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东唐再续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千钧一发之际,只好侧身一偏,那长矛的矛尖刺中李曜的肩甲。李曜心中一凉,暗道:“糟糕,老子要挂彩了!”

    哪知道此时他身上的冷锻甲却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效果,那长矛虽然刺中肩甲,却因为李曜刚才一躲,刺得有点偏,那冷锻甲又光滑坚硬,居然矛尖一滑,斜斜偏出。

    李曜暗道好险,手中却毫不留情,刚刚收回的点钢枪因为双方距离太短,也不当枪使了,顺手就是一招“投鞭断流”,近手的那一截猛地击中对方下巴。

    两人的战马都在奔跑,这一下有什么效果李曜也暂时顾不得看,便错身而过。他见当面已经没有近身的敌人,才下意识回头一看,却见那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了,还是晕了过去。

    面对憨娃儿的那位小校运气就比较差,他早知道憨娃儿如此大杀四方,必然是个厉害角色,所以也跟对阵李曜这人一般,采取的是偷袭。但他却不知道憨娃儿不是李曜,耳聪目明得很,虽然战场之上,听不见长矛刺出的声音,但却听得到马蹄声。他刚刚棒杀两人,忽然间听得背后马蹄一响,就知道必然是敌人,因为己方骑兵这次是来偷袭,所以战马脚下都做过处理,包了厚厚的一层布,不会发出这么明显的声音。

    因此憨娃儿毫不犹豫,身子一扭一侧,回手就是一招“夜叉探海”。可怜那小校跟憨娃儿面都没罩到,就被这一棍击中腹部。兽头吞被击得粉碎不说,那一棍余力未消,竟然仍旧大得出奇,将他捅成了一只巨大的虾子,脊椎都断了,倒飞丈余,当场毙命。

    这二人一死,汴军失了统领,当时哗然,再也无心应战,呼啦啦一下就散了,只不过他们比神策军真的不是强了一点点,虽然散了,却只是个个掉头往后跑,没有四散乱跑。而且大多数人在掉头逃跑的时候还带着兵器,只是长兵换了弓箭,搭弓在手,时不时向后乱射几箭。由于他们逃得比较密集,不是四散溃散,这掉头射箭便也有了效果,毕竟是几百号人,一阵箭雨过来,李曜麾下的二三十人立即战死四人,还有多人受了伤,好在都穿了新式盔甲,除了那四个比较倒霉,被射中要害当场死掉的,其余受伤的也都只是轻伤。

    李曜正微微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该追击的时候,背后中军那边忽然发出齐声欢呼,中间夹杂着李存孝的声音,他大喊道:“孙揆已被我李存孝生擒,尔等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李曜一听大喜,见到后军已然全部溃散,断然道:“黑鸦军换弓!横刀出鞘以备!给我追!追到将他们全数杀散为止!”

    黑鸦军乃是沙陀和五院部的兵,最爱的就是射箭,当下轰然一诺,飞快拿出弓矢追击起来。

    第071章 互相牵制

    “报!——”一名斥候飞快跳下马来,单膝跪在李存孝面前,抱拳道:“军使!李转运带人追击敌军至刁黄岭,击溃汴军,俘神策军、汴军四百余人,更擒获一名朝廷中使,名叫韩归范的,据悉此人是朝廷派出准备在潞州正式授予孙揆双旌双节来的!”

    李存孝双眉一扬:“哦?好个李正阳,他不是只带了不到一百人么?俘虏竟达四百?那韩归范如今何在?”

    那斥候道:“好教军使知晓,李转运身边原本只有二十几人,下令追击之时特地聚兵至七八十人,好在神策军不堪一击,忙乱之中冲得汴军也乱了阵脚,被李转运带兵一阵好杀,终于不支,四散溃逃。那些汴军滑头得很,神策军却是呆头鹅,被抓的大多都是神策军中之人……李转运追至刁黄岭,击溃了最后一波敢于反抗的小股敌军,发现他们拼命护卫的乃是一位使臣,李转运立即下令停止追击,正在往此地赶回,并命我等三人前来报讯!”

