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两位卿家,你们所呈递的奏疏,朕看了。”崇祯皇帝放下奏疏,边想边说道:“朕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崇文门税关,在天子脚下,竟存在着这么多问题。 先前朕心里还觉得,崇文门税关作为我大明治下税关之首,所征税收最多,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可细细盘查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对此两位卿家,心中可有什么想法?” 想叫自己的整改措施,叫毕自严他们听从,并严格按照此项推进,那就要辩证,叫他们对比出优劣性。 倘若崇文门税关的所征税收,能从不足十万两关口,突破到一百万两关口,这对于国朝财政来讲,无疑是非常解渴的。 第二百零七章 以小见大 “陛下,臣有话要说。” 孙传庭拱手作揖道:“崇文门税关是京城的税收总地,京城内外各门所设税局,皆由崇文门税关管辖。 按理来讲,历年来崇文门税关,所征的各类税收,确属我大明治下所设税关之首,为国库收的不少税收。 然在近几日的暗查中,臣通过各种记录的文书比对,却发现崇文门税关,存在着严重的中饱私囊,公器私用,偷税漏税的现象。” 毕自严眉头紧蹙,神情变得格外凝重,听着孙传庭所说的这些,此次错非是孙传庭来找的话,他还真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毕竟在大明治下所设的税关中,崇文门税关排列头筹,为国库上缴不少赋税,但按照孙传庭的盘算,这崇文门税关所征税收,至少能翻上两番才对。 “孙卿所说的这些,其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崇祯皇帝拿着手里的奏疏,看向孙传庭说道:“然简单的更换税关官吏,惩处那批贪官污吏,虽说能叫税收提升至少两番,但是这在朕看来,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甚至经此一事后,你顺天府衙这边,还将背负横征暴敛的骂名,毕竟两位卿家心里也都清楚,能涉足其中的人,非富即贵。” 孙传庭、毕自严相视一眼,便知天子很重视崇文门税关一事,甚至还想好了相应的对策,以改变崇文门税关现状。 “陛下,哪怕是背负所谓的骂名,然崇文门税关的乱象,也必须要出手整治。”毕自严走上前,拱手作揖道:“当前国库这边,所存银子不足,若崇文门税关一地,每年能增十几万两银子,这对国朝都是有好处的。 此次臣愿和孙府尹一道,负责整治崇文门税关一事,还望陛下恩准。” 怎么会不去恩准呢。 只是你们的心,所想的太小了。 堂堂大明国都所在,居住着百余万众人口,仅仅是这京城一地,便超过建虏八旗核心人丁了,哪怕大明重农抑商,二十几万两银子,未免也太少了些。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毕自严说道:“毕卿,整治崇文门税关一事,是肯定要去做的,这点毋庸置疑。 事关国朝的税收,谁敢偷税漏税、中饱私囊,那便是跟朝廷作对,跟大明法纪作对,朕必然严惩不贷。 然两位卿家所呈奏疏,上面所写的整治措施,朕觉得还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纰漏,韩赞周,将这份文书,还有缴税报表,交给两位卿家看看。” 说罢,崇祯皇帝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整改文书,及制作的缴税报单,在毕自严、孙传庭的疑惑下,韩赞周恭敬的接过后,便转身递到二人面前。 “京城乃我大明国都要地,居住着众多的人口,单单是每日的吃喝拉撒、各项用度,那都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在毕自严、孙传庭二人,看着自己所写整改文书时,崇祯皇帝淡然道:“崇文门税关所辖之事,所存在的最大问题。 就在于运输这些所需的车队,真要细细盘查下来,会造成京城内外各门的堵塞,耽误百姓出行。 但是不进行盘查吧,就难免出现混淆之事,这也是所谓中饱私囊、偷税漏税的根源。 制度出现了问题,就算再怎么更换官吏,也解决不了实际弊政。 或许是刚开始的时候,在更换完一应官吏后,这崇文门税关所征税收,能有小幅度的回弹。 然要不了多久,随着人的惰性,加之私下存在的拉拢收买,一切又都会回到原点。 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人和物的错峰进城,给盘查运进京城的各类所需,留下相应的盘查时限。” 毕自严、孙传庭翻看着手里的文书,听着崇祯皇帝所讲,眸中皆闪烁着精芒,露出恍然的神情来。 对啊。 之所以有中饱私囊、偷税漏税的情况,那根源不就在于此吗? 倘若不会造成京城各门闭塞,耽误百姓出入的话,那利用这一情况,去打掩护,糊弄了事的现象,岂不就从根源解决了? “只是陛下,要叫运进京城的各类所需,在宵禁后进城,是否会出现一些隐患?”毕自严开口说道。 “能有什么隐患?”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道:“此事叫顺天府衙跟九门提督府,提前做好交涉,针对此事定下相应规矩,各司其职不就行了? 九门提督府负责各门守备,针对税收之事,可赋临时choucha的权力,事后可递交到顺天府衙这边。 若是没有问题就一切照旧,倘若出现问题,顺天府衙这边,可以根据九门提督府所递公函,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