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在线阅读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189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189节

    甚至前兵部尚书吕维祺还低声对福王说道:“此虚张声势之计耳,殿下不必当真。”

    福王哪里管他真还是不真,只要自己性命无恙便可。他连忙夸道:“舜王用兵真如神,连曹文诏这样的名将都不是对手,想必其他乱臣贼子早已胆战心惊。”

    “将军一路上劳苦功高,却是辛苦了。且随本王入王府,本王为你接风洗尘!”

    张顺应了,于众人一通回到了福王府。

    刚刚到了府中,张顺哈哈一笑,说道:“福王勿急,我尚有一事未曾提及。等到此事完毕,再行摆宴不迟!”

    “哦?不知舜王所言何事?”福王心中有点不自安,生怕张顺拿他开刀。

    “曹变蛟何在?”张顺厉声喝道,“还不快速速前来拜见福王殿下!”

    福王闻言不由脸色一变,只道是张顺要取了自己性命。他膝盖一软,就要跪下,却听到张顺命此人前来拜见自己,才勉强撑了撑三百六十斤身躯,不曾倒下。

    那曹变蛟更是脸色难看,本来当初曹变蛟同意投降以后,曾和张顺约道:“曹某降明不降贼,降福王不降舜王,还请舜王见谅!”

    当时张顺一一应了,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本来把叔叔曹文诏被擒之事掩饰的滴水不漏的张顺,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此事。

    如今拜见福王虽然是依约行事,曹变蛟心中犹自惊疑。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变蛟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拜道:“某曹变蛟也,原系临洮总兵曹文诏的侄子,只因慑于舜王虎威,听闻福王高义,特来投靠!”

    曹变蛟一言既出,众人不由相顾失色。特别是那吕维祺和河南总兵王绍禹皆是大惊。

    原来当初福王降了张顺以后,此二人身为明臣,也在张顺的威逼利诱之下,扭扭捏捏的降了“福王”。

    福王久在府中,不曾听闻曹文诏的大名。那原南街兵部尚书吕维祺和河南总兵王绍禹如何不知曹文诏大名,如今既然曹文诏侄子悍将曹变蛟在此,那曹文诏岂不是……

    福王知道自己“橡皮图章”的身份,闻言便“高兴”道:“原来是曹将军,真是一员虎将。本王不胜喜欢,希望你日后能够好好协助舜王领兵,早日建功立业。”

    “等到本王登基大宝,哪怕王侯将相,亦不吝加封!”

    言毕,双方一副君臣相得模样。等到宴席一看,更是胡吃海喝一番,不一而足。

    等到食饱酒酣,那福王才站起身来言道:“本王乏力,且去休息一番。府中一切事宜,皆有舜王做主。尔等要齐心协力,为国效劳。侍奉舜王,如同侍奉本王一般!”

    言毕,竟大摇大摆去了。张顺象征性的施了一礼,也不去管他。

    反倒那曹变蛟茫然了看了福王离去的身影半天,这才明白舜王的厉害!

    第125章 磨刀霍霍

    当曹文诏赶到山西太原的时候,山西新任巡抚吴甡正在焦虑山西遍地的流寇、土匪。

    规模庞大的义军在官兵全力围剿之下,渡过黄河去祸害河南、陕西、湖广等地去了,然而满目疮痍的山西整个社会秩序都被这帮人搅的天翻地覆。

    山西多山地,一旦社会秩序崩溃,那些强梁马匪就会趁机占山为王,为祸一方。

    吴甡并非庸碌之臣,刚到山西就上书崇祯皇帝,诉说“防御、边寇、练兵、恤民”四难,并提出“议兵、议将、议饷、议用人”四事作为应对之策。

    其中议将的人选,吴甡相中了临洮总兵曹文诏。此人有勇有谋,又英勇善战,乃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刚好此人在防御后金劫掠宣大之地的时候战败,朝廷议罪当充军到边地卫所。

    吴甡连忙多次上书,希望朝廷能够让他来到山西,戴罪立功。结果,他却没想到最终朝廷确实同意了他让曹文诏戴罪立功的主张,只是戴罪立功的地点却换到了河南。

    可怜巡抚吴甡废了这许多功夫,最终却为他人做嫁衣,心中着实郁闷。

    他只好大力提拔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人为将,并从卫所选取了三千丁壮作为标营,日夜训练。

    这一日,山西巡抚吴甡正在用餐,下人突然进来禀报道:“曹文诏携带麾下两千人马,已至太原城外,前来求见抚军!”

    当时山西巡抚吴甡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经过反复确认此事以后,吴甡顾不得下咽,连忙把吃进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简单的漱了漱口,就带人迎了出去。

    吴甡刚刚到了门口,只见一个大汉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伏地痛哭道:“吴抚军,文诏来迟也!我恨不能来报抚军大恩,以致有今日!”

