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华簪录在线阅读 - 第1页

第1页

    《华簪录》作者:悠南桑

    新宋国素来重工巧之事,雍宁年间少府监下设六院大放异彩,金匠师们盛名远播。

    今儿文思院用翡翠雕成巍峨山岭,明儿凝光院用金银掐出龙凤呈祥。

    光芒盛了,周遭虎视眈眈的人便多了。

    内有权臣谋乱,外有饿狼北梁。

    而新宋国皇城内呢,只有胆小怕事的皇帝、自私自利的宠妃、执着于木雕的大皇子、阴狠贪婪的二皇子

    金玉之下败絮渐生,怎么办?

    一切还得从云霄乡的一位华姓小娘子说起。

    ===============

    【rou文屋将分享完结好看的言情小说以及耽美小说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rou文屋】

    楔子 凝玉金华光

    正对皇宫东承天门的矾楼街上,有一处占地约莫三十亩的白墙庭院。

    院门是一幢大红漆二层小楼,屋脊弯翘,横梁铺排而设,四辅作斗拱,祥云及晕染的荷花浮雕颜色变换柔和,一环一环绕梭柱而生。

    庭院精巧,飞檐上的青泥异兽浸润在阳光下,犹添几分灵瑞气息,而二层楼间悬挂的金光闪闪的牌匾,更是引人注目。

    此地便是少府监下设六院中排行第二,盛名远播的凝光院。

    现下凝光院尚分三坊五堂。

    其中三坊之首的制艺坊再分上下界坊,下界坊工事房桌案连排,着靛青色右衽窄袖襦裙的女匠师们伏案细做,金线绕指而柔,金片上渐现百花缠枝却不见刀工之迹。

    不少匠师身前的案几上放一方黑锦木托盘,各色珠宝玉石散列其中,映了春日辰时柔和的阳光,闪烁如锦缎上最耀眼的绣样。

    制艺坊可算安静,除了镌刀修金改玉的呲啦声外,只剩下匠师偶尔三两凑在一处讨论工艺和花样的低语。

    紧邻制艺坊的琢石坊内,堆累了由宫内外送来的青玉白石,那方在盛夏里能透出冷意的寒玉,经由金匠师之手,成了羽人驭龙、合合鱼欢等寓意极佳的如意或玉雕,金丝木匣里装着的,即将呈奉天家的玉冠、玉佩皆巧夺天工。

    过前院三间五架屋宇门,再就是铸造坊,铸造坊有炼铸堂和铸形堂。

    炼铸堂内火光熊熊,匠师的脸被烤得通红,砖屋内外温差极大,水珠儿一碰到炼铸坊的砖瓦墙,便嘶嘶地冒出白气,炙热融金水倾入模具中,瞬间凝为细圆柱或薄片。

    与炼铸堂一墙之隔的铸形堂,白日里响着此起彼伏的敲打声,厚度本就如叶的金片,再在匠师的捶打中,薄如蝉翼,吹弹即破。

    三坊一派忙碌景象,凝光院本该欣欣向荣,尽显繁盛,却莫名地现出颓势

    凝光院院使靠在厢房的矮榻上,食指重重地按揉深陷的眉心,辰时少府监命人递消息过来,言已经收集全罪证,并将罪证藏在隐秘的地方。

    既如此,她该安心了,可为何会越来越焦躁不安?

