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总统因故去职,或不能视事时,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本人总统遵照《约法》,宣告以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职权。副总统忠厚仁明,必能宏济时艰,奠安大局,以补本大总统阙失,而慰全国人民之望。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军警士民,尤当共念国步艰难,维持秩序,力保治安,专以国家为重。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强,则死者为不死’。本大总统犹此志也。”

    袁世凯去世后,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前排右四)

    与副总统冯国璋(前排右三)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前排右五)等军政要员合影是令为袁氏左右所拟,希望推戴黎副总统继位,以便保留势位,实与袁氏无关。一年来轰动之帝制活剧,遂于此告终!

    是役也,穷一国之力,以从事于不可得之数,身败名裂为天下笑戮,亦可哀矣!袁氏既死,本《约法》以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七日就职,民国虽复活,而北洋军人四分五裂,天下事益不可为矣!

    “6月6日下午,政府公报发表:‘袁大总统于本日上午10时40分,以尿毒病薨逝,停柩居仁堂。遗令以副总统继位。’同日发表袁的遗令。”(《袁世凯演义》)

    第二节身后之论评

    袁世凯之大投机,辛亥革命造成其个人之野心与地位,癸丑之役,削平异己,于是即进而易共和为帝制,终于不蹶不止。论者谓袁氏称帝之罪小,而以金钱销铄人心之罪大,顾以金钱销铄人心,原欲达其称帝之目的,言虽近于倒果为因,然实为有识之士所深痛。盖袁氏倒行逆施,丧权辱国,竭全国之财源,以逞一人之物欲,固无论矣。至其坠国人之cao守,使四维溃,嚣风张,民欲横决,隐患贻传,乃至开无穷之恶例,酿此后之凌夷,纪纲不振,积渐有自,太息痛恨,谁为桓灵乎?!

    民国五年十二月,《申报》载辛博森《论中国退化之由来》,中有一节云:“溯自三年半以前,国会方始诞生之日,世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之前途,期望方殷,袁世凯竟利用签订善后大借款,得五强国之赞许,推倒国会之势力,而实行专制,此种外交,使中国政治趋于墨西哥之下!外人方鼓掌颂为明达者之所为,是何异授人以利刃,力辟所司之机关而使之运行耶?自一千八百六十年之祸作以来,外人绝未尝以明达之眼光观察中国,其待中国之淡漠残刻,殆无与为匹。迨中国共和成立,外人莞尔而笑,盖非以推倒腐朽之满清故,而实以中国抗御外入侵略之能力消灭故也。彼尝展示华人,苟中国得存立为国家,实惟幸事。”

    其意盖指往日日本战费赔款之外,又益以庚子赔款之重负,使中国颠蹶若干时日不能振拔之目的已达,而袁氏所为,又皆为饮鸩止渴之自杀政策也。

    袁氏与民国之关系綦大,其事业罪案,当时与盖棺后之论述甚多,洪宪帝制取消后,袁尚恋栈,各方劝退,冀免流血。伍廷芳致书袁氏,略云:

    (上略)……试问袁大总统莅任四年,有何功德于民否?为何人民怨望若此?各省吏治未见整顿,仅于设官分治,稍事更张,并不实行德政,贪官污吏,依旧暴敛横征,只知募债加捐,花样百出,商民怨声载道。近复允开三省烟禁,辱国病民。今更听从筹安会诸人谋复帝制,设大典筹备处,以万民之膏血,博一己之尊荣,逼令将士倒戈,四民解体,影响全国,几成一局残棋,谓前清政治不良,谁料于今尤甚。(中略)盖当时组织共和之际,原欲改良政治,兴旺中华,不使专制再行发现,纵不能蒸蒸日上,或可较前清稍胜一筹,试问今日较前清如何?频年四方不靖,内讧外患,相逼而来,即观敝省一隅,海盗横行,掳人勒赎,数见不鲜,糜烂地方,目不忍睹,此皆由政治未能改良也。我公雄谋伟略,胆量过人,欲假武力以治天下,虽治乱世用重典,前人亦有是言,然必有实惠以加于民,乃能心悦而诚服。况今二十世纪时代,较前我国闭关时代,大有不同,若泥古法以治民,未免胶柱鼓瑟。盖用于古时则可,用于今时则不可,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中略)我公槃槃大才,海内共仰,特于共和政体,微形隔膜,缘我公仅到朝鲜一国,未曾遍历东西洋,未亲见各友邦文明政治,又不谙外国语言文字,所寓目者惟翻译等数书籍而已,以致无从着手,亦何怪公之不能实行共和耶?(下略)

    康南海致袁前后二书,亟录如下:

    康有为劝袁世凯退位书:

    慰亭总统老弟大鉴:两年来,承公笃念故人,礼隆三聘,频电咨访,累劳存问,令仆丧毕,必至京师,猥以居庐,莫酬厚意。今当大变,不忍三缄,栋折榱坏,侨将压焉,心所谓危,不敢不告,惟明公垂察焉。自筹安会发生,举国sao然,吾窃谓今之纷纷者,皆似锁国闭关之所为,皆未闻立国之根本,又未筹对外之情势者也。夫以今中国之岌岌也,苟能救国而富强之,则为共和总统可也,用帝制亦可也,吾向以为共和、立宪、帝制,皆药方也,药方无美恶,以能愈病为良方,治体无美恶,以能强国为善治。若公能富强自立,则虽反共和而称帝,若拿破仑然,国人方望之不暇。若不能自立,则国且危殆,总统亦不能保,复何纷纷焉?

