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三嫂,你早点过来找我们哈。”萧芸娘坐在马车喊道。 “嘿嘿,三哥跟三嫂的感情还真是要好。”牛五打趣道,“三哥知道三嫂来了,肯定会留三嫂住下呢!” 萧芸娘掩嘴笑。 麦穗在人群里穿梭了一气,却怎么也找不到醉仙楼,奇怪,她记得不过是拐了两个弯,怎么会找不回去? 没法子,她只得停下来找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问路。 货郎抬手在她身后一指:“那个路口,往东一拐弯就看见了。” 麦穗汗颜,她果然是迷路了,道了谢,又急急地往回走。 萧景田不在医馆。 也没有看见秦溧阳和那个小丫鬟。 大夫说他们已经走了。 “他们没有说是去哪里了?”麦穗走得急,额头出了一层密密的汗,样子有些狼狈。 “这个老朽就不晓得了。”大夫摇摇头,摸着花白的胡须道,“那小娘子是个内寒的体质且胎像不稳,需好生静养才是,我听那小娘子的夫君说,让她好好回家休息。” 因麦穗来回耽搁了些时辰,牛五赶着马车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见女儿媳妇回来,孟氏才算松了口气,忙张罗着他们上炕吃饭。 萧芸娘吃着饭,嘴也不闲着,叽叽喳喳地说着禹州城的所见所闻,牛五不时地附和几句,麦穗只是一声不响地吃着饭,今天的事情太过蹊跷,她不能不怀疑。 “你们去禹州城,没见着你三哥吗?”萧宗海冷不丁地插话问道。 “回来的时候,我三嫂说是在路上看到我三哥了,然后就返回去找他,却也没找到。”萧芸娘看了麦穗一眼,又道,“大概是我三嫂看错了吧!” “当时人多,的确有可能看错了。”牛五附和道。 “我没有看错,那人就是你三哥。”麦穗赌气般放下筷子说道,“你们慢慢吃,我回去歇着了。” “芸娘,今天没出什么事吧?”孟氏见媳妇闷闷不乐的样子,悄声问道,“我怎么看你三嫂今天不太高兴?” 按理说,出去卖货赚了钱回来应该很高兴的嘛! “没有啊!”萧芸娘不以为然道,“兴许我三嫂是累了呢!娘,您就别瞎心思了,累不累啊” 孟氏叹了口气不再吱声。 麦穗回屋后,泡了澡,早早上炕歇了。 许是白日里太累,她钻进被窝,很快就睡着了。 正睡得迷迷糊糊地,她突然觉得有人在拽她的衣裳,一个激灵醒了,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她惊讶地看清竟然是萧景田回来了,她是在做梦吗? 麦穗揉了揉眼睛。 “媳妇,是我!”萧景田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子,低头吻住了她的唇,迫不及待地擒住了她的舌尖,带着薄茧的大手探进她的衣衫里来回抚摸着她光滑如玉的肌肤,所到之处,引起阵阵酥麻。 “景田,我有话要问你。”麦穗推着他压过来的结实的胸膛,直接了当地问道,“在医馆的那个女人到底是不是溧阳郡主,如果是,那她腹中的孩子是谁的?还有,她怎么还把你叫过去了呢!” “有什么话等会儿再问。”萧景田再次吻住了她的唇,三下两下扯了她的衣衫,这些日子,他无时不刻地在想着她,渴望着她,眼下这短短地相聚时刻,他可不想浪费在别的事情上。 秦溧阳腹中的孩子爱谁谁,反正跟他没关系。 待云收雨散后,两人都已经是精疲力尽,动也不想动。 麦穗更是身心疲惫,连话都懒得说了。 一觉醒来,身边空空地,萧景田早就不在身边了。 若不是炕上一片凌乱,麦穗还以为是她做了个梦。 锅里熬了粥,灶火里还有余火。 锅台上写了几个字:有事去京城,过几天回来,勿念。 原来他又走了。 麦穗有些懊恼。 她竟然都没有来得及问一问他昨天的事情,太气人了! 吃过早饭,苏二丫推门走了进来,见了麦穗,眉眼弯弯地说道:“三舅妈,今天就我公公这一份鱼了,我二舅妈说二舅今天不舒服,没去出海。” 