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是个恋爱脑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36
书迷正在阅读:把你裙子穿上 完结+番外、新欢 完结+番外、我有一座随身监狱[综]、绝代名师、黑历史太多被找上门怎么办[综漫]、刑凶集录、反派向师尊撒娇了吗、今天也是钻系统漏洞的一天、私有物、穿成年代文女主[穿书]
田里有位穿着麻布衣服戴草帽的老人,老人拿着一把锄头正弯腰在红薯田里干活。其他的田地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照看田地的人。 老人见到赵疏桐,和他打了声招呼,“来了,去换衣服吧。” 赵疏桐不明所以,老大人的下人却已经带着他到专门的地方换粗布衣服。等到赵疏桐换完衣服,老大人的下人又递给他几件农具,再次将他带回那块红薯田。 人家的用意这么明显,赵疏桐再不理解就白长这么大了。 他老老实实地进入红薯田里,跟在那位老大人身后除草。 等到该吃午饭的时候,老大人才停了下来。带着赵疏桐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招待赵疏桐一同吃下人刚刚送来的午饭。 饭食十分简单,几块烤红薯,两碗红薯凉粉,两碗红薯糕,还有一些粗粮做的食物。 “老夫姓陈。”老大人自我介绍。 赵疏桐站起来朝老大人行礼,“陈司长。” “不用多礼,坐下吧。这红薯是赵大人发现的,老夫今日用红薯招待赵大人,也算是借花献佛了。”陈大人咬了一口烤红薯,津津有味地道。 “陈大人客气了,晚上实在不敢当您一声赵大人。若是大人不嫌弃,可以喊晚生小赵或者弘毅。”赵疏桐道。 陈大人点头,“那老夫就托大叫你一声小赵。” “小赵,别客气,赶紧趁热吃。”陈大人催促道。 赵疏桐闻言和陈大人一起用了午饭。 红薯粗糙,不如大米润滑,不如面粉松软。赵疏桐凭着红薯青云直上,又娶了侍郎府的哥儿,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过惯了好日子,再回头吃这些粗粮却没有嫌弃之色,也没有娘们兮兮的吃几块就说饱了,还和他一个老头子抢东西吃,陈大人对赵疏桐的人品初步认可。 吃完午饭,裴大人和赵疏桐讨论起红薯种植事宜。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 虽然赵疏桐对自己催生出的变异红薯有信心,末世要为基地催生粮食,也接触过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却也好几次被这位在农事上钻研颇深的老大人问的险些哑口无言。 赵疏桐尽自己的所能给老大人解惑,真的达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除了一些超时代的知识外没藏一点儿私,陈大人感受到了赵疏桐的赤诚,心中对其更加欣赏。 赵疏桐也佩服这位陈大人,已经位高权重了还能亲自下地。于是他向陈大人提出了继续培育红薯,研究亩产六千斤红薯的事情。 “红薯还能亩产六千斤。”陈大人疑惑地看向赵疏桐,想要看看这个后生是不是在异想天开。 自从从皇上那里得到红薯育苗种植以来,陈大人亲自种了三回红薯,无论照顾的多精心,红薯最高亩产量是四千斤,几百亩的地只出了这一个,其余的都在三千斤上下徘徊。 “大人,这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从选择育苗的红薯、栽种壮苗、深耕土地、起高垅、合理安排红薯苗的间隔密度层层把关,进行红薯增产实验。”赵疏桐道,在他的前世,农业高度发展,红薯随便种种都有五千到七千斤的产量。 他用异能催生出的变异红薯,个头数量都要比种在土地里的大、多。 只是,他当时急着准备迎娶裴栖的资本,并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为什么变异红薯经过种植产量变低的原因,无外就是水土不服或者种植方式方法不合理或者营养跟不上缺乏微量元素之类的。他要是去逐个求证这些假设,裴栖那头可能就闹翻天了,赵疏桐也就没去管。 变异红薯的潜力巨大。 赵疏桐从人工选择引导红薯朝着某个方向变异和科学种植两方面给陈大人提了建议。 陈大人觉得赵疏桐的想法十分新颖,同时也觉得如果他能够亲自研究出亩产六千斤的红薯,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认真和赵疏桐交流了想法和观点。 下午的时候,陈大人又带着赵疏桐去玉米田里。司农司这边是第一次种植玉米,虽然有刘家送来的种植过玉米的务农好手帮忙种植,司农司这边还是下了不少功夫。赵疏桐也提供了一些自己庄子上种植的玉米的数据给陈大人这边做参考,还和陈大人聊起了上次玉米生虫的事情。 赵疏桐并不确定那些类似玉米螟的害虫是番邦人的玉米携带而来的,还是大齐本土就存在的,请陈大人这边分一部分心在这个上面。 影响玉米产量的害虫,也在陈大人研究的范围之内,陈大人对赵疏桐的话十分重视。 赵疏桐待到下午要回京的时候,陈大人还不想他走。还疯狂暗示赵疏桐,地里的苗几天就变一个样子,如果不能天天待在田地里,专心观察钻研,在农事上是搞不出名堂的,想拐赵疏桐来种地的心还没有死,甚至更强烈了。 赵疏桐装没有听懂,告别了老大人回家去。 裴栖的肚子已经九个月大了,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走两步就出一身的热汗,裴栖越发不喜欢动弹。宁愿抱着话本子看上一天,也不愿被人搀着出去走走。 每当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曾嬷嬷浅荷他们都会劝着裴栖外出散散步。但裴栖打定主意做一个懒虫,根本不是他们能劝得动的。 赵疏桐回去的时候,浅荷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没能把裴栖劝动。 浅荷见赵疏桐回来,就告了裴栖一状,“老爷你回来了,主夫今日又偷懒了。” 裴栖当即不干了,“臭浅荷,你污蔑我,我哪有偷懒。夫君,你要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