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贵妃裙下臣在线阅读 - 第98节

第98节

    紫宸殿中,李景烨呆呆地坐在榻上,不顾冬日寒风,敞开着窗,抬头望着天边月色。

    何元士从殿外匆匆进来,分明外头严寒,他却还是出了一身热汗:“陛下,车驾都已查验妥当,行装也都备齐了,明日天一亮便能准时离开。”

    李景烨没什么反应,只收回视线,拿起手中才从北方送回的奏疏摩挲了一下,慢慢道:“去将子晦唤来。”

    何元士掖了掖额角的汗,又马不停蹄地离开,赶往九仙门外的羽林卫营中,将才与将士们交代完事情的裴济带至紫宸殿。

    “陛下。”裴济肃着脸行礼。

    “子晦,”李景烨将那奏疏在手里又翻了翻,才递出,道,“你来看看这个吧。”

    不知为何,裴济盯着那封奏疏,隐约可见的熟悉的字体令心里莫名有些不好的预感。

    他起身上前两步,接过奏疏,低头仔细翻看起来。

    这是他父亲从战场上送回来的,前面内容都是汇报最新的战况,十分寻常,可后半段,却着实令他的心快速下沉。

    因闻叛军抵蒲州,裴琰竟决定将手中十万河东军抽调出六万人马,由张简率领,南下驰援,而边疆的战场上,则由他亲自领着仅剩的四万人,破釜沉舟,与阿史那多毕殊死一搏。

    即便北方战场上河东军已占尽上风,离彻底打退突厥人已不远,也经不住一下撤去大半人马!

    父亲这样,根本就是要自断后路,拿自己的牺牲,换取陛下的机会!

    他一时浑身发紧,说不清自己心中到底是何感受,只捏紧手中薄薄的纸,瞪眼望着上头的字迹。

    李景烨望着他的模样,混沌的眸中闪过复杂的情绪:“裴相公——对得起大魏。”

    裴济没说话,只垂着头,将奏疏捧着送回案上。

    李景烨张了张嘴,似想再说些什么,可望着他始终垂首的模样,终是只道了声“去吧”。

    裴济弯腰躬身,哽着喉咙艰涩地道别,转身踏出殿外,走进夜色里。

    地上还有未化完的积雪,空气里的寒冷如刀割般随着北风刮过皮肤,他却毫无所觉,只捏着拳在黑暗中独行。

    今天白日,他还收到了父亲寄回来的信,信中一切如常,根本未提及此事,他也丝毫没怀疑,可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过来,父亲这样做,是怕母亲伤心,希望他暂时不要告诉母亲。

    他抬头望着夜空,忍不住伸手盖了盖额头,好似这个动作能令他心中翻涌的酸涩稍稍沉静下来。

    不知不觉中,他竟走到了承欢殿外。

    如今宫中人人自危,因明日要走,众人都早已收拾好东西,不敢再四处走动,只留在屋中早早入睡,生怕错过了一早的撤离,他这一路走来,竟是一个人也没遇上,就连后宫的宫人也没有。

    承欢殿恐怕也是如此。四下的门都紧闭着,两边都屋子也都黑了,唯有寝殿里还亮着一盏微弱的灯。

    他停驻片刻,慢慢走上前去,在门上极轻地叩了三声。

    屋里起初没声音,他犹豫着正要转身离开,屋门却一下从里面打开了。

    丽质站在门里,披着件氅衣遮住底下只穿了单衣的身子。

    “三郎,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她语气中有几分诧异。这几日裴济除了白日要到各城门处巡防,每夜都留在宫中值守。只是因形势一日比一日紧,他为能随时应变,都是留在营中过夜,没悄悄到她这里来过。

    屋里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渐渐温暖了裴济因久在寒夜里缓慢独行而积攒了全身的冰凉僵硬。

