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家山头通现代[六零]在线阅读 - 第166节

第166节

    戚玉秀失笑:“你本来也干不了啥。”

    这真是大实话了,姜粤念叨:“其实我是有点用的……”

    不管咋说,戚玉秀他们都没有耽搁,回去之后,略作收拾就送了姜粤。戚玉秀可不敢让姜粤走山路,她一路将姜粤送到了山下,几个小孩儿也都带着了,一起在山下吃了晚饭才分别。

    虽然姜粤去了一趟“错位时空的六十年代”,也走过那条路,但是却不知道,诀窍在宝珠身上。

    戚玉秀虽然相信姜粤的人品,但是却不赌姜粤的人品,所以她并没有提这一茬儿,甚至没有提诀窍到底是什么。姜粤自然也没多联想,在她看来,这就跟虫洞差不多?

    一个有心瞒着,一个不求甚解,所以大家倒是都没问题。

    不过姜粤也跟戚玉秀说好了,稍后卖了邮票会给她换成金条。

    至于说换成现金,她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毕竟戚玉秀跟他们不一样,她是苦惯了的人,就算是有钱也不舍得大手大脚,花钱十分的仔细,买东西更是不会去那种很贵的地方。

    就说之前手里有钱,就花了很久。

    所以姜粤不赞成他们卖了钱拿现金,她觉得,还是拿金条更好一点,也好藏。如果拿了许多许多的他们这个时代的现金,一旦有一天过不来呢。

    姜粤把自己的分析说给戚玉秀听,戚玉秀再赞成不过了。

    虽然姜粤在家事上十分不行,但是这些道理懂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看事情也想的长远。毕竟人的出身不同眼界也大不同。她只听戚玉秀说了一次也有可能再也来不了。

    她就记在了心里,并且觉得戚玉秀他们不能在手里留太多现金。

    戚玉秀记得姜粤的好的。

    几人商量好了分别,此时超市还没关门,戚玉秀领着孩子过去买了一些吃食往回走,回到家已经九点多,几个小孩儿都困乏的不行,小孩子没有睡这么晚的时候呢。

    姜粤走了,戚玉秀也放心很多,姜粤在,她是很怕家里来客人的。这要是有人,少不得要惹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不过好在,大家还是忙着秋天的筹备,所以也没有空串门子。

    不过三三两两的老爷们一起上山,少不得要说起今次的好事儿。而妇女同志们就更是如此了,戚玉秀是独来独往,但是一些结伴上山的,那肯定要讨论个不停。

    即便是这个故事已经被大家嚼烂了,仍旧让大家乐此不疲。

    每次说起,都是分外的激动。

    村小学的学生,每人还领到了一只铅笔呢。

    据说这也是人家捐赠的,他们村的村小学,并不仅仅是本村的娃娃,也有隔壁村子的。他们大队不是每个村都有学校,基本上没有学校的村子,孩子都是分散了上学,他们丰收大队不算是体面,所以外村过来的不多。可就算是不多,一个学校五个年纪,也有那么二三十个。

    既然姜粤指明是捐给学校,大队长也没把这些外村的孩子抠出来,一样都有用一只铅笔。

    一支铅笔两分钱,小孩子节省了用,能用一个多月呢。

    小孩子们哪里遇到过这个好事儿,一个个高兴的不像样。这个不是大队长不照顾自己村,你都不上学,自然没有必要拿这个铅笔。只有学校的孩子才有。

    所以说大队长能干三十年大队长,还是因为这人真的有成算。

    这事儿传到了其他村子,有当爹妈的看着孩子拿出一只没用过的新铅笔,自然是纳闷又不解的。

    一只铅笔两分钱,孩子哪有钱自己买?

