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毕竟驰骋在这浩瀚的海疆之上,谁没有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要是真去计较这些,那崇祯皇帝就不会去用郑芝龙。 “吴三桂,自即日起,东琉球镇副总兵官一职,就由你来担任。” 郑芝龙转过身来,看向吴三桂说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当初这一职务,是由那刘贼担任,现在刘贼既已伏诛,本将也该遵循陛下旨意,任命你出任此等要职。” “末将遵旨。” 吴三桂朝着大明本土方向,神情严肃的作揖应道。 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在大明海军尚未成形前,大明需要通过开海通商,来实现一些必走的路线,崇祯皇帝就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亲手扶持起一批海上准军阀势力,来帮着大明确保海疆的安稳。 军队,如果脱离大明皇帝的掌控,就不属于大明的武装力量,这是崇祯皇帝很清楚的事情。 可是现实就是这般。 往往为了实现更高的战略部署,就必须选择割舍一些利益,以确保整体的谋划部署,能够高效的落实下来。 陆上准军阀势力,是崇祯皇帝坚决要去打压的。 海上准军阀势力,处于阶段性需求,阶段性考虑,崇祯皇帝愿意叫他们短暂存在,或许3年,或许5年,或许7年,但最多不会超过10年,毕竟过了10年这一期限,再想清除掉海上准军阀势力,就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海上准军阀势力,今后在领教到大明海军的实力后,会成为大明开海的先驱,以帮助大明能更快的实控南洋诸国,叫南洋逐步变成大明的内海。 时下的郑芝龙,虽说解决掉刘香这一死敌,可是他却没有狂妄自大起来,毕竟在刘香背后的欧罗巴各国势力,会生出敌视的心态。 郑芝龙想在琉球镇一带,想在南洋诸国一带,真正的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崇祯皇帝的绝对支持和信赖。 如果说失去这一根本所在,那不管他做任何事情,都摆脱不了被围攻的命运。 “老二,将缴获刘香所部赃银,尽快清查出来。” 迎着众人的注视,郑芝龙看向郑芝虎说道:“以琉球镇的名义,向天津、登莱等处造船厂,订购一批3000料级的福船,我会向陛下呈递奏疏,言明琉球镇所肩海防职责,恳请陛下能将上述造船厂,正在筹建的福船,先行拨付给我琉球镇驱使。” “喏!” 郑芝虎当即抱拳喝道。 发展大明海军,根本就是筹建完整的造船业,崇祯皇帝深知此点的重要性,所以一直都秉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天津、登莱、金州等沿海地带,筹建起一批造船厂,更持续的培养造船人才,以确保大明过去落下的造船业,能够迅速的追赶起来。 伴随着一些海上准军阀势力的崛起,必然会有一部分红利,持续的反哺到大明造船业,除非郑芝龙他们想与大明撕破脸。 可是在崇祯皇帝的眼里看来,像这等蠢事,郑芝龙他们是不会做的,毕竟双方真的撕破脸,对谁都没有好处,合作才能共赢嘛。 第五十九章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七月下的西安城,带着几分寒意。 “没有叛乱的陕西,虽说日子过的依旧比较艰辛,不过却也是有奔头的。” 陕西巡抚陈奇瑜一身便装,走在这熙攘的街道上,对随行的参赞大臣金声说道:“特别是那些破产的底层群体,在陕西赈灾行署的调遣下,能够心安的在各地整饬驰道,整修水利,赚取足以养家的粮饷,这在过去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是啊。” 金声神情感慨道:“想想在过去的数年间,甚至更久一些,山陕治下的灾害频生,诸如雪灾、旱灾、水患、蝗灾、地震等都是交替出现的,这对于关中造成的破坏的影响极大。 而山陕两地官场腐败严重,导致各种苛捐杂税频出,加剧底层群体的负担,没了活路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呢?” 肆虐山陕的流贼叛乱,尽管已经结束较长的时间,不过对陈奇瑜、金声他们而言,却始终不敢忘记此事。 当初为了镇压流贼叛乱一事,他们期间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唯有他们心底最为清楚。 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使得陈奇瑜也好,金声也罢,绝不允许任何人,敢去破坏这种安定。 “时至今日,总揽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在我陕西治下先后筹建起一批产业工厂。” 陈奇瑜眉头微皱,看向金声说道:“涉及开采矿藏、冶炼锻造、水泥琉璃、棉纺织业、粮食加工等领域产业,吸纳陕西赈灾行署下表现优异的群体,确保我陕西治下,能维系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 不过我有些不理解,孙传庭在河南做的事情,为何会引来这般多反对的声音。 难道大明治下的脱产群体,没有土地作为倚仗,靠着自己的双手,做着最繁重的差事,养家糊口就已经很难了,为何还要背负沉重的丁税?” 山陕两地毗邻着河南,或许治下的底层群体,并不清楚时下的河南,究竟在经历什么事情。 可是对山陕的一些群体,诸如官绅、商贾等群体,却或多或少都清楚,河南在经历什么事情。 “有反对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金声言语间带着感慨,“摊丁入亩的实质,除了进一步细化国朝征收的丁税外,更多的却是打击土地兼并,只不过此事不像过去那般,是以政策来强势扼制,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