    他望着她映在朦胧烛光中的美丽脸庞,动了动被冻得发胀的双手,一言不发地跨入屋中,将她拥在怀里。

    ……

    长安殿中,地龙已烧得极暖,四下却仍放置了几个炭盆,令屋里的空气愈发干燥,即便各个架子上都摆了清水,也丝毫没能缓解其中的燥意。

    太后奄奄一息地躺在宽阔的床上,半睁的眼里浑浊一片,原本保养得宜的脸庞也凹陷了下去,翕动着的嘴唇也因干燥而皲裂。

    殿中服侍的人都下去了,李景烨一人坐在床边,手持沾过温水的巾子,一点一点擦拭着她的嘴唇。

    “母亲,六郎的叛军已经到蒲津渡了,长安危矣。儿子这个皇帝做得委实失败,竟然要被自己的亲弟弟逼得弃城而逃了。”他莫名笑了声,更仔细地替她湿润嘴唇,“儿子忘了,母亲与儿子不同。不论我们两个谁胜了,母亲都是太后。”

    “大郎……”

    太后僵硬的身子动了动,艰难地吐出两个字。

    李景烨收回手,将巾子仔细叠好,放在一旁的案上。

    “母亲一向都更宠爱六郎些。”他缓缓站起身,面无表情道,“既如此,明日母亲便仍留在宫中,等着六郎吧,也好免去跟着儿子颠簸的苦楚。儿子相信,六郎定会善待母亲的。”

    太后原本半睁的眼慢慢瞪大,不可置信地盯着他,张张合合的嘴里想说话,却因无力与干涩而只能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

    李景烨眼眶微红,却再没低头看她,转身飞快地离开。

    ……

    承欢殿里,丽质腾出手将门阖上,任裴济静静地抱了一会儿,才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他方才脸上虽没什么表情,可眼里nongnong的沉重却瞒不过她的眼睛。那不是因眼下的形势自然产生的压力,而是因为别的什么事。

    裴济慢慢将她放开,一手抚摸着她的脸,轻声道:“明日一早就要走,我来看看你,你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丽质本想追问,话到嘴边,又化成笑意:“早就好了。”

    她拉着他进了内室,指着摆在一旁的四个箱笼道:“这是这几日收的,明日带上。”又指指其中一个颜色略深的,“这一个,是南下的时候要带的。”

    “你的户籍文书、房契地契呢?也一并放进去了吗?”

    丽质笑着拉他到床边,摸出枕下的荷包:“都在这里头了,我会贴身带着。”

    “嗯。”裴济闷声应了,在床边坐下,“明日你仍是随队伍一起离开,陛下会往南去,出京畿道,入山南东道。叛军如今在蒲州,近都畿道,与去扬州的路极近。为防生变,到时,我会先分出几人南下为你探路。”

    他顿了顿,继续道:“近来城里城外都查得极严,不许任何人长时间逗留,你长姊派来接你的人已被我安置在扶风,陛下出城后会在那儿驻跸一两日,不出意外,你离开的地方,就是那儿了。”

    丽质仔细听着,将他的话一一记在心里,道:“我明白了。”

    她观察着他的表情,握住他的手,轻声道:“现在,能说到底出了什么事了吗?”

    裴济仍旧没说话,只是低垂的眼眸却渐渐黯淡,被她握着的手也不由捏紧了。

    丽质并不催促,只静静等着。

    “是父亲。”他短促地开口,一贯挺直的脊背也晃了晃。

    “他调了六万河东军回援。”

    第106章 出逃

    想到近来春月从宫人口中听说的只言片语, 丽质慢慢反应过来,这个时候调六万人回援对裴琰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忽然明白在梦境里见到的裴济为何能那样毫不动摇——有其父,必有其子。

    只是, 这样的消息,在这样的时候, 对身为独子的裴济来说, 该是多大的打击?