    这孩子就说了:“我们老师说,这是有一个阿姨捐了一百块钱给我们学校,说是给孩子们买铅笔,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只。”

    一百块钱在这个年代购买力还是很旺盛的,除了每个学生得到一只新铅笔,还剩下一些,校长就做主,一个班级买了一盒粉笔。现在太不重视教育了,也是真的没钱,各个班级连粉笔都用的只剩下小小的粉笔头,还得尽量想办法省着。

    这一次各个班级都配发了一盒粉笔,当老师的都高兴。

    孩子们不知道这么细,但是能够分一只铅笔已经高兴的不行:“先头儿分棉袄,咱们不是丰收大队的,那自然还是没有份儿,但是现在是捐给学校,俺们就有了。”

    别看这个年头儿的交通不行通讯也不行,但是有点消息,那可是十里八乡都传的贼快呢。像是他们有孩子在丰收大队上学的,自然更早知道。

    虽然一支铅笔顶顶没有办法和棉袄比,但是相比于其他大队啥也没有,他们多少还沾了点光。这心情总是好的。

    “你说咱们大队怎么就没遇到这样的好事儿。”

    “那可不是这么说呢吗?”

    小孩儿说:“他们的衣服可好了,女娃娃还都是红色的呢。”

    “好看?”

    小孩儿使劲儿点头:“特别好看。不过俺不眼气。”

    “咋?你心大?”

    “俺不是他们村的,眼气也没用。不过……俺同桌偷偷告诉俺,她偷听到大队长跟俺们校长说话,大队长说,那个闺女给的钱还剩了几个,打算都买了铅笔,奖励给期末考的孩子……”

    他抬头挺胸,说:“俺学习好,哪能得不到?”

    “哎呦喂我儿子有志气,好孩子。”

    这家子是有志气的,但是也有旁的人家碎碎念:“咱们村咋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人家村子里丢掉的闺女都能找回来,咱们村子也没少丢女孩子啊!咋就不能回来的扬眉吐气呢。”

    “你想着好事儿……”

    还有那别的人家再说:“你说,咱家丢掉的闺女,能找回来不?”

    “当年我就说一口吃的就养了,你肯,你就是不肯,现在知道着急了吧?”

    ……

    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不过吴屯大队的老王家看着新媳妇儿回来,倒是纳闷儿:“妮子,你咋了?怎么失魂落魄的?”

    新婚的小夫妻,正是蜜里流油的时候,男人担心的问:“爹着急忙慌的叫你回去干啥?是不是你爹娘说你了?还是你嫂子又不是人欺负你了?有事儿你说,我不能让这欺负了你。”

    当婆婆的看着老儿子这样疼媳妇儿,撇着嘴,十分看不过眼。

    这当婆婆的就没看得中这个的,她阴阳怪气的说:“这当爹娘的就算是说一说孩子,难道还能……啊!你干啥!”

    她一把被人抓住了,妮子就近抓住婆婆的手臂,说:“娘!!!我也有!”

    当婆婆的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妮子又奔向了她的男人,激动的说:“大壮,我也有棉服,我们村子给孩子发棉服,我也有!”

    “啥!!!”

    这娘俩都叫了出来。

    妮子喘息着说:“我我我,我户口转的晚,我爹那边还没往上报,我今年正好十六,所以那边算了我的份儿。”

    她将自己手里的包袱递给婆婆,说:“您看!”

    几个人赶紧进屋,这时妮子的妯娌也赶紧都过来了,老太太一打开衣服,这一下子就被镇住了,她哆嗦着摩挲:“这好东西啊……”

    妮子使劲儿点头,她激动的说:“我爹说,那个姑娘是根据公社那边的名册准备的,我户口不是刚过去办理迁出吗?材料还没送上去,所以我就算是丰收大队的人。这不,我也有份儿。因为我是一月末的生日,是最大的,所以我第一个选,我不在,我爹做主就给我选了最大的红色。”

    老太太眼睛都亮了:“亲家公好人啊。”

    关于孩子能分到棉服的事儿,虽然才发生两三天,但是他们周遭几个屯子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大事儿,她活了这么大岁数都没见过,可不是震惊?

    谁人不震惊呢。

    早就传遍了。

    结果啊,谁曾想,自家还能沾上便宜。

    其实像是妮子这个年纪结婚也不算少,大队十岁上工都开始算工分了,哪里有说十六还是个孩子的?

