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93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593节

    朱阁老不着痕迹的看了俞士悦一眼,这个老家伙,果然是他的一生之敌!

    天子问的是内阁诸人的看法,理所当然的,不能只是王翺和俞士悦二人发言,不过,本着天塌下来让高个子顶的原则,另外的两位阁老自然是明哲保身,不愿趟这趟浑水。

    对视了一眼,文华殿江渊率先拱手道:“陛下,臣以为首辅大人所言极是,东宫出阁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过分耽搁,但也不能匆匆而行,宜在春猎之后,择吉日举行仪典。”

    随后,武英殿张敏也道:“陛下,臣也是这么觉得,东宫出阁之期,理当早定,但是幼军之事,却需三思,方才次辅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幼军之设,实为特殊状况,而后引为常例,本就不妥,如今东宫尚幼,研习圣人之理,治国之道,忠君孝亲,方为储君当为之事!”

    嗯,很好,果然不出所料。

    朱鉴听着这二人的话,心中不由升起一阵无奈。

    自从上次廷议之后,内阁的局势再度发生了变化,原本王翺独成一脉,俞士悦和张敏松散联合,朱鉴和江渊互为引援。

    但是,朱鉴的名声后来一落千丈,身为清流出身的江渊,自然也就和他疏远了起来,在“放低身段讨好俞次辅”不成之后,江阁老果断的转向了王首辅的阵营。

    王翺这边,本就忌惮执掌了太子府事的次辅俞士悦,又想要在京城当中发展声望,接受在士林中十分有话语权的江渊代表的清流一脉,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至于张敏,他本来就跟俞士悦一同入阁,相互引援,如今盟友地位水涨船高,他自然是紧跟次辅大人步伐。

    这二人一开口,几乎就是王翺和俞士悦的翻版。

    而且,不约而同的一点是,无论是张敏还是江渊,在说话的时候,都没有朝着朱鉴的方向看一眼,好像他这个文渊阁大学士,就跟空气一样。

    内阁五个阁臣,四个态度都基本一致。

    朱鉴抬头看了看,天子的眉头虽然仍旧皱着,但是,却露出一丝沉吟之色,显然在考虑王翺和俞士悦所说的解决方案。

    诚然,这肯定不是他老人家最满意的方案,可是,似乎这也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

    眼瞧着天子似乎隐隐有些心动,朱阁老咬了咬牙,不能这么下去!

    于是,他上前一步,再度开口道。

    “陛下,方才首辅大人和次辅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但是,无论是出阁读书,还是重设幼军,都是涉及东宫之事,不可不慎。”

    “故臣以为,既然此疏乃是护驾将军朱仪所上,又是礼部执掌,不妨召朱仪及大宗伯进宫详述情由,再论不迟!”

    话音落下,内阁诸臣不约而同的斜了朱鉴一眼,目光当中多了几分惊讶。

    今日朱鉴的举动,虽然有些逾矩,但是,还在可理解的范围之内,毕竟,之前的时候,朱鉴就是在东宫出阁这件事情上栽倒的,如今想要借此机会挽回声名,并非不可理解的事。

    但是,不管是被迫还是顺水推舟,总之现在,内阁的其他几人,虽然没有完全赞同朱鉴的意见,但是,也没有完全否决。

    应当说,朱鉴的目的已经差不多达到了,今日这场小朝议的内容传出去,朱阁老力谏天子的举动,必然会对他的声誉有所挽回。

    这种情况下,他还要闹这种幺蛾子干嘛?

    难不成,在朝堂上混迹了这么久,朱鉴连博弈中的相互妥协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吗?

    第703章 天心莫测

    感受到其他人几乎同一时间投来的目光,朱鉴心中也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这样做会引起怀疑,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说他就此接受了眼前的结果,那么等到回了英国公府那边,必然无法解释。

    但是,提议将朱仪和胡濙也叫进宫里来,结合今天他早早到内阁的举动,虽然有可能让人猜出,这是他和朱仪暗中通过气的,可也毕竟是怀疑。

    而且,就算是朝臣们都看清楚了这一点,也无非就是把他和英国公府,成国公府一样,划到太上皇的那一边。

    这样做虽然也有坏处,但是也还能接受,何况,这件事情一做,天子必然会清楚他的立场。

    既然如此,那么其他人知不知道,也就不大重要了,虽然之前闹过一场禅让的风波,但是,朝堂上下都清楚的一点就是,天子的法统皇位,实际上都来自于太上皇。

    所以,事实上,太上皇这一脉才是天家正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朝堂上也不会因为他为太上皇说话,就对他产生什么非议。

    相较于这一点,或许和勋贵联合,才更加会引起文臣的不满,但是,有为了储本出力这一点顶在前头,至少也还有的解释。

    所以,权衡之下,朱阁老还是把话说了出来,尽管他觉得天子答应的可能并不算大,但是至少他做过了努力,如此一来,回到朱仪等人面前,他也有的话说。

    但是,出乎朱鉴意料的是,闻听此言,天子倒是沉吟了起来,片刻之后,只见他老人家脸上恢复了惯常的镇定自若,开口道。

    “先生所言有理,涉及东宫,不可不慎,此事的利弊还是要论个清楚,再做处置。”

    “怀恩?”

    “奴婢在!”

    在一众大臣有些意外的目光当中,天子道。

    “传旨,召礼部尚书胡濙,护驾将军朱仪……还有六部尚书,都察院陈镒,丰国公李贤,靖安伯范广,昌平侯杨洪觐见。”

    ???