    自公为总统以来,政权专制,过于皇帝,以共和之国,而可以无国会无议员,虽德帝不能比焉,威权之盛,可谓极矣。然外蒙、西藏万里割弃,青岛战争,山东蹂躏,及十五款之忍辱,举国震惊,至第五项之后商,共忧奴虏。中国之危至矣,人心之怨甚矣!方当欧战至酣,列强日夜所摩厉者武事也,忽闻公改行帝制,日夕所筹备者典礼也,行事太反,内外震骇,遂召五国干涉,一再警告,及遣大使东贺加冕大典,道路传闻,谓于割第五项军政、财政、警政、兵工厂外,尚割吉林全省及渤海全疆,以易帝位,未知然否?然以堂堂万里之中国元首,称帝则称帝耳,不称帝则不称帝耳,虽古詈莽、cao,然力能自立,安有听命于人如臣仆者哉!且公即降辱屈身,忍弃中国,祈请外邻,求称帝号,若晋之石敬塘之于契丹,若梁萧謦之于周,若南唐李煜之于宋,然强邻必察民意,可以义动,不可以利诱也。今既见拒大使,辱益甚矣,且名为贺使,必无拒理,今之被拒,益为鬻国以易帝之证,而国民益怒矣!假令受使结约有效,若法之待安南,若英之待埃及,或要索称臣,或名归保护,则全国军队长官,必皆派监督顾问,或派驻防之兵,或收财政之权,至是则国实已亡矣,虚留帝号,何能自娱?然公或者以求伸于四万万人之上,而甘屈于强国之下,能屈辱为之,而国民忧亡,必大愤怒,即诸将亦恐惧国亡而怒,不然,亦忧强国之派监军或顾问,或易而代之,彼诸将自知权位之不保,必不肯从公为降虏也,则必斩木揭竿,胜、广遍地矣。幸而见拒,中国尚得为中国耳。

    然数月以来,举国之民,士农工商,贩夫竖妇,莫不含愤怀怒,党人日夕布谋,将士扼腕痛恨。顷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已遭剧死,海军之肇和兵舰,亦已内变,广东既乱,滇、黔独立,分兵两道入川、楚,破叙攻泸,遂争重庆,全川sao然。辰、沅继矣,湖南大震,武昌、长沙兵变继告,长江将响应之,蒙古并起,而山西、归化、绥远,亦相继沦陷,陕乱日剧,则拊北京之背,他变将作,外人将承之为交战团矣。公以军队为可恃乎?昔者滇、黔,岂非赞成帝制者哉,而今何若?今闻四川之陈宦,实与滇军交通,而贵州朝为助饷,夕即宣布自立,恐各省军队,皆类此耳,广西即可见矣。公自问有何德及彼,以何名分范彼,而能使彼听命尽忠耶?吾闻郑汝成告人曰:“帝制事吾不以为然,但无如何耳。”郑汝成者,公所谓忠臣亲臣,赠以破格之封侯者,然乃若此,可以推全国诸将之心矣。公以封号为笼诸将之心耶?闻各省诸将受封,多不受贺,或不受称,而云南唐、任,且即起兵焉。且公在清末,亦受侯爵,何能因是感激而足救清祚哉?若军既含怒,同时倒戈,于前数年突厥摩诃末废帝见之,吾时游突厥所亲睹者矣,然突厥尚远,公未之见。辛亥之秋,武昌起兵,不两月而十四省响应,清室遂迁,夫岂无百万军队哉?而奚为土崩瓦解也?此公所躬亲其役者也。

    夫以清室三百年之深根固蒂,然人心既变,不能待三月而亡。公为政仅四年耳,恩泽未能一二下逮也,适当时艰,赋税日重,聚敛搜括,刮尽民脂,有司不善,奉行苛暴,无所不至,加比款千万,五国之巨款二万万,四年之间,外债多于前清,国民负担日重,然无一兴利之事。以盐为中国大利而税之,今全归之于外,以烟为中国之大害而禁之,今返卖之于官。近者公债之新法日出,甚至名为救国储金,欺诱苦工而取之,以供加冕之用,故兵急财尽。人咸疑交通、中国两银行亏空,人争起款,不信伪币,其势将倒。国会既停,选举既废,自治局撤,私立参政院代民立法,则失共和之体,天下岂有号称共和而无议员者?士怒深矣。如水旱游臻,盗贼满野,民无以为生,民怒甚矣。即无筹安会事,尚恐大变之来;而公之左右谐媚者,欲攀附以取富贵,蔽惑聪听,日告公者,必谓天下皆已治已安。人心莫不爱戴,密告长吏,令其妄报,伪行选举,冒称民意,令公不知民怒之极深,遂至生今日之大变。汉朱浮曰:“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力见仇者所快。”昔孙权为曹cao劝进,cao曰:“是儿欲踞吾于炉火之上耳。”今诸吏之拥戴公者,十居八九,闻皆迫于不得已,畏惧暗杀,非出诚心,举朝面从心违,退有后言,或者亦踞公于炉火之上,假此令公倾覆耳。贾谊所谓寝于积薪之上,而火其下,火未及燃,则谓之安。以公之明,且不察焉。且使今日仍如古者闭关之时,则公为诸将拥戴,如宋太祖焉,然犹未可。盖古之称帝者,固由力取,不必有德,然必积久坚固而后为之。然以曹孟德手定天下之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高欢、高澄有世济其美之才,皆为政数十年,举国臣民为其卵育;然尚徘徊逡巡,不敢遽加帝号。五代诸主,旦夕称帝,即岁月不保。然此皆闭关之世;若如石敬塘者,借外力而立,亦即为外虏而亡矣!夫共和非必善而宜于中国也,然公为手造共和之人,自两次即总统位,宣布《约法》,信誓旦旦,涣汗大号,皆曰吾力保共和,誓不为帝,于裘治平之请为帝,于宋育仁之言复辟,则皆以法严治之,中外之人,耳熟能详,至于今日,翩其反而,此外人因以大疑,而国民莫不反唇者也。

    遍考地球古今万国之共和国,自拿破仑叔侄外,未有总统而敢改为帝者。美洲为共和国者凡二十,日寻干戈矣,然皆争总统耳,未有欲为帝者,更未有争为帝者也。中世意大利及德国诸市府之总统,未有敢为王者,即罗马之奥古士多,威定全国,实行帝权,亦兼用诸官职号,未敢用帝王之称。后世袭用恺撒、奥古士多者,以前代总统之名,为元首之号,行之三百年,至君士但丁迁都海峡,避去元老院之议,然后恺撒之号,传于后世,今乃力王者之称,即今德、奥尊号是也。恺撒为罗马总统,有手平法国,强安罗马之大功,有人进王者之月桂冠者,恺撒试戴之,其义儿渤尼斯即手弑之。近世墨总统爹亚士手平墨乱,七任总统,置三百年之墨乱于泰山之安,饬以欧、美之治,其文治武功,欧、美人莫不推为近今第一。吾游墨时,曾以殊礼待我,虽号为专制,然尚未废国会也,更未敢称帝号也。然第八任总统,迟不退让,遂使马爹罗振臂一呼,爹亚士遂夜出走,以其百战之雄,搏战之余,仅以身免。易曰:“亢龙有悔,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故也。”向使恺撒、爹亚士知亢龙之悔,识退让之机,则身名俱泰,照耀天壤,惜其聪明才武,而忍俊不禁,贪而不止,遂至身死名裂,一至于此!况才望功德,远不及恺撒、爹亚士,而所求过于爹亚士者哉?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已辱已殆矣,尚冒进不止,昔人所谓钟鸣漏尽,夜行不休,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则不止辱殆而已,必如恺撒而后已。求如爹亚士之能逃出,不可得矣!以公之明,何不思之?

