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侠有个不肖徒在线阅读 - 第73页

第73页

    ……

    段干卓一开始还帮他俩拿着,后来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就拿不过来了,只好先买了三个包袱,把东西都分开了,自己背了一个,也让他俩背着自己的。

    元珝与元恪一人背一个小包袱不觉得重,反都喜得拢不住嘴,一个劲儿地叽叽喳喳说自己包袱里有什么有什么,哪个东西一会儿就吃,哪个留着回去再吃,还有啥要留着给皇爷爷看看。

    元恪看到段干卓也背了个跟他俩一样的小花包袱,就忍不住问:“师父,你怎么也背了个包袱啊。”

    这段干卓但凡买东西都是一式三份的,给自己留出了一份。段干卓一听他这样问就不高兴了,心说:怎么的,小爷出的钱,还不许小爷自己买来尝个鲜、玩一玩了?

    当然,段干大侠十分好脸皮,向元恪一点头,面无表情道:“在下有个小师妹,比你们小几岁,这些东西是买来给她的。”末了,段干大侠还不放心,画蛇添足地补充道:“这不是在下自己要吃的,在下也不想玩这些小玩意儿。”

    “嗯嗯。”元恪忙点点头表示理解,他开始有点喜欢这个不苟言笑的大侠了,尽管还是稍微有点怕他。

    “师父。”元珝很会听话,“那你把糖人和冰糖葫芦给我吃吧,等你带回去的时候肯定都化了,没法吃了。而且我还没吃够,还想吃。”

    段干卓一听,气得瞪了瞪眼,但一时也没想起反驳的理由来,只好极不情愿地把荷叶包着的糖人和冰糖葫芦给了他。看他吃得一脸香甜,段干卓又馋又气,一个劲儿地暗暗磨牙。

    段干卓看向元恪,发现他也在暗暗地咽唾沫,就十分怕他也打自己小包袱的主意,但担惊受怕了好一会儿,元恪最终什么也没说。段干卓有点为自己的小人之心羞愧了,主动从小包袱里掏出了无花果干递给他。

    元恪却连连摆手,“我不吃。师父还是留给你的小师妹吧,这个应该可以放很长的时间。”

    段干卓还没来得及说话,元珝又眨巴着眼道:“我还挺想吃。”

    段干卓使劲憋了又憋,才忍住了没跟这个黑了吧唧的臭小子计较,把无花果干丢他手上了。

    元恪并非不想要,只是这小子鬼心眼更多,不想主动的要,想让段干卓主动给自己。

    果然,元珝这样一来,弄的段干卓更喜欢“懂事”的元恪了。段干卓一看到元珝大嚼大咽就来气,于是一路走一路偷偷的把自己的小零嘴都塞到了元恪的小包袱里。

    元恪察觉出自己背的小包袱重了,心里忍不住偷着乐,想这个大侠还有点小傻,这么容易就钻进了自己的圈套里。

    段干大侠带的钱不多,如此逛了几天,钱袋里就剩了几个铜板。还好也赶到了济阳城,段干卓就用剩下的几个铜板给两个崽子一人买了碗绿豆汤,正巧发现自己还剩了颗雪润丸,便不假思索地偷偷丢进了元恪的碗里。元恪也心领神会,喜不自禁地喝了……

    将元恪元珝带回皇宫后,段干卓更加受渊宁帝重视,在外带领诛驭门为辰司杀平定叛乱提供一臂之力。段干卓偶尔会进宫来,元恪见了他很开心,总想找他玩一玩。但段干卓在宫里更拘谨,也更加注重自己大侠的威严与派头,往往见面后神情悲壮地冲他一颔首,塞他手里几个小玩意儿便匆匆走了……再后来,便发生了段干卓将他挟持出宫的事……

    现在再回头想,湛渊尽管想的头疼也记不清那年段干卓与他相处的细节了,唯一记得的便是段干卓往自己碗里放的那颗雪白的药丸。

    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湛渊仍旧百思不得其解,真的很想将那人从地里刨出来问一问……

    祁明带着棺木赶来时,见湛渊正跟一老者较劲。

    “我说多少遍了,不许弄坏其他的地方,你想法子把它复原到跟原来一模一样。一模一样!”湛渊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那老头侧着耳朵好不容易听清楚了,又连连摆头,“不成,不成。这剑是小老儿锻造的,这材质我知道,不可能的……我可以用金子把断了的地方给箍起来,很好看……”

    湛渊鼻孔里哧哧地喘气,大声道:“不用金子!我让你把它修的跟原先一个样!”

    “没法子,没法子的。”

    “一定要法子!你再好好想想,你没记起来而已!”

    “没法子。这剑可断不可缀。断了就是断了。”

    湛渊恨得起身,正想狠狠踢这老头几脚,祁明忙走了过去。

    “大将军,属下将棺木带来了。”

    湛渊一怔,“棺木……他……”

    等湛渊回过神来,下意识地就将断剑藏到了身后,心说:不能让他看到,他见了会伤心。

    “你……快……快带我去看他。”

    “是。”祁明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担忧,怕他真能从那副腐尸里看出蛛丝马迹来。

    湛渊刚走两步腿一软,差点栽倒在地,还好被祁明扶住了。

    “大将军不如先歇息歇息再去……”

    “无妨!”湛渊推开了他。

    祁明将那棺木停在了宣明殿旁。那群文臣在宣明殿前已经枯站了几日,本都以为那湛渊进了济阳城他们也就该殉国了。可奇怪的是那湛渊既不为难更不搭理他们,如此几日后,他们最初的激愤也都消磨的差不多了,只是惦念皇帝,不知他如何,所以这些人还是日日准时守在宣明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