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孰是孰非
黄奇文是灰溜溜走的,他离开昭阳一年后,居市长到海盐交通局走马上任。这两件事分开来看是两件喜事,合起来就是两件特别大的喜事。在聪明人眼中,上司升官就是喜事,不管是明升暗降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升迁,全是喜事,因为人驾升了,位置才会空出来。位置空出来,大家才有希望。人活在官场,图的什么,还不是升官?要是让二十年如一日原封不动,不管是谁也会坐不住的。 昭阳市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补缺的事情就不像别的地方那样难以处理了。 陈平是昭阳市的霁月高风,要文凭有文凭,要能力有能力,要背景有背景,由副市长拨正水到渠成。组织部长朱宏照气度凌云,为人坦荡无遗,在海盐市委书记顾彪的默许之下,顺利当选为常务副市长。郭亲家一向雷霆万钧,劳苦功高,这次也应该解决回城问题,为了保住常委身份,在宏照帮助之下,经过一番活动担任了组织部部长。周子豪大有琴韵茶香的格调,适合锦上添花,破格调任宣传部副部长。 各路神仙纷纷登场,各霸一方,只是苦了一个黄奇文。 宏照把这些事剖析给姐夫听,其用意不言自明,希望他不要再做蜡烛,顺应潮流才能保全自己。黄奇文就是现成的例子。 肖扬东却说,不过落魄的黄奇文并没有善罢罢休,还与昭阳政府为敌。海盐纪委根据黄奇文的小报告,到建设局以及规划局调查了绿巾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来了几趟,没查出实质性的东西,海盐纪委也就作罢干休了。 宏照笑道,这事我知道,谅他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肖扬东是我父亲,我觉得在昭阳官场上,像他这样的人就是多余的,完全就是个摆设。把他放在风口浪尖的建设开发前沿,也是最安全的。我的父亲胆小,抽个烟也忌讳人的看法,轻易不抽中华,平时都抽二十块钱一包的玉溪。所有人当面都夸赞他生活俭朴,清正廉明,暗地里还不知道怎么笑话他。 “兰园”的开发商为了夺得下一个地块,向市委所有常委以及建设局的正副局长投来秋波,以五十万元的价格出售兰园中的部分别墅,与正常价格相差50万元左右。这是变相的贿赂,除了肖扬东其他人都买了,大多数人做了公积金贷款,只有郑爽和陈平一次性结清了房款。宏照知道他们很快要离开昭阳,结清房款是不想将来再与昭阳有所瓜葛,离任以后别墅一卖,轻轻巧巧地赚个一百万是不成问题的。 提到这事我的mama总是无言,虽心有不甘,但还是支持爸爸的。朱大江和吴大脚七十多了,一直住在我家,就是不肯和大舅舅和三舅舅一起生活。我家平房子,面积大,不值钱,占地面积有二百多个平方,前后都有天井。朱大江就在那片土地上种点蔬菜,韭菜、大蒜、香葱、青菜、辣椒,地面整理得像田字格,整齐划一,一畦一菜,清楚分明,中间还留着出水沟,不是热爱土地的人是绝对做不到这么仔细的。 经常来我家小住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老谭,他是白镇上最老的理发师,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话要从1944年说起,那年春,省主席兼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志将军为躲日本的飞机民,率领部队开进水荡白镇,家家户户见到国军来了,全都闭门歇业,惟独老谭的理发店照常开着。 这天李志踱步进了理发店。 “剃头啊,李大帅?”老谭没有半点紧张。 李大帅哼了一声坐到椅子上,门口站了两排荷枪实弹的卫兵。 “大帅要理什么发型?” “随便吧。” 老谭将手中的一块干净的白布轻轻一抖,韩主席感觉一股子清香从面前闪过,还没回过神颈下便多了一块围布。 “师傅好功夫!” “主席,您过奖了。” “师傅本地人?” “是啊。司令府上泗阳吧?” “师傅对我这么了解,一定不是普通之辈。” “不瞒老军长说,小的在泗阳呆过,那儿的人说起您老人家个个都竖大拇指。” “呵呵,呵呵,师傅一连叫出我多个职务,可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啊!” “不敢当啊,大帅的徐州会战才真正让人景仰,让小日本认识了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说得好!” 