    李存孝仰天大笑:“杀得好!俘得好!此番终归是尽了全功!”

    不多时,李曜领着部下匆匆赶到,李存孝正命人打扫战场完毕,两人见面,相视而笑。

    “恭喜二兄活捉孙揆,此番立下殊功,大王必然更知二兄之勇。”李曜笑着拱手道贺。

    李存孝哈哈一笑,摆手道:“我等兄弟出马,捉个孙揆不算什么,待过些日子,我等三兄弟再抓了张浚,那才是大功一件!正阳,你捉了朝廷中使韩归范,也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大王赏赐下来,你可莫要犯傻,万勿推辞,知道吗?”

    李曜笑着点头:“小弟省得,二兄尽可放心。”其实李曜知道,李存孝这是担心他不肯进入军旅,始终在军械监那地方打转。军械监做得再好,也只能让李克用欣赏,而带兵之能,才能让李克用真心器重。至于为何李存孝对李曜这般叮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曜是他和李存璋这一派的人,只有李曜也开始逐渐掌握兵权,才能分李存信的势。

    李曜心中一叹:“当真是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如果说在大唐天下之中,李克用的‘河东党’算作一党,那其麾下李存信与李存孝、李存璋自然算是两派了。而除了这两派义儿之外,李落落和李廷鸾又怎么算?盖寓以及一些老将又怎么算?周德威那些人,又该怎么算?这么多关系,要想理清头绪,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李存孝下令收兵,收拢了不少俘虏,让这些俘虏押运着随着孙揆带来的各种物资,又抢了不少马匹,甚至还有驮马(驴)等,一路往营地归去。

    大营门口,李嗣昭一身戎装,披甲戴胄,笑着对李存孝和李曜道:“恭喜二兄,恭喜十四弟,此番吾军首战大获全胜,气势已盛,正是破敌之际也!”

    李存孝见他开口便提破敌,知道他此番留守中军,监视潞州城中敌军,不使其有所稍动,虽然重要,毕竟没有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心中肯定热切,便笑道:“九弟说得正是,某正要就此事与二位贤弟商议。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等进帐叙话。”

    他说着,又转头交代自己的牙兵,道:“给孙潞帅和韩中使单独一间帐篷,好生看管,不得有误。明日立刻……嗯,正阳,明日可有押粮兵回太原?”

    李曜道:“有是有,不过押粮兵只有两百余人,只怕当不得此等大事。”

    李存孝蹙眉道:“这两日是否还有押粮队要来长子县?”

    李曜点头道:“有,后日午时之前还有一队押粮兵要来,所部约莫有三百人。这两支押粮兵加在一起,有五百人,虽是步军,倒也是前并帅、郑从谠郑相公练就的河东旧军,刀枪娴熟,足堪使用。”

    李存孝闻言,欣然笑道:“好,那就好,那便这样定下,孙揆与韩归范二人等下一批押粮兵到了,与这五百押粮兵一同回太原,交由大王处置。”

    这本就是他主将的权力,而且这般安排也毫无问题,李嗣昭与李曜都没有意见,当下便算是定了下来,然后三人便去了李存孝帐中议事。他们三人谁也没有提起要去看看孙揆和韩归范,倒不是三个人轻视这两个俘虏的分量,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三人都太清楚此二人的分量,这才不去照面。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朝廷赐予双旌双节的节度使,一个是代表天子和朝廷的中使,虽然战场上抓获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单独去见他们的话,该怎么自处,就很难办了。若是只当做普通俘虏,那表示他们自己承认了自己的反贼身份;若是继续当做节帅和中使,那看见旌节就得遥拜天子,对俘虏行礼,自然不是那么让人心情舒畅的事。

