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回到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在今天这章下面留言,会给小天使们送20的小红包,么么哒,爱你们!——

    孔师娘安慰的拍了拍傅子寒的手, 这孩子已经被吓坏了!她眼带怜爱的看了傅子寒一眼, 打起精神,让自家丫头去家里通知老头子一声,从今儿起, 她就在傅家住下了,直到尹珂生产完毕。

    消息传得很快, 第二日,尹二少夫人就上门了,她差点拉着尹珂的手哭起来,还是孔师娘在旁边皱眉提醒了一声,尹二少夫人才打住。

    “二嫂, 我没事儿的, 就是有点累,腿脚容易抽筋。不过有丫头们帮忙我揉,也不怎么难受。”

    尹珂的性子这会儿才看出好处来,旁边人都紧张得不得了,偏她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吃好喝好睡。

    到了中午, 宫里又送出来两个医女, 其中一个是专门照顾产妇的, 还有一个是儿科圣手的记名弟子,皇后跟楚贵妃所生的皇子都是她当娘领着奶年亲手照顾出来的。

    也幸好这世间离过年放假也不远, 傅子寒挂念尹珂,回去四门将过年期间的事情安排好之后, 便请了些天的假,打算回家好好陪陪尹珂,也让自己缓缓。

    尹珂在三位医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跟没事儿人似的,每天按部就班的起身活动,吃的方面也很注意,容易长胎儿个头的东西得减少用量,强身健体的食疗立刻跟上。

    每七天还会专程请黄太医上门诊脉,就怕出个什么意外。

    傅家这头紧张得不行,另一边则是其他家人对傅子寒的羡慕。

    这年代,多子多孙才是福气。傅家颓败后只剩了傅子寒一根独苗,后来虽然有了傅立文,但毕竟也只有一个,父子俩多少显得有些孤单。

    没想到娶了个商户女,还是个传言脑袋有点问题的,结果架不住人家肚子争气,一举抱仨!这高产的效率都不知道是称赞一声傅大人厉害,还是说一个尹家女好生养了。

    当然,说这些话都是跟傅子寒关系不咋滴的人,真正跟他交好的,都为他担忧尹珂能不能撑下来。童胖子更是让人送了大包小包的补品药材过来,也不怕自家后院母老虎暴跳如雷。

    但这事儿童夫人再暴跳也没辙,因为不仅是她男人如此,她兄长也让嫂子亲自带了不少礼品送去傅家,几十年的老参都送了一对!

    还有杨家跟秦家史家,俱是送来包含了珍贵药材的贺礼。而手笔最大的还数楚家,直接送来银票,让傅子寒自己想买啥买啥去。

    当然,楚家送银票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关键的那几位都知道,他们也都没说啥。原因很简单,前段时间跟前阁老幼子打起来的楚公子的娘,就是出身皇商冉家。虽非冉家嫡女,但却是冉家唯一能被称为学士的冉家二房老爷嫡长女。

    冉家什么都不多,就钱多。更何况为了这次丝绸之路开启得更顺利一些,傅子寒还特意请了冉家三爷喝酒,塞了一本他自己编纂的《西域风情志》给他。

    冉家三爷回去之后把书给他二哥看了,冉二爷差点不管不顾的想要连夜跑去找傅子寒谈书论道。并言此书会为冉家此次西域之行增添助力。

    其实早些年也有人出过此类的书,但是估计因为并非亲身经历过,又是参考的其他人的游记而著,很多地方说得不详细不说,还前后都有矛盾,所以冉家虽然也提前大半年开始做准备,但是收集到的资料还真没有傅子寒这么详细。

    有人就奇怪了,傅子寒也没有出去过西域,为何就对那边如此熟悉。

    这其实并不奇怪,一来,早在傅家没有出事的时候,原主傅子寒就曾向往西域之行,还特意去边关转悠过。后来傅家出事,原主那时候就是前往楼兰躲避追杀,三四年后才回来中原。当然,傅子寒前往楼兰一事知道的人不多,甚至今上也是其中一支助力。

