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
第340章 驰禁盐业(上) 康熙之所以把蒙古兵派到湖广而不是直面郑军主力的徐淮,当然不是因为郑军在过去一年里断断续续建起的若干堡砦,而是因为他已经接到高家堰决口的消息。此时的徐淮处处泽国,一片汪洋自然不是蒙古马队的用武之地。 突如其来的天灾当然是对阵双方共同的敌人,不过,清廷最后的一点底子已经用在了木兰围场,自然对于救济汹涌的难民潮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尽管康熙故作怜悯,连下三道抚恤的诏书,但心领神会的地方官还是祭起了祸水东引的招数,以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驱赶难民重新穿过黄泛区,进入明郑的地盘乞活。 郑克臧是在抵达太仓直隶州后才知道北方重又大灾的消息的。闻讯的他当即取消了接下来的行程,连夜乘坐水军快船返回南京,然后顾不得休整一番,便召开了政事堂御前会议。 “回王上的话,查南直隶境内原太仆、常平各仓内存粮不过十五万四千一百十六石有奇,即便算上崇明的兵备粮库,也不过堪堪五十万石,就是这五十万石,也不能全数调过江去,还得支应南京城内五十万军民的所需。”以度支部尚书身份出任内阁大臣,也就是首任财相的张日曜在会议一开始便忙不迭的叫苦道。“因此当为之急,还要从福建、东宁等地运粮,从安南、真腊、日本等地购粮。” “王上,从安南、真腊购粮虽然便宜,但缓不应急啊。”身为参赞内阁大臣,也就是所谓的副相的柯平却连连摇头。“从日本运粮虽然方便,但日本本身就缺乏粮食,且如今两国多有龌蹉,指望从日本购粮怕是不成了。” “成不成先不要说,须知道购粮一事总得花钱的。”说到钱,提议外购粮食的张日曜的脸上也是一阵rou疼,但身为的首相、总理内阁大臣郑英平却视若无睹的追问道。“不知道度支部这边能挪出多少银两来办这件事。” “国库里尚有二十万两。”张日曜咬牙切齿的回答道。“总还是要留些预备不测,所以,度支部只能先拨出十万两。”这个数字一出,在场的人都无语了,于是张日曜只得解释道。“前方战事不断,夏秋两赋多用在支应前线军粮军饷,其他支出其实都是从海关关税和盐税中开销的。虽说这两年开关贸易,关税大增,可用度也多,其他不说,光陆军和水军的兵械兵船,还有石禄铁矿的开办费,就是一个偌大的数字,因此国库里却是没有多余的钱粮。” 说到这,张日曜幽怨的看了高居上座的郑克臧一眼,揭发道:“王上刚刚又拨了五十万的陵工,所以,如今就只有二十万了……” “陵工不是分三年拨出嘛。”郑克臧冷冷的看了张日曜一眼,顿时把想糊弄过去的某人惊得汗流浃背,好在郑克臧也知道张日曜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牟利,而是想当好国库的看门狗,因此才高举轻落不再追究下去。“度支部立刻编列六十万贯的费用从各国购粮。”虽说一银贯的含银量不过半两多一点,但六十万贯的庞大数字还是突破了张日曜试图坚守的底线,为此知道其难处的郑克臧特意松口。“可先从陵工中挪用。” 张日曜是舒了口气,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外购粮食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缓不应急,不能救嗷嗷待哺的江淮饥民与水火之中。但保存这批难民却又是郑克臧势在必得的,因为有了这批身无长物的流民,郑克臧就有开发淮南煤矿和太平铁矿的人力了。 于是,郑克臧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那就让江浙各地的豪绅乐输吧。” 乐输?难道郑克臧想明抢吗? 疑惑不解的内阁大臣们纷纷抬起头来,向来勇于直谏的柯平甚至劝诫道:“王上,清虏尚未驱除、民心尚且反复,此时断不可作出涸泽而渔之事来,免得……” 郑克臧作势打断了柯平的话:“柯卿,你以为孤想干什么?不,不,不,孤的意思并不是白要他们的粮食……” 这下郑英平急了:“王上可是要行那捐资纳粟之举,不妥,不妥,当年在东宁已经议过了,万万不可施行呢,否则将有动摇国本之虑。” 