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首辅家的长孙媳在线阅读 - 第15节

第15节

    一双新人,这才相对着红了脸,赵兰庭转过身,却挨着床边坐了下来:“新婚之夜分枕而眠,据说不合礼矩,我是担心被长辈挑剔,不过……”他忍不住干咳两声:“岳母丧期,迳勿自当克制。”

    想到要与陌生男子同床共枕,就算秋毫无犯,春归仍然觉得不惯,但她也知道兰庭的话不无道理,要真一个睡床,一个睡炕,沈夫人知道了,怕会觉得不合礼矩,辜负了长辈们的愿望。

    只好低着头飞快往里挪一挪,面壁闭目,安慰自己忍过这新婚夜即可,到明日,就会依照出嫁女的礼法,为母亲服丧一载,在这期间都是不好同房的,倒可避免了许多尴尬,至于一年之后……两人必定也算熟识了,兴许不会再有如此别扭局促的感觉。

    她几乎没有感觉到身后的响动,只渐渐地,听闻了赵兰庭长缓的呼息,应当是入睡了。

    春归微抿唇角,再一次庆幸这个几乎能称为从天而降的夫婿,怎么看也不是个惹人厌烦的人,是否良侣虽还不能确定,至少还有这个可能。

    于是她便也放宽了心,渐渐沉入了梦乡。

    第27章 旧时家中

    春归被婢女唤醒的时候,枕边已经不见了新郎,她心中松快,听着梅妒、菊羞姐妹两交口称赞大爷的话,也觉得颇为中听。

    “真如郭mama所说,大爷可不习惯婢女近身,今儿一早,大爷自己穿了衣裳,唤人打水进屋,娇兰就又抢先,缠着要替大爷梳整发髻,却被大爷支开了,让她去准备奶奶洗漱的器用,也不让咱们动手,自己就梳整了发髻,交待先去晨练,让咱们不用急着吵醒奶奶,等奶奶再休息半个时辰。”

    “婢子还问了问文喜jiejie,jiejie也说,大爷年幼时跟着老太爷在外院读书,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自己动手,大不同于那些衣来伸手的权贵子弟,惯爱让婢女泡茶添香,大爷的书房,别说婢女,就是小厮也不让擅自进入,书册笔墨,大多都是大爷自己整理。”

    “连夫人身边的仆婢,都不知大爷喜欢的口味,可见大爷往常很是自律,根本不像宗家那几个少爷,就爱和婢女们调侃,读了本书,写几个字,婢女竟无一不知。”

    听听这些评价,无一不是正面,赵兰庭又的确怎么看,都不像个好色之徒,虽说春归并没有乐观到笃信将来会与夫婿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地步,不过却有了几分信心,大概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有望?

    心情愉悦,一大早就没忍住大快朵颐,好在赵大公子的确不排斥妻子有副好胃口,也完全不讲究妻子必须服侍丈夫用膳后,才能进用“残羹冷炙”的规矩,春归更加没有这样的自觉,还是郭mama看得有些心惊,没忍住提醒她:“如今在汾阳,大爷不在意,夫人也从不是挑剔人,大奶奶不用拘谨,只是……日后大奶奶随大爷回了北平,在老太太跟前,可千万仔细着些,便是屋子里的仆妇们看见了,说不定也会招惹诽议,在世家大族里,夫妇可不能同席而食,除非长辈们交待不用拘礼。”

    春归:!!!

