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娇靥在线阅读 - 第129节

第129节

    赵枝枝抬脸,看向季玉,有些难为情,但脸上的笑容仍是无法敛住,笑眼弯弯,闪闪发亮:“让小季大夫见笑了。”

    确实是见笑,别处哪里能瞧见这样的笑容,笑得多好看呀。季玉陶醉地看了几眼,而后知趣垂下目光:“赵姬是否还有新字,若有新字,让吾一并带回去,安城的百姓等着学赵姬的新字呢。”

    赵枝枝:“有有有,但是不多,我才拆改了八十几个字,小季大夫全都带回去吧,等下次小季大夫来的时候,我会努力拆改更多的新字让小季大夫带回去。”

    季玉一听有八十几个字,甚是讶异,忍不住重新抬眸打量赵枝枝。

    能拆改出一个简单易记的新字,尚能说是巧合。能拆改出十二个简单易记的新字,就不能用巧合说事了。

    新字的好处,便是简单易懂。复杂繁琐的字比比皆是,随手一翻雅字,每个字都是难懂难写。要让一个字成为简单易懂的字,使人一眼看到就能记住,这样的事,可不是件易事。

    他自认是个聪慧之人,才华学识,皆在常人之上。聪明如他,也不敢说自己能拆改出简单易记的新字。拆改人人都会,只要识雅字,就可拆改。可是,在此之前,鲜少有人想到要去拆改雅字,更别提要将拆改后的雅字成为人人皆能记住的新字。学雅字是件高雅的事,没人想过要将它变成一件廉价的事。

    百姓勤劳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多繁衍后代,方是百姓该做的事。身强力壮生得多,每位国君对国民的期待,莫过于此。季玉最初得到太子捎来的十二个新字,太子说要让安城百姓学赵姬的字时,他以为太子被美色冲昏了头,所以才拿宠姬胡闹弄出的字让百姓学。

    但当季玉看过那十二个新字后,他就无法再抱怨了。就算太子确有讨好赵姬的意思,拆改出这份新字的赵姬也值得被讨好。新字蕴藏的智慧与善意,令人惊叹,他惊得一晚都没睡。

    新字风靡整个安城后,季玉曾尝试自己动手拆改雅字,改来改去,仍是改不出能与新字相比的字。

    如今他听到赵枝枝还拆改了八十几个字,无法再保持平和的心态。他看着赵枝枝,就像在看一个深藏不露的谋士。

    据他所知,赵姬才刚学完雅字,只能看懂一些简单的书,比如故事之类的。论学识,赵姬相当于一个八岁的贵族小孩,可能还不如八岁小孩。不如八岁小孩的赵姬,却拆改出了人人都能学会的新字。

    若是可以,季玉真想敲开赵枝枝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她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季玉的目光定在赵枝枝脸上,她没有因为他盯着她就慌张不已。小季大夫被她惊到了,所以才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她,他看的不是美丽动人的赵姬,而是聪明伶俐的赵姬。

    赵枝枝大方地扬起脸:“我现在就去取字。”

    姬稷拦住她:“等等。”

    赵枝枝不想等:“很快就回来。”

    姬稷抓住她的手不让她跑:“八十几个字太多了,取十个字就行。”

    赵枝枝不解:“为何?”

    姬稷低语:“过犹不及。”

    赵枝枝仍是不明白,明明大家都喜欢她的字,他们能学会也愿意学,小季大夫也说了,大家想要学更多的字。为何不一次将八十多个字都带回去?

    赵枝枝虽然不明白,但她知道太子有他的道理,所以她没再问,乖乖地应下:“那我就取十个字。”

    姬稷放她离开。

    赵枝枝走后,季玉道:“臣考虑不当,多亏殿下提醒。”

    姬稷:“季君说说看,哪里考虑不当?”

    “虽说大家现在很喜欢新字,但若一次传太多的新字,百姓一见那么多字,学了这个还有许多个,他们学字的热情难免消退,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再学了。”季玉看太子一眼,后面的话有些犹豫。

    姬稷:“但说无妨。”

    季玉:“百姓的学字热情尚是其次,若是新字一次传出太多,学惯雅字的人定会察觉出新字的‘危害’,到时候不等大家学会新字,新字就会彻底消失。细水流长,方是长久之策。”

    姬稷面容波澜不惊:“季君认为,新字有何危害?”

    季玉:“对于百姓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贵族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季君也是贵族之后,难道对新字毫无怨言吗?”