姜木鱼每次打的鱼都不多,没有一次能超过萧贵田他们。 不过他捞的鱼却被别人的个头大,麦穗觉得是他的渔网比别人大了一点点的缘故。 “无妨,你先在家里收拾一下这些鱼,我跟牛五去海边看看,收点别的海货回来也做成鱼罐头。”麦穗觉得光做鱼罐头太单一,想挑战一下新的品种,虾和蟹子同样可以做成罐头卖出去。 她有凤头草,不怕这些海货罐头变坏。 萧芸娘还在睡觉,麦穗也没去打扰她,简单收拾了收拾,拿起帷帽,就去了隔壁喊上牛五,牛五正在家里烟熏火燎地做饭,弄了满满一院子烟。 “三嫂,你吃饭了啊!”牛五见麦穗进来,不好意思地笑笑,指着灶火道,“我这柴火没有晒干,点不着,让三嫂见笑了。” “我见笑啥,我也不会烧火的。”麦穗没进屋,站在院子里说道,“你慢慢做饭,我去海边看看,收点别的海货,回头你赶着板车去瓷窑拉车瓦罐回来就行。” “好好好,我待会儿就去。”牛五一个劲地点头。 麦穗被呛得咳了几声,掏出手帕捂着嘴走了出去。 海边很是热闹。 早出的船已经纷纷回港,十分热闹。 狗蛋媳妇和梭子媳妇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家的渔船进港,两人也没带帷帽,脸上被海风吹得通红,许是今天船上的货比较多,狗蛋和梭子老远就朝她们不停地挥手,得意地翘着大拇指,大喊道:“好多虾和蟹子,推了板车过来没有。” “推了推了。”狗蛋媳妇兴奋道,“一次拉不了下次,再不行就往回扛。” “若是天天如此,咱们就发财了。”梭子媳妇笑道,她一扭头看见麦穗,眼前一亮,忙朝麦穗招手道,“那不是景田媳妇嘛,快来看看我们船上的货。” “两位嫂子,这么早啊!”海边清冷,麦穗裹了裹身上的衣衫,把帷帽推到了脑后,提着裙摆朝两人走了过去。 三更。 第215章 香辣虾香辣蟹 渔船缓缓靠岸。 狗蛋和梭子跳下船,拴好缰绳,把船上的货一筐一筐地搬下来。 麦穗也挽了裙摆,上前帮忙。 筐里全是活蹦乱跳的虾和小蟹子,再也新鲜不过了。 小拇指头粗细的虾白里透红,核桃大小的小蟹子连同碧绿的海菜一同被捞了上来,带着海的气息,就这样被带到了她的面前。 “这些虾晒成虾仁,蟹子打成酱,倒是能卖个好价钱,就是压货。”梭子媳妇看着麦穗,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景田媳妇,你只做鱼罐头,有没有想过做点别的,比如虾罐头和蟹罐头。” “哎呀,这虾跟蟹子咋能做成罐头,你这不是为难景田媳妇嘛!”狗蛋媳妇笑笑,把筐搬到板车上,笑道,“景田媳妇,你看她想钱都想疯了。” “你们还别说,我还真是有这个想法的。”麦穗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虾和蟹子,越看越喜欢,这些可是纯绿色没有半点污染的海鲜哪! 谁说海边的村庄是穷慌慌的啊! 分明是守着个聚宝盆。 “真的假的啊!”梭子媳妇和狗蛋媳妇手里的动作一顿,两眼放光道,“你是说这些虾跟蟹子啥的也能做鱼罐头?” “能。”麦穗肯定地点点头,一口气挑了十筐虾跟蟹子说道,“这些我要了,你们给我送新房那边,回头我跟你们算价钱。” 狗蛋媳妇和梭子媳妇欢天喜地地推了板车给她送货。 许久没有来海边,麦穗不着急回家,继续在沙滩上散步,风是咸的,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此情此景是真正的海天一色。 庄栓正在码头上叮叮当当地修船,见了麦穗,停下手里的动作,笑着问道:“景田媳妇,听说景田去京城了,没说啥时候回来?” “他只说过几天回来。”麦穗这才发现沙滩上多了好多艘木船,而且这些木船船头船尾磨损得厉害,并不像是打渔的渔船,好奇地问道,“庄叔,哪来这么多船?” 庄栓正拿了锤子梆梆地往上船上钉木板。 “是昨天晚上景田带回来的。”