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先前崇祯皇帝谴派李邦华,赶赴宣府镇和太原府,亲办通敌案一事,他们就想到会出现问题。 之后李邦华从太原急赴京城,虽说先前不清楚,李邦华为何事回来,可随着天子从都察院那边,委派一批年轻的官员,出任各府钦差,叫四卫营随行,赶赴山西治下,朝野间可谓是震动不已。 “陛下,山西民乱一事,必须从快处置。”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行礼道:“当前肆虐的流寇势力,至今都没有被镇压下来,一旦山西跟着乱起来,那京畿的安危就会受到影响。 依着臣之见,当尽快抽调强军,赶赴到山西治下镇压,将涉及的一应人员,悉数都抓捕起来。” “陛下,此事臣觉得,应与内阁商榷一番。” 王洽走上前,表明态度道:“另外追查山西各府一事,臣觉得当从缓,现在……” 听着王在晋、王洽之言,崇祯皇帝就清楚了,前者的态度是坚决的,要强势镇压民乱,并抓捕涉事之人,毕竟此事太过于恶劣。 国朝谴派钦差,到山西治下各府州县,要追查贪污舞弊一事,还没多久时间,就闹出这样的事情。 这一切太凑巧了。 叫人不得不怀疑。 而后者的态度是绥靖的,是为了局部的安定,要叫国朝主动放弃些什么,毕竟民乱事处置不当,是会闹出大问题,大麻烦的。 特别是当前的国朝,看似平静,可实则并不平静啊。 又是颁布吏治新规,又是大改京察和大计制度,又是安置灾民事,又是撤卫设州事…… 从崇祯三年开始,朝堂之上,天子所做的事情太多了,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这叫很多文官都感到惶恐难安。 更别提先前还做了不少事情。 倚重勋戚。 崇文门税关一事。 重开榷场一事。 被抓捕那么多的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叫不少人的心里,都觉得天子失控了,不再信任朝堂,做任何事情太乾纲独断了。 “国朝所进行的一应事宜,一个都不能停,该做的还是要做。” 崇祯皇帝态度鲜明,开口道:“朝令夕改的事情,朕做不出来,山西民乱,归根到底还是平叛事。 这是你们军机处的事情。 为何要跟内阁商榷? 难道朕设军机处,委派诸卿家为朕分忧,是看内阁的脸色行事的? 朕决定了,由军机处谴派山西平叛前指,全权负责平叛事,四卫营隶属于山西平叛前指名下。 从参赞大臣中,遴选良才,赶赴山西主持平叛事。 另外军机处明发上谕,命宣府镇总兵官侯世禄,大同镇总兵官赵率教,即刻抽调平叛大军,给朕赶赴山西平叛。 具体如何平叛,如何解决问题,由山西平叛前指专管。” 王洽:“……” 崇祯皇帝所表明的态度,太强势了,即便是山西发生民乱,但先前做的事情,已然是坚决的进行下去。 不叫李邦华兼领山西平叛事,就是叫李邦华继续带队,追查山西官场贪污舞弊之事。 这样一来的话,就是该追查的追查,该平叛的平叛,两者谁都别耽误谁。 此事若在朝中传递开来,那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英明!” 一直没表态的周延儒,此时朗声道。 “陛下英明!” 而王在晋、黄立极他们,亦纷纷表态道。 有四卫营在,有宣大临调的平叛大军在,被军机处所派平叛前指负责,那组织调度之事,包括后勤补给等事,都能明确下来。 眼下山西治下的一些府州县,虽说发生了民乱,但是跟大明军队相比,那还是差点火候的。 “这件事情军机处即刻着办。”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冷然道:“朕只要结果,山西的不正风气,朕定要狠狠整顿一番才行。 敢把手伸进镇压叛乱的粮饷上,那一个个都是胆大妄为到极致,甚至一些官员,还暗地里背叛大明。 朕要不杀了那些贪官污吏,那我大明迟早完蛋。 此次山西镇压所需一应粮饷,皆由内帑供应,你们即刻回武英殿,将这些事宜处置好。” “臣等告退。” 镇压所需一应粮饷,绕开兵部、户部,由内帑专供,就是崇祯皇帝不想在此事上,有任何的耽搁。 当然镇压之后,抓住那帮贪官污吏后,一应查抄的家财等,就跟外朝国库,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想叫皇权不受臣权的胁迫,那内帑就必须硬气起来。 这样纵然是遭到再多大臣的反对,崇祯皇帝也能绕开外朝,抽调一应能调动的力量,将想要做的事情办好。 好在崇祯皇帝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 和大明文官群体的斗争博弈,还真不是简单的一杀了之,就算是都杀了,那离开了文官协理天下,那大明岂不是彻底停摆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想活命,有错吗? 真定府治下,井陉要隘。 “都把队排好了,别他娘的涌,老子说的话,你们他娘的都听见没有……” “干你娘的,急着去投胎啊,再给老子乱,就地格杀……” 数以千计的忠勇军锐士,持枪挎刀,散布在各处要地,在各级将校的统率下,震慑着蜂拥的难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