    看着天子笑眯眯的样子,朱阁老忽然升起一阵不祥的预感,他似乎,又掉进天子挖的坑里了!

    正欲开口说话,却见天子目光已经转了回来,抢先一步,面容和煦的问道。

    “诸位先生,此事重大,除了牵涉礼部和朱仪之外,也是关系社稷朝廷之事,所以,朕觉得不可擅自决定,还是召朝廷重臣合议为好,诸位先生以为呢?”

    啊这……

    内阁诸人面面相觑,看着怀恩匆匆离去的背影,不由感到有些无语。

    陛下您这真的是在征求我们的看法吗?

    那为什么怀恩公公已经去宣旨了啊?!

    无奈之下,众人无论愿意不愿意,也都只能拱手齐声道。

    “陛下圣明!”

    与此同时,所有人的心中,也都重新对此事提起了一层重视。

    天子的性格向来稳重,这种小小的无赖手段,虽然有时候会使,但是,往往都是天子在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而且多数时候,这种手段在天子手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就如现在,天子看似询问他们的意见,但是实际却直接遣怀恩去传旨,实际上就是在说召见诸臣是已经决定的事,没什么好商量的。

    朱鉴既然想要把这件事情闹大了,那么天子索性就往大了闹。

    在现有的局面下,天子如果驳斥内阁票拟,发回重拟,那么,故意拖延东宫出阁的名声必然会扣在天子的身上。

    但是,朱鉴刚刚的几句话,却给了天子反制的机会。

    朱鉴的本意,是想要召朱仪和胡濙过来,试着再为幼军之事努力一下,但是,天子反手就把朝廷有名有姓的重臣都找了过来。

    如此一来,实际上这件事情就超出了内阁的范畴,扩展到了朝堂上。

    这样的话,就并非内阁和天子的意见相左,而很有可能会演变成,朝臣内部意见相左,天子居中协调。

    还是那句话,众臣心知肚明,天子就是不想这么快让东宫出阁,但是,众臣碍于礼法,没有人肯给天子递这个台阶。

    既然如此,那天子索性就扩大范围,再找一批人来,这么一来,只要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么天子支持哪一方,都是有理由的“听言纳谏”。

    至于会不会有人冒着这种风险,说一些并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话……

    老大人们不约而同的想起某王姓天官!

    要知道,当初廷议东宫是否要出阁读书的时候,那位可就是持强烈反对的态度的……

    因此,天子的这个举动,也让众人心中产生了一丝隐忧。

    要知道,虽然今天朱鉴的行为冒失,但是,内阁如今给出的处置已经算是足够妥当,罢斥幼军,限制东宫的发展,再将出阁读书的时间拖延到春猎之后。

    这种局面,天子应当是能够满意了吧。

    除非,天子并不仅仅是想要拖延出阁的时日,而是……真正的想要阻止太子出阁!

    如果说前者群臣还能够接受的话,那么后者,老大人们是万万要劝谏的。

    这一点是共识。

    无论从社稷国本,还是天家关系,甚至是天子自身的声名出发考虑,东宫之位,都是不能动摇的。

    可是如今天子的态度……

    文华殿中陷入了沉默,众臣各怀心思,静静的思索着。

    这個时辰,太阳已然高高的悬在了天穹上,怀恩差遣着人,同时往不同的衙门和府邸出发。

    或许是知道今日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哪怕是一向喜欢上班溜号的胡大宗伯,这次也老老实实的呆在衙门当中。

    不多时,一干被宣召的大臣们,就在文华殿外相遇。

    和成敬不大相同的一点是,怀恩的嘴惯例是很严实的,如果是成敬来宣召,多多少少会透一点口风给大臣们,让他们好提前做个准备,但是怀恩虽然同样笑呵呵的,但是,半点消息都难从他口中得知。

    所以,直到来到文华殿外,老大人们也没想出来,这一大早上的,能有什么紧急政务,值得把他们这么多人都一块召来。

    尤其是看到宣召的人当中,还有一干武勋,甚至还夹杂着一个朱仪的时候,老大人们更是摸不着头脑。

    引着众人到了殿外,怀恩便拱手入内,众臣在殿外等了片刻之后,便有内侍出来传旨召诸人觐见。

    于是,老大人们相互看看,带着nongnong的疑惑,在内侍的引领下入了殿中,拱手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第704章 天官大人蓄力中

    进殿之后,众臣方发现,内阁诸人早已经在殿中,而且粗粗打量了一下,他们的眉头都皱的紧紧旳,显然,必定是出什么事了。

    相对而言,天子的神色倒是平静的很,一如往常。

    行礼过后,天子也未耽搁,直截了当便道。

    “早些时候,内阁朱阁老递了牌子请见,说有要务需奏,朕召见之后,朱阁老递上来一份奏疏,乃护驾将军朱仪所奏,请早定东宫出阁之期,并依照先皇旧例,为东宫备设幼军。”

    “此事牵连众多,又涉国本,朕召内阁诸位先生一同商讨,但是,一时也未能有一致看法,故朕今日再召诸卿前来,共同商议此事。”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勾勒出了大概的轮廓。

    虽然说内中有诸多细节,尚不明晰,但是初初一听之下,老大人们心中总算是大概有了个底。

    或许是为了给众人接受的时间,天子说完之后,也并没有急着询问众人的看法,而是转手将奏疏递了下来。

    按理来说,这种时候,应当是让人将奏疏读一遍来的最快,但是,天子却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底下诸臣一一传阅。

    但是,不论如何,能够看到奏疏本身,总是好的。

    于是,带着各式各样的心思,老大人们总算是拿到了这份闹腾所有人急急进宫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