庄栓钉好木板,收起锤子,从地上的布兜里掏出一个大瓷罐放在地上,又取了小刷子,细心地沾了瓷罐里的桐油往木板四下里刷,边刷边说道,“这些船都是总兵府在海上cao练时候碰坏的,昨晚景田去了我家一趟,让我帮忙修理一下,说是京城那边出了点事,他这几天得去京城那边。” “庄叔,最近海上安宁吗?”麦穗这才知道原来萧景田昨晚是回来送船,顺便在家里歇了一晚上,只是他一回去就缠着她做那事,好多事情她都还没有来得及问他,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继续出海捕鱼。 “齐州南边那一带海域又开始不太平了,听景田说,那一带的海面上有不少岛屿,那些海蛮子就聚集在岛屿上,专门盯着过往的官船抢。”庄栓摇摇头,叹道,“他们是听说咱们这里组建了海事卫所,所以不太敢过来闹事罢了,再说,咱们的渔船最远就是暗礁岛那边活动,他们也不敢对咱们怎么样,所以咱们这一带的暂时还是安宁的。” 说着,他看了看麦穗,又安慰道,“你放心,景田这次只是去海事卫所帮帮忙,等忙完了这阵子,他就回来了,昨晚他还说,他只想留在村里出海捕鱼呢!只是他不在家的这些日子,家里的事情就全靠你了,那啥,以后家里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我们帮你,景田这也是为了咱们这一带的安宁不是?” “多谢庄叔关心。”麦穗只是笑,话虽如此,自家若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哪能好意思麻烦别人。 渔民们船上的货清理完毕后,女人们都推着货去了镇上,男人们留下来清理渔网,他们早上走得早,清理完渔网得回家补一觉,等睡醒了,卖鱼的女人们也就陆续回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渔家一天的日子大致都是这样过的。 麦穗在海边溜达了一气,才慢腾腾地回了家。 一辆陌生的马车停在了新房门口。 见她回来,马车的人腾地一声跳下来,手里的折扇哗啦一声合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说道:“小娘子,别来无恙,还记得我是谁吗?” “扇子兄!”麦穗一眼就认出了他。 这个人不就是当初在官道上一口气买了她好多鱼罐头的人吗? 对这样的大主顾,她自然是记在心里的。 “扇子兄?”年轻人哈哈一笑,“在下姓柳单名一个澄字,柳澄。” “柳公子。”麦穗微微屈膝行礼。 “我这次来,是专门跟小娘子订货的。”柳澄继续摇着扇子道,“实不相瞒,那批货在齐州卖得不错,小娘子还有什么样的货,一并说来听听。” “柳公子,咱们屋里谈。”麦穗领着柳澄进了门。 萧芸娘正在跟苏二丫聊天,见进来个陌生男子,脸一红,快步回了屋,就连苏二丫也有些尴尬地端着狗蛋媳妇和梭子媳妇送来的海货,躲到了旁边的厢房。 牛五正在清洗刚刚拉回来的瓦罐,见来了人,满脸笑容地跟柳澄打了招呼,又继续忙手里的活。 麦穗领着柳澄进了西厢房的小书房坐下。 苏二丫麻利地上了茶。 “我们柳家靠着从祖上传下来的几间铺子糊口,平日里都是卖的干海货,冬天的时候,才会拉几车鲜鱼过去。”柳澄放下扇子,方方地品着茶,笑道,“没想到,你们这里除了干货和鲜鱼,竟然还能有吃起来更为方便的鱼罐头,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小娘子可谓是巾帼英雄。” “柳公子过奖。”麦穗笑笑,又起身给他续满茶,说道,“不知道你们那边的人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海货,我可以根据你们那边的口味来调制鱼罐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