    吴甡连忙上前将那曹文诏扶起,抬头一看,只见身材魁梧的曹文诏双目通红,面色憔悴,一脸悲痛至极之相。

    巡抚吴甡连忙将曹文诏让入府内,双方依次坐定。吴甡这才问道:“曹将军这是如何?依照朝廷邸报,将军如今应当在河南剿匪,何以违逆了圣意,来到这里?”

    曹文诏闻言悲叹一声,这才忍着眼泪诉说道:“当初多亏了抚军求情,圣上命我待罪立功,前往河南府围剿占据洛阳城的‘顺贼’。”

    “不曾想朝廷和我皆预计错误,那‘顺贼’麾下人马众多,怕不是有七八千之数。我亲率睦自强、张全昌两位总兵,三战皆败,损兵折将。”

    “甚至连我侄子曹变蛟都折在贼人手中,呜呜!”说到伤心之处,曹文诏又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山西巡抚吴甡连忙命下人递上手巾,让曹文诏擦拭。

    曹文诏接过了手巾,胡乱了擦了两把,这才哽咽着说道:“不瞒抚军,文诏自离了孟县,还至太原,一路上滴水未进,粒米未食。非军中短粮也,而是胸中愤懑难平,自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早晚但思变蛟之死,扪心自问曰:尔其有何颜面,能对自家兄嫂乎?尔其又有何面目独存于世间哉?心如刀割,肝肠寸断!常恍恍惚惚,见侄子变蛟无头尸首,飘忽左右。其鲜血淋漓,自颈部喷射如泉,溅落如雨,染的天地一色!”

    “文诏是死耶?是生耶?亦恍惚不可知也!”

    “如今曹某已是待罪在身,又屡败于贼手,天地之大,竟是无处可去。我思及吴抚军对我多番的照顾,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来投!”

    巡抚吴甡闻言也不由吃了一惊,见曹文诏悲痛欲绝,他也知道如今不是说话的时候,连忙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曹将军切勿烦恼!变蛟之事,还请你节哀顺变。贼人凶猛,将军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早,亦能哭死那‘顺贼’乎?”

    “以老夫之见,将军当振作精神,重整旗鼓,等到麾下兵强马壮,他日再报仇不迟!”

    “我也想从长计议,只是朝廷只有法度,岂可容许也?”曹文诏颓丧道。

    “朝廷法度不外乎情理二字,如今事出有因,岂能墨守成规?少不得老夫勉力为将军说项一二,为将军争取一些时日。”吴甡连忙规劝道。

    “若是将军不嫌弃鄙处浅狭,可暂时在我山西助我剿匪。前些日子,北虏扰及宣大等地,山西损兵折将。如今正是用人之时,若是将军能够为我训练士卒,剿灭山贼土寇。及山西兵强马壮,贼寇俱灭,我愿将麾下兵马精锐借与将军,将军再行前往河南府剿匪不迟!”

    巡抚吴甡一番话这正中曹文诏下怀,他哪里不依?他连忙应道:“固所愿尔,不敢请尔!”

    这边曹文诏“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只把一腔仇恨怒火,化作动力,早晚磨刀霍霍要张顺好看。

    那边张顺在洛阳城中也没闲着。自从曹变蛟“降福不降舜”以后,福王麾下便聚集了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总兵王绍禹和曹变蛟三人。

    张顺顿时如锋芒在背,顿时城中一切要紧事务也不顾了,连忙将张慎言、宋献策、赵鱼头喊来,商议应对之法。

    张慎言曾为明臣,倒不好说些什么;那赵鱼头能力有限,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唯有宋献策笑道:“此事易耳,主公且稍等片刻,宋某为主公谋之!”

    张顺、张慎言等人惊问其计,宋献策却笑而不语,一副神神叨叨模样。

    问的紧了,宋献策这次笑道:“几位放心,宋某非鲁莽之人,并不会伤及福王殿下!”

    “只凭宋某三寸不烂之舌,定然说的那福王五体投地,甘愿把手中权力托付与舜王!”

