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黄宝贵伸手接过小狗,刚准备抱,一下想起怀里还揣着包子,连忙又把小狗塞回黄梨怀里,拔腿就追:“大叔,你等等。” 边喊边跑,中年壮汉困惑地转回头,这个小兄弟不会是后悔了吧? “这个给你。”黄宝贵把怀里揣着的油纸包拿出来,准备放在大叔的篮子里,想想不对,又递了过去。 “什么?这个是?”大叔迟疑着接了过去。 “包子,我四哥家就在那边开吃食,这是自己家包的,不要钱,你拿回去给你儿子吃吧。”说着黄宝贵一转身,就准备走。 中年壮汉一把拉住黄宝贵:“谢谢你,小兄弟,我叫王重阳,有机会一定报答你的这片心意。” “不用……不用。”黄宝贵连连摆手,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几步走开。 镇东外面,有多少朝不保夕的灾民,而镇西码头上已经船来船往,热火朝天。 第十五章 赵家忙搬家 第十一天,乌云散尽,阳光出现在天空,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和窝棚,站在阳光下,感受久别重逢的温暖。 太阳出来了,可以回家了,而大部分人的家在空旷的田野,无房无屋,只有一片土地,残瓦断檐。 大部分村民都结伴回去,希望能翻出点有用的东西,毕竟还要生活,还要种地,还要过冬。 洪水过后,四周一片荒凉,原本已经快要成熟的稻子,大部分都倒伏在田地里。很多已经开始发黄发黑,过不了多久就会发霉或者出芽,这样的稻谷基本是收不上来了。即使收上来,也不能吃了! 而没有倒伏的趁天晴,还能抢收一点,虽然不够温饱,总比颗粒无收强。 镇上村民们陆陆续续开始返回村里,不管怎么样,地还是要种,人还是要活。 赵大山和赵大娘回去了一趟,家里房子当天晚上虽然没被冲垮,这几天大雨却是实实在在塌了。 从塌掉的屋子里,扒出一些能用的东西,赵大山陪着赵大娘又回来了。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还是回镇上租房子住着。家里田地租出去,赵大山和弟弟赵大川去码头做工,赵大娘带着小女儿的在镇上找点活,先挣点钱,然后再考虑去哪里建房。 一般人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土地,但是赵大娘不一样,她对赵庄没有感情,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在哪里对她都一样,那么她就更想挑好一点的地方。 还有一点,赵大娘不想说,她想趁此机会离赵家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远点,她觉得,这样的亲人,以后会成为两个儿子的拖累。 回了南山镇,赵大娘在镇上寻摸两天,看中一栋小宅子,后屋三间,前屋三间,灶房二间,一个小院子。 房东家里住后屋,前屋两间租出去,灶房可以在院角搭一间,不过需要自己搭,房东不管。租金一两五银子一年,一次付清。 赵大娘很满意,主要价格在南山镇来说不贵。回来和黄奶奶一说,黄奶奶没觉得不妥,站在旁边的黄豆上了心,问了又问。 第二天黄豆就和赵小雨跟着一起去看了房子,当然,黄梨习惯性跟着黄豆。 小黑也想跟,被黄桃用一只脚挡住,它小小的身体跳了几次也没跳出来,只能呜咽地趴在门槛边看黄豆和黄梨手拉手走了。 赵大娘看的环境还不行,就是房子有点偏,而且房东家人口也不少,就是房子不往外租,也不宽敞。明显就是想趁机混几个钱,也就全家挤挤,挪出两间房来。 黄豆拉着赵大娘在镇上逛了一圈,回来赵大娘已经把房子定了下来,并不是当初看中的那套。 晚上,赵大山和赵大川一起从码头回来。兄弟俩一个去码头扛活,一个在码头做点零工。每日能挣五十文左右,大山三十多文,大川固定十八文一天 “今天,我和小雨还有黄家的两个丫头去看了房。” “怎么样,定下来了吗?”赵大川问。 “定了,不过不是昨天看的那套,是豆豆给我推荐的,她说她天天和黄梨出去玩,觉得那套房子更合适。” “我去看了,确实比那套房子更好点,离码头就几步路。你们兄弟以后回来吃饭,上码头走几步就到了。就是价格稍微贵点,二两银子一年。” “不过,黄豆说,让我和小雨在家做点吃食去码头卖。说离的近,烧水也方便,拿东西也方便。卖的好,起码能维持我们娘四个生活。” “这样你们兄弟俩的工钱就可以省下来,我们家要建房,大山也要说媳妇了。”赵大娘只喝了一碗稀饭,就放下了碗。 真的是稀饭,几乎能照出人影。家里虽然买了粮,可是赵大娘舍不得吃,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两个儿子都是是能吃长个子的时候。 “先攒点钱把房子建起来,媳妇暂时就不说了,我们这样家庭谁愿意嫁,就是愿意,我也不能娶,不能让人家跟着吃这个苦。” 赵大山说着,看他娘碗放下来,站起身,拿过碗,从锅底给娘捞了满满一碗稀饭。 这一碗从锅底捞的稀饭,和赵大娘从上面特意舀的稀汤不一样,要稠实的多。 赵大山把碗放在赵大娘面前,赵大娘觉得嗓子一哽:“大山,是娘没用,要是你爹还在……” “娘,想什么呢,赶紧吃饭,我和弟弟大了,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你和meimei。以后不要什么都先让着我们,我们全家都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