    可是,人家就是卡着十六。

    老太太叫唤:“苍天有眼啊。”

    几个妯娌更是羡慕的都要眼睛滴血了。妮子的二嫂也是跟妮子一个村子,她说:“妮子,你爹知道的多,那闺女啥样啊!我大伯母家当年就是生了四个闺女,老四一生下来,家里就说养不活了。扔到了山里。前日我去捡柴碰见我娘,说是我大伯和大伯母现在一宿宿的睡不着,疑心那个姑娘是不是我那个被扔掉的堂妹……”

    妮子摇头:“我爹没见着,我爹过去的时候人都走了。是大队长跟她谈的,王二奶奶还有他家小五子知道一些,他们都跟她见过,说是一个短发高个子的飒爽姑娘,长得又白又好看,脸上带着一些小雀斑,大概是文艺兵的关系,站的笔挺的。说话嘎嘣脆,口齿伶俐。估摸着二十来岁,但是说不好实际多大,毕竟大队长也没问……”

    “二十来岁,十七八也算,二十二三也是二十来岁,这个就说不好具体的了。”

    “是啊,所以好几家都拿不准是不是自家。”

    他们讨论开来,这个话可不是他们家,那是许多人家都好奇的……都是少不得要多讨论的。

    这个事儿,越传越远,越传越邪乎,据说公社都派人来调查了。

    不过因为当时那个姑娘并没有留下姓名,而全国想找一个文艺兵也不容易,这个事儿倒是不了了之了。在他们看来这个事儿很大,但是姜粤故事编的好,什么消息也没留下反倒是不给人奇怪的感觉,反而是有一种理所当然。

    这期间,戚玉秀不是不知道,可是她可没时间管这些了,一个女同志带着孩子生活,要忙的可不少,她又给家里地窖挖了挖,扩大一些,规整出来一块地方,她买了小两千块钱的煤球儿。

    这可是她花的相当大的一笔钱了,戚玉秀都要感慨,这煤球儿可真贵啊。

    但是想到这个恐怕能撑下来一个大冬天,她心里又熨帖了。

    她不求旁的,就求着家里人过的舒服。

    而这个时候,戚玉秀倒是要感慨姜粤办事儿果然有点东西,他家宝山宝珠,有棉衣换洗了,还不出挑。两个孩子去年就有了一套,今年分了棉服,又多了一套。

    戚玉秀又格外照着选得买了一模一样的,就算是冬天脏了什么的,换洗也没人发现得了。

    谁能想到,他们家的小孩儿,就不是一件儿呢。

    两件棉服一件羽绒服三件换着穿,干干净净暖暖和和,戚玉秀觉得,这样真真儿好。

    就在戚玉秀如同仓鼠一样准备过冬的时候,戚玉玲来了……

    第61章 哇哦(三更合一)

    要说戚玉秀是真的了解自己这个jiejie, 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她跟姜粤说,戚玉玲不知道东西跟她有关也决计会给她送东西的,果不其然, 这不就来了, 天气渐渐冷了,也下了第一场雪, 上山的人都少了。

    戚玉玲领着儿子济宁来到了的村子。

    虽然天冷了, 但是难得的休息让村里一些老人也在村口大摆龙门阵。一些小孩子凑上去听趣儿, 自然也有一些年轻人都在, 大家最近的焦点还不就是那神秘的姜同志。

    人老了知道的就多, 谁家是个什么情况, 一清二楚,少不得分析猜测。

    倒是隐约的有几家是被重点“怀疑”的,这几家被重点怀疑的,这心里这个苦啊。那现在是心心念念的盼着这姑娘能再来一次,问一问是不是自家的。

    如果是,哪里能跟亲爹娘生分了?

    哪里能不帮衬兄弟?

    这样的女子,可是不行。

    这些人说的热火朝天, 戚玉玲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 她骑了自行车载着儿子,提着个大包袱进来, 戚玉秀家在山上,她惯常都是把自行车放在大队部。

    大家看她拎着东西, 这话题自然又转到戚玉玲身上。

    不少老人都觉得戚玉玲这个媳妇儿,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