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孙卿所说的这些,朕有想过,但是并不担心。”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疏,撩了撩袍袖,开口道:“就现阶段的大明,仅天津一地,对外开放了海禁,还是以中旨的形式开放。 孙卿,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别看朝中的官员,包括地方的其他群体,个个都张口动摇国本,闭口动摇国本,可真要叫他们,或者背后的人,尝到甜头,那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没有什么,比金银带来的影响更大,哪怕是朕这位大明天子,同样也不能免俗。” 孙传庭沉默了。 对天子最后所讲之言,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叛乱,灾害,仅仅是这两项,每年耗费国朝太多银子。 从崇祯二年的建虏寇边,到时下这个时期,折腾出多少事情,虽说国库所存困境,受一些政策的变动,得到较大的缓解。 但若是没有天子内帑支撑,想叫大明在这等混乱时局下,能相对平稳的渡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朕想要打破垄断,想在天津形成新的垄断,即海上贸易!” 崇祯皇帝站起身,缓步向前走着,正色道:“江南,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域,但暗藏的问题,却也是最多的。 朕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慢慢理清楚,才慢慢悟明白,这背后所代表的复杂利益网。 各种由头的偷税漏税,各种形式的逃税,甚至是抗税,无一不再表明一点,国朝对这个地域,实际掌控是很差的。 孙卿可曾知晓,大明在海禁一事上,是反反复复,可实际上不管是禁海,还是开海,在江南沿海地带,存在着极为庞大的私下海贸。 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那在大明之外的疆域,可是价值千金的奢侈品,只有最富裕的那一部分,才能享受的啊。” 孙传庭:“……” 对天子所讲的这些,孙传庭其实并不知情,包括多数的大明文官,其实也都不是很清楚,或者干脆就不知道。 唯一知晓此事的,多数是出身江南籍的文官,可对待这些事情,哪怕是他们清楚,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原因很简单,利益使然罢了。 “不知孙卿是否想过一点。” 崇祯皇帝伸出手,笑着说道:“相隔大明万里之遥的欧罗巴,那一批批赴明的传教士群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来到大明呢? 他们真的只是单纯为传教吗? 不尽然吧。 包括欧罗巴各国,不管是海上武装,还是诸多海商,为何都盘踞在南洋诸国,甚至想打开和大明联系的地方? 孙卿清楚这些代表着什么?” “臣愚钝,不是很清楚,陛下所讲的这些。”孙传庭迟疑刹那,作揖行礼道:“……究竟是代表着什么。” “当然是为了利益。”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先前,朕曾和汤若望他们交谈过,就说一件瓷器,还算不错的那种。 若是在大明治下,能卖几十两银子,那乘船渡海去往南洋,去往欧罗巴,就能卖几十两金子。 十倍的差额啊。 甚至这个贸易差额,会更大。 一件尚且如此,那一整船呢? 这能带来多少金银? 朕先前算过一笔账,就江南这个富庶之地,那庞大的官绅、商贾等群体的名下,所窖藏起来的银子,少说会有两亿两银子。” 孙传庭:“……” 天子所讲的这些,颠覆了孙传庭的认知,毕竟大明每年赋税,那才多少银子啊,江南那边,怎么可能会藏着这么多银子啊。 可惜,这些都是事实。 就这个时代背景下,大明对外的贸易顺差,是极为庞大的,欧罗巴各国,辛苦掠夺来的白银,多数都以这种形式,流入到大明境内。 甚至为不吓住孙传庭,崇祯皇帝将这一数额减少许多。 只可惜这些流入的银子,多数都藏在暗地里进行,使得大明朝廷这边,并没有见到任何好处,甚至还深受其累。 “孙卿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欧罗巴各国,其实最想要的,就是一个能见到阳光,真正能进行交易的区域。 现在,朕给他们了。 陈延生在天津那边,设立海关衙署,建天津造船厂,包括之后筹设的天津十三行,人才行署,交易行署等等,都是紧密围绕开海展开的。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欧罗巴相隔大明万里之遥,海上的情况极其复杂,危险随处可见,但为何他们打造的海船,却能承受这些? 若是大明能吸纳他们的人才,积极打造更先进的海船,那针对辽东的局势,针对建虏的平叛,是否会有较大的改变呢? 毕竟武备院这边,自西洋传教士进驻后,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是rou眼可见的。” 孙传庭不知该说些什么。 仅仅通过所听到的这些,他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子对天津开海一事,所谋划的诸多部署,必然是不少的。 甚至天津真的繁荣起来,那诸多部署都一一落实下来,那大明所面临的困境,还会像现在这般艰巨吗?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国库没钱 对待天津开海这件事,崇祯皇帝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这个构想,所牵扯到的层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