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苏联1941在线阅读 - 第五百四十三章 私刑

第五百四十三章 私刑

    舒尔卡默许了这种第五步兵连私刑的存在。

    舒尔卡认为这是好事。

    这一方面可以解决舒尔卡的麻烦……该怎么解决第五步兵连逃兵问题,像内务部对待逃兵一样枪决吗?那就会使第82步兵团失去收容逃兵的意义。

    如果真要抠字眼的话,舒尔卡承诺第五步兵连普通部队的待遇,那么普通部队的士兵当逃兵被抓住后就应该是丢进“惩戒营”而不是枪决。

    所以舒尔卡的做法从法理上讲实际上存在一种无法解决的循环矛盾。

    但索科洛夫的私刑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就是舒尔卡不需要再担心安德里安卡提出的那个危机。

    也就是由逃兵组成的第五连有一天会达成“逃跑”的共识而联合在一起在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从背后捅第82步兵团一刀给团带来危险。

    这是因为一支部队要达成“逃跑”共识的必要条件就是逃跑风气盛行……大家心里都有逃跑的想法,然后在某种环境和压力下由几个人提出,然后所有人一拍即合纷纷响应。

    但如果没有这种“逃跑”风气,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发现逃兵马上就当成所有人的面处以极刑。

    那么情况很快就不一样了……所有人都不敢有逃跑的念头,当然也没人敢提逃跑,即便有这个和想法也会强压在心底不敢付诸行动。

    久而久之,这支部队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风气、风格、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这也是英雄部队的兵虽然换了一波又一波,多年后一个老兵都没有但战斗力却始终能保持高水平的原因之一……每个加入的新兵都会传承部队的遗留下来的风气,而且不仅自身受影响还会影响下一代新兵,于是就一批一批的传了下去。

    第五步兵连,显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对逃兵零容忍。

    舒尔卡没说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声“继续努力”然后就离开了。

    索科洛夫原本还担心这种私刑会被勒令停止,但看到舒尔卡这样的反应后就轻松了下来。

    “所以,舒尔卡同志!”瓦列里跟在舒尔卡身后问“他们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舒尔卡反问。

    “第五步兵连!”瓦列里有些尴尬的回答“我无法指挥他们!”

    这的确是个麻烦事。

    私刑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权力集中在索科洛夫手里,身为营长的瓦列里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

    想了想,舒尔卡就回答道“放心,瓦列里!你正常的分配给他们战斗任务,他们会像其它部队一样努力完成的!”

    舒尔卡相信,索科洛夫是个聪明人,他这么做的目的绝不是集权,而是短时间提升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事实证明索科洛夫这种做法是很有效的。

    第82步兵团第三天凌晨就被派往“红十月新村”驻守。

    时间定在凌晨是因为苏军的战术通常是白天潜伏防守到了夜里反攻。

    换防时间选择在凌晨是为了部队更好的适应战场,甚至为了做好准备,有时还会提前几小时进入阵地与原驻部队交流一些心得。

    进入阵地后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召集主要军官开了一次短会。

    “我们的任务就不用多说了,保卫‘红色十月’新村!”米哈依尔维奇少校指着地图说“我说下大概的形势……敌人的战略目标依旧是马马耶夫岗!但‘红色十月’新村对敌人彻底占领马马耶夫岗至关重要!”

    原因不言自明。

    “红色十月”新村在马马耶夫岗正斜面侧后,因为有了它,苏军就可以在这一带布设炮兵直接轰炸马马耶夫岗侧面甚至正斜面。

    也就是说,只要天色一黑,苏军就可以依靠炮兵轻松的夺回马马耶夫岗正斜面。

    所以,“红色十月”新村的归属基本决定了马马耶夫岗的归属,而马马耶夫岗的归属又决定了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

    “德国人在这里投入一个步兵团!”米哈依尔维奇少校说。

    闻言军官们不由松了一口气。

    只有一个步兵团……虽说德军素质好战斗力强,但第82步兵团占据了地理方面的优势,挡住一个步兵团的进攻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接下来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的话却让所有人倒抽了一口凉气。

    “但他们却在这里投入大量的飞机进行轰炸!”米哈依尔维奇少校说“仅在‘红色十月’新村一带,平均每天就达到500架次!”

    500架次,这比整个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及东南方面军的空军出勤率还多得多。

    “没有坦克和突击炮吗?”舒尔卡问了声。

    “数量很少!”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回答“另外还有兵力不详的炮兵!”

    苏军没有制空权,于是对敌人炮兵的了解往往就是“兵力不详”。

    想了想,舒尔卡就说道“德国人很可能采取残破战术!”

    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所谓的“残破战术”,就是德军根本不跟苏军玩冲锋、巷战那一套,而是用战机和火炮与步兵协同将建筑一幢接着一幢的炸毁。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战术,因为这样一来至少大家都是在一片废墟中作战,不存在苏军拥有地理、防守、熟悉地形等优势。

    当然,这种战术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制造大量的废墟使坦克、装甲车等无法通过。

    问题就在于德军攻占“红色十月”新村的战略目标不是通过,而是摧毁隐藏在其中的苏军炮兵使其无法对马马耶夫岗提供火力掩护。

    于是德军就可以放开手脚轰炸。

    从这方面来说,德军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还是很明确的。

    最后,米哈依尔维奇少校说“上级的命令是,让第五步兵连驻守前沿建筑!”

    军官们互相望了一眼,知道这命令的意思……前沿建筑基本暴露在敌人的炮火和战机的轰炸之下,但它又不能完不派兵防守,因为这样一来敌人就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