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头疼不已的唐昭宗只好组织人马讨伐李茂贞,结果被凤翔军打得大败。李茂贞气势汹汹地带兵围攻长安,逼得皇帝杀了两个枢密使和宰相杜让能才罢手。 从此以后,唐昭宗实际上已落入李茂贞控制之中,长安再无宁日。 朱温有些厌恶地把视线从长安移开。宫闱之内的争斗和阴谋,那不是他擅长的,也不是他喜欢的。总有一天,他会提着大刀,杀进长安,把这些阴谋家一网打尽,杀得一个不剩。 一股强烈的力量把他的视线拉向北面,他有点抗拒,但却神使鬼差地把眼睛死死钉在了那里。 河东。李克用。 那是一个梦魇,每天都缠绕着他的巨大梦魇。上源驿之变以来,他的军队已和李克用数次交手,虽然胜多负少,但每一次,他都能感觉到那个独眼龙带给他的巨大压迫感。 只能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跟这个人决战。朱温很清楚,李克用是什么样的人。 只要把任何一个小小的破绽暴露给这个独眼龙,就会穷追不舍,赶尽杀绝,绝对不会再给对手翻盘的机会。 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朱温感到颈部一阵酸痛,那里的肌rou正在变得僵硬。每次一想到这个人,都会让他感到莫名的紧张。 他深吸了口气,慢慢把视线从那个梦魇之地离开。 向下,向下…… 淮南。杨行密。 这个人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偷偷扩充了这么多地盘,甚至还敢收留自己的死对头朱瑾! 朱温冷冷地笑了起来。 不知死活的东西! 他狠狠地把拳头砸向那块江淮之间陌生的地方。 很好,先取淮南,再转过身来全力对付李克用。到那时,他的地盘和军队将是那个独眼龙的一倍以上;到那时,毫无疑问,就是彻底和心头的梦魇说再见的时候。 第六章 变局 在中原建立基业的朱温开始把眼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天下。南伐淮南,北击幽燕,他的眼界越广,欲望也就越大。但在那阴谋交织的长安皇宫,一场惊天巨变突然爆发,几乎让朱温措手不及。 1.烽火淮南路 庞师古率军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行进。 他有些恼怒地抬头看看阴霾的天气。自从渡过淮水,踏入淮南这片陌生的土地,老天就像作对一样,连绵的秋雨一刻不停地纠缠着他的军队。 雨水打在士兵们的盔甲上,噼啪作响。除了偶尔传来泥水中滑倒的士兵发出的咒骂,整支军队寂静无声。 糟糕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耗尽了士兵们的精力,让这支军队的士气荡然无存。 庞师古突然很怀念身后那片中原大地。那里,每个州,每个城市,每条大道,每座高山,他和他的士兵们都如此熟悉。碧空万里的天气,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才是值得纵马驰骋,创造荣耀的战场。 原本他最擅长的是骑兵突击,现在却带着上万匹马在泥水中挣扎。庞师古恼怒地想,自己宁愿在广阔的原野上去对抗李克用的铁骑,也不愿在这个陌生诡异的地方白白耗费耐心和精力。 淮南,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鬼地方? 冰冷的雨水从他皮甲的缝隙中流了进去,让他打了个冷战。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想起了朱珍。 当年,他和朱珍几乎同时投奔到朱温麾下当兵。那时候他们还只是朝廷眼中的叛乱者,一群不知死活的农民。 在军中,两人很快表现出才能上的差异。论武力,庞师古决不在朱珍之下,但朱珍却更善于治军,他选将练兵,创立军制,很快帮朱温把一群亡命之徒变成了军纪严明的战士。朱温归降王重荣之后,封宣武节度使,屯兵同州。在那里,朱珍被委任为宣武军右职,负责掌管最精锐的卫队,俨然已是朱温手下的心腹爱将。而庞师古,则因为他的勇猛,成为骑兵统领。虽然号称统领,手下却只有区区五百骑而已。 两人虽然资历相当,但朱珍明显比自己高出一筹。庞师古很清楚这一点,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一点。在私下,他和朱珍关系甚好,平庸但并不愚蠢的庞师古不愿意得罪这位前景远比自己光明的同僚。 但一夜之间,一切都改变了。 朱珍擅杀李唐宾,触怒朱温,身首异处。似乎是理所应当的,朱珍的部队被移交给了庞师古。