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在线阅读 - 第157页

第157页

    现代的布鞋脚背用料确实是布,可是这会儿也没有塑胶鞋底,所以鞋底都是一块块布叠在一起,用针线缝合而成的。底部的布都是粗麻布,只有上面的一层用的柔软的细布,至于缝合用的线,也是用的粗线,就怕细线走路多了会被磨断。

    这样的布鞋穿在脚下那是十分柔软舒服的,宋玉延试穿了一下后便收了起来。

    唐枝还以为她穿的不舒服,她乐道:“小娘子亲手做的鞋子,我得等我们成亲时再穿,让别人羡慕个够!”

    “还有一年呢,你放着不穿都要积灰了。”

    “没事,我藏起来。”

    唐枝嘟哝着嘴:“可是我就是想看你穿。”

    宋玉延愣了一下,然后利索地换上了这双鞋。唐枝满足了,想起棉花的事情,便想听一听说故事的人真实的想法。

    宋玉延道:“楼二的人已经到了天竺了买种子了,相信入秋就能回来,若是能成功种出棉花,那日后百姓便不必再穿纸衣。棉花与木棉不同,它柔软、蓬松,能纺织成线,又织成布,冬天可将之填充进被褥中,很是暖和。最重要的是它产出比木棉多,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却好……”

    纸衣便是纸做的衣物,但它不是书写用的纸,而是用桑皮的纤维等造出来的衣物,衣物粗糙也不耐寒,往往是穷苦的百姓常的。

    “难怪你如此惦记此物,是又想弄个园子种植棉花了吧!”唐枝道,她觉得宋玉延之所以知道此物不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或许也是她“那边”常用之物。

    宋玉延知道蜡烛、造纸等的制造方式,而且拿出来的技术往往都会比目前的技艺更有新意、更加先进,甚至连目前没有的物种,对其作用都一清二楚……她的来历让唐枝越发好奇。

    过了几日,陈采杞要到明州城去看唐浩根,她找唐枝陪同,姑嫂俩人可以一起到保恩院听经、上香。

    宋玉延正好也被刘绰找去商议占城稻之事,而想到她许久都不曾带笋儿与饼儿出去踏青了,便借此机会带他们也到明州城走一走。

    于是乎,原本的唐枝、陈采杞姑嫂俩便变成了唐宋两家人,笋儿与饼儿这是第一次到明州城去,都十分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好在陈采杞也不嫌他们吵,而是在听宋玉延回答“十万个为什么”时,也凑到了小萝卜头的身边去一起听。

    到了明州城后,陈采杞领着两个小姑子和宋家的小萝卜头去找唐浩根,宋玉延则去见刘绰。

    等到了傍晚,宋玉延本来打算去外面的脚店开间房睡,而刘绰因她推荐占城稻有功,所以特意让人将给小吏住的廨舍收拾出两间来,一间给唐枝、唐叶、饼儿睡,另一间则给她跟笋儿睡。

    翌日一早,一群人又一起去了保恩院听经、上香,陈采杞本就在明州生活了多年,以前便曾随其母到保恩院去听那里的住持法智大师知礼讲解经义。而保恩院虽为讲寺,即经论研究、说法的寺院,不过它也有几座大殿是辟出来给百姓上香之用的。

    而且法智大师讲经不仅面向的是佛门之人,许多带发修行的俗家弟子、普通百姓也可以听他讲经的。陈采杞听他讲过经,觉得他是位很有智慧的得道高僧,所以才特意来这儿上香的。

    可惜她们到的晚,法智大师已经讲完经义了,余下的时间他按照以往的习惯都会在寺院里研习佛经。

    陈采杞颇为遗憾,而宋玉延并不是佛教徒,她在唐枝等人上香时便站在大殿门口等待。一位僧人从她面前经过时,突然停下了脚步,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第72章 是她的了

    宋玉延发现年轻的僧人盯着自己瞧, 还以为自己有什么古怪的地方,正要主动询问僧人, 却见那僧人主动上了前来,问道:“施主可是住在兴贤坊仓桥巷的宋大郎?”

    宋玉延吓了一跳, 心想现在的僧人都是搞人口调查的吗?为什么会这么清楚她的住址。难道她的留青竹刻被人搞营销搞过头了, 连在寺院里的僧人也听说了她的名字?

    可是僧人说的是“宋大郎”,而不是“宋录方”, 也就是说僧人并不是因为留青竹刻才知道她的。

    宋玉延心里带着困惑, 应道:“我是宋大郎,敢问小师父……”

    僧人面上一喜, 然后迅速跑开了, 过了会儿,他毕恭毕敬地请来了一位中年的僧人,宋玉延光是从他的衣着打扮便知道这位中年僧人一定是这儿的住持或者管理人员。

    “师父,这位便是弟子与你说的宋大郎了。”年轻僧人道。

    知礼顺着年轻僧人的话看向宋玉延, 他看了又看, 也没发现年轻僧人所说的金光在哪里。

    他问年轻僧人:“净觉,他与你当初所见,有何不同?”

    净觉当年路过兴贤坊时并没有见到宋玉延真人, 不过那一闪而过的金光是不会出错的,便道:“并无不同。”

    知礼纳闷了,难道这人身上真的有金光?

    虽然他当初跟净觉解释了那么多关于金光出现的原因,可毕竟那都是佛法上的释义,他以为是净觉夸张了。怎料今日这个“浑身功德的人”会出现在这儿, 净觉偏生依旧能看见这人身上的光,也就是说,他们之中要么是净觉说谎了,要么是他的修行还不到家。

    可是净觉修行才十余年,而他修行已经三十多年,净觉甚至还入了他门下,不存在他修行不到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