    她心中动容, 忍不住侧过身去抱住他,一下一下轻拍着他的后背。

    裴济静静任她抱着,忽而在她耳边轻笑一声。

    “白日我还收到了他的信。”

    后面的话堵在胸口, 再没说得出来。

    他拥紧丽质, 将脑袋埋在她的发间,闭着眼深深呼吸。淡淡的馨香萦绕鼻间,好半晌, 终于让他翻涌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他身上还担负着重任。

    要替父亲将母亲,将祖母, 将裴家族人护好, 还要替自己保护丽质。

    再睁开眼,乌黑的眸中已恢复大半光彩。

    他松开双臂, 退后些抚摸丽质的长发与脸颊:“今夜我须得回营中去,你好好睡, 早上定要早些起来。”

    丽质也惦记着明日,方才本已打算睡了, 闻言并不挽留, 只去倒了杯热茶让他喝下。

    裴济看着她到床上仰卧下,又给她掖好被角,才熄灯从窗边悄悄离去。

    回到九仙门, 石泉便快步迎上来:“将军,各宫的车马都已安排妥了,只是,长安殿里的——内侍省来人说不必准备了……”

    长安殿是太后的居所,他知道裴济对太后一向关心,遂特意等在此将事情告诉他。

    果然,裴济一听,脚步便停下了,蹙眉道:“他们如何说的?”

    “说是陛下吩咐的,太后年迈,病得严重,又执意不肯离开,不能强求……”

    裴济面色有一瞬的愤怒。

    陛下这样说,分明就是不愿与太后一同离开。

    他能明白陛下对太后一直以来的偏心有不满和怨怼,可到底是亲生母子,大难当头,怎能就此撒手不管?

    便是对一个普通的病入膏肓的老者,身为君主,也不该冷漠对待。

    到时宫中人去楼空,太后孤零零留下,有几人还会悉心照料呢?

    他在夜色里站了片刻,吩咐道:“你去告诉留守在大明宫的人,到时若有危险,便将太后护送出宫,在城郊的乡间寻个隐蔽安稳些的民居令其暂住。”

    离宫后,他会留下一百人守在大明宫。太后眼下身子不好,经不起太多折腾,更经不起刺激,他若强行将其带上,反而不好,只能出此下策,盼能令她过得舒坦些。

    ……

    第二日,天还是漆黑一片,空气中蒙着一层寒冷的水雾,将往日宫阙鳞鳞,气势磅礴的大明宫压得喘不过气来。

    丽质夜里睡得极浅,一听屋外有动静,便自己起身穿戴,到春月推门进来时,已只剩头发未梳理了。

    盥洗后,两人匆匆用完早膳,便吩咐几个宫人将箱笼搬上早已停在殿外的马车上。

    马车依旧是丽质从前出宫时所乘的那一辆,宽敞舒适,装饰华丽,若不是人人面上都有种萧瑟难掩的惶恐之态,她几乎要错以为今日也不过是出宫去骊山小住罢了。

    登车前,她踏在杌子上,回头又看一眼浸润在半明半暗的晨光中的承欢殿。

    这个禁锢了她一年多的地方,这一次离开以后,便再也不会回来了。

    她心中默念着,踏入车中。

    后宫宫墙边,已来了不少马车,正依次通过,往光顺门方向去。一路上除了辘辘的车声,鲜少听到人声,也不知是因觉天还未亮,还是觉心中凄惶,众人说话时都刻意压低了声。

    出了光顺门,再依次经过昭庆门、建福门,最后往东行,便是丹凤门。

    丹凤门外,仍留在长安的部分皇室近亲、朝中重臣及其家眷已都等在此处。这一张张面孔与从前出席宫中宴会的十分相似,又不尽然相同——有的朝臣已先逃走了,有的不愿屈辱地离开,有的闲散宗室仗着姓李,又与睿王并无嫌隙,仍决议留在长安抑或搬至城郊庄园中暂避。

    众人皆在丹凤门外静候。

    不一会儿,到天已渐渐亮时,丹凤门终于敞开。

    李景烨乘着马车,在一身铠甲,全副武装的裴济骑着马陪同下行过御桥,逐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