    再说这两人身份特殊,他们三个又没办法审问,这事情只能是李克用才能干,他们去凑什么热闹?没得让人说闲话。某些人知道了的话,肯定是要谗言一番的:比如说什么人家这等身份,是你能审的么?比如说正跟朝廷开战,你单独接触朝廷任命的潞州节帅和朝廷中使,莫非是别有居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将他们二人严加看管起来,但同时又好生伺候着,自己根本不去跟人家照面,这才妥当。

    到了李存孝的帅帐,三人分别在胡凳上坐下。河东军因为李克用的关系,胡化很重,胡凳就是类似于小马扎的坐具。说实话,李曜爱坐这个,跪坐真的太累了,哪怕你不是正襟危坐,就是轻松休闲地盘腿而坐,坐久了那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要不是现在没时间,也没有什么地位的话,他真想设计一个宋朝流行起来的太师椅,那玩意坐着才舒服。要是再有机会,发明下沙发,那就更舒服了。不过这一切目前都只能是空想主义,要是做出来,只怕很快就要被人骂作是斯文扫地云云了。

    李存孝看了李嗣昭和李曜一眼,对李嗣昭道:“方才九弟说,如今吾军气盛,正是破敌之机,不知九弟可有详细筹算?”

    李嗣昭道:“敌原本气盛,仗着朝中jian佞横行,蒙蔽圣听,以大军来伐,自以为必胜,如今却为二兄所败,潞帅孙揆尚未到任,便被擒获,其势衰矣!吾军却是一扫颓风,振奋悍勇,此时只须趁此良机进兵,无有不胜!”

    李曜听了,不禁一皱眉,心道:“这时候不是应该南下救援泽州,打破泽州被围的困局,然后再回师恐吓潞州吗?怎么听来有些不对劲?”

    李存孝刚准备答应,忽然见到李曜蹙眉深思,不禁问道:“正阳,你愁眉紧锁,莫非是别有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李嗣昭也微微有些惊讶,不过看起来倒也并无不满的意思。

    李曜原本是不想在打仗的事情上乱出什么主意的,但却没料到李存孝眼睛这么尖,只好硬着头皮道:“小弟十分赞同九兄之言,如今出兵,正是时候。只是对于打谁,小弟略有所思,啊,当然,一点浅薄之见,未必合理……”

    “诶!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说得这般客套,这是帅帐议事,言者无罪,正阳既然有所思虑,何不教我?未知正阳计将安出?”李存孝摆手说道。

    李曜道:“不敢,只是小弟以为,眼下情形,潞州城中的朱崇节、葛从周二人据城死守,我军虽然气盛,毕竟是骑兵,如若强攻,乃是以己之短应彼之长,就算能胜,伤亡必大,而此次我等兄弟出兵,只有这五千人,若是伤亡大了,别处就难办了,尤其是张浚那十五万大军……就算是十五万头猪,也够咱们砍了。”

    李存孝哈哈一笑,点头道:“嗯,说得甚是。那你意欲何为?”

    李曜道:“既然坚城一时难攻,为何我等不突然大军南下,去破了围困泽州之敌,救援李罕之?泽州之敌若去,则潞州朱崇节、葛从周顿成孤军深入之势,那葛从周也是精通兵法,久经战阵之人,彼时自然知道情况再无回转之机,届时干脆弃城而走也未必没有可能,我等又何必在此白费兵力?”

    李曜这番话说完,本担心李嗣昭脸上不好看,哪知道李嗣昭一听,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好计!正阳此策,果然妙计!”他不仅毫无不满,反而兴奋地立刻向李存孝建议:“军使,转运此计甚妙,末将请战!”

