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都市小说 - 逆流黄金岁月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楚阳想浑水摸鱼

第一百五十四章 楚阳想浑水摸鱼

    楚阳虽然不清楚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具体细节,但大致过程还是了解的。

    在谈妥买家和卖家之后,牟其中先是以川航名义层层申报进口飞机批文,最后与北京一家有外贸权的公司联系,以那家公司的名义签订轻工产品出口合同。

    这样,牟其中用川航和北京那家公司的营业执照自己做生意。按照约定,俄方的飞机与中方的轻工产品同时发货。

    但真是同时吗?飞机飞行的速度和轻工业产品铁路运输的速度怎可同日而语?

    俄方飞机最起码能提前一天到达可成都,中方的第一批轻工产品却起码得滞后一周才能到达苏联。

    牟其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时间差,第一架飞机到达成都之后,牟其中第一时间就以之抵押在银行贷款,然后将贷款付给轻工产品厂家,厂家发货给北京的那家贸易公司,贸易公司发货给俄方,俄方又发来第二架飞机,如此连续交易。

    至1992年8月,俄罗斯的4架飞机到了川航,中国的多车皮的轻工产品(其中包括罐头食品)到了俄罗斯。

    但现在,俄方的第一架飞机其实还没抵达中国。那么,牟其中这时候应该还在川省筹备货物才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牟其中很快从楚阳身边走过,楚阳若无其事,杨四郎却敏锐地感觉到了异常。

    “怎么?这个人有问题吗?”杨四郎问。

    “这个人气场很足啊,刚刚他从咱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我都感觉有点难受。”薛大爷接了一句。

    “那不正常?”楚阳心说,这可是牟其中啊,一代枭雄人物,能说善道,长久发号施令,往来都是一些大佬,气场能不足吗?

    “这么说吧,这个人现在还不出名,但未来的几年里,他会是整个国内最璀璨的人物之一。”楚阳说。

    “那么牛?卧槽,那要不要去过去认识一下?”薛大爷问。

    “没必要。”楚阳摇头。

    若是马云和小马哥,楚阳或许还有兴趣认识一下,牟其中就算了吧。这人表面风光,却是个定时炸弹,绝对不能牵扯太深的。

    而且也没必要牵扯,牟其中还能风光很多年,但楚阳坚信自己也不会差。

    现在的他已经有了根基,有钱,有人脉,还有十多年的先知先觉,几年后,谁才是真正的大腿,还说不定呢。

    不过牟其中的出现倒是提醒了楚阳一事,苏联的解体成就了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神话,他是否也能从中收获些什么呢?

    楚阳感兴趣的当然不是飞机,而是汽车工业。

    后世,俄罗斯确实没有一款能够拿得出手的汽车品牌,但七八十年代,邻国的伏尔加品牌汽车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现在虽然有些没落,但底蕴犹在。

    楚阳在想能不能趁苏联的解体来个浑水摸鱼。

    这个世界,或许没人能比楚阳更清楚苏联的解体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对俄罗斯,那简直是个寒冬,冰冷彻骨。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美国金融巨头与前苏联内部的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

    这不夸张,甚至有些荒唐,荒唐到什么地步呢?荒唐到美国以金融援助的名义,美国经济学家竟直接帮叶利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竟直接参与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

    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众多“美国专家”的“悉心关照”之下,情况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绝对是个寒冬。

    前苏联解体后,国际金融家美其名援助但其实是在吸血,是在制造通货膨胀,就如一台绞rou机,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满地的残躯碎rou。

    俄罗斯经济体系一夜之间奔溃,大批前苏联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

    更有甚者,就连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也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场。

    为何?

    没钱啊!

    说出去或许没人敢相信,他的俄罗斯代表团居然付不起宾馆的住宿费。可想而知当时的俄罗斯到底惨到什么地步。

    挖空经济之后,美国为首的一干国家则开始瞄准了前苏联的工业,确切地说是高科技人才。

    要知道,前苏联可是个工业大国,尤其是军工企业,堪称世界第一。而人才,当然是前苏联的军工能称霸世界的根本。

    这些高科技人才无论在哪个国家眼中都是无价的瑰宝,能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于是,当时各国纷纷的开始了挖墙脚之路。

    二战之后,苏联的解体美国和日本是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完抢占先机,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强大本工的机会。

    怎么能使这些苏联高科技人才动心呢,美日两国的手段堪称简单粗暴。

    用钱砸!

    有效果吗?当然有,甚至可以说效果显著。

    之前说过,随着苏联的解体,随着通货膨胀的发酵,这些高科技人才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卖廉价小商品的卖廉价小商品,乞讨的乞讨,非常惨。

    这时候的他们就好像一些丧家之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惶惶不可终日,哪顾得了那么多?或者说,对国家哪还有什么归属感?

    美日金钱一砸下,他们就心动了,牢牢将金钱捏在手里,就好像捉住了一条救命草,哪怕明知道这条救命草其实也是一个解锁,牢牢套在他们脖子上,也在所不惜。

    一些小国以韩国、新加坡为首也开始效仿,收获也不小,引进了不少的科技人才。

    中国当然也心动,这些专家对于提升军工建设和其他高科技技术用处都很大,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效仿起来很困难。

    好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开出了一系列的人性化条款之后,倒也吸引了不少专家人才。

    楚阳想的浑水摸鱼,就是想着能不能网罗一批高科技人才,比如汽车行业专家。能将伏尔加的汽车技术部打包,自然是更好不过了。

    所以,苏联解体之后要去一趟俄罗斯咯?

    不对!去也是在解体之前。这玩意,一定要提前布局,免得让人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