在朱温看来,除了朱珍,庞师古、丁会这帮从一开始就跟着自己混的老部下,毕竟比后来才投降过来的葛从周、张归霸等人更可靠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师古是朱珍、李唐宾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朱珍的横死,就不会有他的迅速上位。 但他却没有感觉到多少兴奋,更多的是心惊rou跳。 庞师古意识到,朱珍的横死,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他被怀疑不忠。对一个自负的统帅来说,部下的忠诚或许比才能更重要;对一个自卑的统帅来说,他更不能容忍部下凌驾于自己之上。 而朱温,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自负与自卑并存的奇怪混合体。 朱珍被杀,让庞师古成为南下大军的新统帅,这体现了朱温对他的信任,但也意味着这个疑心极重的老大将用更怀疑和敏感的眼神注视着他。说不定朱温早已在他军中安插了内线,时刻监控他的动向。就像曾经对朱珍做过的那样。 风口浪尖,危机四伏。 早在出征之时,庞师古就决定了一件事:在这种时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表现出对朱温的忠诚和服从。 绝对、完全的服从。 大军从徐州一出发,庞师古就安排快马每日向远在宿州的朱温报告进军情况,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这样一个老大手下做事,任何的疏漏和大意都意味着完蛋。 朱温确实密切关注着庞师古的战报。下决心征淮南是他赌博式的选择。在李克用刚在北方大破朝廷围剿,气势如虹之际,自己却以大军南下,把后背留给敌人,这实在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他在赌李克用不敢贸然进攻,也在赌自己能以较短时间顺利平定淮南。 如果那样,在以后的对决中,他对李克用将拥有压倒式的优势。否则,他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南征淮南,不容有失。 在反复考虑之后,朱温命令庞师古率徐、宿、宋、滑等州军队七万人从徐州直奔清口(今江苏淮阴西);葛从周领兖、郓、曹、濮等州军队三万人从霍丘渡过淮河,径赴安丰。自己则亲临宿州坐镇指挥。 朱温的如意算盘是,东路以庞师古军为主力,首先夺取楚州(今江苏淮安),随后沿江淮运河南下,直逼杨行密的大本营扬州;西路葛从周军,首先攻取寿州(今安徽寿县),然后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将淮南从中部一举斩为两段。 乾宁四年(897年)九月,汴军两路齐出,对杨行密发动钳形攻势。 在泥水中跋涉了近一个月之后,庞师古的军队终于到达淮河北岸。 迎击他的正是曾经的手下败将,老冤家朱瑾。 相比他的大哥朱瑄,朱瑾显然更有血性和勇气。在朱温以重兵围困兖州之时,他还能不动声色地诱杀自己堂兄朱琼,逼退朱温大军,仅这一点便足以让他名扬中原。 得知朱瑾来投,杨行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不仅亲自出城欢迎,解下玉带相赠,而且立即表奏朝廷,让他做武宁军节度使。杨行密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朱温赤裸裸地挑衅。 当朱温大军压境之时,杨行密毫不犹豫地让朱瑾带兵迎击庞师古的大军。他很清楚,一个失去了一切的人,在面对自己敌人的时候,会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定和无畏。 事实证明,在审时用人上,杨行密堪称高手中的高手。 庞师古的军队在连绵的秋雨中和朱瑾陷入了苦战。 朱温要求加快进攻速度的命令一道紧似一道,言辞也越来越严厉。他的心头焦躁万分。 庞师古虽然生性老实憨直,但并不愚蠢。他心里很清楚,朱温严厉的来信背后是一颗虚弱的心。朱温其实是在害怕,害怕他的主力被纠缠在淮南,久攻不下。那样,假如李克用乘机大举南下,汴州将无力应对。 庞师古决定尽可能将战线前移,用不间断的压力迅速击溃守军的意志。 汴军在激烈的rou搏中将战线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 到十一月,庞师古终于撕破了朱瑾在淮河北岸的防线,进驻清口。 在这里,庞师古遇到了朱瑾、张训的主力,整整三万精兵。 庞师古完全不知道,他面对的这支军队,战斗力之强,并不在李克用的河东军之下。 剿灭孙儒之后,杨行密成功收编了这支战斗力彪悍的部队,号称淮西军。