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皇帝的决定

第九十三章皇帝的决定

    大宋皇家银行的出现热议甚嚣尘上,唐恪的艺造局被批准后,开始从官窑和秀坊里挖人,这件事唐恪处理得非常低调,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更没有人知道,此时的赵桓召见了一位老者,这一次的召见并不是皇帝召见一般的大臣,而这位老者也并不具备官爵,但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宋皇帝亲自召见一位古代的科学家,未来皇家科学院的院长,并没有任何人关注到,但从此刻开始,就注定了大宋开始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秦桧在一边道“陛下,这位是韩公廉。”

    “老臣叩见天子万安。”

    御案上香炉烧得正旺,赵桓坐在桌案前,将手中的书放在桌案上道“赐座。”

    “老臣不敢。”

    “卿乃我大宋之良才,有何不敢,坐。”

    “谢天子。”

    秦桧老老实实站在一边,赵桓道“朕欲在大宋大兴工事之学,以后便要依靠韩卿了。”

    在进宫面圣之前,韩公廉是抵触的,他虽然已经隐居起来,但也听说过当今圣人的斑斑劣迹,杀人如麻,手段极其残忍,若不是秦桧对他言家国大义,又带着恐吓又带着诱惑,他是绝对不会出来的。

    只是这刚见坐在御案前正在专心看书的天子,此前的想法便全部没了。

    就是这样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砍了一千多个人的脑袋?

    韩公廉本以为赵桓面向凶恶,却不想看起来却更像一个文绉绉的书生。

    当韩公廉坐下的时候,更是感觉皇帝平易近人,没有太多的架子,而且也不拐弯抹角,也不多问别的,直接用一种很期待的语气说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皇帝!

    这是韩公廉对赵桓的评价。

    “能为陛下分忧,是老臣的荣幸。”

    “韩卿,需要什么支持,都可以跟朕说,朕赐予你一道御令,日后有任何紧急之事,可以直接进宫找朕。”

    秦桧心中微微一惊,这可是宰相的待遇啊,看来皇帝是真的很注重这个科学院了,这下有机会了,得好好办,将这件事办好了,以后皇帝自然还会有更多的事情交给自己。

    听到赵桓这么说,韩公廉顿时感动得站起来“愿为圣子鞠躬尽瘁!”

    “另,秦桧,你将韩家所有人接到汴京来,安排一座府邸给韩家,封韩公廉为男爵,即刻去办。”

    “遵旨!”

    韩公廉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来之前他还认为赵桓是一个杀人魔王,现在却心中觉得惭愧。

    赵桓继续道“韩卿,朕以为工事之学,乃是国之根本也,关乎社稷,朕便要将科学院交给卿了。”

    韩公廉被皇帝这几句说得是老泪纵横而出,连忙行大礼“陛下,老臣愿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韩公廉这个人赵桓是知道的,他曾经跟着苏颂搞过水运仪象台,是宋朝的天文学家,也继承了苏颂的工程学方面的很多知识。

    他年事已高了,早已隐居起来,不问世事,没想到秦桧居然将他找了出来,这倒是出乎赵桓的意料。

    既然是要大力发展科学,当然要好好有待人家,向人家表决心。

    见完韩公廉后,秦桧将韩公廉送出去,便又回来了。

    “秦桧,选址如何?”

    “回禀陛下,已经在城东南的汴河之畔定下来,申请已经提交工部,大约能在两月完工。”

    “好,你办得很好。”赵桓沉默了一会儿道,“秦桧,关于新政,你有什么看法?”

    秦桧心思如电般,首先,他确定了一点,绝对是拥戴新政的!

    “大宋积弊日深,陛下能在大宋推行新政,乃是圣人之道。”

    “但神宗皇帝也推行过,不一样被文官们赐了一个“神”吗?”

    秦桧道“臣以为,陛下之新政与王介甫之变法有本质区别。”

    “如何区别?”

    “王介甫的新法乃是与民争利,且最大的弊病是执行问题。”秦桧小心道来,“陛下可借肃王一事,在京东路和京西路开始推广,将四京站稳,再扩展全国。”

    “如何站稳四京?”

    “天子废徭役,乃是百姓之福,然则俱损绅士豪强之利,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既然是百姓之福,自然要利用好百姓的力量,来对抗绅士豪强。”

    “如何利用呢?”

    “陛下被拒金贼,克服燕云,正是民心所向,肃王倒行逆施,何不遣人到周边编排故事,将肃王作为反面对象做抨击?引起百姓对肃王的憎恨,百姓对肃王越是憎恨,对陛下便越是拥戴。”

    赵桓点了点头,秦桧说的有道理,这也是他为何要将大宋邸报平民化的原因,大宋邸报是他掌控舆论的第一步,舆论是可以控制民心的,皇帝一个人是无法对抗地主阶级的,必须要发动百姓的力量。

    至于为何赵桓突然问秦桧这个问题,因为他收得谢大海的消息,南方已经有人在密谋煽动当地豪强,收买人心,只要京师公布新政,南方必然出乱。

    这也是赵桓赶去新军营阅兵,与新军将领喝酒的原因,皇帝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要南方有大规模异动,他不介意让宗泽帅师南下平乱。

    这是赵桓的逻辑,赵桓想一口气将徭役砍死,这样才能将百姓的时间和精力都释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人提高自己的收入,百姓提高了收入,一来是社会稳定,二来是商业也会出现空前的繁华,商人们赚的多了,自然交的税也高了。

    在古代,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那里有那里的利益链,若是将南方惹恼了,很有可能有人会造反,有人利用长江天险来和汴京干架。

    金人刚刚被驱逐出去,河北与河东百废待兴,这个时候不太适合和南方打起来。

    一念及此,赵桓心中有了打算,其实在问秦桧之前,他就有了计较。

    同时,他也十分清楚,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已经开始各自行动起来。

    如今的形势,与完颜宗望打到东京城下不太一样,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大宋与金国之间的矛盾,他赵桓当场杀大臣,不会造成内部激烈反弹,毕竟蔡京等人的名声也是臭了的,杀他们是人心所向。

    思前想后,赵桓打算采取秦桧之策,先在京东路和京西路以及河东、河北两路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