老谭这边在说话,手下却没有半点停顿,一梳一剪如同双飞之燕,在李志头上轻啄轻飞,一会儿功夫头剃好了。 老谭捧来了镜子,李志仔细端详,赞道:“手艺果然也十分出众!谭师傅,跟我走吧?” 老谭深深作了一个辑道:“感谢主席错爱,小的就是个剃头,其它什么也不懂。您以打胜仗为乐,我以剃好头为荣,各人的命运都是天安排好的。” 李主席听后吹嘘不已,行了一个军礼走出门去,他的贴身侍卫随后丢下十块大洋。老谭又深深鞠躬,送李主席远去…… 这一段历史被好多人传诵着,人人都感叹老谭的胆识。其实老谭真正的本事不只在手艺上,还在嘴上。这张嘴厉害如刀,人称“谭铁嘴”。 镇上幸存的几椽老房子,断砖残瓦了,可是那厚厚的墙硬是斜着也不倒,据说是米浆粘着,牢固得很。这天周家集来了几个挎相机的人,陪他们的是一个教书先生,矮矮胖胖的,会写些长短不一的句子。这伙人把古墙拍遍后,又站上镇北头的石桥上,桥下莽苍苍的芦苇荡一望无际。他们留下无数感叹,带着留恋和遗憾而去。那天的太阳把周家集的西天烧得通红通红。 后来,诗人也走了。诗人是外乡人,只有老谭是他的朋友,一对忘年交。诗人离开老谭还是在讲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过听的人不多了,大多是些妇女,孩子们出门打工找生活了,男人上麻将桌子赌钱了。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诗人,那是一部很长很土的小说,叫《青荷》,在镇上争相传阅。他把镇上的人全写进去了。人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在那里面,我们更像一尾尾浅水荡里的鱼。老谭坐在理发店门口,晒着太阳,骂道:“这么个人才就放走了!这个绝地方!” 其实,镇上的笔杆子也不少。乡政府的茅文书就是个才。他的作品没有叹息,他说我们的鱼批发市场赚了不少外国人的钱,产值超过一个中等企业了。茅玉堂的头也是老谭的,老谭有一次说:“茅文书,你屈才了。”然后,一把刀飞快地把他的几根胡须一抹个净光。 镇上年纪最大学问最高的是三先生,住在一个破烂的院子里。写书写了几十年。好像是研究我们大中国的汉字是怎么来的。这个老头子神经有问题,镇上人都这么说。除了米和油他什么都吃,甚至喝自己的尿,说是营养价值高。据说,诗人临走时,带走了他那部书的手抄副本,足有两尺高。三先生喜欢小孩,逮到一个必定要问“你知道‘鸡’字是怎么来了吗?左边那个‘又’是冠……”不过他嫌诗人写的长短句杂乱无章,所以他最好的朋友不是诗人而是冯老头子。冯老头子卖砸糖的。饼一般大小的糖饼,用刀和锤轻轻一敲,一小块便应声而出,好像出列的士兵等待你去支配。镇上的大大小小都喜欢围着他不让他走。要走可以,必须表演一段。七十多岁的老头子撩起长衫,一个翻身,头手倒立。三先生说,这才是真功夫。 还有一个人,不识一字,一等的口才,大家都称他姜二先生。专门替人打官司,打不赢不收钱,打赢了瞎要钱。手眼通天,有时能把县里面的法官带回来喝酒。平时戴一副墨镜,领着县里人在街上来来去去,很惹眼。可惜,诗人那部长长的小说没有写到他,浓墨重彩写到了老谭。为此,姜二先生几个儿子感到很不公平。 宏照的头也是老谭的。老谭是话痨,有说不完的话题,宏照喜欢和他聊。同时也有点怕他那张嘴,一不小心自己就会被绕进去。 比如有一次,老谭问宏照:“吴经理,新娘子怎么样?”指的是丁春兰。 “还不错。” “哪儿不错?” “都不错。” “是的,丁家的姑娘能错吗?” 一番话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宏照满脸通红,有气不好发,只好干笑两声作罢。 不过自从我和谭家做亲以后,老谭总是称宏照:“娘舅来了,加茶。” 我父亲喜欢和老谭,老谭喜欢肖扬东,两个人互相喜欢。肖局长的智慧多半出自他老人家那儿,他如同一个修道之人,无为而治,也不逆天而行。 老谭经常到我家,是因为谭家的孙女做了我的妻子,这些年我们和父母就住在昭阳市一个叫王家口的村子里。 e欢迎关注17k微信公众号(ap_17k),《白镇纪事》最新章节随时随地轻松阅读!/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