朱温占领兖州、郓州之后,受李克用之命援救朱瑄、朱瑾的河东骁将李承嗣、史俨归路断绝,不得不率部随朱瑾来到淮南,这让一向缺少骑兵的淮南有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此时的杨行密,尽得孙儒、河东、兖、郓的兵马,军势大盛,兵锋锐利。 面对这支精兵,庞师古的前锋发动了数次攻击,均无功而返。他不得不下令全军在清口扎营。 清口是淮河上的重要渡口,正处于淮河、泗水之间。庞师古决定以大军扼住这个交通要点,然后再伺机撕破朱瑾在淮河南岸的防线,直捣楚州。 七万汴军聚集在小小的清口,扎下了密密麻麻的军营。他们散布在淮河岸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面的敌军。 在淮水的另一边,朱瑾也用同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连绵的秋雨形成的厚重雨幕,将两支大军笼罩在阴冷肃杀的气氛中。一场大决战就要来了。 宿州城头,朱温在雨中焦虑地注视着南方,他在等待清口前线的战报。 不知为什么,这次大举南征,一直让他心神不宁。 是因为决意南征之前,敬翔的劝谏吗? “兖州、郓州方平,人心不稳,王师范尚占据青、淄二州,其心叵测。我军乃新胜之兵,需持重养威。而淮南,兵甚锐,强天下,四邻畏之,如此贸然南征,恐难取胜。” 对敬翔的话,朱温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但这一次,他却涌起了强烈的反感。 或许是因为时间。他觉得时间似乎从来都没有站在自己一边,而在对手那里。他不愿意自己再从中原那盘仿佛永远下不完的棋局中抬起头来之时,才发现半个天下已为对手所有。 是因为大军出征前,张惠忧郁的眼神吗? 记得那时,他心里还窃笑了一声。 张惠肯定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大军凯旋之后又带回来另一个女人。女人啊,就是这样,总是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无谓地神伤。 朱温有些沉重地长吁了一口气。情况确实有些不妙,雨越下越大,每天都准时出现的快马却迟迟没有出现。 他把手放到墙头,冰冷的墙垛升腾出一股寒意,直袭心底。他的左手,竟然又开始难以抑制地颤抖起来。 清口大营。庞师古正坐在军帐内,心事重重地摆弄着棋盘上的黑白棋子。这是他独特的消遣方式。当心绪不安的时候,他喜欢自己跟自己下棋,用这种左右互搏的方式来放松。 他并不是一个下棋高手,这一点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当年朱珍就不止一次嘲笑过他,说他头脑简单,战术死板,每次对弈都把他杀得一败涂地。 被嘲笑过许多次之后,庞师古干脆自己跟自己对弈。这样不是很好么,不管怎么样,他永远都不会败,永远都是获胜的一方。 南征以来,他就一直很窝火。要命的秋雨一直没停过,这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前锋已经向淮河南岸攻击了多次,但都被对方挡了回来。过不了多久,朱温的来信中恐怕会全是呵斥。 他神情恍惚地看着棋盘。棋盘上那一个个格子都好像幻化成了那条难以逾越的淮河。 “庞将军!”帐外一声大喊,让处于恍惚中的庞师古打了个寒战。 他恼怒地抬起头,那是自己身边的一员偏将。此人脸色苍白,似乎有什么大事要报告。 庞师古强压下心头怒火,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示意偏将进来。 那人一进帐,顾不得行礼,直冲上前,大呼道:“将军怎还在这里下棋!事急矣!” 庞师古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我下棋是在思考军机大事,你等岂能知晓?有什么事快讲!” “细作报知,淮军正派人在淮河上游聚集,似乎在挖掘河堤!” 庞师古愣了愣。莫非朱瑾这厮要以水为兵,引淮水淹我? “将军!清口地势低洼,又正处淮、泗二水交会之处,实在是凶险之地。敌军如果挖断河堤,引淮水来攻,则我军尽成鱼鳖啊!将军何不快快下令,将军马北移,置于高地,以防不测!” 庞师古什么都没有说。他死死盯着偏将那张苍白的脸,大脑在急速地运转。 我将大军置于清口,是因为此地平坦,兵力容易散开。一旦秋雨暂歇,我军可利用骑兵优势,在宽大正面发动攻击。况且,清口扼住淮河、泗水交会之处,是淮南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我打了这么多年仗,连行军扎营都不懂么?如果我军北退,淮南军必然蜂拥而过淮河,那样我军好不容易夺过来的优势将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