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58节
书迷正在阅读:Alpha上将的媳妇儿养成记、离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罗场、小酒娘你马甲掉啦、穿回来后,对老攻无感、他眼中有流光、总有人阻碍我认真工作、独宠东宫、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猫、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为我A装O 完结+番外
而此时左顾右盼的杨士奇引来了朱高炽的注意,朱高炽不知是真的咳嗽,还是在提醒他。 “咳咳咳” 贴身太监海涛拿出手帕替朱高炽捂嘴擦拭,而侯泰则焦急地望着远方的宫墙。 忽然,侯泰轻声雀跃道:“殿下,来了!” 朱高炽看了一眼带着几缕血丝的手帕,不漏痕迹地放进了自己袖中,没有交还给贴身太监海涛。 随后,朱高炽挺胸腆肚,迎接着远处马车的到来。 等载着皇帝的马车真正停下时,众人反而齐齐低头行礼。 片刻后,众人只听得“哒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起来吧,进去说话。” 接着,一抹深红色的身影出现在了众人眼帘之中。 朱棣此时早已不再是跟姜星火在狱中听课时的简陋打扮,而是身穿代表大明火德的深红色龙袍,头戴玉冠,坚毅的面庞上满是肃穆之色。 此刻朱棣眉心微蹙,目光扫视过站在前方的几个内阁成员,似乎预示着朱棣的心情不算美妙。 朱棣没有在院落外面说什么,而是大步流星地率先走进了内阁值房里。 而皇帝亲自驾临,不是把他们召集过去,这个不同寻常的举动,也引来了心思机敏的内阁成员们的纷纷猜测。 解缙与胡俨在交换眼神,杨士奇与杨荣也在不留痕迹地用小动作示意。 “解侍读,为何朕今早召你却迟迟未曾到来?” 被点名的解缙闻言连忙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臣……”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朱棣冷冽如冰的声音给打断了。 “罢了!”朱棣挥手阻止了解缙的解释,“念你平日里还算勤勉,朕也就饶你一次,不过下次若是再犯……哼!” 内阁众人闻言都低垂着脑袋,不敢多看倒霉蛋解缙半眼,生怕因此触怒了朱棣这位喜怒无常的帝王。 “谢陛下!” 解缙虽然心中无奈,但此时却半点都不敢为自己辩解,明明是昨夜金幼孜被皇帝临时召见,金幼孜把手头的活推给了自己,故此解缙忙碌了大半夜。 按惯例第二日内阁当值,是不该再轮解缙的,也确实不该他当值,谁成想皇帝今早却点名召见他,在自家府邸睡得正酣的解缙匆匆赶到宫城自然是晚了。 但此时解缙也明白,皇帝心情不好,只是需要个发火和表态的由头罢了,若是自己乖乖受着,皇帝过后自然会有所补偿,若是此时顶撞皇帝,才叫不智。 朱棣招了招手,跟个影子似地朱高燧从斗牛服的袖口中,掏出一份奏折,躬身递给了父皇。 朱棣接过,却并未展开,而是对着内阁众人说道。 “看看吧。” 内阁众人依旧保持着沉默,但为首的解缙已经伸手接过了奏折,快速地阅览了起来,不多久又递给了身旁的另外一人。 杨士奇窥着解缙的脸色,对方紧紧地抿着唇角,法令纹深重。 待面色同样难看的黄淮阅览完后,本该轮到金幼孜,但此时朱棣却忽然开口。 “杨卿,伱来瞧瞧吧。”朱棣淡淡道。 杨士奇微愣片刻,越过金幼孜,旋即从容接过黄淮递来的奏折,认真阅览了起来。 杨士奇越看脸色变化就越剧烈,甚至额角隐隐渗出汗珠,最后他合上奏折,恭敬地拱手行礼道:“陛下,微臣觉得这件事应该慎重考虑!” 听到杨士奇说出如此不符合他个人风格的话语,墙头草胡广忍不住抬头看了杨士奇一眼。 杨士奇多谋,且做事非常稳妥,从来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 可是直言劝谏皇帝,哪怕是很恭谨的劝谏,在当下这个内阁刚刚草创的阶段,都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此时的内阁还不是明朝中后期的内阁,根本没有那种一人之下的滔天权势,仅仅还是帮助皇帝筛选分流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而已。 可是今天,胡广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杨士奇。 杨士奇竟然说出了“慎重考虑”四个字,足见他是认真对待这份奏折的,并非随口敷衍。 而且前几个看过奏折的人则是各个色变,这更让不明真相的胡广不由地感到十分意外。 “嗯。” 朱棣沉吟片刻,终于开口说道:“杨卿谏言该慎重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诸卿,这事关乎我大明社稷存亡,朕希望你们看后,能够畅所欲言,给朕提提建议。” 众人齐声答道:“遵旨。” 这下,还没看到奏折的胡广、胡俨、杨荣,心头就愈发迷惑了。 到底是什么奏折,内容能上升到“关乎大明社稷存亡”的高度? 而当胡广接过奏折时,内心关于杨士奇刚才为何失态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变法八策疏》 开头无比熟悉的三句话,就吓得胡广手中一哆嗦,险些把奏折摔到地上。 “臣尝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话不是王安石说的,而是反对变法的政敌司马光扣给王安石的,但用来形容王安石更化,却再准确不过。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这是谁发疯了?”胡广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不可遏制的念头。 须知道,这是大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早就定下了可以让后世子孙沿用千秋万代的祖制,你给我来一句祖宗不足法? 而且,大明的皇权神圣性,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天人感应”学说,你给我来一句天变不足畏? 至于最后一句,虽然在文官眼里,老百姓不算人,但代表他们说话的、掌握了话语权的士绅阶层算人啊,你给我来一句人言不足恤? 你想把朱元璋、皇权、士绅阶层一并掀翻,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胡广的目光急速下掠,看到了最后结尾处的署名。 道衍。 那没事了。 胡广手里的奏折,前两页,是总纲。 而后面每一页,则各自详细写了对应的更化变法内容。 胡广越看越心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尤其当他看到第一条“考成法”三个字时,心跳加速得厉害,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胡广死死咬住嘴巴,强压下内心涌起的震撼和恐惧。 在这一条里,道衍简略地写了姜星火所讲考成法的大概内容,但即便是大概内容,依旧把胡广这个素来胆小的人吓得心惊rou跳。 这里便是说,胡广胆怯非是辱他,而是事实如此。 建文二年,朱棣的物理探亲行动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此时建文朝廷也迎来了第一次殿试。 胡广与同乡王艮一同参与殿试,试官议定本应该由王艮夺魁,但朱允炆这小子还是个颜狗(也是殿试的传统习惯,看脸选状元),因王艮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 而胡广则写下了暗讽朱棣的“亲藩陆梁,人心摇动”一语,朱允炆大喜,钦点胡广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阶承直郎。 当然了,既然胡广眼下待在这里,而榜眼王艮没待在这里,哪怕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应该也猜测到了点什么。 数月前,当燕王朱棣挥师渡江攻入南京城时,王艮、胡广、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 吴溥之子以为胡、解会自杀身殉建文帝,吴溥认为胡、解只会讲空话,真正忠君爱国的是王艮。 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广大声对家人喊道“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吴溥笑道“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王艮自杀,胡广、解缙迎附朱棣,胡广升为侍讲,恢复原名广。 所以之所以在座的内阁成员看完后,除了杨士奇今天出奇地大着胆子发声,其他人一言不发,这便是原因所在了。 在场没有硬骨头,敢跟朱棣对着干的文臣,早就被族谱消消乐了。 第236章 永乐变法【求月票!】 胡广端着厚厚的奏疏,越往下看,心头越是发凉。 道衍写下,依据对圣人之学的学习、体悟、总结,建议永乐帝推行变法八策。 第一策,推广考成法,大规模整顿吏治。 第二策,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 第三策,彻底重新清丈田亩,扩大推广摊役入亩与化肥。 第四策,推行税制更化,建立税卒卫。 第五策,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 第六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重建宝钞信用。 第七策,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 第八策,增加礼部职权,重塑宗藩体系。 “您是跟哪位圣人学出这些东西的?” 要不是道衍老和尚不在他面前,胡广真就忍不住开口问问。 咱学的圣人之学不是一个东西吗? 学的不都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您还学别的了? 您这圣人正宗不? 内容太多,胡广没来得及一一细看,但是光看了第一条考成法,胡广就知道,这是来真格的了。 奏折里,道衍建议永乐帝通过考成法对朝廷的各部衙门加强管理,在京城内,要求各部门一旦接到了圣旨,必须在几天之内给答复,要么立个期限答复。 如果京城的哪个衙门觉得有意见,也应该赶快拿出个清晰明白的道理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