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越七零做知青在线阅读 - 第101节

第101节

    朱琳就说起来了,“可忙了,我现在是校长助理,每天跟着青玉姐后面处理大事儿。”

    朱副厂长点头,聪明人愿意带着闺女在后边学习,这是好事儿。

    “还有,我现在又开始学习了。”也不敢说自己和谁学,担心自己爸接受不了,“青玉姐说了,学好知识了,以后在单位里才能有出息。”

    鼓励学习,这是为孩子好。

    “别人都是要开荒才能学习,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呢。”朱琳骄傲道。

    朱副厂长听出来了,这是特别照顾了。

    都这么好了,朱副厂长也没啥好怀疑的了。

    要想骗人,也不至于做这些,至于后面回城的事儿,那也还早。

    只要孩子在乡下过的好,没吃什么苦头,还知道学习,那就是好事儿。

    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教育的还好。

    朱副厂长看向苏青玉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感激。不管这位同志抱着什么目的,至少照顾到了他闺女了。然后心里又有些心塞。这看着也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女孩子,怎么自家闺女就不如人家聪明呢。难道是干部家庭更会教孩子?

    吃完饭之后,朱副厂长就用自行车带着两人去机械厂那边。

    朱琳坐在前面,苏青玉坐在后座。

    也得亏两人都不胖。

    不过朱琳坐着还是不舒服,心里还是嘀咕着,以后一定要过上有公务车的日子。这自行车坐着太憋屈了。

    本来朱副厂长就打算帮他们办成这事儿的。毕竟是闺女找他求助。这会儿知道苏青玉对他闺女的照顾,知道闺女在乡下过的好之后,这就更心甘情愿了。

    领着两人到了厂里之后,还一路和苏青玉介绍这机械厂的业务。

    海城西城机械厂,是海城唯一的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机械厂。这倒不是说他们落后,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生产设备多,生产技术高,才被委以重任,试着生产这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有专门的技术员研究农业机械,而且还有从苏联老大哥那边买来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在全国来说算是领先的了。

    这样的大型机械厂,那就不是朱副厂长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了。

    好在负责接待的人也是副厂长,面上和朱副厂长寒暄了一阵子,还算热心。

    这就是有熟人的好处了,要不然苏青玉觉得自己连大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见人家副厂长了。

    寒暄之后,机械厂副厂长就带他们去看旧的农用机械。

    数量并不多,也就十来台。

    有小型收割机,小型播种机,还有脱粒机。也有苏青玉说的那种安装在拖拉机头上的犁。也有大型的工具,不过大型的比小型的还少。

    副厂长介绍道,“这种小型机器不大实用,这些机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使用,大型的使用效率更高。”

    毕竟平原地区一般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当然是要针对这样的地区生产机器。至于其他地区,暂时确实也顾不上。

    苏青玉觉得简直天赐良机。

    红旗公社的地形就不算平坦,路也不算好,大型机器反而还不好用。

    就是这些机器都不便宜。就算是小型的,而且还是二手的。一台脱粒机都要四百多了。一□□回去,全都得掏空了。

    虽然rou疼,可苏青玉也只能咬牙了。

    能买到就不错了,不挑。先拿回去让大伙儿看看这些机器的好处,以后有钱了也能再添置。

    这购买的可是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苏青玉提出实验机器,看看能不能用。

    “哟,这同志还不信任我们的产品?”

    机械厂副厂长笑了一下,立马让技术员来开动这些机器。

    厂里生产这种机器,那都是又实验的地方的,几名技术员依次演练。

    说实话,苏青玉真是看不中这速度,她见过未来的农用机械,那才是一个人能种几十亩土地的神器啊。

    不过总比人力要好。

    一台机器至少能解放几个人力了。

    特别是犁田用的大铁犁。到时候用拖拉机一拉,在这个时代算的上是开荒神器了。

    不过这铁犁她没准备要,拿着笔简单的画了下来,准备回去让县里机械厂帮着做,更便宜。

    反正这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

    至于其他的,就挑了一台脱粒机,一台播种机,一台收割机。

    其中收割机最贵。就这一台就花了七百。

    三台加起来花了一千七左右。

    这机械也不用苏青玉他们自己来拿,朱副厂长拍着心口保证帮着联系顺路的车子直接送县里去。

    “爸,你这思想觉悟没的说的!”