    院使缓缓叹气,事到如今,她也只能期盼一切顺利。

    当天夜里,距离京城闹市潘楼街仅两街之隔的保康门大街走水。

    入秋天干物燥,火光汹涌而起,火势惊人,大火顺风足足烧毁半条街才被熄灭,百家铺子化为灰烬,死伤人数数以百计,哀嚎声久久难熄。

    凝光院院使听到此消息,眼皮子一翻,登时昏死了过去。

    朝堂因保康门大街走水一事震动,睿宗帝令京兆尹彻查。

    查后确定火源起于保康门大街上的一家首饰铺,此首饰铺乃少府监主官崔司监名下产业。

    很快京兆尹又查出崔司监有利用官职之便中饱私囊等行为,被烧毁的首饰铺子就是崔司监以权谋私的最好罪证。

    那夜,崔司监的仆从欲焚毁票据,不料碰翻烛台,火苗顺漆梁往上越烧越旺。

    终累及无辜,实是罪大恶极。

    此案能这般顺利的真相大白,得亏崔司监门下的幕僚。京兆尹从幕僚手中得到一本账簿,账簿详细记录崔司监挪用、贪墨的财物款项,查证均属实。

    睿宗帝大怒之余亦心存疑惑,欲亲审崔司监,不想崔司监畏罪自尽。

    短短一月内,少府监及下设六院中,被撤职、变换职务的官员、职人无数,凝光院院使亦被撤下。

    雍宁十七年,保康门大街素缟一秋,睿宗帝亲自为死于大火中的百姓赋祭文一篇,君之爱民,无奈不测,纸灰飞扬,朔风狂逆哀号祭奠,悲痛难成,呜呼哀哉

    不久后,新宋国入冬了,京城下了第一场雪,鹅毛大雪中夹杂黑灰,落在保康门大街尚未扫尽的残砖瓦砾上,一层一层,逐渐将大火和未亡人的伤痛,覆盖为前尘往事

    第1章 李家有女姓华

    曲溪挟群山弯转百道,溪水澄清映翠,扁舟泛过,涟漪间隐现流云清风。

    哟烈日灼灼,长河迢迢,把酒劝君,莫述离愁哟

    华琬听着曲儿新鲜,抬眼望去,那扯嗓子唱曲的是张家老翁。

    张翁正撑杆乘舟往下游缓缓行去。

    张翁也望见了华琬,停住扁舟,高声道:李家小娘,吹几声竹叶,为老翁助助兴儿。

    华琬姓华,可因住在舅舅李家,故乡间邻里都习惯唤她李家小娘。

    华琬晃了晃手中的节节草,不得闲呢,改日再吹与阿翁听。

    哈哈,好勒!

    张家老翁年逾七十,身子骨仍旧硬朗,长杆子一撑一收间,小舟便绕过一道弯瞧不见了。

    在距离华琬不远处,有一名身穿褐色粗布短衫,脑袋上梳双丫髻,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娘。

    小娘蹲下身在浅水滩里不知淘摸到甚好宝贝,喜滋滋地朝华琬跑来。

    几颗滑溜溜的鹅卵石滚落在华琬身侧,小娘抬手捅了捅华琬,咧嘴笑道:张翁前两日至京城走了一遭,不知在哪家瓦肆勾栏听的小曲,回乡后没日没歇地嚷嚷,多听几遍,我这耳朵都起茧子了。

    是吗?我倒是第一次听。华琬嘴角微扬,笑容明快,随手勾起数枝被碾去汁的节节草茎,葱似的细白手指上下翻飞很是灵巧,不过片刻功夫,一支精致的草簪便静静躺在手心,香梨,送你了。

    那小娘唤作香梨。

    香梨眼睛亮出光来,两手在短衫上擦了又擦,才肯小心接过草簪子。

    扭实的节节草茎编出圆长的簪身,簪顶处是一圈圈拱出灯笼形状的芯草环,芯草环间点缀了三朵淡紫色小花。

    见香梨捧了簪子左右端详爱不释手,华琬微微一笑,簪顶处有活扣环,待那紫色小花枯败了,可以插进别的新鲜花儿。

    嗯!琬jiejie,这般好的簪子,真的送我吗?香梨舔舔嘴唇,抬眼巴巴儿地瞅华琬。

    乡里姑娘寻常只有一尺头绳或一方粗布包髻子,哪有好看的发饰。

    华琬笑道:不过是几根草茎,哪里就是好东西了,若香梨喜欢,过几日我再用珠儿果坠支步摇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