对于郑英平急不可待的打断自己的话,郑克臧倒是没有生气,反而神秘一笑:“孤何时说过要施行捐纳,首相怕是误会了。” 不是捐纳,又不是明抢,那郑克臧要搞什么名堂,正当群臣狐疑不解之时,郑克臧轻笑起来:“孤准备给这些纳粟之辈一个机会,想必他们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机会?一众臣子更是糊涂了,这时,郑克臧才揭晓了谜底:“孤准备将江北、松江、浙东的盐场发卖给地方商贾,但凡是捐纳一定数量的稻米的,才准予参与竞价。” 下面顿时乱套了,财相张日曜立刻准备开口劝谏,但郑克臧却视若无睹的继续道:“孤的意思,凡是一次捐纳二千石粮食的,准予参与官中各大发卖的竞价,只捐纳五百石的,可若干人合股参与竞价,如此一来,不但有了粮食救急,还能弥补藩中用度不足。” “王上,不可,万万不可。”张日曜终于等到郑克臧说完了,于是急不可待的进谏道。“盐政自(汉)武帝以来都为朝廷掌握,乃朝廷一大利源,前明之时,更是占到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如今卖于商贾,看似一时有了大笔收益,可是未来却对财政大大不利。” 张日曜几乎指着郑克臧的鼻子在骂他申吃卯粮,但郑克臧却依旧不动声色:“张卿过虑了,虽然发卖了盐场,但孤并没有说今后就不收盐税了。” 说到这,郑克臧的语气突然严厉起来:“大明盐税是什么状况,清廷盐政如何,卿等难道不知吗?为什么私盐屡禁不绝,为什么百姓吃到嘴里的官盐黑黄难咽,前朝的弊端,孤还要延续下去嘛?不,当然不能,因此必须推倒重来。” 大审院正卿林良瑞则从另一个角度表示了担心:“王上所想的虽好,但商贾重利,一旦盐业为其掌握,必然大肆加价,如此反让百姓吃不得盐了。” 郑克臧笑道:“这一点,孤已早经想到了,所以凡是入场竞价的商贾,只准一人竞价一处盐场,如此互有竞争,当不至于盐价暴涨。” 林良瑞却没有被郑克臧说服:“盐商本有同业公会,只怕届时相互勾结,把持盐价。”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郑克臧说自己想好了,还真不是吹牛的。“第一,官府当额定地方盐价,设定最高价格,不准盐商溢价;第二,除江北、松江、浙东盐场外,福建、东宁、广东、广西盐场一律发卖,并准予各地盐场自由销售。对了,还可以准许沿海百姓自行建立盐场,只要缴纳盐税,便不禁其销售。” “这?”与会的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这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啊。”郑克臧长叹了一声。“北面都是我同胞骨rou,如今嗷嗷待哺,孤又何忍心见他们生灵涂炭呢。”郑克臧装腔作势了一番之后,命令道。“张卿,这件事就交给盐铁部了,章程律法归章程律法拟,但风声要先放出去。” 张日曜无可奈何的应了声:“臣明白了。” 见到自己的意思得到贯彻,郑克臧满意的点了点头,议程便得以继续下去:“那好,接下来,卿等再议一下,米粮到位了,该如何赈济,孤的意思还是以工代赈,正好将淮南煤矿和太平铁矿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郑克臧的判断没有错,听说官府开放盐业,发卖官中盐场,顿时在江淮引起了一片狂乱,向官中输粮的车马络绎不绝,甚至风声传到福建、江西等地,有人花重金雇船运送粮食到太平、太仓两处大仓换取竞价会入场的门票。 凭着这些豪绅巨商的捐纳,明郑官方很快就筹措了超过五十万石的粮食,淮上受灾百姓因此得到救助,郑克臧心目中的煤铁联合体也得以蹒跚起步…… 但郑克臧并没有想到,这一年的灾祸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八月中,浙江报台风,温台两地二十万百姓受灾;八月末,福建、东宁又报台风,四千余间房屋被大风大雨摧垮,至少十五万亩粮田受淹减产;同是八月,赣北报三月无雨,颗粒无收;湖南报暴雨,同样成灾;只有广东、广西和鄂东一隅未遇到天灾,但广东报连平、新丰等地有忠于明室的百姓起事;广西则遇到云贵清军两路进犯。 