    且今公之心腹亲旧,宰相若徐世昌、唐绍仪,大将若段祺瑞,亲旧若张謇、费树蔚,皆纷纷远引。其他黎元洪、熊希龄、赵尔巽、李经羲、周树模、孙宝琦、汪大燮、罗文幹、马昶、汤化龙、梁启超、韩国钧、俞明震等,纷纷挂冠,其余群僚,尚不足计也。朝宇皆空,槐棘无人,即强留率退一二人,或畏死复来,然人心大可见矣。今所余在公左右一二谋议者,皆负罪畏死,怀抱异心,其余皆庸佞之徒,只供奔走而已。以此之人心,以此之人才,当承平继统之时,犹不能支,而谓可当内讧外拒,中外大变之世乎?昔公之练兵小站也,仆预推毂焉,今公用以威定天下,恃小站时心膂诸将,遍布中外也,然忠贞若王士珍,自辛亥玉步之后,即已拂衣高蹈,今虽强率而出,闻其在陆军部上奏,于臣字必加涂抹,实与张勋之强劲同焉,虽受恩私室,然实心清朝者也。

    其沉毅若段祺瑞,以公之设模范团而夺兵柄也,乃自疑而辞去。近者频遭刺客,日欲出亡。若蔡锷兼资文武,举滇来归,而久投闲散,近且居宅无端被搜,因以恐惧,远走举兵。故公之心腹旧将,皆有自危之心,即有倒戈之志。盖以赵秉钧之忠而鸩死,以尹昌衡之壮而久囚,以黎元洪之公而久幽,若冯国璋、张勋、陈宦、汤芗铭、朱瑞、龙济光、陆荣廷,皆公之股肱,藉以坐镇南方者,乃闻宵小作间谍者,以造言生事,为希荣邀功计,谓诸将互相联合,各有异志,果遂频调重兵南下以防之,或曰遣刺客以杀之,致令诸将信而被疑,忠而见谤。即今张作霖、张绍曾,亦有嫌疑,则必鉴于赵秉钧、段祺瑞、尹昌衡之危迫,益生携贰耳。今各省诸将,暂为公用者,有奉、陕、豫、徽耳,然师旅之长,亦难一心。然则谁非蔡锷、唐继尧、刘显世、任可澄者?但观望待时耳。且夫各省将军师长,率多段、冯、张、王四人部下,咸受卵翼于诸师,而未有隶于公,其与明公恩义本浅,今主帅见猜,则部将生疑,咸恐不保,令之远征,诸将即不倒戈,谁肯为公出死力者?且公戎旅有几?不以遣征西南,则以防卫西北,所余军队,不过三数千众,保卫都畿,万难他遣,则可以持久?万一有变,更以何师剿之?顷闻模范团拱卫军有变,诛戮无数。夫模范团拱卫军,公之心腹千城也,然犹如此,则腹心难作,防不胜防。若各省内外联合,公更何以为计?辛亥之祸,鱼烂瓦解,可为殷鉴,窃为公危之!

    近有新华宫内变,益令骇耸,以明公之族人,亲臣之爱子,警长之要官,且犹如此;袁英及公之二十年旧仆句克明,亦咸思剖刃于公,其他内史为公侍从近臣,亦多有同谋者,然则公之近臣亲臣若此者,正不知凡几,皆包藏祸心,旦夕伺发,互相交通,密相容匿,公宵夕寝处,何以为安?朝夕饔餐,何以为食?门庭侍卫,左右仆役,何以为用?朝觐召对,引见臣僚,何以为信?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至此,公自思之,应亦为骨变心警,毛发耸竖,无一刻为安者矣。昔王莽之末,亲若王涉,国师若刘歆,宰相若董忠,皆谋杀之。且以宋文帝之明,而死于元凶劭之亲。以明穆宗之正,而丧于韩金莲之手。他若董卓死于吕布,王世充死于宇文化及,仇雠起于闺闼,猛兽发于辇毂,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公虽若王莽之忧不能食,李林甫之夜必移床,何以防之?昔宰相杨再思谓:“一日作天子,死可无憾”,果以叛诛。昔人谓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以匕首搭其胸,虽愚夫不为也。今天下汹汹,民生流血,百业停废,皆为公一人耳。南望川、楚,惨痛何极。夫公奄宅天下四年矣,至今薄海驿sao,乃欲望统一于内国愤起,外警迭来之时,平定于银行将倒内外将变之后,必无是理矣。故欲有所望,则必无可望也。常人仕宦至出将入相,亦终有归老之时,假令公四年前污病,不幸溘逝,已极人生之望矣。况公起布衣而更将相,身为中国数千年未有之总统,今又称制改元,衮冕御玺,而临轩百僚,奏臣陪位,已数阅月,亦足自娱矣;又过求之,恐有大患矣,公自审其才,上比曾、左、李诸公,应远逊之,而地位乃为羿浞、王莽,势变之险如此,尚不急流勇退,择地而蹈,徘徊依恋,不早引去,是自求祸也。易曰:“天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今公对清室,则近篡位为不顺,对民国则反共和为不信,故致天怒人怨,不助不祐,不吉不利,公之近状,必无幸免矣。然则与其为国人之兵迫而退位,何若公自行高蹈之为宜耶?以公之明,宁待再计乎?今仆为中国计,为公计,有三策焉。闻公昔有誓言,已买田宅于伦敦,若黄袍强加,则在汶上,此诚高蹈之节,远识之至也。若公禅让权位,遁迹海外,啸歌伦敦,漫游欧、美,旷观天地山海之大,娱游其士女文物之美,岂徒为旷古之高蹈,肆志之奇乐,亦安中国,保声名之至计也,为公子孙室家计,无以逾此。今既为左右所误,谬受大位,遂致内乱外拒,威信隳矣。然今为公计,为中国计,仍无以易此。明哲保身,当机立断,策之上也。次则大布明令,保守前盟,维持共和,严责劝进文武僚吏之相误,选举伪冒民意之相欺,引咎罪己,立除帝制,削去年号,尽解暴敛,罢兵息民,用以靖国民之怒,塞邻好之言,或可保身救亡,然大宝不可妄干,天下不能轻动!今者民心已失,外侮已深,义旅已起,不能中止,虽欲退保总统之位,或无效矣。虽欲言和,徒见笑取辱耳,必不可得矣。惟公审之!若仍逆天下之民心,拒列强之责言,忘誓背信,强行冒险,不除帝制,不革年号,聊以自娱,则诸将云起,内变飙发,虽有善者,爱莫能助,虽欲出走,无路可逃,王莽之渐台,董卓之郿坞,为公末路!此为下策。以公之明何择焉?公之安危,在于今日,决于此举,及今为之,犹可及也,过是欲为之,亦不可得矣。悔思仆一言,则无能为计矣。