    唐人平时说话比较随意,有些最正规的称呼只到正规场合才会用。就好比唐朝的皇帝,他们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自称“朕”的,在非正规场合,唐朝皇帝也经常开口就说“我”。

    李存孝哈哈一笑:“既是好计,某自当听从!今日立刻整军,益光,你负责叫战兵做好准备;正阳,你安排好粮草辎重的转运,明日休整一日,后日孙揆一走,我等也立即启程南下,去解了李罕之的围!至于康君立这边么……嘿,待某有空再说。”

    李曜最近已经对河东军内部有所了解,知道这康君立一贯与李存信交好,是以李存孝来潞州这么好几天,也只是远远驻扎在外围,根本不去跟康君立参和,而康君立明明手中兵力吃紧,却也不来找李存孝请救兵,就是这个原因。

    当下事情议定,三人各自散去,李曜自回自己帐中安排后勤诸事。过了没多久,忽然有李存孝的亲兵前来,说此番出战缴获不少孙揆私人之物,军使已经分成数份,给李转运送来了一份。

    李曜愕然一愣,心中忖道:“太失误了……老子居然习惯性以为抢来的战利品都归‘组织上’呢!妈的,我真是太善良了,原来这些货居然都归将校们自己分!难怪一说到要出兵打仗,一个个争得恨不能先干一架才好,原来除了争功之外,还有这些好处。”

    李曜绝不是个无缘无故就热血上头的愤青,他一直是以“理智愤青”和“行动愤青”自诩的,这时候自然不会跳出来大骂这亲兵一顿,说什么这些财货都该送去给大王云云。而是笑着点头道:“好说,好说,替我谢过李军使。憨娃儿,取一贯钱给这位弟兄凯旋之后买酒。”

    憨娃儿虽然不知道郎君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给这亲兵一贯钱买酒,但是只要是郎君说得话,他反正都觉得肯定是对的,所以也不罗嗦,当下就领着那亲兵去拿钱。那亲兵见过的将校不少,见过的转运使也有好几个,可从来没有碰到过李曜这般大方的,出手就是一贯钱!

    虽说巢贼乱天下时有些地方钱都不是钱了,可是河东并没有遭殃,再加上最近几年又恢复了不少,现在的一贯钱还是能当点用的。

    李曜见那亲兵千恩万谢地下去了,自己也不禁好奇,到底得了些什么财货分来。当下便叫人把东西抬进来。这不抬还好,一抬进来,吓了李曜一大跳。居然足足有三车东西,分做六个大箱子。

    李曜打开箱子一看,六个箱子里倒有五个箱子都是书、笔、砚,只缺了墨和纸,想是这两样不必携带的缘故。李曜仔细看了看,大吃一惊:“这孙揆莫不是倾家荡产把自己的书房搬了来?这里头的不仅善本极多,孤本、拓本也有不少,看得李曜眼都红了,心道:“老子要是能带着这批货穿越回去该多好?这些可都是后世没有了的孤本啊,还有这拓本……你看看,唐朝留下的拓本到了后世一共就剩下那么几篇碑拓,而这里足足有……几十本!”

    李曜又看了看那些笔、砚,果不其然,也件件都是珍品,尤其是其中几方砚台,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其中一方,李曜总感觉自己以前依稀在某个博物馆里见过似的。

    然后他才打开最后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比其他箱子都小不少,李曜随手打开,一下子呆住,这里头居然是一箱黄金,看起来有两百铤。李曜知道此时没有金元宝这种东西,那是元朝才出现的,唐朝的黄金如果比较大量,则会铸成金铤,也就是长方形的条状金。

    他下意识拿起一根金铤掂量了一番,一条约莫一斤重,两百条,那可就是两百斤!

    李曜下意识吞了吞口水,他前世今生都能算穷人,不过这两百斤黄金还是给了他巨大的震撼,这才出兵一次啊,就抢了这么大一笔钱?这还是分到他自己手里的,那当时全军抢到的共有多少?

    正惊疑不定,忽然听见外面李存孝笑道:“十四弟,可得空么?”