    再有,傅子寒融合了原主的部分记忆,加上后世所学的地理历史也尚未遗忘,更何况,那什么“一带一路”他可是重点研究过的,所以能给出这份西域攻略也不是太难。

    冉家领了这份情,自然回报也不低,甚至还说若是尹家愿意,可以跟着冉家一起走。

    尹家当然愿意!可以说国内的商贾就没有不愿意的,便是冉家不提,尹家也会自己组队,跟在冉家附庸家族的后面看能不能分上一杯羹。现在有了冉家领队人的同意,其他不说,首先安全上就有保障多了。

    尹家老爷子也是会来事的,在知道这一消息之后,亲自带着长子上门拜访,态度足够真诚,也让冉家感到满意。

    这边尹老爷领着儿子去了冉家,那头尹老太太也带着几个儿媳去看了闺女。

    说不心疼闺女肯定不是真的,但是尹老太太觉得女人生孩子都是那么一关,自家姑娘也免不了,再说了,女婿对姑娘也好,前头原配的两个孩子也不是作妖的,自家这傻女儿嫁过来是她的福气。

    心里这样想着,也就在言语上透出了这么点意思,让姑娘千万顾着肚子里的孩子,这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话听着本没什么,但是几个嫂子也不知道咋滴心里就有点腻歪,老三家的呵呵一笑,不阴不阳的说了句,这孩子可关系到尹家的前途,小姑受家里宠爱小二十年,也该多想着点家里,就算拼了性命也得把孩子平安生下来。

    说这话的时候,静姝刚好走到门口,她听了个全程,心里就开始冷笑。

    对尹珂,静姝是真心接纳了,有时候虽然也不免使点小性子,但尹珂本就反应慢,往往静姝含针带刺的说完了,她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反而会因为自己没能第一时间帮静姝纾解而自责不已,对这样的母亲,静姝也是棒子打棉花无处着力了。久而久之,反而会因此对尹珂态度好上很多。

    这次听到三少夫人的话,静姝先是掐着手心平息了一下暴躁的情绪,之后才带着人进了屋。

    进去之后很是规矩的先给老太太和几位舅妈问好,之后才含笑的看向三少夫人。

    “三舅妈这话静姝可不爱听。母亲受外祖跟外祖母并几位舅舅的宠爱,首先也是母亲值得,再次,母亲嫁过来之后,我爹也时时感念外祖母的恩情,常嘱咐母亲要记得四时节礼不能断,每月一份平安信也不能少。有点儿什么好处,都想着几位舅舅的。可听三舅妈这话,倒似在指责母亲不挂念娘家?”

    三夫人脸色有点不太好看,她就是随口这么说了一句,怎么知道静姝一点不顾念面子?再说了,她这话难道不对?还是说,傅静姝跟傅立文就没想过让小姑顺利的生下孩子来?

    静姝才懒得去管对方想什么,挨着尹珂坐下,眼睛担忧的扫过尹珂过大的肚子。

    “母亲坐得累了么,要不稍稍靠着一下?”静姝一边说着,一边拖过父亲专门让人给母亲做的棉花腰靠往她身后塞,“外祖母也是心疼母亲的,都自家人,轻松一点也无妨。”

    说完静姝还抬头看了眼一直没吭声的尹老太太。

    对方露出个笑容,朝尹珂点头:“静姝也是担心你身体,快靠着吧,娘看着你这样子都觉着累。”

    尹珂郎朗的笑:“静姝比她爹还细致呢,天天都来陪我说话解闷。娘,桌上是我跟静姝一起做的孩子小衣,我本来说绣点花上去,静姝说会磨着孩子,就让人用了最软的细棉布,上面还有印花,是直接织上去的,可漂亮了。”

    丫头很机灵的把桌上的绣萝取了过来放在老太太跟前。大少夫人伸头看了一眼,眼睛都亮了。

    “这花色不错,又素雅,孩子大人都能用,还织得这么平滑,一定是废了大功夫的。”

    “可不是,这是静姝想出来的法子,他爹跟孔师娘也称赞不已呢。”

    静姝笑得温婉:“母亲喜欢花,可再细密的针脚也不如布匹平滑,横竖女儿闲着无事,能做出这个来让母亲开心一些就很值得了。”