    往者外论有拥戴仆为总统之事,此诚有之,然仆力拒,亦与癸丑之夏同也。仆一书生耳,终日以读书为乐,懒于接客,畏览公牍,癖耽书画,雅好山水,自以为南面王之乐,无以比之,而甚畏事权也。仆自释褐入部时,未尝一到署,但忧国危,不得已而发狂言,亦如今日耳。当戊戌时,仆毗赞大政,推毂大僚者十余人,而己身未尝受一官,上意命入军机,亦未尝受。前年某大党势焰弥一国,戴吾为党魁,且欲推为总理,吾亦力拒不受,且嘱党人切勿投票相举,此皆公所知也。夫五声繁会,人之所好,而墨子非乐,疡痈秽恶,人之所畏,而刘邕嗜痂,人之性各有所述,非能强也,况今艰难之时乎?猥以虚名日被,后生捋扯,所谓元忠rou甘,徒供猎人之罗网而已。谣言无已,后必仍多,以公之明,想能洞之。故拥戴仆为将来总统者,仆视为凶危而力拒之。其推戴公以帝制者,亦为至险,望公亦力消除之。仆之不可受总统,犹公之不可受帝号改元年一也。我惟不为总统,故敢以规公亦并谢去,运有荣悴,时有穷通,惟我与公,正可互相劝勉也。

    追昔强学之会,饮酒高谈,坐以齿序,公呼吾为大哥,吾与公兄弟交也。今同会寥落,死亡殆尽,海外同志,惟吾与公及沈子培、徐菊人尚存,感旧欷獻,今诚不忍见公之危,而中国从公而亡也。传曰:“忠言逆耳,药石也。”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仆度左右之人,明知阽危,不敢逆耳,窃恃羊裘之故人,廿余年之交旧,当中国之颠危,虑执事之倾覆,日夕私忧,颛颛愚计,敢备药笼,救公急疾。吾闻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今推戴公者,姑息之美疢也。传曰:“美疢不如药石。”惟智者能预见事机,惟善人能虚受善言。不胜冒昧屏营之至,惟公图之,佇闻明诲。北风多厉,春色维新,为国自爱。

    康有为再与袁世凯促退位远游书:

    慰亭前总统大鉴:昔以天下滔滔,生灵涂炭,中国危殆,为公一人,故妄竭款愚,奉规执事,承公俯采中策,销帝制,去年号。然广西即起,义师仍怒,公虽屈意言和,徒招辱而无成,果如仆言。于是广东之义旗同揭,江、浙之鼙鼓并兴,不日不月,义师将遍于全国。凡此诸将,皆公恃之以为腹心爪牙,拥成帝制者也;而今争先倒戈,皆如仆言。更闻拱卫军内变,诛戮至百余人,是谓腹心内变,又皆如仆言。然则公何恃而不恐乎?为公之窃帝号以自娱也,自筹安会至今半年矣,举国商贾停贸易,农辍耕,工罢作,士废学,川、楚血战,死人如麻,兵之所处,荆棘不生,疫疠并作,兵之所过,掠劫yin虏,人民走避,死者之家,老母寡妻弱子无托,疾病穷饿,转死沟壑,又不知若干人也。以每日计之,全国之出产货殖,日不知失几千万也,人命之死亡,日不知几十万也。其余一切长吏游士人民,发信发电,阅报聚谈,费尽日力而讲求者,皆为公退位一事,其糜尽全国人之力心力于无用之地,虽考历不能算之也。呜呼!当欧战延长之际,乃吾国内治岌岌之日,借以立国延命者,在此时乎!若使举国四万万人,上下各用其力,明其政法,治其作业,半年以来,所值岂可算数;不意为公一人之自娱,大乱沸腾,令中国损害无极,一至于斯也!今姑勿论,民国之有总统者,曰:“伯理玺天德”,公司司事亦名之,其职同云尔,不可则去。

    总统为国民公仆,违于法律,则审院可以革之。然若公手两改《约法》,永废国会,而自置参政院立法院,自定任期十年,专卖土地人民于强邻,卒乃自改帝制,复何法律之可言?国民之挟共和法律以责公者,太迂愚不解事,早为公之所大笑,公岂不曰予岂有法理?辛亥之季,不过我自欲为帝耳!故特借革命以去清室,假共和以取天下,汝等滔滔,在我裈中。共和吾造之,吾废之,如戏法者之反复手,而指挥白黑蚁队云尔,岂能有分毫动公之中哉。故使公之人心兵力财力,犹有一线之希望,可以保全权位,公亦勿退位可也。闻美款借到,公议大募兵,赶制械,以背城借一;惟今美款不成,既全国人士,皆将陈兵仗义,大声疾呼,以逐戮公,闻公亦有退位之议,则公亦知难而退矣。然又闻别有奇谋,公将复立虚名,而自为总理大臣,则可骇矣。

