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功名路(科举)在线阅读 - 第82节

第82节

    “千秋之后,您会在淮南府的史书上。大人,拓支流我们可以放在春后,壮丁不需要耕种了,也都会打零工。我们不若以餐代役,劳役者可得一餐。引流至各个村镇,对村民们也是有好处的,若是挖凿水池,水池中可养鱼,也可灌溉,养鱼虽少见,但下官在游学时,恰亲眼所见......”

    别小看这一餐,不是农忙的时候,壮丁都会到别人家帮忙造房子之类,大部分是没有工钱的,就管饭,但这顿饭若是吃得好,多的是人乐意。劳动力是廉价的,但能省下几顿饭也许冬天就好过多了,不是农忙,大多数人家只吃两顿。

    沈陵也想过经济价值,水池养殖可能最为适合,如今市面上的鱼多是从河里打捞的,他记得当年建康府江北那边有人养殖了螃蟹,沈陵还特地去看过,那个人就靠着养螃蟹发了家。

    混合养殖四大鱼,青草鲢鳙,其实有经济价值就不怕没有后人模仿。

    金大人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心中也是被触动了许多,不与自主地捻指腹,内心不停地在交战,可想想自己的年岁,到底还是求稳占了上风,道:“孝原本官知你为百姓着想,但这事关系重大,如今我们还是先把堤岸加固,此事日后再议。”

    沈陵稍稍失望,但他也理解金大人的立场,金大人在这个位置上,压力也是很大的,一旦出了差错,首先问罪的定是他。

    沈陵想着还是先把淮河加固给做好,加大支流以及引流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先做一个试点,一旦有个成功的案例,后面也就不难了。

    沈陵打算先去视察一遍堤岸,看看哪边不太稳固,最好再加高一些。

    他刚出府城,金大人就派人追他回去了,说是京城来了使者。

    竟是圣上赐下圣旨褒奖整个淮南府,还派了使者来了解淮南府公文的范本,想要延用全朝廷。

    沈陵大喜,比起圣上的褒奖,后面一件事情更让沈陵有成就感。

    金大人同他好生款待了京中使者,沈陵还是头一回见到金大人表情这么丰富,高兴得这般外露,这也算是一大政绩了,也许在致仕前,金大人还能再往上升一升。

    使者前来特地是为了了解淮南府官府的整个运作,今年开始,淮南府的整个运作已经成了体系,递上来的公文愈发规整,沈陵能够想象,圣上这番嘉奖过后,下面的县肯定会更加积极。

    沈陵亲自带使者讲解了一下如何设计公文模板,主要还是要了解每个部门的运作,清楚要写主要内容,他把要点都写下来,连熬几个夜,写了厚厚的一个册子,让使者带回京城。

    虽是熬了几夜,可沈陵仍神清气爽,如今想到自己的法子能用在全国上下,还是有些激动,可能这是他穿越以来,作出的最大贡献了。

    送走了京城来的几位大人,金大人再度邀请他喝茶就更亲近了一些,像是年轻了好几岁,喜不自禁道:“孝原,这份功绩当真是多亏了你。”

    金大人亲自给他斟茶,沈陵有些惶恐,双手接过茶盏,道:“大人客气了,若没有大人的鼎力支持,如何能上行下仿,您是咱们的父母官,还是有您的指挥,才能这么顺利。”

    金大人靠在椅子上,显得很是富态,笑如弥勒:“哎,我当真还是老了,不如你们年轻人了,日后啊,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孝原,这你就别谦逊了,咱们这一任的政绩是不用愁了。”

    “下官到底年轻,压不住事情,还是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长辈在上面镇守,也是要恭贺大人了。”沈陵还是懂得什么该说的,他说的也是实话,他没有地方官的经验,许多时候,还是要金大人做决断。

    他不愁政绩,沈陵更不愁,想想沈陵的年纪,金大人都不免嫉妒,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中进士,沈陵已经是六品官了。他更嫉妒沈陵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养出这样的儿子,他见过沈家父母,倒是寻常,自家孙儿三岁启蒙,自幼都有名师教导,如今却还只是个举人或是秀才。

    难不成野生的就比家养的厉害这么多。

    刚下放就作出这样的政绩,日后定是前途无量,也还好半年以来,他们都是和和气气的,没有冲突,金大人想到后辈,也到了为后辈做铺垫的时候了,他想卖沈陵一个好,道:“你是年轻人里头少有的稳重人,能像你一样踏实做事的人,不多。孝原,看到你,我也想到了我年轻的时候,刚下地方,一腔抱负。那一日你说,淮南府的史册上会有我,年轻时谁不想名垂千古。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不敢动弹.......”