    自家可从来没有这样的规矩,她的阿爹,甚至还会亲自下厨,做了美味佳肴给阿娘惊喜。

    脸上却丝毫不见抵触,多谢了郭mama的提醒。

    李氏相跟在春归身边儿,也紧声儿地劝道:“确然如此,阿娘没出阁前,你外祖母也是一样的教诲,只是遇见了你爹这样的宽厚人,从来也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可太师府,终究与我们家不一样,再者姑爷和你都是晚辈,若惹得尊长不喜,姑爷便是有心维护,也无奈不能违逆尊长。”

    春归便对郭mama多说了两句,实则是宽阿娘的心:“我不懂得太师府里的规矩,言行多有逾谬,多亏了mama提醒,日后必然会谨慎小心。”

    却暗忖道:听郭mama言下之意,似乎是指夫家这位老祖母待人严苛,不如沈夫人和蔼亲切,依郭mama的谨慎,并不应当指责主母,难道说……沈夫人对太夫人亦怀不满抱怨?

    便暗暗记在心上,有些烦恼今后恐怕会夹在祖母与婆婆之间,立场难免艰难。

    以新妇的身份对公婆献茶时,赵知州虽板着脸,但看得出来这是他一贯的性情,并不是克意针对,沈夫人照旧满面春风,给的新妇礼也很有看头,奇异的是昨日表现得像个刺头的赵小六,今日却像变了个人儿,对待春归非但不再鼓腮瞪眼,甚至还表现得十分恭顺,一声“长嫂”喊得掷地金声,惹得春归几乎没忍住去捏他的包子脸。

    但事实证明,赵小六还是那个赵小六,之所以如此温顺乖巧,还真是因为兰庭这个兄长在场的缘故。

    当赵知州喝了子媳敬茶,便喊了兰庭去外衙商量公务后,赵小六满面不耐便显现出来,先是缠着沈夫人,吵闹着问个不停“大哥哥去了哪里?”“为何阿爹只和大哥哥一起办正事?”“大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大哥哥要什么时候才能教我描帖呀?”

    虽得到了沈夫人的逐一解答,但显然这熊孩子对回答均不满意,噘着小嘴在一边生闷气,时常就捂着耳朵,以此表达极不耐烦听沈夫人和春归说话,又突然插嘴,瞪着眼问春归:“听他们说,你阿娘刚死了不久?”

    沈夫人大觉尴尬,嗔了一眼宝贝儿子:“你长嫂的确新近丧母,但你这样说话,也太不恭敬。”

    春归倒不甚在意:“六叔还小,童言无忌,夫人勿须责怪。”

    她是听兰庭称呼沈氏为“夫人”,衡量了一阵,还是决定跟着夫婿称谓公婆安全一些。

    赵小六又问:“阿娘,人为什么会死呢?”

    沈夫人实在觉得兰庭和春归的新婚次日,谈论生老病死的事大不吉利,只敷衍道:“因为人上了年纪,就免不得长辞。”

    “那阿娘你这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死?”

    众人:……

    春归真想把童言无忌四字给重新吞回去,顺便再把稚趣讨喜的评价也一并吞回去。

    沈夫人再是宠爱儿子,也被这童言无忌堵了心,把柳眉一竖:“阿娘年纪哪里大了,阿娘还未满三十!”

    “阿娘就是比大哥哥年纪大,也比大嫂年纪大!阿娘都不教榭哥儿道理,还冲榭哥儿瞪眼,阿娘不如大哥哥喜爱榭哥儿,榭哥儿不要阿娘了,榭哥儿要找大哥哥去!”迈着小短腿就蹬蹬蹬地跑了,只留下沈夫人坐在椅子里直抚胸口。

    但当娘的总不能真和自己的儿子一般见识,沈夫人对春归叹道:“这孩子,在兰庭跟前还像样,就会跟我淘气,可真是个小冤家。”

    春归只好陪笑道:“六叔还小,又是男孩,难免更加亲近兄长,却也并非便不亲近夫人了,六叔心里也清楚,再怎么淘气,夫人也不会当真责怪他。”

    沈夫人这才觉得几分顺意,便和春归说起了赵小六的糗事来,婆媳两这么趣话着消磨了半日,待沈夫人午间小憩,春归才又回到自己的新房,到下昼,再去陪沈夫人用晚膳,因着是子媳的新婚,赵知州也回了内宅用餐,算是开设家宴,不过并没有更多的亲朋在场,还是隔着屏风,分开男女两席,春归满耳里只有赵小六的童言无忌,没听见赵知州和兰庭的半句交谈。