    昔在辛亥之冬,公为总理大臣时,清室允行《十九条宪法》,君主已无分毫之权。(中略)公若于此时奉行《十九条宪法》,然后理财练兵,兴物质,励教育,至于今日之欧战之时,中国已国富兵强,民安物阜,奠国基于磐石矣,虽进规外略,龙骧虎步,无不可矣。则公之功业,光昭日月,公之相位,亦可久长,如英之小彼得,十九年可也。如格兰司顿之为相,三十年可也。其权与帝王等,其尊与总统等,而又无任期,岂不美哉。无如公有妄窃帝号之心,遂乃伪行共和之体,而阴厉专制之政,于是得天下而失之!夫公既由总理而总统,由总统而皇帝,大典筹备,亦既举国称臣,尊无二上矣。今乃由皇帝而自降为总统,又由总统欲自降为总理大臣,得毋辱乎?公在辛亥之至安时,而不为总统,在今日之至危,而不惮屈辱,乃为总理乎?外托虚君共和之名,内握全国大权之实,假偶神而为庙祝,挟天子以令诸侯,公之推拍梡断,与时宛转,计岂不善,无如公之诡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公居高丽时,欲与日战,则伪托俄使意,以诳中朝。公为总理,将禅位矣,乃日日口言君宪,以欺清室。公为总统,则日言誓守共和,以欺国民。公将为帝制,则日伪托民意推戴,以欺天下。公愚天下之惯技,既无一不售,以至为帝矣。今又日言开国会,复省议局,设责任内阁,人皆目笑之。益今则败德无信,暴露天下,无论亲疏,必不见售,不特南军含愤积怒,义师必不容公之在位,即北方旧部,亦恧然有耻,岂复能戴公为执政乎?公今无事多用权术,无论如何,徒召天下之兵,促举国之急进攻耳。昔创虚君共和之说,乃专以防总统之专制如公者,假使当时国民不激于感情,而采用吾言,则安有今者天下血战之惨哉。今公犹假托于美名高义以自揽之,以退为进,冀将来之渐复大权,则仆之创说,决不愿为公假借也。方今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之秋,药线四伏,祸发眉睫,切身之灾,间不容发,前两月之书,请公退位远游,而公不用仆言,及今欲逃匿海外,亦已难矣!事实大变,迥非昔此,今乃不为身命之忧,而尚欲退为总理大臣之异想;自古几见曾为皇帝,举国称臣者,而能退为宰相者乎?张邦昌曾行之,然卒伏其辜矣!公何不鉴焉?且又闻公至不得已,必须退位时,犹欲引清室之例,立条约为保身命财产子孙坟墓计。嗟夫!公岂不知天下怨读言之深乎?公四年之移国大盗,岂能比有清三百年之天子乎?公以条约为可恃乎?试闻条约所藉为何而信之乎?公许清室之岁供四百万,公何尝能践约?且年来事事欲悖约而削之,国人皆欲食君之rou,寝君之皮,一时即有条约,其后他党为政,终亦毁之耳。公岂可信条约而托以身命财产子孙坟墓乎?且夫天下古今,为帝不成,舍出奔外,岂有退步者。以吾所闻欧、美之事,凡帝王总统以革命败者,莫不奔逃外国,古事繁多,不克具引。今之葡萄牙废王,尚居英国,墨之总统爹亚士,居于法国,波之总统居汝牙,败后亦居法国,德之汉那话王居于奥国,巴西之废王,革命后居于葡萄牙,此皆至近易考者也。公速携眷属于孙,游于海外,睹其风物之美,士女之娱,其乐尚胜于皇帝总统万万。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于今乃是实情!吾奔亡海外十余年,亦复乐其风土,徒以忧故国,念老亲,乃为归计耳。若欲行乐,则岂如瑞士、巴黎者乎?(中略)嗟夫!慰亭行矣,毋及后事。诗曰:“毋逝我梁,毋发我苟,我躬不阅,遑恤我后。”从此中国之事,与公无与,亦与袁氏无与,依照《约法》,共和国制设副总统者,如总统有故,则以副总统代之,则自有黎宋卿在,无劳公托。若仆昔之言虚君共和者,不过忧总统之必复专制,既专制也,将复生乱,如今姑备陈英、意、比之法,以告国民,为中国之保险公司云尔,聊以广备空言一说,以听国民采用,非谓其必行也,皆与公无与也,幸毋假藉吾言,损改吾说,吾不任受也。嗟夫!公以顾命之大臣而篡位,以共和之总统而僭帝,以中华之民主而专卖中华之国土,屠毒无限之生灵,国人科公之罪,谓虽三家磔蚩尤,千刀剖王莽,尚谓不足蔽辜,但吾以为文明之法,罪人不孥,枯骨不毁耳。公早行一日,国民早安一日,时日曷丧,及汝偕亡,公若行也,以子孙坟墓为念,公有托于仆,仆亦可与南方义师商而力任之。公之旧人唐少川布告天下,言庚子拳匪之祸,乃发诸于公,壬子兵变之祸,亦主持于公,外论纷纷,为谓公将行而弃其毒,至今京师生非常之惨变,遂至迁徙纷纭,京、津扰扰,以公之智,岂为此乎?望念子孙坟墓,稍留去思,毋多事,毋多言,束行装,苦自爱!