对此焦头烂额的郑克臧一方面下令各地紧急恤抚,又严令在江南各师调入湖广、湖南后该撤回江淮、江南、赣北休整的各部先行南下助剿连平叛乱。 接下来郑克臧又命分东宁之民入琼州,挑浙赣越三省无地百姓填实湖南。 至于广西方面,郑克臧命令龙骧军第一师全力上陆支应。在得到龙骧军及广东方面派遣的援军之后,何乾稳住了广西的形势,并顺势反击,将贵州之敌驱回黔境,并在滇桂边境上与云南之敌重新形成了对峙…… 第341章 驰禁盐业(下) 尽管南方灾祸不断,但九月底的南京城里却人流如织,因为纳粟而获得竞买官中盐场的各地商贾纷至沓来,这些豪商巨贾各带仆人,在南京城里挥金如土,极大的刺激了因为武定帝去世而略显萧条的市面。 “怎么停下来了?”一个声音从双人抬的小轿里传了出来。 “回老爷的话,前面的路堵了。”侍立在轿旁的仆役一边用敌视的目光看着塞满道路的双轮马车,一边躬身在轿厢两侧的窗户边回应着。“看上去是马车撞了人,巡警正在处置。” 遮在轿窗的帘子被掀开了一条缝,随即轿子里的乘客用审视的目光看了看街口的混乱,脸上同样出现了耐人寻味的表情。没错,最近一段时间,原产自东宁的马车忽然在江南广泛流行起来,其中有四轮四马的大型车,四轮双马的中型车和双轮双马、双轮单马的小型车。这些马车以精美的外表和远超牛车的平稳获得了各地商贾士绅的喜爱,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郑克臧出巡时一色马车的场面震撼了迎驾的士绅,为马车的销售做了活广告。不过这些马车的使用还是有些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御手不过关和行人不知道避让,因此经常会发生车撞人的交通肇事…… 与一般人的羡慕与跟风不同,坐在轿中的乘客其实已经看穿了郑藩大推马车的内在目的。是的,南方缺马,也缺合适放牧的马场,但若是马车大兴,那么民间养马的风潮也会被激励起来,如此郑藩军方日后采买各色马匹也会相对方便起来。 对于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段,轿中人倒也有些佩服。不过,他跟郑藩的矛盾是根本不可调和的,因此郑藩施政的技巧越高妙,他的仇恨值便越高。更何况,肇事现场还有几名应天府的巡警,万一好巧不巧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相貌——虽说海捕图形上的画像跟自己现在的容貌并非一致——那也是一件麻烦事。 于是轿中人合上窗帘,冲外命令道:“调头,从来凤巷绕过去!” “是!”侍立在外的仆役应了声,当即安排轿夫调头,同时嘴里小声的咒骂道。“捧乱臣贼子臭脚的家伙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正当轿中人的仆役发出低声的诅咒的时候,应天城内的江西会馆里,十几个cao着赣北口音的商贾正在谈笑风生的说着什么,不过尽管表面上一个个谈兴甚浓,但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丝焦虑的神色。 “来了,来了,吕老爷回来了。”一个从外而内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交流,只见一个青衣的下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堂外,冲着屋里的人躬身报告道。“好叫几位老爷知晓,吕老爷的车马已经进院了……” 下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十几个商贾便齐齐涌出,却把不知所措的其推到了一旁…… “列位,列齐位。”面对十几个人的呼唤的混乱局面,吕姓的商人自是不可能一个个的回答,于是罗圈施礼之后,他开口道。“请静一静,静一静。”在他的努力下,嘈杂的问话声终于平静了下来。“有什么话,大家伙还是回屋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