    沈陵看着他慈祥的脸,透着迟暮的淡淡哀愁,亦不知如何开口,他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这样,他相信金大人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而是在官场中不断地被磨练打磨。

    金大人道:“看着你这样的年轻人,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分。孝原,你上回说的挖支流引流村镇,我们再商讨商讨。”

    第110章 110

    沈陵亦是没想到这番山回路转柳暗花明, 虽金大人并非是发自真心地认同他的做法, 但他是基于对他的信任,沈陵还是很感激有金大人这样的上司。

    不过正如金大人所说,但凡他再年轻个几岁, 都不能任由沈陵这么搞。

    他是运道好, 头一回下放就做了通判,多少同年要在地方做上好几任的县令, 若是政绩好, 一任两任就升迁了。

    还被分到了老师老友的手下, 凡事都有利弊,在来之前沈陵也分析过, 在熟人手下, 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以及上下关系,当然坏处也有, 他作为副手, 决策权相对比较少, 更多是执行。

    但金大人年岁大了,临近致仕,所以不太管事,倒也给了沈陵历练的机会。他这个年纪, 对沈陵也少了几分猜忌,更多的是前辈对后辈的提携。他若年轻点, 难保不会猜忌沈陵, 如今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沈陵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 似乎运气真的是挺好的,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在关键时刻都没有掉过链子。

    金大人都松了口,沈陵必定要把计划写得完美一点,之前他只是粗略地讲了一下,如果真正要实施,那必须把落实到每一个铜板。

    第一阶段用多少的徭役,服役多少日,做什么活。都得写清楚,沈陵对这些了解没有金大人多,也好在如今有金大人帮忙。

    两个人先确定第一阶段,把堤岸先加固,只是首当其冲。下面能少用一些徭役就少用一些,以餐代役的方式应是最省钱也是最妥当的。

    沈陵考虑到经济效益,希望挖鱼塘,然后做水产养殖。水产养殖由于经验较少,沈陵已经开始先让人尝试起来。

    但挖出来的鱼塘归谁,产生的经济效益归属于谁,就是难处。沈陵是挺想作为官府的一个收入来源,但从大环境看来,不太可能,难保会被参。

    金大人想的是,如果真能水产养殖,先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挖出来的池塘可以卖个好价钱,指不定能抵掉费用。

    这个法子更为稳妥一点,沈陵也认同了。

    从征徭役开始,沈陵就不停在外面跑,勘查淮河以及支流,淮南府府城附近的县他基本上都转了好几趟,支流怎么挖,引流到哪些村庄。这都不是随便就能定下的,首先要勘测地形,看看那些地方适合,其次最好引流到水源比较少或者离水源远的村庄,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

    自打二月之后,沈陵就没有在家中待超过半个月的,找了几个精通水利的官吏,测量规划,绘制图纸路线,如今在加固堤岸,沈陵希望等农忙过后,就开始开挖支流,这样等到了夏天,就可以看看有没有成效了。

    不过这项工程基本上要持续一年,可能还不止,所以沈陵和金大人商量,先试一试,不要搞太大的工程,支流可以加宽,但引流只能徐徐图之,只要有一个成功后面就容易了。

    说实话,沈陵也是害怕失败的,毕竟如果扣上一个劳命伤财的帽子,一切前功尽弃。而做这种工程,必须要坚持,一年是根本看不出成效的,至少要两三年。就像金大人所言,这件事情对他们两个根本没有多少好处,只是会便宜后面的官员。

    但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政绩,地方永远发展不起来。

    水利这回事,金大人都偷不得闲,隔段时日必定要去视察一番,沈陵尤为注重加固的材料,盯着下面的小官小吏,平日里若是小贪小污,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他是容不下的。

    一直到三月底,沈陵和金大人确定了第一批引流的村庄,到时候受利的村庄肯定是要多出一些徭役的。

    天气渐热,四月支流开始疏通加宽之后,沈陵更是半个多月都不在家中,等他再次回家的时候,年年都要盯着他认好一会儿,沈陵知道自己现在肯定很黑。

    一把捞起儿子,举过头顶,这个熟悉的动作让年年确定了,立即就笑了起来,手舞足蹈:“爹!”

