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女配多娇艳(快穿)在线阅读 - 第31页

第31页

    第二天他推着板车想送人家姑娘一把,又把人家姑娘吓走了。

    第三天,他帮了姑娘的老娘躲开了一辆马车,姑娘没有谢他,冷着脸把他关到了门外。

    第四天,姑娘再也没打门前过了。

    南星有些遗憾,但这家粮铺的老板不错,包吃包住多劳多得,他长这么大从不知道除了偷抢以外他还能干什么,但卖力气正当赚钱的感觉并不坏。

    这一坚持就是两个月。南星得了工钱立马去买了一根玉簪,他拿着一个镀银玉兰花簪递到姑娘跟前:两个月的工钱买的,这个还你可好

    这根自然也不是芙蓉的那根,芙蓉没想到这个盗贼竟然还不死心,一咬牙当真跟着父母去报了官。

    南星偷了郡守府两次,早就是郡守府挂名的要犯了。芙蓉这一报官,南星粮铺的活计自然做不下去了,藏身的山洞又被芙蓉供了出来,只得到处流窜逃跑,好在狡兔三窟,虽然被追的有些狼狈,但他还是逃掉了。

    这下少年南星才真的认识到,从前不过是他一厢情愿,人家姑娘真的对她没有意思。这一次南星又连着颓了好多天,直到他外出时听说张家少爷打断了一个外地人的腿才缓过来。

    张家少爷打断了外地人的腿,还拒不给钱治疗,辱骂了外地人一番,便大摇大摆而去。这张家有个小姐是郡守的姨娘,在城里作威作福不是一天两天了,且得财不义。这样的人家一向是南星的目标。

    他去看了看那个被打断腿的外地人,叫他莫急,等他取了银两便送他去医馆。

    南星来过张家不止一回,出入顺利,他估摸着医腿大约十两银子,便拿了二十两银子。

    十两治病,五两赔钱,剩下五两跑腿钱。

    南星美滋滋的打算带外地人去医馆,觉得还是做盗贼适合他,从前他是脑子进水了,才想着去从良,哦,不,金盆洗手。

    秦笙:你怕不知道有一天会被人知道你这样想过。

    南星在外地人的住处被府卫团团围住,插翅难逃。被捉回县衙关进大牢的时候,他看见了张家少爷和芙蓉,芙蓉看张家少爷和看他的眼神截然不同。

    南星忽然就觉得有些没意思,对芙蓉的感觉突然就淡了。依他的本事,县衙大牢自然是困不住他的,他在牢里颓了几日没来得及逃走,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西北战事吃紧,各地的死囚一般都会被送去军营当冲锋陷阵的炮灰,南星还没有审判,就被塞进了送去军营的死囚里,一路大军押送,全无半点逃走的机会。

    此后便是十年征战,南星不是不想走,而是一次次的战争中同胡人结了死仇,唯有你死我活方可罢休。他将胡人杀的肝胆俱裂,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手中军工累累,但手下也是白骨累累,有敌人的,但也有他同袍的。

    南星谢绝了册封,回到了当年迫不得已离开的地方。他这人记仇,张家少爷那个陷阱他还没算账呢。但这一打听才知道,他走后不久,蜀中便下了大雪,一队胡人的铁骑不知道何时潜入进来,烧杀抢虐,第一个遭殃的就是郡守府和城中的富户,张家少爷被胡人砍断了腿又被马踏伤很快就死了,张家也早就破败了。他又打听了一下当初做工的粮铺,无意中得知,芙蓉被张家少爷糟蹋了身子却没被抬进门,父母怜惜她,找了个乡下汉子将她嫁了,她生的美貌娇俏,汉子亦十分疼爱她,只是乡下人家穷苦,芙蓉受不住cao劳,没几年便抑郁成疾病去了,就葬在山上,坟头有颗榆钱树都长的老高了。

    南星找到了那个坟墓,只静静伫立了一会。

    秦笙听见南星说:我知道你没有和张家少爷勾结。

    人死如灯灭,如今已经释怀。

    十年杀伐的南星气场已经变得强大而莫测,他在山中住了下来,从此以打柴为生。

    梦的最后,南星背对着锦城,秦笙只看见一片荒芜。

    第20章 臣妻多娇10

    梦境结束,秦笙被迫醒来,本来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往事,却在最后让人陡然心悸。

    南星帝的记载一生未关风月,秦笙原本还以为自己窥见了一段了不得的深情,谁知道是她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若换成之前的秦笙,她并不会觉得这样算不上美好的记忆有什么重要的,但经过这个梦境,秦笙却能明白,对于南星来说,这里有太多不曾体会的事情,第一次心动,第一次做工赚钱,第一次尝试正常的人生活,哪怕结局并不太好,但也是他这么多年唯一有过憧憬的时光,于此后淹没于征战杀戮中一片灰暗的人生多了一些值得记忆的色彩。

    这样的人生多么寂寥。

    她用梦回香探知南星一段重要往事,自然是有打算的,只是这往事跟料想中的有出入,她不得不从长计议,好在如今也不算没有收获,这一夜的梦境也给了秦笙一些启发。

    天色渐明,红梅在外头敲门:夫人,该起了,吴掌柜正在厅里候着问您放粮的事。

    这事秦笙在难民和南星面前都放过话了,自然要兑现,而且不宜耽搁。秦笙便叫红梅进来传话,问吴掌柜铺子里米粮的存货还有如今城中约多少灾民。

    吴掌柜回了话,秦笙算了算一日两次稠粥约莫能顶三四日。

    秦笙道:既如此,便在后院作灶,前头搭棚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