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为了保障这一根本核心,那另一方面就要提高生产力。 利用内帑现有的银子,去大力发展国营经济体,想尽一切办法,多多赚取银子,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两条腿交替前行,才能帮崇祯皇帝解决诸多实际问题。 “王伴伴,这西山的各项谋划,都已经如期开展了,内厂这边,当前准备的怎样了?” 看着离去的徐光启、宋应星二人,崇祯皇帝看向王承恩,开口询问道:“另外……从徐卿那边,招募到的那几个西洋工匠,针对琉璃的改良,进行的怎么样了? 内厂所控辖的一众皇庄,那些被定义为新厂区的地带,一定要好好进行规划,不可浪费一寸土地。 以遍布整个北直隶治下各府的皇庄,作为一个完备的整体,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关系到后续内厂的发展。” 什么是国营经济体? 那就是所涉足的产业,必须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能赚取相应的钱财,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以此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随地能帮崇祯皇帝,解决经济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粮食。 棉布。 就当下大明的情况,那都是比金银还要硬的硬通货! 只要能在这两大产业,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实能间接帮助崇祯皇帝,先前所定诸多谋划,有序的落实部署下来。 “皇爷,京畿一带,还有天津那边,所规划的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等,皆开始挖设地基了。” 王承恩想了想,恭敬道:“所需的一应人手,也都在加紧招募中,以内织染局为首的几个内廷衙署,所控的那些匠户,多数都移送到上述地域。 那些具备丰富经验的匠户,全都集中在一起,专司改良纺织方面的各项技艺,还有所需的各类优质工具。 将羊毛纺织这一部署,也在有序开展中,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奴婢会叫有司盯紧一些的。 另外琉璃这一项,内厂这边也在加紧钻研中,不过距皇爷所要求的标准,也还需要一些时间。 据那些西洋匠户说,烧制规格高的琉璃,这里面掺杂着很多工艺,有很多,奴婢已派人南下找些官营瓷匠等,等他们到了以后,相信很快就能有进展。” 为确保国营经济体的健康成长,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 大内行厂,这一实际负责机构,针对围绕皇庄而构建的经济体,在崇祯皇帝的构想下,筹建起相应的衙署,分别掌管各自的职权。 既然内廷有着庞大的宦官群体,那就不能只从事服侍这一类事情,多帮内帑赚取银子,多积攒些底蕴,这才是最实际的。 诸如统筹规划、领域发展和建设,审计,资源调配,内外监察,考察,执法等等,都有相应的机构。 除此之外,大内行厂这边,还负责审查西辑事厂,所建立起的隐藏监察机构。 能进入到内厂的内监察机构的,无一例外,都经历了层层筛选审查。 东辑事厂对外,与锦衣卫合成厂卫,负责相应事宜和职权。 西辑事厂对内,负责监察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还有崛起的东厂,另掌着查抄、特别行动、特别押运等职权。 就这样一种组织分明,构架清晰的庞大群体,内廷已经成为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的存在,且已初具规模。 崇祯皇帝心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体制会愈发的完善。 “做的不错。” 崇祯皇帝点头赞许道:“内厂的职权有多重,所担责任有多重,王伴伴的心里是最清楚的。 必须要替朕当好这个内管家。 现在大明遇到的问题太多,需要用银子的地方更多,就内帑所收的那些银子,包括珠宝首饰,古董字画等,若是不好好经营的话,要不了几年就又要见底了。” “请皇爷放心,奴婢定会管好内厂事的。”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除奴婢方才所讲之事,另在永平、顺天等府县,要谋划的晒盐新法。 以及皇爷所提到的水泥等物,内厂这边都组织了相应的人手,去进行相应的改良钻研。 就是这样一来,前期的投入会很大,所需要的匠户群体很庞大,现在内厂还在收拢各类匠户。 皇爷,不然针对匠户这一块,相应的待遇,还有奖励措施,能否稍稍降低一些?” “绝不能降!” 崇祯皇帝摆手道:“当前内帑不是没有银子,只要符合流程,按照规矩办事,该划拨多少银子,就划拨多少。 想叫皇庄这边兴建的产业,包括内厂开辟的各领域,都尽快壮大起来,对所控的匠户群体,就绝不能有任何苛待。 先前朕就是太忽略这一块了,以至于跟建虏征战后,见到诸多不好的事情后,才后知后觉的想改变这一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那些匠户来说,他们凭借自身劳动,赚取相应的钱财,能生活有奔头,那才能好好的做工。 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先前那些官营匠户,为何连年出现逃户情况? 不就是没有活路了! 要是能吃饱穿暖,能养活一家老小,他们会甘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做违背大明法纪的事情吗?” “是奴婢想的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