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被小日苯卡脖子
在内部庆祝了一番之后,中星微电子突破14nm前道光刻机制造技术的消息被暂时封锁了。 现在是非常时期,没必要去刺激欧美日韩的神经,而且14nm相比荷兰日苯的7nm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接下来要向着10nm的高峰冲刺! 这是尖端光刻机的分水岭,同时也决定着星海科技的ai芯片能不能实现。 对此陈序自然是心中有数,不过没必要那么急切,反正还有一些重要零部件还在制作生产当中。 光刻机先放到一边,陈序把目光投到了机器人身上。 5月6号下午,陈序来到位于苏城工业园娄江大道500号的未来机器人基地。 巨大的无尘车间里,数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制造机器人,一眼看去,数千平方米的车间流水线上,连一个人类cao作员都看不到。 陈序到车间里到处看了一遍,技术总监林志强博士把最近一段时间的生产情况跟他讲了一遍。 说到兴奋处手舞足蹈,说到郁闷的地方也是惋惜不已。 高兴的是星海科技掌握了机器人的“核心算法”。 曾经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远不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产品。 核心算法差距过大,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 算法的差距不只体现在核心控制器上,更拖慢了伺服系统响应的速度,因为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作战。 对于单台伺服系统,国产机器人动态与静态精度都很高,但高端机器人一般同时有6台以上伺服系统,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 如今,星海科技的核心算法已经正式上市了,在国际比赛上也是屡屡获奖。 用陈序的话说,这还是主控制芯片组垃圾的原因,如果换成顶级ai芯片,星海机器人将横扫全球! 不过也有难过的地方。 星海在硬件方面的发展还很薄弱,比如工业机器人里面的触觉传感器。 这个是传感器里最核心的部件,对精确以及稳定的要求非常严苛。 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除了星海科技正在研发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 星海之前都是从日苯进口,日苯在这方面是佼佼者,他们的“阵列式触觉传感器”能在10厘米x10厘米大小的基质中分布120个敏感元件,一个售价高达12万。 而国内产品大多数都是“一点式”,一般100块一个。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配件,比如高端电容电阻。 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而日苯……小日苯鬼子在这方面确实是最好的。 国内企业相比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大多属于中低端,相当于“什么菜都会炒,但不保证每次炒出来是一个味儿”。 这个东西虽然不限制进口,但是大批量的话往往需要等货。 而星海现在又被列入了黑名单,发货日期遥遥无期,唯一的办法只能自己研发生产,再从其他厂家那边匀一点过来做做。 “按照现在的研发速度,触觉传感器最快要到年底才能真正实现自产自销。” “那高端电容和电阻呢?” “这个实验室进度才完成13%,要过两个月才知道。” 陈序点点头,等出了车间他才想起来问道:“老苏去哪啦?” 林志强笑道:“他一老同学今天结婚,去吃喜酒了。” “他同学四十多岁了吧……头婚二婚啊?” 站在林志强身旁一个穿着无尘服的漂亮女孩“咯咯”笑道:“老板你猜。” 女孩叫关晓敏,是工业机械部的研究员。 在这个女人基本绝迹的行业里,像关晓敏这样喜爱机械的同时又长得很漂亮的女生算得上凤毛麟角了,所以公司上下对她都比较好。 陈序呵呵笑道:“听你这语气,难不成还是三婚?” 关晓敏闻言楞了一下,然后惊讶道:“哇~~~老板,你也太厉害了吧。” “笨蛋,你的表情都已经把你要说的话告诉我了。”陈序哈哈笑到。 说笑了两句,陈序抬手看了眼左手腕上的智能手表,11点20,已经到饭点了。 “一块到我家去吃点?” “不了,我就在公司吃。”林志强谢绝了陈序的邀请,然后陪着他一路来了停车场。 林志强送走陈序后,转身又扑进了实验室。 …… 这边陈序回到金鸡湖别墅吃过午饭后歇了半小时,然后去了科技园的星锶半导体有限公司。 到这边查看了封装测试软件的研发进度,紧跟着又马不停蹄回了中海。 路过闵行区的星海化学材料研究所,顺便又去看了看“光刻胶”和“微球”的研发进度,结果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虽然陈序非常想休息一下,去蒸个桑拿、泡个温泉,或者找个妹子风花雪月一番。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感觉屁股后面好像有人在撵他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 因为以前很多东西他不懂,他可以没心没肺的当一个快乐的暴发户或者渣男,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关他鸟事啊。 但是现在不行了,随着了解的东西越多,他越感觉肩头的担子越重。 每当他想停下来享受一番时,无数的工业数据就像浮光掠影一般在他眼前闪过,刺痛着他的每一根神经,然后鞭策着他不断的向前奔跑! 就像“光刻胶”和“微球”。 这两样都是后续芯片开发过程中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性技术。 “光刻胶”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它是微电子技术中微细图形加工的关键材料之一。 主要用途一是将掩膜板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的氧化层中,二是在后续工序中保护刻蚀和离子注入,总之非常非常重要。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目前中国lcd用光刻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至今被tok、jsr、住友化学、信越化学等日苯……小日苯鬼子企业所垄断。 就拿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京东方”来说,用于高端面板的光刻胶,全部由日苯企业提供。 他妈了个巴子的。 还有“微球”。 这个东西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这么说,微球是手机液晶显示屏的骨头以及芯片的脚。 微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它是间隔物,有了它才能撑起两块玻璃面板,相当于骨架,然后再在两块玻璃面板的缝隙里灌进液晶。 一块手机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个微球。 另外就是芯片,大家都知道电路常用焊锡连接,但现在的芯片太小,引脚小到根本看不清,导电金球就替代了焊锡。 几微米直径的微球,混在绝缘胶里,构成“各向异性导电膜”。 这层膜贴在芯片和主板之间,需要接脚的地方给予压力,小金球就会在两者之间导电,这是现在微电子业标准的办法。 可以这么说,没有微球,芯片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生物制药、环境监测……许多行业都会陷入窘境。 然而事实是,仅仅微电子领域,中国每年就要进口价值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微球。 2021年,中国国内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全球的40%,产业规模达13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是面板中的关键材料“间隔物微球”以及“导电金球”,全部依赖进口。 而这个东西全世界仅仅只有两家日苯……小日苯鬼子公司可以提供。 他妈了个哔——的。 陈序说什么也不愿意被小日苯卡脖子。 他跟小白一起设计开发出了“大分子逆推工程系统”,对光刻胶和微球的化学材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最佳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