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回得去的信中写要娶老师,回不去的信中写要在奈何桥头等老师。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她写的所有信,那个人一封都没有读到过。 第112章 青山有幸(二) 滂沱的大雨携着狂风, 将冲垮的山石与催折的树木糅杂在一起, 砸向江中。暴涨的清江水漫过两岸低洼的丘陵, 木制的房屋犹如一艘漏水的破船,在风雨中沉浮漂洋。巫山县县令领着大批官兵, 站在一处高坝指挥着当地百姓撤离,大人们抱着孩子,浑身泥泞地跟着官兵逃命,懂事的大孩们咬着牙关不敢哭, 紧紧抓着自己爹娘的衣角, 着急地宽慰爹娘怀中哇哇大哭的幼童。 天安领着铁骑军赶到巫山时,见到的便是此种景象, 满地散落的包袱,满地狼狈不堪的人。她来不及多问什么,招呼了一声铁骑军, 铁骑军便加入到当地官兵的行列, 巫山县令不知道这突然赶来的一批人是谁, 照说风大雨大, 他们的差使应当没有那么快到达邻近的云阳县去搬救兵。不过当他看到身披盔甲,指挥抢险的竟然是一名女子时, 他就顿时惊醒过来,是公主回来了。 连续几日昼夜的车马颠簸, 加上一整天的筑堤救人, 等沿江百姓全部安顿到城中临时的济世堂时, 天安已经累得靠在佛像脚下, 站都站不起来。 巫山县县令看着浑身湿漉漉,满脸苍白的公主,吓得颤颤巍巍地正跪在地上,便被天安瞪了一眼。县令立即不敢跪了,上前把天安扶起来,小声地问道:“公主,您没事吧。” 天安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粮食那些运过来了?” 县令把天安搀着往外走:“快了快了,估计一会儿就到。” 天安这才满意地点头,她站到济世堂的屋檐下,看着仍然没有停歇打算的暴雨,突然道:“县令大人,这几日可有流兵从酆都地区逃过来?” “公主,怎么这么问?”县令大人赶紧摇头,“不过这倒真没有,古殷兵籍管理严苛,逃兵是很惹眼的,若进了巫山县,守城的将士不会不上报的。” 说得也有道理。 天安皱着眉头,微微颔首,连流兵都没有,自然是没有流民的,如若这样,是不是能说明舅舅抵御住了入侵的西凉,酆都地区现在是安然无恙的。既然如此,那这蛟蛇兴风雨,纯粹就是巧合?与西凉的妖蛇并无多大关系? “县令大人,”天安想着,忽然又拧着眉开口问道,“巫山以前,也有过这样大的暴雨吗?” “这……”县令吸了口凉气,有些说不出,“老臣在任的十年间,是头回见到这样的大雨和山洪。” 天安闻言,立即垮下了嘴角。 当是时,外面响起了马车声,守在外头的铁骑军赶忙跑进来吆喝一声:“公主!粮食到了!” 公主? 听到粮食激动不已的众人顿时停住了脚步,然后一下子全部跪下来,诚惶诚恐地道公主千岁。 天安瞥了报信的铁骑军一眼,好不容易县令没说,这人又说了:“让他们送进来,当心一点。” 进来的铁骑军尴尬地应了声。 跪在地上的百姓还不敢抬头,天安扶额,咳了声,装作公主的样子:“这雨天地湿,诸位快快请起,眼下危难时刻,不必行如此大礼。外面官府运来了食物,大家赶紧排着队去领,别饿着自己和孩子。” 地上的人还跪着,天安无奈,只得又严肃地道了声:“大家赶紧排着队去领食物。” 带了怒气的话倒叫人立即从地上站了起来。 天安望着争先恐后去排队的老百姓,叹着气笑道:“明明就很饿嘛。” “公主你不懂,”县令抱着手站在旁边,看着人端着白粥与馒头,讪讪地道,“若您今日来,是风调云顺,百姓一定不会这么爱戴您,可您来时,救他们于水火,他们是在谢谢您。” “不是因为我是公主?”天安笑道。 “不全是因为您是公主。”县令低头道,“就像酆都那一带,十分爱戴花成傲将军。” 天安挑着眉笑了一声,说得也有理,想她第一次跟着舅舅去边境,骑马走过酆都城外时,有好多百姓拎着竹篮子站在官道旁。篮子里装的都是好东西,鸡蛋啊,面饼啊,在边境可够不着,都是要送给舅舅和他手下的官兵的。她沾光,吃了不少好的。 “公主,您吃点吗?”方才进来报信的铁骑军突然又端了一碗浓稠的热粥和拿了两个包子跑进来,不声不响地把天安又吓一跳。 “我不吃,”天安弯着眉眼失笑,转头望了一圈坐在草席上狼吞虎咽的百姓,目光落到一名头发散乱、面庞黝黑的中年老汉身上,“拿给那位大哥吧,看着像没吃饱。” “可是公主,下一趟过来,又半个时辰诶。”铁骑军道。 “这雨瞧着半个时辰也不能停,你们是打算跟我冒山洪过巫山?我可没这么大的胆子。”天安笑着睨了对方一眼,接过对方手里的粥碗和包子,朝刚才瞧见的那位大哥走去,“大哥,您再吃点?不够,过一会儿还有。” 披头散发的男人像是饿极了,接过碗就仰头喝了一口,然后低头啃了两口包子。 天安蹲着等了对方几秒钟,见对方根本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意思,只得无奈地撇撇嘴角,准备站起来继续去看雨。刚刚她还高兴呢!看来自己在百姓心中也不过如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