    季玉伏下去,因为太过激昂,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臣先是殿下的臣子,而后才是贵族之后。做千千万万中贵族的一员,不如只做殿下的季君。”

    姬稷:“季君果真赤子之心。”

    冬夜黑沉。从建章宫出来的时候,季玉整个人都是飘的。

    幺幺一见他出来,迫不及待跑上台阶:“公子。”

    还差几步才到面前,季玉一伸手,两只手穿过幺幺腋下,将她抱起来转圈圈,笑得极其猖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幺幺吓死:“要摔了要摔了,快放幺幺下去!”

    季玉:“怕什么,公子我有的是力气。”

    幺幺眯眼蔑视:“公子只有志气,没有力气。”

    刚说完,季玉手臂就开始打颤了,他只好放下幺幺,背过身松了松膀子:“幺幺可知道,方才殿下对我做了什么?”

    幺幺:“做了什么?”

    季玉回身,一张平平无奇的脸写满感动:“殿下握住我的手,与我撞了撞肩,亲昵至极,最后还留我共用夜食。”

    季玉舔舔嘴,“云泽台的夜食,甚是美味。”

    幺幺垮下脸:“难道在里面待那么久,原来是抛下幺幺去享美食了!”

    季玉:“你还没吃啊?”

    幺幺努嘴:“没吃。公子没出来,我哪敢吃独食。”说罢,她从腰间拿下一个牛皮袋,取出里面的葱油面饼,苦兮兮地咬了口:“既然公子用过夜食,那这块面饼幺幺就自己吃了。”

    季玉郑重其事从大袖中拿出一袋蜜渍羊rou:“瞧你那脸皱得,小小年纪,皱得跟个老太婆似的。给你。”

    幺幺惊喜地接过蜜渍羊rou,忽然想到什么,小心翼翼问:“不是偷的吧?”

    “什么偷的!”季玉打她一个爆栗,“赵姬赏的,这好像是她自己做的。”

    幺幺听到赵姬二字,眼睛发亮,捂着额头问:“幺幺想要的字呢?幺幺两个字,用枝字该怎么写?公子有问赵姬吗?”

    季玉:“忘了。”

    幺幺丢下他往前跑,风中飘过她极轻的一句话:“人老记性差。”

    第89章 一更(可购买请刷新))

    安城全城上下学新字用新字, 来往其中的商人也开始学新字,他们将新字用到自己的货物上。商人从一座城池去往另一座城池, 很快周围几座城池也出现新字的踪影。

    这些城池的百姓们很是好奇,为何商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标记货物,那些符号是字吗?像是雅字又不完全是雅字,比雅字好写, 他们多看几次, 好像也能记住?这些符号到底是是什么?

    身为天子之都的帝台亦有人讨论起安城的新字。

    “听闻安城出现一种奇怪的字, 叫什么枝字?”

    “枝字?世上不是只有雅字吗?”

    “听说枝字很好用,比雅字易写, 安城的人都用它。”

    “肯定是谣言, 怎么可能一城的人都用它?难道寻常百姓和奴隶也用它?笑话!字是贵族们用的!”

    “你还真别不信, 我听说奴隶也学它用它!”

    “奴隶学什么字?他们学得会吗?他们要是能学会,可见这个字不是什么好东西, 奴隶用的东西,我们怎能用!”

    帝台的百姓, 自认与别处不同, 他们是真正的天子之民,就算帝台早已不是三百年前威震天下的帝台,帝台亦是高贵的天子之都, 人们仍然以帝台之民的身份为傲。

    安城的字在邻近几座城池逐渐传开,但是传到帝台时,并未在市井引起太多波澜。帝台的百姓不是对新字不感兴趣,只是比起新字, 他们更喜欢雅字,哪怕他们根本不认识雅字。

    赵朔从赵国回来后,受封中大夫,入启明堂议事,位列启明堂上座,所坐之席,紧挨太子身侧。

    启明堂的大夫们对这位沉默寡言的新人早有耳闻,赵国的十二座城池,就是此人所奉。赵国换王一事,亦是此人的功劳。当下,帝台最炙手可热的人物非他莫属。此人虽然不爱说话,每次议事,鲜少搭理人,看在他有本事的份上,也就不与他计较了。

    每次议事开始前,准备大吵特吵的大夫们为了避免自己没话吵,会提前准备一卷刻满字的竹简。若是忘记自己要说什么,看一看竹简便能想起。启明堂唯一没有准备竹简的人,就只有赵朔了。