    张顺和张慎言将信将疑,只是如今倒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只好将此事交付给宋献策去办。

    那宋献策得了主公的命令,便持了拂尘,穿了道袍,捋了捋下颌胡须,一番仙风道骨模样前去拜访那福王。

    第126章 万子万孙

    福王府自张顺鸩占鹊巢以后,福王一直窝在张顺给他划拨的区域了醉生梦死。

    说实话,当初张顺刚占了福王府以后,见他可怜,也曾特意安排他出府游玩了一番。

    只是随着战事日紧,他怕被有心人利用,张顺又不得不将此人圈禁在王府之内。

    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顺这才发现朝廷当初将他们当猪养,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此一来,福王比以前被圈禁的更加严格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好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

    前两日听闻张顺率军北拒官兵大胜,他故意亲自出来为其接风洗尘。一来是为了讨好张顺一番,二来也是为了出来透一透气罢了。

    如今诸事已了,福王只好又“卧回了猪圈”。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听一听小曲,看一看歌舞。

    这些女子本就是从各地挑选出来的美人,一个个天姿国色、姿态妖娆,张顺来了以后,为了拉拢福王,倒也没有动他这些禁脔。

    可是如今福王却半点兴致也无,反倒有沉沉欲睡之感。

    突然有服色稍稍正经一女子走向前来,低声向福王汇报道:“殿下,门外来了一位老道长,自称是福王的故人。”

    “什么故人?我怎么不知道我还认得一位道士?”福王懒洋洋的反问道,“罢了,左右无事,着他进来吧!”

    不多时,那道人翩翩走了进来,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劈头盖脸便道:“福王殿下倒是好生安稳,死到临头尚且不自知!”

    福王倒也不恼,只是懒洋洋地问道:“可是舜王使者当面?舜王要我三更死,阎罗不敢留我到五更。如今我全家性命cao于舜王之手,是死是活,又岂是我一个小小福王能够做主的呢?”

    宋献策闻言,不由暗道:这福王倒也有几分门道!他便笑道:“殿下误会了,我虽然追随于舜王,却并非舜王派我而来。”

    “我门乃是鬼谷子一脉,素来以望气寻龙为业!如今天下将乱,我门乃出,以求拯救天下苍生!”

    “只是昔日太祖爷与我门有旧,我念及福王乃是太祖嫡裔,故而前来救你一救!”

    “哦?”福王闻言不由笑道,“如今我被架在火上,左也是个死,右也是个死,莫说你一个小小道士,就是大罗金仙来了,恐怕也难救我性命!”

    “左右几句话罢了,我又不图你钱财珠宝,又不图你高官厚禄,何乐而不为呢?”宋献策笑道。

    “朱某洗耳恭听!”福王朱常洵玩味地笑道。

    “昔日神宗皇帝在世,只因不肯早立太子之位,与朝臣起了冲突,凡十五载。殿下本是当事人,亦当闻之。只是不知殿下可知其中缘由?”宋献策也不回答,反而反问道。

    福王皱了皱眉头,这从说道:“此事人尽皆知,乃是本王深得父皇喜欢,是以父皇欲立本王罢了。”

    宋献策笑道:“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然神宗欲立殿下,何不早立,而坐视殿下为朝臣所辱?”

    “那此事为何?”福王细思起来,也觉得此事古怪。

    “不知殿下可曾听闻‘二龙不相见’之语。世宗皇帝嘉靖在位之时,子嗣早夭,难以成活。本门先长陶仲文为其诊之,乃得‘二龙不相见,否则必有一伤’之语。”

    “刚开始世宗皇帝不从其言,果然太子早夭。自此以后,世宗简居深出,不复立太子,不再见其子嗣。至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此咒方解。”

    “只是谁曾想,穆宗即位,早立太子,不过数载,穆宗正值壮年而崩。神宗继而即位,便有了这不立太子之事。”

    “那这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福王见老道士讲起昔日宫中之事,便奇怪地问道。

    “因为此谶纬之言,尚有下句,不为世人所知!”宋献策斩钉截铁的应道,“只因那老道长陶仲文为我门前辈,是以贫道以知其中关窍。”

    “此谶纬原句为‘二龙不相见,否则必有一伤。二龙三相见,必将祸及子孙!’”

    “世宗一违其言,穆宗二违其言,至神宗又三违其言,呜呼,大明当亡矣!”宋献策悲叹道。

    “一派胡言!胡说八道!”福王朱常洵闻言不由大怒道,“我大明自有四海,一统八方,万世一系,何来亡国之说?”

    虽然福王在张顺威胁之下为了苟活,唯唯诺诺。但他未尝不想有一日朝廷能够剿灭流寇,依旧做自己的安乐王爷。

    宋献策等福王发完火了,这才神色平静地说道:“此言过于危言耸听,刚开始我亦不信。只是有一日,我思及一事,方知世上皆有定数!”

    “是何定数?信口雌黄!”福王余怒未消。

    宋献策也不理他,摇头晃脑道:“昔日太祖在时,曾问诚意伯刘伯温:天下后世之事若何?刘伯温对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我主万子万孙’,岂不正是我大明万世一系?何来亡国之说!”福王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