    洪宪盗国,世人颇有右袁氏者,或谓误于左右,或谓克定欲为皇子,其实皆不足以言袁心事;盖大jian大窃,其貌每大忠大信,袁氏固欲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者,然即使无“使余无以自解”之言,证于其四年之柄政政绩,国人果能被其久欺乎?五年六月十一日《申报》载《项城帝制思想之息壤》云:

    项城病革时,涕泣向徐世昌言,帝制已事,皆为人蒙蔽云云,世人睹此,或谓恢复帝制,原非项城本意,其实个中真相,固不尔尔;盖恢复帝制之一事,当辛亥革命时,项城已意念及之,且与外人谈论及之!当时义旗高举,全国鼎沸,英人莫礼逊博士曾与袁项城谈话,并将一切情形于当年十一月廿日致电伦敦《泰晤士报》,今照译如下,读之当知项城早有在中国恢复帝制之思想矣。

    文云:今日下午,余得与袁世凯畅谈,袁氏身体壮健,且有胆识,自知当前之大任,关系至重,惟立意重建稳固之政府,以救国家之危亡。袁氏既抱此目的,遂居间力谋保留清室,建设有限君主政体,盖惧清室一旦推倒,内部紊乱,或陷于无政府之境,则外人财产生命,必有危险,若外人因此起而干涉,将不免瓜分之祸也。袁氏谓余云:现革党已有纷争之象,各省之目的,大相悬殊,北方之意见,于南方不能融洽。余谓中国革命之起。乃所以反抗主权之损失,朝廷之腐败,致国家屡召祸灾,革军实谋增加巩固国家人民之势力,非欲使国家分崩也。袁氏闻余言,复称彼深惧民主国之不能稳固及溃裂瓜分之祸,欲保存清室,剥夺其实权,使仅存虚名,则国家之安全,方能确保。余谓吾人须论事实,今日中国各重要行省,皆已决绝,若保存清室,则万无调和之余地,现在必要之事实,无过于此!且清室不适于统治国家,大不惬人民之意,若保存之,则势不能谋统一全国,必至陷国家于分崩之境。袁氏谓此种意见似未必当,余(袁)曾详细考查中国情形,在退隐三年之中,尤为注意。余深信国民中有十分之七,仍系守旧分子,愿拥戴旧皇室,进步一派,不过占十分之三耳。若今次革命推倒清室,将来守旧党必又起而革命,谋恢复帝制,似此国中扰乱不已,人人将受其害,数十年间,中国将无太平之日矣!余(莫)谓如英国之有限君主政体,本为人所希冀之政体,惟英国之君主为可靠之人,而满清则大不可靠,此彰明较著,不能置辩之事实也。袁氏云:皇室断不自食其十月三十日之诺言,且星期五日,摄政王将赴社稷坛宣誓皇上必忠守其诺言云云。

    余嗣论及昨日电告之举动,即皇室退至热河,召集国会,决定中国将来应采何种政体,或有限君主,或民主政体是也。袁氏谓此种计画,已有人条陈,多数明达之人,皆极力赞助,不能轻忽置之,前星期以来,彼已时时审虑,刻仍正斟酌。惟刻皇室未及时而去,致生惧扰,或不免流血之惨也。余当时颇欲问萨镇冰所统兵舰,已全数悬挂革命旗帜,图攻汉。清军一事,摄政王对此有所感惧否,惟卒未诘问此事。袁氏旋复以戊戌政变事告余,此事前次袁氏曾作书致我,自为辩护,谓其举动,纯出忠君爱国之诚云云。

    当时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有《吊袁世凯警告中华民国》一文,饶有意味。大隈为有名之侵华野心家,其玩弄袁氏之术尤丑恶,顾此其所言,自不失为金玉之言也。兹录《东方杂志》十三卷八号之节译文如次:自云南革命事起,为期不过四五月。以此短促之期间,而竟现困疲之态,足以知华人生活方法,无有忍耐忧患之力。所谓华人之生活方法若何?其安乐主义是也。袁氏自得志为中国元首,安处深宫之中,卫队数万,侍妾十余,纵帝王之豪奢,极人间之奉养,一言以蔽之,则安乐主义而已。夫安乐主义,堕落主义也。rou体既习于安乐,则道德智能,百凡颓废,不复有任重处危之力。故大难一发,而憔悴抑郁,以病以死,凡以此也。袁氏年仅五十有八,与德皇威廉,齿正相若。彼德皇之困难,远出袁氏之上,兵临四境,已垂二年,驰驱千军万马之场,出入弹林硝烟之地,不特毫无困疲之色,而精神志气,益复发扬。以视袁氏之一败涂地,殆不可同日而语。则信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为不可易也。

    中国多年之恶俗,经此次小变,又获一痛切之教训。使华人果有志革新,则不可不追惩往失,力祛积弊。盖安乐主义之流毒,不徒使百体废弛,精力委靡,而贿赂公行,赋税苛暴,其害中于道德政事国家人民者,不可胜计。人人以安乐为先务,于爱国爱民之念,悉皆抛弃无遗,虽乱亡即在目前,亦有所不恤。为中国国民者,乌可以不醒此大梦也哉?

    其次则中国国民性,又有好修饰文字之弊。袁氏颁布命令,往往好用华美之文词,以自文饰。非援用古圣昔贤之格言,则侈陈爱国爱民之苦衷。在言者恬然不以为耻,见者亦夷然不以为怪,此盖习惯使然,尤为中国可恐之一事!盖重文字而轻实行,则凡古圣先贤之所垂训,经史集传之所记述,皆不免为悦耳目娱心志之具,无复有感化世人之能力。甚且躬蹈万恶,仍可假文字以欺人!以如是之民族,而欲求存于世界竞争剧烈之场,不可得也。

    袁氏为中华民国之大总统,蔑视《约法》,自制宪章,伪造民意,帝制自为,冀得遂其非分之望;及云南一呼,全国响应,卒于惊怖忧愤以死。迹其致败之由,盖不外耽于逸乐及修饰文字之二事。然此固中国数千年之习惯使然,袁氏不悟其非,转欲藉此以求侥幸,遂致一败而不可收拾。今者袁氏死矣。虽然,袁氏之死。非仅袁氏一人死生之问题,实中国全国国运兴亡之大问题也,中华民国可不知所自省哉?

