出征,陈母都会虔诚拜神,因为陈默的影响,如今陈家全家拜的都是系统神仙,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神,但陈默从小就拜,作为陈家之主,大家自然是跟着陈默一起拜。

    “娘,怎的瘦了许多?”陈默连忙上前,拜见母亲之后,扶着母亲关切道。

    “娘亲这些时日吃不好,也睡不好。”蔡琰轻叹道。

    “娘何必担心?孩儿这些年征战四方,可也没有败过。”陈默拉着母亲的手,陪着母亲坐下来道。

    “这战场之上,兵凶战危,鲍庚那孩子,不也是……”陈母说到这里没说话了,只是一个劲儿的长吁短叹。

    鲍庚作为陈默的老部下,往日里可没少来拜见陈母,甚至去幽州上任前,还专门跑来拜别过,陈母对于这个从西园时期就跟着自家儿子打天下的老部下也是十分喜爱,谁能想到,上次一别竟然就是永别?

    伤心之余,又担心自家儿子在乌丸战场上吃亏,毕竟对于生于南方的陈母来说,北方的胡人有些遥远,不知其究竟有多厉害。

    “母亲莫要太高看那些乌丸,若非正碰上大雪封山,又有袁家余孽相助,鲍庚不会有此一败。”陈默想到鲍庚,也不免叹息,笑着解释道。

    “是啊,所说这战场之上,什么事都能发生,有时候天意难测啊。”陈母想到鲍母那伤心欲绝的样子,心中便是一阵伤身。

    “用膳,用膳,母亲莫要想这些事情。”陈默连忙帮母亲夹菜,再说下去,自己没死在战场上也得被母亲唠叨死~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书坊

    天下随着陈默的回朝,似乎又回归了平静,只是在这股平静之下,很多事情都在悄然发生。

    三学纪要在经过这些年的不断调整之后,逐渐放开,陈默也接受了祢衡的建议,三学纪要选择弟子的标准,从军中有功将士子弟扩大了一些,世家豪族子弟若想出仕,也得入书院,只有得到了书院的认可,方可出仕。

    这算是一部分妥协,但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因为如今愿意入书院读书的,多是庶族寒门,真正的嫡系子弟不愿意接受这个,他们本可以很顺利的步入仕途,但如今陈默定下的标准,却是要嫡系跟庶出竞争才能入仕,而最重要的是,最终决定入仕资格的人,是陈默,他负责最终考教,因为汉授三年开始,各处书院开始通过人情关系,让自家子弟通过书院考核入仕,给陈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经过跟祢衡等人商议之后,这最终入仕资格的考核,就由陈默亲自来为朝廷选士,同时这些通过陈默考核之后的弟子,都算是陈默门生。

    这一下子,等于是陈默将入仕权握在了手中,而负责具体安排官职的尚书令是李儒,等于用人渠道完全被陈默所掌握。

    这么一来,天下百官都出自大将军府门下,很难再出现袁家、杨家这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的超级豪门。

    军权、用人权以及财权都掌握在陈默手中,这让大家如何能够接受,也因此,各处书院中开始出现打压寒门、庶出、军籍子弟的现象,而且书院内部也开始放任这种事态发生,而今年出现在大殿上的三百名接受最后考核的学子,几乎都出自世家。

    “主公,我去砍了他们!”典韦杀气腾腾的道。

    “人家没坏规矩,你凭什么砍?”陈默摇了摇头,皱眉道。

    规矩是陈默定的,这一次士人们也学乖了,并没有主动去破坏规矩,如果这个时候,陈默主动去破坏规矩,那接下来理亏的就是他自己。

    自己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那接下来反而会更乱。

    “那现在怎么办?”典韦愕然道。

    “我没说不用士人。”陈默摇了摇头,抛开身份不说,就能力而言,眼下凭借书院培养出来的弟子,在整体的成材率上来说,寒门、军籍子弟、庶族,的确比不上世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偶尔有,也是少数。

    就像这次,哪怕陈默有意偏帮,挑选出来的寒门、军籍人才也不过六个,而从这三百名最后接受考核的学子中,最终筛选出来的人数,总共却是五十人。

    可怕吗?

    一点儿都不,放眼天下,所有诸侯手下官场上,寒门庶出子弟的比例来说,陈默这里算是最高的了。

    书院,抑制了四世三公这种大家族的出现,已经是不错了。

    接下来,陈默还会往下压,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压制,但绝不能善用武力,权利是个好东西,但也能迷惑人心智,一旦沉湎其中,将会越陷越深,尤其是不被束缚的权利;作为一方君主,不被权利遮蔽了双眼,是很重要的修行,否则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段时间,陈默的确因为这件事情很忙,但绝不是因为从书院中出来的弟子多为世家之人,反而正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接受三学纪要。

    “行了,这事儿你玩儿不来,就少cao心,慢慢会变好的。”陈默起身,放下手中的竹简道:“走吧,陪我出去走走。”

    “喏~”典韦只能答应,起身跟随陈默离开。

    其实真正让陈默烦心的,并非三学纪要,而是新的官吏法的推行,各处县吏、郡吏的提拔,给了各地吏上升通道,让治下的官位出现严重的不足。

    都想往上爬,但空缺却不多,眼下还看不出什么,但陈默却已经看到许多问题,回朝的这一个月时间里,陈默这里收到来自不少地方上的弹劾、举报,官员之间相互攻歼、指责,长此以往,地方上恐怕会人人自危,若是没有外患,这倒不是什么问题,新的官吏法推行,也是陈默长远打算,官场的更新换代会很快,如果进入盛世,这对天下百姓来说,也是好事。

    但现在这个情况下,若官场人人自危的话,等跟诸侯交战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问题,投降、叛变等等,绝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必须加快平定天下的脚步!