    李曜连忙关了箱子,走到前帐迎他,面上惊色都没能全部消退,强笑道:“得空,自然得空。”

    李存孝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今日所掠之货,约有黄金八百斤,珠宝一箱,绸缎五箱,还有些铜器什么的共十箱,另外那些书啊、笔啊、砚啊……某通通分给你了。咱们河东军中,怕也只有你用得着这些玩意儿。那八百斤黄金,你我兄弟三人个两百斤。剩下还有两百斤,某打算拿去换钱,全部赏给部下,嗣昭已然同意,某是来问你这个转运使的意见的。”

    李曜不知道李存孝来问他是看在他是自己人的面子上,还是转运使本就应该在这件事上表态,反正他虽然自问也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人,但打仗不光是将领出了力,士兵也一样出力,士兵分点钱,那是理所当然的。当下毫不犹豫表态:“二兄言重了,小弟自无异议。”

    李存孝点头道:“那就好。”顿了一顿,忽然又道:“有一件事,某这几日一直没能想明白,正阳你是读书人,学问那自然是极好的,你来帮某琢磨琢磨。”

    李曜笑道:“兄长只管说来,小弟虽然也不一定能为兄长解惑,但至少可以保证知无不言。”他心里补充道:“言无不尽就算了,我在这时代要是言无不尽,估摸阳寿就快要尽了……”

    李存孝点点头,皱眉道:“嗯……你说,大王这次调兵,是不是有点什么古怪?”

    李曜心中一动,面色倒还平静,反问道:“怎么说?”

    李存孝道:“你看,南边本来是康君立在打,大王按说应该派张污落过来,他跟康君立一贯交好,两人配合肯定默契,可是大王却偏偏派了某来,某与康君立……嘿,不说也罢。”

    李曜笑了起来,补充道:“而且北路也很古怪,北路大王遥遥压阵,前军却反倒成了迎战主力,而这支主力正副将领分别是李存信和十兄嗣源。十兄嗣源与我等交好,跟李存信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大王却偏偏派了他去跟李存信搭伙,这不是……”

    李存孝用力点了点头:“这不是没麻烦找麻烦么?嗣源本就沉默寡言,跟张污落搭伙,又是副将,肯定要被张污落寻衅责备,满肚子鸟气。”

    李曜笑了笑:“不错,不错,不过二兄想,李存信虽然是主将,但嗣源兄长也是大王亲自点将,而且他为人沉默而严谨,轻易不会出什么错误,被李存信抓到把柄,那么李存信面对嗣源兄长,只怕也是狗咬乌龟无从下嘴,也是一肚子憋屈呢。”

    李存孝愕然一怔,想了想,不禁笑了起来:“果然,果然如此,嗣源的错,可真不是那么好挑的!张污落此番要憋屈到底了,哈哈,哈哈哈哈!”

    李曜陪着笑了笑,却又道:“那么,二兄现在知道大王的意思了?”

    李存孝笑容戛然而止,愕然道:“不知道啊。”

    李曜差点憋出内伤,强作笑颜,解释道:“南线有两支大军,分别归康君立和二兄你统领;北线前锋作为主力,却偏偏主副将不齐心。二兄没有觉得这其中有问题吗?”

    “啊,对!”李存孝忙道:“某本来就是来问这件事,怎么被你一绕,某就全忘了!快说,这是为何?”

    李曜一挑眉头,问:“一支军队,主副将不和,其战可胜乎?”

    李存孝摇头道:“主副将不和,除非主将压住副将,或者副将以下犯上杀了主将,否则意见相争之下,什么仗也打不得了。”

    李曜点点头:“这就是大王将李存贤从黑鸦军调出,让你和康君立在南线处于各自独领一军的情况,却又互不统属的原因。”

    “哦……是这样?”李存孝点点头,忽然又连忙摇头:“不对啊,若只是这般,那为何嗣源又去跟张污落一军了?”