    人有恒言,时势造英雄,今日中国之现状,诚为安危荣辱紧要之关键。吾人甚望有拨乱反正之豪杰,生于其间,振数千年衰颓之国家,以为亚细亚洲光宠。今其人不可见,而徒见滔滔者莫非为安乐主义之潮流所播荡,宁不可伤?夫贪婪卑污,乃中国古圣贤所哓音瘏舌,谆谆垂戒。今观中国疆吏,大都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吸人民之脂膏,饱一己之囊橐。盖上有奢侈虚饰之元首,斯下有贪婪卑污之官吏,循此不变,乱亡可计日而待!所愿今后中国之政治家,躬行实践,以身作则,尚节俭而黜奢华,敦诚朴而矫虚伪,庶民风可以丕变,国基可以永固,则袁氏者,未始非中国万世之炯鉴,而其死诚乃中国之大幸也。

    吾爱中国者也。吾之爱中国,固非利害之问题,盖发于中心自有所不容已也。中国人今后所亟宜猛省者,此种安乐主义之生活方法,果否为人类之自然?果否适于生存竞争?而不然者,则中国国民固不免为劣等,固不免为天演所淘汰!使中国国民而甘居劣等,甘为天演所淘汰也,则亦已矣。若犹有奋发之心,则今日者,非天正迫汝自觉而置汝于危机之下乎?

    忆前文已论袁氏固非无才无能,其智术,其心力,亦过常人;顾无道德以为体,学识以为用,思想落伍,遂使其一切行事,多人歧途,卒至祸中于生民,流毒于后世!民国十五年十月十日,《申报》载蕉鹿客《十年前洪宪纪元之回想》一文,论叙史实,语重心长,节录其中,用殿我文:

    (上略)辛亥之际,革命甫成,南中孙文,得南京临时大总统之任,虽其革命家,未必即有行政建设之经验,一新耳目之党人,未必即足以合流于中国数千百年之官治。而纪元已易,正朔重颁,未始不可以方新之机,促未来之治;而袁乃隐有所制,必其自居。当日挟北洋派战败之余威,以外凌党人,内欺清室,缘饰自售。南中固不知自奋,亦复为息事更张之计,而袁遂以继统闻。维时极有欲其南下就职,以脱去北方之巢窟者,而曹锟遂受意兵变于大栅栏,以泥其行。京华负贩,至今追想,迄莫能忘。

    迨至大选,遂又以临时而正式为元首。在此际革故鼎新,人多朝气,内而台阁,多属名流;外而封疆,多属首义,一时物议,庶几长此可以久安,目前可以图治。即以财政、政治、军事诸端言之,亦由繁就简,大致预算,庶几就范。顾袁以与民党失和,有所消长,遂以宋案而起癸丑之役。夫民党之不为袁用,固其分也。而袁必欲翦伐灭遗,似国非公器,人惟独尊,等异党如敌国,岂卧榻宜他睡。一方又挟北洋派,以相团结,长驱驰骤,以开北洋军阀占领各直省之先河;盖饵诸将以功利,而不屑毁造成民国之党人。在党人者,固或自行不义,物腐虫生,为袁所得乘其隙;而袁之不以国家为重,不以协恭为戒,转致毒于异己之心,以造成中国兵连祸结之局,罪无可恕,亦复彰彰!夫革命正反清之常,宜图休息。北洋派者断送满清之军政于数十年之中,自革命役成,亦正宜少戢羽翼。而袁则反其常,以复卵翼之,以复造此乱离之因果,视南方如征服之区,迨兵力所至,幸而获胜,中国庶几全被征服矣;而袁乃更视国家为易与,以渐渐即于帝制之途。夫同为国人,国人动极思静,舍一部分之民党,不甘征服,亦或者可泯南北之界限,俾征服之将领,得其正轨,循为政治,亦未始不可苟安。而诸将者,初藉袁之力,以得其地盘,亦正复对袁,不无寅畏之思。则袁虽征伐民党于前,亦尚得统治国家于后,人民舍其革命平等真正民意之口头禅,亦未始不可以歆飨报功,俾得安居托庇于袁狄克推多制度之下。孰知大谬不然,而复有称帝之思,内聚jian人诡士,日夜驰骤,好货利者,则量给以货利,但得数十百元,已足招致劝进之名册,累累篇牍。好虚名者,则崇之以虚名,而非驴非马之官制,若上中下大夫,一纸公文,亦足导人心至于虚罔罪眚之途。其不可幸干者,则临之以斧钺,组织暗杀之队,而阴有其魁,论级行赏,以某地之某机关,动其部属,而开幸险穷杀之心理之行为。货财之不继,则密谋举债,而利源以日塞,停兑国钞,而金融为紊乱,奋其yin威,而国家社会之人心之政治制度,乃一一毁灭,以致于勿遗瓦砾,其反反常之贻毒,并复为后来之人所师资,所取法,而辗转乃又及于今日,蛛丝马迹,谁阶之厉耶?

    更有对列邦也,明知此反反常之事,为举世言政治有信守之国家所勿许,则又阏支墨顿,别为巧计,而不外动之以货利,其卒也,国际无信义道德之可言,敦槃之际,已有内定协调之痕迹,而举世所奔走号呼之廿一条,亦于此际,阴图承认,遽为容纳。闻之当日周旋台阁者曰:其恭递条文之日,递文者足恭而语,一手上文书,即嗫嚅曰:“请大总统高升”,袁氏笑纳其呈,頫首而退。此其情形之一卑一亢,一则以自满,似正朔之颁,将须次子域外;一则以自喜,似乘此机会,不劳而获,所得者夥颐夥颐,其余之莫可穷诘者称是。而四年之末,律历将颁,复不得同意,于是内外歧称,为天下笑,而国家外交之对等精神,与罔私干禄之陪臣体节,两俱失之,示弱天下。袁虽首领已腐,后来者遂难为力争之理,以创其恶例;狡者为便私之计,亦复袭其故智。若临城之赔款,则段亦躬受之,而易得执政之称矣!至于直省将领,直视之如列藩,不惜又以货利饵人,而使称臣事顺。