    尹珂

    这是真心话,尹珂一天天傻乐,可她是一直陪着尹珂的,每次因为腿脚抽筋而眼中含泪又要强忍住的样子她都看在眼底,说一点不触动也不可能。

    特别是前几日,父亲知道母亲肚子里不止两个孩子后,吓得手足无措,甚至想要让母亲别要孩子了,可母亲却很开心的说她喜欢孩子,不管再怎么艰难,她都会生下来,也会努力养好身体,陪着孩子们一辈子。

    静姝那时候其实有些隐隐的嫉妒,她的母亲就是因为生她伤了身体才早逝的,所以在静姝的记忆中,并没有生母的印象。

    但是这番心思并没有存在太久,因为尹珂接着说,有了弟弟meimei,立文也会轻松一些,兄弟间相互扶持总比靠外人要强。还有,家里男孩子多一点,若是有人敢欺负静姝,他们兄弟一起上,气势都能压过对方。

    听到尹珂的话,再想想她那四位妹控哥哥,静姝突然就笑了,俯身在哥哥立文肩上,笑得一抖一抖的,但是立文却能感觉到肩膀那里有些润湿。

    正因为尹珂的真心爱护,静姝今日才愿意为她出头,顶了三少夫人一句。

    第86章 逗我呢

    被静姝刺了一句之后, 三少夫人再也没开过口, 而四少夫人从来都是不随意搭话的,因此一来,室内就只有老太太跟大少夫人和二少夫人说话的声音。

    尹珂因为身子重, 有些疲累,斜靠在床上听她们聊天。静姝一边照看着尹珂, 一边细声细气的回答老太太偶尔的问话。

    等到尹家女眷出门之后,静姝才让医女过来给尹珂诊脉,看有没有累着她。

    “母亲你就是好性子,三舅母那张嘴也忒利索了,当着外祖母的面给你上眼药, 这是欺负咱家没人?”

    “不生气啦。”尹珂笑着拉住静姝的手, “其实我虽然愚钝,也不是不知道几位嫂嫂心里都对我有点不喜。但是她们终归还是很照顾我,就如三嫂,别看她牙尖嘴利,但是若真有外人编排我,她会第一个冲上去给那些人好看。”

    停顿了一会儿之后, 尹珂微微蹙眉, 不太自信的开口道:“这次三嫂子对我有怨言, 恐怕是因为你爹说的那个丝绸之行落到了大哥头上。要知道,家里以前的商路都是三哥负责的。”

    尹家四兄弟各有其责, 老大是坐镇家中,老二相当于外交部长, 老三老四听从大哥的安排各自负责家族的具体生意。这么多年来也相安无事。

    但是这一次西域之行,带队的应该是老三,却被老大亲自接下,难怪三少夫人心里有气了。

    “这事儿婢也知道。”宋嬷嬷送走了尹家人,回来后挨着脚踏边坐下。

    “三少夫人的娘家也是经商的,她估摸是觉得自己男人负责带队的话,就能让娘家名正言顺的插一脚。再有一个,这次圣人钦点了冉家三爷亲自出行,冉三爷可是个商场神话,若非他家几兄弟一向感情深厚,今儿冉家谁当家主还难说呢。”

    宋嬷嬷的意思很好理解。三少夫人想要自己男人领队,这样一来既能跟冉家三爷搭上关系,又能给自己娘家制造机会,若是成功归来,自己男人的名头也立起来了,不需要依靠尹大少就能独立商场。

    “说穿了,三少夫人不过是私心作祟,再加上眼界不够。别看冉家是三爷出马,可冉三爷这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若是尹家也让三爷带队,别说下次了,只怕这一次都讨不了好去。当真以为冉三爷是什么人的面子都给的么?”

    尹珂跟静姝毕竟对这些不了解,所以听完宋嬷嬷的话之后,两人都沉默了。

    “那,那我大哥他会不会惹了冉三爷不高兴?”