    李曜心道:“你总算看到这点了……”嘴里却笑道:“这就是关键所在了。南线离大王太远,若是二兄你与康君立看法不一,势必影响作战,而大王又没法迅速了解情况,并加以控制,是以大王只能让你们分别领军。北线则不然,李存信和嗣源领军在前,大王则在其后不远,万一前军正副主将矛盾不可调和,大王也可以立即作出决断,传令与他二人,如此纵然他二人不和,却也坏不了什么大事。”

    李存孝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可忽然又觉得不对,忙道:“还是不对,正阳,你还是没解释为什么大王不让张污落来助康君立,某却和你等兄弟以及嗣源往北去破赫连铎、李匡威。”

    李曜撇撇嘴:“无他,互相牵制罢了。”

    李存孝脸色一变:“互相牵制?”

    没别的,还是那句老话:求收藏,求红票!

    第072章 泽州破敌

    李存孝生擒孙揆之后没多久,就被李曜那番解释败了兴头,想想那不远处的康君立和他乃是互相牵制的关系,他就恨不得立刻南下去救李罕之,再不管潞州这边打成什么鬼样。

    可是想归想,事情却不是真能这么办的。虽说骑兵南下,如果全速奔驰,两日便可赶到泽州,但那样的狂奔太伤马,非到万不得已,李存孝绝不会干这种事。按照正常行军从潞州到泽州要四日方可,若是略微加快行军,三日可至。

    然而泽州的情况是正被汴军围困,他现在又不能确定自己到达泽州之后是不是立刻可以进城,也不知道城中还有多少存粮,自己进城之后城里的存粮是不是够吃,所以粮草辎重的准备必不可少。在他想来,就算十四弟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变出粮食,那就只能等下一批押粮兵送粮赶到,才好出兵。

    李存孝郁闷而出的时候,李曜正在发愁怎么处置这批不知道算贼赃还是战利品的珍宝和黄金,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公权私用一次,等押粮队到了,回程的时候一次带回晋阳。他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反正押粮队是放空回去,马车空着也是空着……

    两日之后,押粮队果然如期到达,李存孝大喜,只等他们落脚吃了顿饭,就将孙揆和韩归范挂上枷锁,命他们立刻押送这两名重要人犯返回晋阳。

    黑鸦军由于早有准备,也是吃过午饭立刻开拔,毫无半分拖延。不过,行动虽然一如既往的迅速,可队形也一如既往的散乱,仿佛没有章法一般。好在李曜对此已经习惯,知道这个时代的军队跟后世的近现代化军队是没法比的,拿后世那套标准来衡量黑鸦军,明显不现实。

    三日后,黑鸦军抵达泽州外围,李嗣昭派出手中最精锐的沙陀斥候详加打探之后,发现张全义此次围城乃是使用的围三缺一布置办法,围住东西南三面,唯独留下北面不围。这个意思倒是很好理解,张全义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大将风范的主,又特别爱惜手中的实力,轻易不愿意搞什么强攻,更不愿意来什么大决战。是以当他知道李罕之城中兵少就已经决定,要么逼降李罕之,让李罕之举城而降;要么就围三缺一,以大军攻城的姿态,将李罕之吓得弃城而走,这样自己既不会损失兵力,又能凭空多拿一座大城,何其美哉?

    但是张全义却没有料到,李存孝不先帮康君立拿下潞州,也不先去抵挡张浚的十五万大军,反而朝他来了,要知道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可是离太原最远的一支力量。朱温让孙揆去接任潞帅,本就是一石三鸟之计,其中有一条就是孙揆去了潞州之后,张全义这边就不会遭到别的压力,这样泽州就很有可能被拿下。

    拿下泽州虽然不如拿下潞州,却也差不了多少,而最关键的是,潞州离太原太近,朱温觉得自己顶在和李克用交锋的第一线比较没有安全感,而孙揆这个朝廷大员顶在前头,李克用要动手就会比较有顾虑,那么他躲在孙揆后面的泽州,就会比较稳妥。朱温历来擅长借力打力,这次天子李晔讨伐李克用,不也是朱温在背后怂恿拾掇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