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上述诸厂的生产模式,贯彻了流水线作业,依靠纯手工生产进行推进,单单是这般,也足以远超大明治下,那些小作坊生产的诸多产业。 在各地皇庄所筹建起的这批工厂,经过去一年多的磨合生产,不断追加产量,以多劳多得为激励,也算培养出规模较大的产业工人。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想在大明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没有个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是断然不可能的。 他这一代能否见到蒸汽机,都是不好说的事情,但只要根基扎的够牢靠,那相信大明日后定然能见到。 这个要扎牢的根基,就是原始工业化发展,即工业化前的工业化! 西方发展原始工业化,经历了大约300年时间,期间上演了羊吃人、大航海扩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战争掠夺等血腥积累。 大明想要逆转困局,避免江山倾覆,崇祯皇帝思前想后,唯有走原始工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生产力,才有可能将跑偏的路拉回正轨,并逐步的完成自我革新,走一条海陆并进的新道路。 “通过皇庄所筹建的诸厂,批量生产的各类商品,在川海总会的售卖下,朕发现走规模化生产,能帮助朝廷,帮助地方,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开口道:“所以朕打算以川海总会为主,汇通票号为辅。 以专项技术售卖、专项贷款扶持的方式,叫川海总会和你们这些皇商,在山西、直隶、山东境内,开设起一批官办诸厂。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不受刁难。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发展起来。 王伴伴,将朕所拟章程,叫他们都看看吧,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的人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看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皇商,表面上还流露出些许紧张,可心里却暗自盘算起来。 谁不清楚川海总会这边,对外所售的诸多商品,皆是从各地皇庄所筹建的诸厂,进行直接转递倾销的。 像棉布、煤炉、琉璃器皿、琉璃镜、肥皂等等,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分别都有相对应的规格。 特别是水泥、钢料、铁料等涉及基建和军工的产业商品,那绝对是热销的存在,根本就不愁卖。 毕竟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西山治下的军工产业,全都给内部消化掉了。 培养和扶持上下游产业,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有武备院这一科研核心兜底,蒸汽机研制不出来,但研究出水泥、玻璃、肥皂等物,只要给的银子够多,崇祯皇帝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这些孵化的种子,一旦撒在各地生根发芽,就必然会茁壮成长起来的,到那个时候,大明地方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也会催生出另一群体,大小工厂主群体。 “国丈,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是不错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周奎说道:“先前所培养的那批人才,朕觉得是时候放出来了。 此后三年间,朕要汇通票号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都先后开设起各级票号,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 除此之外,汇通票号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都要拟定一批份额不小的专项贷款额度,专门用作工商业贷款所需,这些具体细则,由汇通票号总办进行核准,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第二百六十章 官办诸厂(2) 周奎心里苦笑起来,对天子所讲这些,他只觉得阵阵头大,三年时间,就要将汇通票号开遍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这绝非是件轻松的事情。 “臣等遵旨!” 叶靖江、左国忠、苗胡闳几人,已拱手作揖道。 汇通票号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周奎一人说的算。 像叶靖江这批人,便是经锦衣卫、东厂、内厂多方暗查,通过崇祯皇帝的敲定,才带着银子加入汇通票号的。 有能力、有银子,崇祯皇帝并不介意汇通票号的内部,存在一批民间资本群体。 毕竟发展工商业,离不开票号的金融支撑。 再者言汇通票号这边,还兼顾培养人才的重担。 等再过上几年,崇祯皇帝就要从朝廷层面入手,筹建起大明国有银行,彻底拿下户部所辖的该部分职权。 大明财政的厘清和整合,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好,期间必须兼顾到很多层面。 不然选择贸然出手整改,却发现最后支撑不起来,那只会让大明财政彻底崩溃。 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这并非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结果。 至于公私混合的汇通票号,以后就是皇室私产。 国库所有归国库所有,内帑所有归内帑所有,二者必须要区分好。 “筹建各地的官办诸厂,这条路在大明先前没有过先例。” 崇祯皇帝看向章谨忠他们,神情严肃道:“现在也就天津和直隶少数府县,在天津知州陈延生、直隶巡抚卢象升的先后摸索下,筹建起一批官办诸厂,所取得的成效还算不错。 不过那批官办诸厂,是官府百分百控制着的。 你们所筹建的官办诸厂,性质跟他们多少还不一样,应当算作合资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