    夫北洋诸将,固自认袁氏之代起为正统,而尚少有寅畏之心者也,至此袁不惜屈躬以求,则诸将者自复攘臂以起,此我求童蒙,不嫌尾大,并其正位之后,何为治体者,尚勿遑自恤,而但谋足成其事,以不惜贻祸于将许矣。故聚财者厚自丰殖,而勿之禁也,且益之以货利。政治以cao守为典要,袁不惜讽人以坠其cao守,水之就下,甚于决川!方革命初元之际,人人有自祓之心,故或尚甘于清贫;及堤防一溃,而军阀遂放纵至不可收拾。张勋方镇徐州,以其有故主之思,则所以牢笼之者益至,于其生日,则遣伶祝嘏,特颁荣爵,声色之端,遂渐极乎人欲。而自此以还,遂成惯习,以俭养廉之说,更复夷灭而不存。张勋者,以其骄恣之娱,卒亦俯首,此于复辟,显见寇仇,亦复以极欲者易其节守。张之行止,无当于论评,而节守之坠,则袁实尸之!此其开先例,毁人心,贻祸奕翼,以造成今日罪大恶极之军阀,使国民之迄莫得少苏生息者,又袁之惠流也。一方以本身代表北洋,攘取国家,使诸将臣服,而生北洋正统之谬论,徐、冯、段以来,亦正用此谬点以自矜。一方使军阀萌列藩罔替之想,使国民均为被征服者,而军阀骄恣之罪,遂至今莫可得逭。其结果也,陆荣廷于领饷之后,遽应西南;陈宦于俯跪称臣,领川任后,亦一电来请退位。此其时也,袁之声色均废,于电文译呈之后,汗流浃背,目眩头晕,其愚为可怜,而其情亦为可悯!八月十三曰,朝露易晞,迷梦未醒,形骸土木,于其本人者,以罪当罚,无所足言,而所开之恶例,所遗之祸毒,乃至今令国民茹苦含辛,以为忍受者,十年于兹!而货利声色之摇动人心,夷灭至理,使邪僻者萌依附之思,jian黠者售罔营之诈,而因此以造成无数之恶因,政客簧鼓也,军人干政也,北洋正统也,匪夷所思之事,一一留真绘影,以至于十年,而洗此十年之积毒,正恐更假十年,亦不足为力矣!

    语云:“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洪宪之得失,无待于蓍龟,而鉴者或尚昧之,或故犯之,少凜然之戒,惧覆辙之愆,非必即图有更张民国之事实,而辄或引其所开之恶例以自便,此为读政治史者所不可不知!会以十年回顾,深刻大书,欲国人知症结之所在,而引以为戒,俾国家者于反常之后,得少安于反常之中,而不可更有反反常之举措,以夺此垂毙之民之生机,而所谓反反常者,不必在于帝制之自为,而在于举措宜戒之一切恶例,则庶几正规可循,殷鉴不远,未必语于富强,亦足即于苟安。即此苟安之中,使国民者得延其喘息,而从政者使足以少留泽溉,俾有余晷,以斡旋于列强,以起衰而振弱,容有豸乎。(下略)附录我的父亲袁世凯  附录我的父亲袁世凯

    袁静雪

    我的父亲袁世凯,生平事迹已有许多书刊记述,但是他的个人生活,他的家庭及他在家中的一些活动,外人或者不易弄清。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应该在这些方面提供情况,以便让世人更全面地认识他。下面将要谈到的,有的是我听父亲说的,有的是我听母亲们、哥哥们说的,有的则是我个人所经历和目睹的。不过,我父亲于1916年死去的时候,我只有17岁,加之我们那样一个封建家庭对我们管束得很严,使得我与外界的接触很少,因此我的所见所闻是很有限的。也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叙述不可能完整、系统。而且事隔多年,仅凭个人追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在叙述的时候,倘要涉及一些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多费笔墨就显得累赘,所以或是从略,或一笔带过。

    家世和青少年时代

    我的父亲袁世凯,字慰亭,别号容庵,清咸丰九年阴历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的袁寨。他是我祖父袁保中的第四个儿子。我们家是按规定的字来排辈份的,从我祖父起,按“保、世、克、家”4个字往下排。我祖父袁保中是县里的大绅士,一生没有做过官。当捻军在河南活动的时候,他曾和县里的乡绅们一道办过团防。我的叔祖袁保庆曾随同袁甲三清朝剿捻名将。保中、保庆都是他的侄子。办过团练,还在河南、安徽一带攻打过捻军,最后的官阶是江南盐法道。

    我父亲的兄弟姐妹,一共9人。除了我的大伯世敦是嫡出的以外,其余兄弟5人、姐妹3人都是庶出。我父亲的生母是刘氏。在我父亲出生的当月,我的叔祖母——保庆的妻子牛氏,也生了一个儿子,但生下不久就死去了。我祖母刘氏在生了我父亲以后,奶水很缺。可是牛氏的奶水却极其充足,因此就由她把我父亲接过喂奶。我父亲小时候很逗牛氏的喜爱,牛氏对他视同己出。后来,由于我叔祖父的妻妾都没有再生养,所以我父亲就过继给他,作为他的嗣子。

    我的伯叔们,除了三伯世廉做官以外,其余的都在家当绅士,没有外出做过什么事。后来,我祖母刘氏死在天津。当时我父亲任直隶总督。他请了假,搬运灵柩回转项城安葬。但是我的大伯世敦,认为刘氏不过是一位庶母,所以不准埋入祖坟正xue,只准她附葬在坟所的地边。这本来是合乎那个时代的“礼仪”的。可是我父亲却和他争执了很多次,由于大伯坚决不答应,最后只得另买了新坟地安葬。从这以后,我父亲和大伯世敦就不再往来,还由于这个原因,以后就定居彰德的洹上村,不再回项城老家,直到我父亲做了总统,他们老兄弟俩还是不相闻问的。

    当我父亲8岁的时候,他嗣父保庆到山东候补。我父亲第一次离开了家乡,随着嗣母牛氏前往济南。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入家塾读书。开蒙老师是王志清。后来,他的嗣父调任江南盐法道,他也就和嗣母随着到了南京。他人极聪明,但是不肯好好念书,经常外出玩耍,喜欢打拳、骑马、下棋、赌博。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喜欢骑着马四处游玩,南京的名胜如清凉山、雨花台、莫愁湖等地,都是他任意驰骋的好所在。也就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自如地控制那些不驯服的烈马。我父亲后来的弃文习武,不能不说是与此有关。

    他的嗣父有一个很得宠的姨太太,叫做金玉,是和牛氏不和的。我父亲当时年纪虽小,却能够在这两个人中间设法调和。因此,牛氏和金玉都非常喜欢他,并且还在他们丈夫面前,掩盖他那不好读书、不务正业的种种行为。后来他的嗣父死在南京,他才随着嗣母牛氏又回到了项城故乡,那时候他已经15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