    待用了晚膳,兰庭便携春归告辞,顺带着捎回赵小六这么个摆脱不了的小尾巴。

    这一晚夫妻二人克守规矩分房而息,次日清早,兰庭便相陪春归回门,只这个回门又和普通不一样,新婿要在妻家住上一些日子,是全为岳母丧祭的礼仪,一直到李氏下葬。

    如此一来,不得不和赵小六“久别”,车子已经走了老远,春归甚至都能听到赵小六哭闹的“魔音”,她不无感慨:我家夫婿当真魅力无穷,瞅瞅赵小六和兄长难舍难分的架势,当真震撼人心。

    却没想到的是,只隔了短短三日,兄长华彬竟能把旧家收拾齐整,亲自往村口古槐树下相迎,没往宗家,也没有到宗长居宅,给了春归一个莫大的惊喜。

    一应器用物什,似乎和父母在世时并无差别,春归坐在自己的闺房里,一时间恍惚,一时间又难免伤感,她想起自己年幼的时候,相信了父亲将要招赘的话,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嫁去别家,可一转眼,就将要去国都北平,远离故土了。

    坐着坐着眼里便忍不住充盈了水光,看着新糊的窗纱外,柔和的阳光更是一片模糊。

    但春归到底没有垂泪,她握着拳头强忍住悲愁,她想父亲的魂灵若在,是不希望看她这样难过的。

    她牢记着父亲的教诲,无论何时,都不舍弃豁达开朗,就像父亲曾说的话——“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永远莫惧人生艰难,正如曾经走投无路的自己,突而就迎来了柳暗花明。

    春归稳定了情绪,步伐悄悄,她看见小院里竹亭中,兄长正和兰庭把酒长谈,石径上槐花满积,亭外一丛矮竹,挺秀依然,这里是她如此眷恋的家园,有的亲人已经不在了,但今后还有让她牵挂的家人。

    似乎若有所察,兰庭突然回顾,虽只见着隐约的裙角,在正堂一侧晃过,他知道应是那个女子,方才悄悄站立。

    应当是不舍的吧,虽然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父母双亲,又虽说是那样一个达观率性的女子,终归还是有眷恋的,不能割舍的依恋。

    “待息亭,这待息二字可也是岳丈所拟。”兰庭转过身来,似乎随口一问。

    “正是父亲所拟。”华彬似有感伤:“还记得当年,父亲书写牌匾时,是meimei在旁磨墨,meimei当时,十分不舍父亲即将远行赴京赶考,没想到,这一别真成了永隔。”

    “可是弘复七年?”兰庭又问。

    “那年原本应举会试,却恰逢太皇太后薨逝,朝廷宣告停试一载,父亲获同窗相邀,前往福建,不想却遇见倭乱……”华彬叹息,红了眼圈:“我虽非父亲亲生,自年幼时,却蒙父亲教导,父亲于我,亦为授业恩师,只这授业之恩,今生只怕不能报偿了。”

    “这样说来,岳丈是在客乡意外故逝?”

    “是啊,噩耗传回,母亲与meimei,甚至不及与父亲惜别,且据父亲同窗所言,倭人放火焚居,父亲骨骸被发现时,已然……难辨面貌,只能凭随身携带之物记认。”

    兰庭微微蹙眉,直觉这事似有蹊跷:“兄长可知岳丈那位同窗名姓,确切籍居?”

    “这……当年并未听母亲提起。”华彬也甚敏锐:“难道迳勿觉得事有蹊跷?”