    沈陵举了几下,然后抱着亲了几口,年年被他的胡渣刺得直躲,一边笑一边推着他的脸:“爹爹坏,坏!”

    沈陵总觉得他又大了一点,今年开年以来,沈陵待在家里的时间太少,即便在家,也没空陪他,每一回见都觉得对不起他。

    “有没有想爹爹?”沈陵看着他就觉万般可爱,忍不住亲了两口他的小脸蛋。

    年年搂着他的脖子,道:“想,年年乖,爹爹不要走。”

    沈陵心中一软,定是他不在的时候,年年吵着要找他,大人们都和他说,他乖一些爹爹就会回来,他那双纯真的眼睛望着他,沈陵愈发愧疚,道:“年年一直都很乖,爹爹很喜欢年年。但爹爹要出去做事情。”

    年年疑惑地念叨:“不出去,年年要爹爹在家里。”

    “年年,说什么呢,爹爹这是做正事。”文以苓端着酸梅汤走进来,看着一大一小相似的两张脸都看着她,忍俊不禁,不过看到夫君又黑了一点,又有些心疼。

    沈陵道:“爹爹做的事情非常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护年年,等年年长大了,爹爹带年年一起去好不好?”

    年年眼睛亮晶晶的,眼中满是崇敬,道:“年年长大了,保护爹爹,保护娘!”

    沈陵和文以苓都笑了起来,沈陵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好,爹爹等着。”

    文以苓道:“夫君,喝点酸梅汤解解暑气,这回待多久?”

    沈陵一口气干了两杯酸梅汤,道:“下面不用去这么频繁了,我也不能只顾那边的事情。下面定期过去看一看就行。”

    文以苓不自觉地松了口气,说实话,她不想夫君这么辛苦。别人都怕自己夫君不上进,文以苓却觉得夫君事事亲为真的太过劳累了,从京城到地方,夫君不知cao劳了多少,虽说在地方是没有京官清闲,但也未有夫君这般的。

    沈陵想想开年到现在真是没几日好好在家的,不仅仅是愧对年年,还有阿苓,家里家外都需要照料,他把年年放在榻上自己玩,他拉着文以苓坐下来。

    “阿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不在,家里家外都要你照料,爹娘也都是你尽孝。”

    文以苓浅笑,嗔道:“怎么突然说这个,我是你妻,这些事情本就是我该做的。哪有你在外头这么辛苦,你又瘦了一圈,爹娘心疼,知道你做正经事,也不敢说。”

    沈陵在家中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的确该让自己稍微休息休息了,陪陪父母妻儿,道:“下面天气热了,咱带爹娘去舜耕山消消暑气。”

    比起一起去消暑,文以苓更开心夫君给自己休息。

    年年不满他们两说着他听不懂的,站起来走过去挤进他们中间,一屁股坐下来,沈陵和文以苓都愣了一下,随后都笑了。

    沈陵认命地陪他玩了一会儿。

    引流的事情步入正轨,沈陵也用不着经常在那边盯工了,毕竟他手下不是只有水利一件事情。

    他回府衙的次数多了,下面的官吏原本散漫了几个月,忽然之间又得日日勤快起来,沈陵知道他们定是在后边各种埋怨,人都是这样的,懒了之后再想勤快就难,惰根已经有了。

    金大人请他去喝茶,见他这幅模样,笑着摇头:“你啊,事事躬亲虽好,但你就一个人,哪能忙得过来。”

    沈陵喝了口金大人的好茶,金大人颇爱茶道,珍藏了不少好茶,沈陵也都还挺乐意来他这儿蹭茶喝,笑着说道:“下官这个人便是如此,这样重要的事情就不大放心,恨不得有一百个自己。不过如今顺利进行,下官也可以抽身了。”