    陈默一边走一边思索着眼下的局势,他的步伐必须加快,至少中原得尽快平定,以缓和吏治变化带来的压力,中原一定,剩下的江东、荆襄以及蜀中这些地方清理起来,问题应该不大。

    陈默对于水战并不是太了解,但只要中原大局已定,剩下这三州之地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默默地想着这些,陈默带着典韦来到一处工坊,与别的工坊不同,这座工坊却是一座书坊。

    “参见主公!”陈默到来,正在指导匠人们印刷书籍,雕刻拓板的刘毅连忙带众人上来迎接。

    “嗯。”陈默点了点头,示意刘毅不必多礼,带着刘毅一边走,一边询问道:“这些就是你所说的书?”

    陈默随手从一旁拿来一叠纸,翻看起来,是一部孟子。

    “不错。”刘毅点了点头,微笑道:“虽然不似竹简那般易于存放,容易潮湿,但出书却快,若是只用在书院之中的话,足够各地书院学子人人有书,而不必浪费太多时间用在藤刻或是抄写之上。”

    竹简自然也能抄的,不过抄写的竹简,字迹很容易就会模糊,反而不如纸上抄写存放的久。

    “能存放多久?”陈默好奇道。

    “主公请看。”刘毅在书院中找了片刻后,取来一本书道:“这本书,在此存放已有半年之久,但字迹几乎未有变化,只是纸张质地差了些,照着办下去,一本书若妥善存放的话,三五年应该不成问题。”

    “足够了。”陈默满意的点点头道:“如今大家已经接受了用纸张来练字,今年开始,向各大书院授发书籍,愿意用竹简的弟子继续用竹简,没有的,可让他们直接用书籍来背诵,同时还可以送去纸张攻弟子们练字所用。”

    寒门、将门子弟跟世家子弟差在哪?

    一者从小的生长环境和见识,但这些东西后天是可以弥补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不易,世家豪族子弟,家中藏书之丰也是一个家族的底蕴所在,但对于寒门、将门弟子来说,除了少数人有家传竹简,多数人必须自己找人借来竹简藤刻,花费了太多时间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而书籍的出现,可以让这些人节省很多时间。

    当然,还有良好的习惯,学习方法,这些也影响,但这些东西只能慢慢来吧,如今只能先通过这个,来把用来藤刻的时间节省下来,专心读书。

    “喏!”刘毅微笑道:“主公此举大利于天下,必得天下归心。”

    “另外,再在这些书籍上,写些鼓励言语。”陈默翻看着手中书籍,一边笑道:“就以我的名义,至于写何……之后我会着人送来。”

    “喏!”刘毅点点头,陈默这做法无疑有些收买人心之嫌,但这一切都是因为陈默,这些书院弟子才有了自己的书读,刘毅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还有啊。”陈默扭头看向刘毅,笑道:“伯渊与温侯之女的事情,此番也跟温侯说过了,此事之后,匠作中郎将之位给你留着,等这些全面推广之日,便是你接替讲座中郎将之时,到时候我会亲自为你主婚。”

    马均与刘毅是难得的匠才,刘毅更是有着匠神命格,这样一个人,陈默自然会好好拉拢,至于吕布那里,陈默已经跟吕布聊了数次,保证不会委屈了吕布的女儿便是。

    “多谢主公!”刘毅闻言大喜,连忙下拜道。

    “不必如此。”陈默将他扶起道:“这些也得靠你自己争气,否则,我便是愿意帮你,也无从帮起。”

    “毅明白!”刘毅微笑道。

    “接下来的事情,很重要,有任何变故,及时通知于我,此处我也会派人保护,你莫要挂心。”陈默严肃道。

    接下来书籍在书院中推广,肯定会有人不满,而作为源头,书坊这次浮出水面,走到台前来,自然会有人对刘毅不利,陈默为何会一力促成刘毅跟吕玲绮的婚事?正是为刘毅找个厉害一些的靠山。

    如果只是派人暗杀或是捣乱,陈默倒是不怕,真正致命的是有人用软的来,如果刘毅接受不住诱惑,倒入世家那边的话,问题可就严重了,眼下来看,这刘毅有自己的追求,跟陈默是一条心的,但人心会变,陈默不会过份高估所谓忠诚,所以,该给手下好处的时候,陈默从不会手软,刘毅也是如此。

    “主公放心,毅知道该如何做!”刘毅肃容道。

    陈默点点头,又与刘毅寒暄几句之后,带了几本书离开了,他需要跟人商议一下书的用法,最好把这种技术推广出去,这样只要适当牵动利益,自然会有人来帮陈默进行推广。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学院

    “藏书阁?”

    洛阳,太学院,看着一车一车的书籍被送进昨日刚刚整理好的藏书阁中,一群太学院弟子有些好奇的聚在一起,尤其是看着藏书阁中被不断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这东西以前从未见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