    “毕竟岳丈不幸之事,只是听人口说,且只有遗物作为记认。”兰庭颔首:“又何况,岳丈是去同窗家中作客,何故只有岳丈遇见倭乱,那位同窗却毫发无损。”

    “对于这事,我倒是听族老提过,说是那同窗家中突遇丧故之事,父亲不便客居,同窗便请父亲移居别院,正是那别院,连带着别院附近民居,惨遭倭寇洗劫,罹难者多达百人,父亲倘若并未遭遇不幸,何故数载过去,仍然没有音讯?”华彬叹道:“我真希望,父亲能得饶幸,可惜,仿佛只能绝望了。”

    又道:“迳勿若要察探,还望先不要告知meimei,让meimei再生希望,不如由我暗中向族老打听,再把父亲那位同窗姓名籍居告知。”

    兰庭颔首:“如此也好,要真有了转机,再知会内子不迟,待息二字,源自逍遥游,可见岳丈虽走经济仕途,志向却不仅在官道,未知兄长是否还留有岳丈旧作文章,愿赐拜读。”

    也便没有再提关于岳丈罹难的话题。

    第28章 互试异猜

    由于李氏的丧仪仍由宗家治办,故而回门礼的次日,春归和兰庭仍是移宿宗家,于是宗家自上而下的人,这回总算目睹了新姑爷的风仪,自是引起一片惊赞,皆都感慨着传言不虚,这其中又当然是羡妒不甘占了多数,据传这回淑贞jiejie也是亲自躲在隔屏后头窥望了妹夫的形容,当场就被烧红了眼眶珠泪滚滚,但这回她却再没能跑到春归面前咒骂泄愤,想是前两回的举动被顾长荣得知,也担心着孙女无事生非再惹祸端,把她严加看管起来。

    但宗家自然也不肯放过交结首辅长孙的时机,顾长荣、顾济宗以及顾华铤祖孙几人,拉起讨教学问的幌子,把兰庭请去了书房坐谈。

    李氏去窥望了一阵儿,折回春归面前,对女婿是越发赞不绝口了。

    “宗伯陪着小心,让姑爷指点华铤几个的制艺,姑爷怎能不知宗家几个子弟的品行,一看就明白他们都无心正经向学,宗伯那意思,无非是想让姑爷今后提携,靠着人脉照恤入仕,姑爷也不道破,只谦称自己尚是监生,怎敢妄加指教?却也没有狠扫宗家的颜面,默录下几篇时文,说是国子监司业择授讲解的文例,可让族中子弟诵习,宗伯既以进学为名,姑爷便当真以进学为实,既不让宗伯得逞,又不犯冲突,姑爷年纪轻轻,行事便如此稳重,将来必定是有大造化的栋梁之才。”

    李氏虽说是个内宅妇人,但娘家父亲到底也是科举入仕,她也不是一字不识,闺中时曾受母亲教导,习过女四书、烈女传等,对于兰庭等人关于制艺、时文的交谈,基本还能听懂,她作出这番评价,虽说有些片面,奈何丈母娘看女婿,定然是越看越中意的。

    可春归听这番话,便就不是那么满意了。

    “既知宗伯祖是别有意图,推拒也就推拒了,还默录什么时文,我与宗家闹得水火不容,他却这样谦和,岂不让宗家再生妄念!”

    李氏很知道女儿的脾性,心里一旦落下不痛快,且这痛快还是抱怨出口的程度,便大不易隐忍,她不由着急道:“春儿!宗家固然对不住咱们母女,但现下,贪夺的财利既已返还,宗伯母、华英也都受到了报应,你又何苦再不依不饶?阿娘不是维护宗家,只是怕你以怨报怨,得饶人处不饶人,这心性太过要强,会被夫家责怨,这世间但凡大族娶妇,谁不望妻室温婉贤惠,心性纯良,这就是所谓的妻贤夫祸少,更不说你若为了这事,反而责怨姑爷,岂不伤了夫妻之间的和气。”

