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后夫君是我心尖宠在线阅读 - 第91页

第91页

    封衡晃首直言,“我实是不敢……”

    他这样的人,怎能成为一国之君,若他登基为帝百年后世人又将如何看待他呢。

    他宁愿只是闲散的王爷,而非背负大业的帝王。

    待此时宫婢搀着神色郁郁的赵太后走到前殿。

    封衡见状忙扶住赵太后,“皇祖母不好好歇着来这做什么?”

    赵太后那双犹如枯木的手攥着封衡的衣袂,“衡儿,你就接旨吧。”

    趁此机会温若庭从容地附和道:“皇祖母说的是,三皇兄还是接旨吧。”

    封衡还想推辞,但迎着赵太后坚毅的目光,他卡在喉咙的话终究还是咽了下去。

    握着手中guntang如烙铁的册子,他道:“封衡,接旨。”

    一旁站着的曲桑桑眼巴巴的看着这场戏落幕,心中的曲绕总算散开,她顺下提起的气,悄声道:“我还以为三皇子不会答允呢。”

    温若庭大掌裹住少女泛凉的柔荑,低首薄唇覆在她玉白的耳畔厮磨道:“他不答允我也会逼着他答允的,再不济就委屈桑桑你成为中宫之主。”

    娇容顷刻晕了殷红,曲桑桑轻嗤道:“胡说什么呢!”

    她才不要成为中宫之主,一旦进了深宫她就是笼中鸟永远禁锢在这四角的皇城里没有任何自由,更何况她还要和众多嫔妃争抢自己的夫君。

    那是她最不愿意见的。

    “你们二人……”赵太后细弱的出声骤然打断他们二人之间悱恻缠绵。

    温若庭黑眸微黯脸色莫测的朝赵太后道:“皇祖母有何事?”

    赵太后步履蹒跚的走向两人,她直勾勾的望着温若庭那张消瘦的脸庞,“先前哀家还不信,宸妃会把自己的骨rou送到宫外去,见了你哀家才明白,哀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温若庭淡淡道:“母妃她也是为了保护孙儿,所以才会出此下策。”

    赵太后倒不苛言于温若庭,她慈蔼笑道:“宫闱的事,哀家看的最是通透,你毋须为你母妃解释。”

    “不过,桑桑你……”赵太后唤了曲桑桑的名却欲言又止,眼角的褶皱深了几分。

    曲桑桑娇声应到,杏眸垂敛,“皇祖母有什么吩咐?”

    赵太后瞥见少女波澜不起的琼姿,吸了口冷气:“端宜,端宜是你来索命了吗……”

    此话一出不止曲桑桑怔愕,连温若庭和封衡两个大男人都为之错愕。

    曲桑桑抬眸潋滟的杏眸泛着点点水泽,“皇祖母,我是桑桑啊……”

    赵太后恍若未闻,径自喃喃:“端宜,是哀家的错,都是哀家的错……”

    像魔怔般连连呓语道的皆是端宜。

    封衡觉出异样吩咐宫婢扶赵太后回后殿歇息,尔后他疑惑的道:“皇祖母从未在我面前说过端宜长公主的事,可方才看见常平郡主她就唤端宜长公主,难道有什么蹊跷?”

    曲桑桑抿着唇黛眉蹙起,须臾她道:“或许太后娘娘知道些什么。”

    她只是揣测,但赵太后适才的言谈证明端宜长公主的死,恐怕和赵太后也有推不掉的干系。

    温若庭揽住她的玉肩温声抚慰:“等太后好些了,我们再来问她。”

    赵太后俨然是藏了秘密在心里的,只不过现在的他们不好动作,这件事还是得等新帝登基再做打算。

    *

    先帝崩逝第二天,文武百官聚集在庆安殿商议新帝登基的事宜。

    苏丞相稳稳的站在一众官员前头,为首的他执笏板上前,“荣王殿下,今日是大日子,不妨将陛下的遗诏昭告天下吧。”

    墨发掩在缀着几颗宝石的乌纱帽下,绛紫官服妥帖的裹着他英挺的身子,眉目疏朗端的是不怒自威。

    苏丞相是继赵丞相之后第二位年少得名的丞相,他二十岁入仕,二十五便已成为一国丞相,而今年逾不惑的他长相还似二十多岁的青年。

    他行事果决在朝堂的威名如雷贯耳,年少就有旁人一生都不可得的功绩,整个燕国怕是无人与之比拟,哪怕先皇后秦氏的父亲秦丞相都不曾动摇他半分。

    其可见苏丞相手腕之凌厉。

    温若庭站在玉阶上从龙椅处睥睨所有文武百官,良久他的视线落在苏丞相身上:“丞相莫急,我们在等上一等。”

    约莫一炷香的时辰过去,一身明黄色朝服的男子缓缓入殿,正是封衡。

    众臣见了他,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苏丞相面色如常,闻嘈杂的声只淡觑了身后议论的臣子一眼。

    而站于苏丞相身后的礼部尚书捧笏板上前一步,率先出声:“荣王殿下,为何三皇子殿下会穿着龙袍在此?”

    温若庭不言一句,他退了一步,封衡缓步登上玉阶侧过身扬起手中的册子,“先帝遗诏在此!我三皇子封衡将继任大统!”

    苏丞相敛眸转过身面对所有文武百官,“诸位,先帝遗诏清清楚楚言明,袭承大统之人,乃三皇子封衡。”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脸色皆青一阵白一阵,随后他们跪地嘴里喊道。

    “陛下万安!”

    “臣等恭请陛下圣安!”

    燕宫终于有了新的主子,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不是宣和帝临去前钦点的荣王殿下,而是宫里那位最寂寂无名的三皇子。

    这事儿不仅震惊整个盛京,连满朝的官员都为之诧异,只是有先帝遗诏摆在那,大家也不好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