    朱琳高兴道。

    “那还不是为了你?”朱副厂长点了她的脑袋。

    看着这么一幕,苏青玉突然有些羡慕。想着自己的亲生爸妈,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他们。

    即便有,也不再是她的爸爸mama了。

    不过总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去那个地方去的,那个曾经养育她的地方。如果有他们,至少改变他们的命运。

    办完事儿之后,苏青玉就让朱琳和朱副厂长回去了。自己去海城农业局那边去了解目前有的农作物品种。

    对于苏家屯种什么,她心里已经有底,就是种子不好弄。

    作者有话要说:  码字的速度永远跑不过时间,永远在迟到的我。么么哒,明天见。

    第77章

    苏家屯的地理位置很尴尬, 北方和中部地区交界, 地形不如北方平原地区那样平坦, 土壤也不算肥沃。气温还不如南方那样温暖。

    这些年种稻子种麦子, 产量都不高。而且土地利用率也不合理。旱地一年才三熟。要不是因为这些年来国家水利工程做的好,而且不断培育新的粮食品种, 只怕苏家屯的社员们连吃饭问题都没法满足。

    即便是现在也仅仅是不挨饿而已,连口rou都吃不上。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市场需求,以及保鲜运输,苏青玉将蔬菜类和药物类的农作物全都排除了。老老实实的决定种植和衣食住行有关的。

    最后选了油料作物作为苏家屯目前主要经济作物。

    使用套种模式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玉米套种黄豆,黄豆套种油菜。这样旱地就能一年三熟了。玉米暂时没那技术榨油, 但是玉米棒子磨碎了能喂猪, 玉米粒可以作为食物,黄豆和油菜则用来榨油,作为队里的主要经济作物。

    苏青玉想着,甚至连以后苏家屯的榨油厂开在哪里都想好了。

    当然, 前提是能弄到好的种子。

    别看都是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可是同样的农作物也有不同的种子。

    苏青玉之前也了解过农作物研发方面的流程。知道国家一直在培育新的品种,每个时期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光是豆子的品种就有好多研发批次了。最新的品种都是要在一些基地种植一些年, 才会推广。像苏家屯大队所在的宁安县小县城, 肯定是没有这种最新培育的种子的。

    苏家屯那地方, 如果种植以前的种子,那优势不是很大。就算种田,那也要与时俱进, 一直种植最新的,最优质的品种,才能够脱颖而出。

    这次要是不能在海城弄到种子,她也准备回队里去翻翻自己的小本本,看看哪些同志又能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了。

    海城虽然大,好在苏青玉在这边长大,每一条路都还有些记忆。坐着公交车顺顺利利的到了农业局。

    海城农业局是是个两层楼带小院子的单位。

    门口还有守门的大爷。

    她身上带着证明,老大爷看了证明就开始盘问了,“你是海城下乡知青?“

    苏青玉点头,“是啊。”

    大爷又谨慎问道,“你家住哪里的?”

    “就在西区政府大院里面。我爸叫苏军强,是海城西区武装部后勤处主任,我妈是海城文工团的舞蹈老师。”

    “哟,还是干部子女呢。”老大爷诧异道。“家里就没给你弄回城?“

    苏青玉笑着道,“主席同志说让咱在农村建设,咱就好好建设,做点成绩出来,不想回城。”

    老大爷笑着道,“是个好同志。”

    见证明资料都有,来历也说得清楚,老大爷也没为难她。让她进去办事儿。

    苏青玉倒是没着急进去,将袋子里的糕点拿出来了,“我们那边的特产,这次办事准备带回来给大伙儿尝尝。大爷你也尝尝。”

    东西虽然不贵重,可是一片心意。

    大爷笑眯了眼,接过来放兜里。又多嘴问了一句,“你过来办啥事啊?”

    “这还不是前些天我们公社干部知道海城农业局有新品种了,还登报了。知道我是海城人,就想让我过来问问是什么种子。农民同志们对这些最有兴趣了,就是消息不灵通,生怕听错了。不过我倒是挺有信心的,咱海城农业局可不一般。”

    守门的老大爷笑了,“你说的是稻子还是麦子啊,咱这边最近研发新品种提供挺多的,海城毕竟是大地儿,那和其他农业局不一样。年年都要搞新品种。搞出来就找地儿试种,种好了就推行。”语气里都是nongnong的骄傲。

    她笑了笑,“大爷,您懂的可真多。”

    “也没什么,这不看看报纸多,又离这地儿近吗?”

    苏青玉惭愧道,“咱也想看报纸,就没机会。这次来的着急,想买之前的农业报,都买不到。”

    这也是实话,现在买也买不到之前的报纸了。

    老大爷一听,就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报纸,都是农业报。

    “准备拿回去糊墙的,你用得着就拿去看,下乡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苏青玉顿时惊喜不已。她本来也就想简单的套点消息,免得待会儿进去之后,真的两眼一抹黑。没想到还能弄到这些报纸。

    对于别人来说是过期报纸,对于她来说,那可是很宝贵信息资源。

    她双手接过来,“大爷,您可帮了咱们大忙了。”

    老大爷和气的摆手,“艰苦时候走过来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苏青玉再次感激的道了谢,然后拿着报纸坐在一边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