    “阿娘的心意,女儿当然能够体会,但阿娘莫非不知,宗祖如此退让,可不是因为‘悔改’二字,所思所图,无非‘利益’而已,女儿若就此谦让,将来才是后患无穷,我什么都能忍让,就是对于这一件事,对于如何对待宗家,我的夫婿,必须与我同仇敌忾,只有这样,日后才能断绝隐患,我也才能真正脱离这些是非仇怨,步入另一条新途。”对于这一件事,春归却无比坚持。

    数日相处,她与兰庭虽说仍旧算不上彼此熟知,但有一点却很显然,那就是无论才学还是品行,兰庭至少没有太过恶劣的弊病,春归明白自己的家与兰庭相比并不般配,所以她越发疑惑兰庭为何如此轻易就接受了这桩姻缘,她并不是不担忧的,猜测太师府里有更险竣的人事,可性情使然,春归从不会因为未卜的前途,便在起点就开始伤春悲秋踌躇不前,风波没有来临之前,能轻快一日她且轻快一日。

    只不过这并不是说春归就完全没有未雨绸缪的准备,身后有坎坷波折的过去,眼前临风云莫测的将来,注定她无法真正的安享短暂太平,无论如何,她与兰庭已经成为夫妻,利害互担,并肩共进才是准则,只有这样她才有足够的力量面对未来的险阻,所以这不是担心会否造成隔阂的时候,她的准则,必须要让同行的伴侣了解,她需要争取兰庭的认同,尤其当面对于她一直不减恶意的宗家。

    她并不认为自己这是在以怨报怨,她只是想要彻底断绝宗家夺取她未来安乐的妄念。

    兰庭傍晚时分,回到暂宿的这处客院里。

    这时夜色尚未沉郁,天光已然苍茫,廊庑下的条案上,一盏白麻纸罩的烛灯,把这苍茫里,亮起一点光辉。

    春归摁捺下长谈的心思,眉眼平静,素手执笔,还在抄一卷《地藏经》。

    她像没有关注白衣素服的男子,从暮色苍茫中走近,那眉那眼,仍如云定水止。

    兰庭站了一阵,看她柔和却暗透锋芒的字迹,恰如她妩丽的容颜底下,不失刚毅的神骨。

    男子眼睛里就有了一些赞诩和笑意,像本是平静的水面,有潜鱼摆动的波澜。

    一张纸,一段经,墨至而收。

    婢女来收去笔砚,这个时候,东望有月影淡淡显出一弯轮廓。

    廊下稍微还透着风至的凉爽,让人越发不耐烦屋内的敝闷,所以两人还是隔坐于条案。

    “不知让下厨准备一些宵夜,会不会太麻烦。”兰庭先说。

    “迳勿难道未用晚膳?”

    “面对索然无味之人,胃口自然不好,这个时候却觉得腹中有些空了,指不定再过一阵,肠中就有雷鸣。”他还记得新婚夜时,春归小小的糗事,这时拿来自嘲。

    春归被“索然无味之人”的说法稍稍取悦了一下,便道:“厨内终归是备着食材的,莫不如我去烹煮几味羹肴?”

    兰庭本来无意劳动春归,但忽而有些期待她亲手烹煮的食物,他一贯认为在羹汤上的用心,却也能够体现对于日用的意趣,于是笑应“有劳”,并不说自己的喜好。

    春归内里存着杂念,实在有些心不在焉,倒也全然没有迎合兰庭喜好的闲睱,还得克制着思绪,格外小心莫要在油盐上失误,自是不曾往复杂里治办,确然只有简简单单几味羹肴。

    清淡为主,却也讲究色泽搭配,食材本身的鲜美未被油盐酱料夺盖。

    兰庭深觉满意。

    他也知道春归晚间还要为亡母守丧,劝着妻子也稍稍进了饮食,而后本着岳丈大人关于养身的教导,夫妻二人就在小院里缓缓散步,兰庭见春归比往常要沉默,一语中的:“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