    这日,大家照常议事,惊讶地发现赵朔面前摊了一卷竹简。

    众人窃窃私语,都想看一看赵朔的竹简上写了什么。太子尚未驾临启明堂,赵朔端坐一会,忽然起身往外,说要去外面透透气。

    他走后,留下软席上一卷竹简。大家伸手去夺竹简。

    最先拿到竹简的人打开一看,赵朔做了篇文章。文章好是好,就是上面的字有些奇怪,掺了几个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字。虽然没见过,但是他们能认出来。

    “写文章就写文章,他作甚弄出这些名堂?好好地用雅字写不行吗?”有人酸溜溜地挑刺。

    “他不会连雅字都没学全吧?所以才弄出这几个符号?”另有人笑道。

    大家嘴上说着酸话,眼睛却不自觉往竹简上多瞄几眼。

    那几个字掺在庄重的雅字里,格外显目。这几个字,虽然不伦不类,但是加进文章里,似乎有种特别的美感。比起通篇用雅字写就的文章,这篇文章更能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它用了别人没有用过的字。

    赵朔的竹简上刻了这几个字,就像是刻了一个特别的印记。就算竹简丢失,别人亦不能占为己有,因为只有赵朔才刻这样的字。多么标新立异的刻记法!

    众人不由地拿起自己手里的竹简做对比。与赵朔的竹简比起来,大家通篇一律的雅字,似乎没什么特色。

    议事开始后,仍有人在想刚才看到的那几个字。

    太子的几案上,忽然有几卷竹简掉落,离得近的人殷勤捡拾,捡的过程中,无意中瞄到竹简上太子的字,并非全部都是雅字,掺了几个奇怪的字,好像和赵朔用过的字一样。

    拾竹简的人将刚才的发现告诉身侧人,身侧人又告诉下一个人,一片喧闹的吵架声中,窃窃私语的人越来越多。

    “看到了吗?太子殿下也用了那种字!”

    “难怪赵朔那样刻记,原来是为了讨好太子殿下!”

    “你们快看,太子殿下接过赵朔的竹简看了,瞧,殿下点头了,殿下笑了,殿下拍赵朔的肩了!”

    今日的议事,无人再将心思放在吵架上,众人对太子用到的几个新字甚是在意。因为大部分都是雅字,只有个数字是新字,所以没有人觉得太子用新字刻记是不妥之举。

    他们敏锐地嗅到一种新兴的刻记之法即将风靡帝台贵族,已经有一个赵朔照做了,他们是否也该试试?只是三四个新字而已,就算从文章剔除,也不会影响雅字的美观,添上去,反倒衬得刻记的文章甚是独特。

    因为独特,所以高雅。

    议事结束后,很快有人寻上赵朔,向他讨教新字的事。赵朔大方地同他们分享新字。

    赵朔分享的新字,和安城百姓学的二十个二新字不一样。

    安城百姓学的新字,大多都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字,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他分享给其他大夫的新字,恰恰和安城的新字相反,是寻常百姓很难用的那种字,只有经常做文章的人,才有机会用到它们。

    字是姬稷选出来的。选了十八个,这十八个新字没有传到安城,只在帝台传。字从赵朔这边传出去,起初是一个人用,后来是两个人三个人,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后,士大夫间迅速盛兴十八个新字。

    十八个字,做不了文章,却能为文章增添独特的格调。新字成为帝台贵族间格调的代名词,谁用新字,谁就有格调。

    帝台百姓见贵族们开始用新字,原先对新字不屑一顾的他们,也开始动摇。

    为何贵族们用奴隶用过的字?

    有人寻来安城的新字和帝台的新字对比一看,原来不是同样的字!虽然都叫枝字,但安城的枝字有二十二个,帝台的枝字是十八个字,安城的二十二枝字与帝台的十八个枝字,无一重合。

    对贵族的向往,使得帝台百姓也开始学新字,在他们心里,安城二十二字是卑贱的,但帝台十八字是高贵的。他们学帝台十八字,悄悄地学,悄悄地用,尽可能将新字用在每一处能用上的场合。

    孙馆从赵国回来后一蹶不振,连文章都鲜少做。如今盛兴新字,在外聊文章,定会听到新字之事,抱着对新字的好奇,孙馆重新开始做文章,专门挑选几个新字掺进去。

    掺进新字后,孙馆发现,好像真的很有格调。然后他又开始振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