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崇祯皇帝面露赞许道:“和汇通票号等处的合作,配合的也很缜密,就先让他们这样发展吧。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直隶治下有家底的群体,不可能就这么一些,多数的人知晓此事,只是对官办诸厂一事抱有警觉。 那就先看保定府和天津直隶州两地,所谋定的那批官办诸厂,能否见到实际利益,吸引到这些群体了。 内厂要做好相应监察,此外告诉章谨忠他们,在直隶所设诸产业分会,内部运营、监察、财会等领域都紧抓起来,敢出现问题绝不轻饶。”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走原始化工业化这一路线,在大明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拉动内外需,来刺激治下诸群体筹建规模化工坊。 像西山所筹的军工产业,像直隶境内的基础建设,像天津的开海通商,像明确的联合海贸,通过这些主动的政策,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只要工商业能繁荣起来,那就能带动大明逐步改变,特别是新制钱的流通,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增强,这对国库创收很有帮助。 国库和内帑的银子,崇祯皇帝分的很清楚。 该是国库增收的新财源,就归国库。 该是内帑增收的新财源,就归内帑。 “司礼监这边,收到卢象升、陈延生的密奏没?” 崇祯皇帝拿起御笔,看向王承恩询问道:“遴选的那批吏员,在密赴辽东前,朕要见见他们。” “还没有。” 王承恩垂首道:“许是这两日就会呈递进京,司礼监这边收到,会第一时间呈递御前。” “嗯。”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就伏案忙碌起来,要做的事情太多,要处理的朝政太多,哪怕有内阁分担不少,可有不少事情,是需天子定夺的。 现在大明的维新幼苗,算是被崇祯皇帝小心的培育出来,想要叫这颗幼苗成长,还要不断地浇水施肥,还要避免被人连根拔起。 “皇爷,内阁首辅韩爌求见。” 处理了十几封奏疏,殿外候着的宦官,走进殿内禀道。 “宣。”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将那些奏疏推到一旁,“王伴伴,将这些奏疏发到司礼监,按批示送到各处。” “喏。” 王承恩忙上前拿起奏疏,便转身朝殿外走去,和走进殿内的韩爌打个照面。 “韩卿,此次进宫觐见,所为何事?”见韩爌过来,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神情淡然道。 “启禀陛下,是为春闱一事。” 韩爌拱手作揖道:“时下已是正月末,礼部这边多次呈递奏疏,要尽快拟定此次春闱……” 把春闱给忘了。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双眼微眯起来,三年一届的科举,也到了在京召开会试,遴选相应学子的时候了,会试结束后,所选中的那批读书人,还要参加殿试。 对大明的读书人来讲,科举就是鱼跃龙门的存在,这代表着他们是否能改变命运,迈进大明仕途。 “这件事情啊,就着内阁来办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韩爌说道:“叫徐光启主抓吧,礼部这边协办,韩卿负责举荐些大臣吧。” “臣遵旨。” 韩爌作揖道。 对科举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不想改变什么,毕竟就算现在改,那只会引起很多风波,既然是这种情况,那就索性先这样推行吧,不过春闱的主考官,却不能让韩爌他们担任。 毕竟两榜进士一旦定下,那这些人就算认该届主考官为座师,大明官场的门生故吏之风气,还是比较严重的。 “科举不是小事,韩卿要重视起来。”见韩爌神态有些不自然,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好啦,若没有其他事情,就先退下吧,朕还要处理朝政。” 第二百九十四章 京师大学堂招生 韩爌离开乾清宫没多久,崇祯皇帝就命人去召李之藻觐见,科举这摊子事情,他没有精力去改什么,毕竟传承几千年了,想让自己一杆子打死,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真敢这样做,就是跟天下读书人为敌,真要是那样的话,大明各地就会冒出抗议风潮,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暴乱。 不过改不了科举,那也能依附在科举的身上,吸吮些精血下来,以增强京师大学堂的底蕴。 想到这些的崇祯皇帝,心里越想,越觉得有搞头,毕竟科举的难度很大,能考取功名者终究是寥寥。 八股取士传承到崇祯一朝,难度是不断攀升,反正让崇祯皇帝去做这些事情,他能否过乡试都不好说。 “臣……李之藻,拜见陛下。” “免礼吧。” 看着匆匆赶来的李之藻,崇祯皇帝露出笑意,要说这李之藻不错,先前所定管办学堂一事,一直都在积极的推动。 “李卿,崇祯四年的春闱,快要召开了,朕想起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李之藻说道:“现在进京的学子,只怕是累日递增,等到春闱开始前,规模还会增加不少,这对京师大学堂是件好事。 毕竟两榜进士的名额,都是有限度的,能考中的终究是少数,多数的读书人,只怕要带着遗憾离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