    金大人暗自点点头,一方面作为上司,有这样的下属的确让他很放心,另一方面沈陵的行事作风倒不似他这个年纪的,虽然在做官这方面略显稚嫩,但不得不说,他的谨慎细致真是少有的,尤为让人放心。

    “你好好休息一阵子,这段时日也劳累了。就不要来府衙了,你比府衙里的小官吏还勤快。”

    沈陵调侃道:“怕是没少在后头埋怨我。”

    金大人捻着胡子:“那便是他们不知好歹,这些小官小吏便是如此,不懂天下苍生,只顾蝇头小利,能偷懒的活最好,也合该有你这样的管一管。”

    官吏们图省事,向来是能敷衍则敷衍,沈陵之前改革了公文的样式,增加了各部门的联系,区分职权,变相地给他们加了活,沈陵并非不知他们的怨言。

    但那又如何,沈陵受不了下面养一堆蛀虫,没能耐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再懒惰养来有何用。

    金大人道:“忘了和你说,你说的混合养殖有成效了,那几种鱼的确互不影响,如今就看能不能养出更多的鱼。”

    沈陵心里松了口气,能行得通就成,毕竟他们也是顶着压力的。

    沈陵在家中捂了一下就白了一点,天气热,他们的风扇留在了京城,所以从建康府拿了几架过来。

    作为通判,他掌管水利农田诉讼等事务,他觉得最烦就是诉讼,说实话,老百姓没有什么惊天大案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里长短,而古代是人情社会,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法律是跟随道德观念以及古代风俗的。

    法律不是单纯的法律,他断案的时候,也京城会陷入难题。

    沈陵实在是不擅长判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大部分百姓又不懂律法。

    沈陵想到了普法教育,不过谁会听这个,听了也不一定懂,但他有时候遇到的案件实在是太好笑了,但凡懂些法,也不会如此。

    从金大人家出来,府衙的周围开了几家茶馆,天气热了起来,大家爱喝凉茶。

    “话说那孙公子虽得了姑娘的芳心,奈何家境贫寒......”

    沈陵忍不住笑了起来,这说的书也太老套了,但看了看,那茶楼人气还挺旺的,看来古人也爱听狗血剧。

    诶,他们不就是爱听这些狗血故事吗,那他何不把法律知识融入进话本里头,这话本还有现成的!

    第111章 111

    古代百姓接触律法的机会很少, 很多人提到官府就变色,大多数人是不敢犯什么严重案件的, 更多的是不知法而犯和一些令人头大的民事纠纷。

    比如说,某家的牛和某家的牛配上了, 母牛生了两头牛, 公牛家觉得自家牛也出力了,也该分到一头牛。母牛家觉得这是他家牛生的,吃他家的饲料。

    沈陵判这个案子的时候也是一阵无语,因为律法里不会规定这种事情, 完全是根据伦理道德来判断。

    所以古代社会, 很多时候伦理道德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

    还好他来的时候把严清辉写的话本给带上了, 他在京城发的, 如今信息不发达,交通又不便,地方还没有他的话本,但也有可能会有人直接拿严清辉的仿印, 不给版权费的那种。

    沈陵挑了几个比较经典也比较跌宕起伏的情节,再自己改编了一下, 一定要加入一些浅显的法律知识,让老百姓一听就明白。

    沈陵让人找了几家茶楼的东家来, 东家们也都有些战战兢兢,等听到这位据说很严格的通判大人说的事情后, 几个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可把他们吓一跳, 原来就是个说书的事情, 这有什么难的。

    沈陵怕他们过往矫正,一个劲说这些律法的话本,道:“你们的茶楼只要没有说一个这种话本就成,不必每天都是这种。本官主要为教化百姓,不过,除官府首肯的这些话本,其他牵扯到律法、诉讼的皆不准随意说。”

    许多茶楼为了上座,会编造一些狗血的故事,百姓辨别能力差,只觉得这故事吸引人。那些狗血剧情也就罢了,但涉及到法律知识,不能随意编造,会给百姓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