    “放心吧夫人。”宋嬷嬷转头笑,“刚婢也说了,冉三爷很重面子。这次出行,尹家是大爷带队,随去的也是老手,路上肯定不会轻易给商队惹来麻烦,只要不惹麻烦,有咱家老爷的面子,冉三爷都不会看不起大爷的。”

    “我还是去信给大哥再说说吧,我有点担心。”

    尹珂从小受四位哥哥的呵护,心里不可能会不感念他们的好,被宋嬷嬷这么一说,她觉得还是让大哥再小心点比较好。

    宋嬷嬷也没阻拦,这毕竟是夫人的一片心意,让尹家大爷知道更好。

    她们几个女人在议论这事儿,四门外的酒楼里,傅子寒带着儿子立文,也正在宴请话题人物冉三爷。

    冉三爷年约四旬,长期在外的人,皮肤不如读书人那么细腻白皙,但也跟尹大少有很大不同,看上去更像是位儒商。

    在交谈之后,这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种魅力,能让跟他谈话的人感觉如沐春风。傅子寒自觉做不到,但是今天他见识到了。可偏偏这人还不是文人,是商界有名的壕。

    冉三爷知识之广博,见识之深厚,心胸之宽广,是傅子寒生平仅见。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傅子寒举杯敬酒,跟冉三爷聊过之后,他都有种想要辞官,然后四处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这番天地的想法了。

    旁边的傅立文更是星星眼,恨不能拽着老爹的衣袖,强烈要求跟随这次商队一起出行。

    傅子寒曾经跟立文说过,这条路是一定会让他去走一趟的,但是不是现在。

    其原因有三。

    第一,傅立文年纪还太小,不及弱冠,短时间游学还行,这一出西域谁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所以傅子寒不放心。

    第二,西域丝绸之路中断数十年,其间西域各国政权更迭不断,危险性极高,这第一次出去也是存了探路的念头,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武力保护了。

    第三,尹珂年后即将生产,到了五月,正是婴孩最闹的时候,傅子寒需要立文帮他照顾静姝的情绪。

    对这三点,傅子寒是很仔细的跟立文一一解释过,也得到了儿子的同意,所以哪怕现在立文被冉三爷说得心动不已,却也只能羡慕在心头了。

    打发了儿子去跟小伙伴们玩耍之后,傅子寒看到冉三爷递给他一只箱子,眉头一挑:“这是什么?”

    “小小谢礼不成敬意。”

    傅子寒当着冉三爷的面打开来,上面是几张纸,下面是一匣子的金元宝,扫一眼过去,怕没个三五百两下不来。

    纸上写着由冉家代为打理傅子寒此次随同商队的那部分物品,先交付一半的收益,等回到京城之后,再结算另一半。

    傅子寒拿着纸看了好一会儿,放回桌上,推到冉三爷面前。

    “三爷手笔太大,吓着在下了。”微微幽了一默,在冉三爷打算开口前,傅子寒轻轻摇了摇头,“在下知道三爷是个实在人,是想回报在下当初赠书之举。但是,太过了。”

    谁不爱钱?傅子寒也是个俗人,也要养家糊口,他从不否认自己喜欢钱财,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适当的报酬他可以收下,这么大的一笔钱就算了吧。现在吃下去多少,说不定日后就得翻倍吐出来。

    冉三爷笑了笑,也没强迫其收下,却转头说起了他家那个混小子的事情。

    冉三爷的儿子跟他完全不是一个画风,那孩子最大的梦想是仗剑走天涯!

    “话本看多了吧?”傅子寒在听完冉三爷对他儿子的描述之后,只能如此想,“三爷预备如何?”

    “那混小子也不是个读书的料,曾经家兄让几个孩子同去书院上学,他兄弟都能老老实实的听夫子讲课,偏他能把夫子气得看到他就拍桌子。你说我打也是打了,骂也没少骂,甚至他娘都拿着藤条追着他打了三条街,可偏偏这小子就是梗着脖子说要离家闯江湖。他也不想想,话本上的江湖能跟真正的江湖一样?”

    “既然如此,三爷为何不让小公子亲自去走一遭呢?”

    傅子寒端着茶杯笑得跟弥勒佛似的。

    “男孩子嘛,就算受点小伤也不算啥,磨练磨练就成器了。再说,三爷你朋友知交遍天下,小公子就算再能跑,跑得出你的五指山?既然他一心想要去见识,那就让他见识,好的坏的,总归见识过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才知道哪些人能做知交哪些人好酒rou。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