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旌旗在线阅读 - 第96节

第96节

    更新时间:20121015

    其实乌桓峭王中意的投靠对象不是袁谭,而是袁尚,对于这些草原汉字来说,个人的武勇极为重要,而袁尚恰恰符合这一点,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只是袁尚失手被甘宁斩了,乌桓峭王这才下定决心投靠袁谭的。

    人家袁熙都有蹋顿投靠了,就算乌桓峭王靠上去也得不到重用。

    先不说袁谭和张辽在南皮僵持,李重带领三万大军攻破了成平县,就驻军不动了,原因很简单,李重也得到了乌桓峭王南下的消息,李重想要先解决了乌桓峭王再南下南皮。

    但李重又不能主动迎击乌桓峭王,河北地势平坦,谁知道乌桓峭王从哪条路线南下,一旦分兵驻守,李重怕被人家各个击破,五千弓马娴熟的乌桓骑兵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就算勉强胜了,也不知道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所以李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等……等到乌桓峭王和张辽交手之后,再过去捡便宜。

    一直等了十余天,李重的斥候终于得到消息,乌桓峭王已经顺着彰武县、浮阳县这条道路南下,这是一条最靠东方得行军路线,李重是不可能截住乌桓峭王的。

    李重立即命令廖化驻守成平县,自己领军南下围困南皮。

    廖化现在俨然变成了一个后勤总管,每次出战都是他总督粮草,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往来调配也变得井井有条,顶多是路途艰险之时,李重再给廖化配上一员猛将守护,甘宁、周泰都干过这活。

    这一次也一样,李重给廖化留了四千兵马,自己赶赴南皮去了。

    廖化简单的布置了一下,就留在成平县休息,这时廖化的随从李卓却前来求见。

    自从上次李卓推测出李重的心意之后,廖化就觉得李卓这个人很不简单,有心想要推荐给李重吧,又觉得李卓现在没什么功劳,只能暂时安置下来,不过有些大事小情,廖化都愿意找李卓商量一下。

    见到李卓前来,廖化就笑道:“文优有何事找我啊?”

    李卓抱拳道:“廖将军,此次主公将转运粮草的重任交付将军,将军一定要小心为妙啊,万万不可出了什么差错。”

    李卓这话说得就有些说教意味了,并没有一般下属那么恭敬。

    不过廖化好像习惯了这一点,并没有在意李卓的语气,反而笑道:“文优莫要担忧,此地距离南皮不过百里,能出什么问题,莫要多虑。”

    李卓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袁谭虽被张辽困在南皮,没有兵卒可以调动,但是乌桓峭王手中可是有五千骑兵呢,不可不防啊!”

    “那五千其并不是转道彰武、浮阳二县南下了吗,如何能截断我军的粮草呢?”廖化反问道。

    李卓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个消息是斥候报来的,但是谁又能保证斥候得来的消息就是真的呢?换句话说,斥候能一个个过数,查点乌桓骑兵的人数吗?万一乌桓峭王偷偷的分兵怎么办?”

    “不错……不错……是这个道理!”廖化这几年也渐渐沉稳下来,闻言立即点头称是,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李卓说的确实不错,乌桓峭王的五千骑兵完全可以分兵而行,骗过斥候很简单的,再说了,谁用能保证乌桓峭王只带了五千骑兵呢,只要有一千乌桓骑兵不在控制之内,廖化的粮草就休想安全的运到南皮。

    想了半天,廖化也没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来,这也不怪他,廖化本来就不是一个智将吗?

    “嗯嗯……有了!”廖化猛的一拍脑门,嘿嘿的笑出声来。

    李卓心中十分惊诧,难道廖化忽然开窍了,我可是想了一夜才想出一个办法呢,廖将军居然在顷刻之间就拿出一个主意来,看样子这主意还不错,难道廖化一直扮猪吃老虎,深藏不露到这种地步。

    所以李卓急忙问道:“廖将军莫非想到什么破敌良策了?”

    “没有!”廖化斩钉截铁的吐出两个字来。

    李卓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心中大骂,没想出办法来你说什么有了呢,一惊一乍的,难道你想吓死乌桓峭王不成。

    没料想廖化嘿嘿一笑,接着说道:“我的办法呢……就是你来想办法……有句话怎么说来的……劳其智……什么各显其能……还有什么……”

    李卓两眼一翻,终于听不下去了,也顾不得卖弄了,接口道:“廖将军不用说了,我的办法是这样的……”

    因为清水在成平县以东汇入漳河,所以从成平县到南皮有两条路线,一是渡过漳河,或者先渡过漳河,再渡过清水,李重选的是第二条路线,所以廖化也依照李重的行军路线运粮,这样一来也省得再修建浮桥了。

    这是廖化第一次运粮,数百辆粮车蜿蜒而行,艰难的渡过浮桥,来到漳河和清水的交汇处,廖化看到太阳偏西了,就招呼一声,全军就地扎营,明日再行军不迟。

    这个命令很正常,粮车上面装的除了粮食,还有一些大木箱,看上去沉重无比,自然不会走得太快,而且夜晚行军也比较危险,还是白天行军安全一些。

    接下来就是埋锅造饭了,不多时,河畔就升起缕缕炊烟,饭菜的香气飘出去好远。

    吃过晚饭,廖化也一副百无聊赖的摸样,靠着一辆粮车不知在想些什么,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天空等待着太阳落山。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远方忽然响起一阵战马的嘶鸣声,一阵嘈杂的喊话之声传入廖化的耳中。

    足足有上千乌桓骑兵顺着河岸杀了过来,而廖化手中的兵卒也不过两千人,根本挡不住乌桓骑兵的冲击,但奇怪的是,这些兵卒并没有丝毫慌乱的神色,反而一个个面露阴笑,就像刚偷了一只小鸡的狐狸一样。

    眼看乌桓骑兵就要冲到百步之内,廖化忽然大喊一声:“远道而来的乌桓兄弟,你们学会游泳了吗?”

    还没等乌桓骑兵反应过来,远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河水忽然暴涨起来,几乎在一刹那间,廖化脚下的河水就涨到膝盖位置。

    第二百一十四章敌我不分的毒计

    更新时间:20121016

    水火无情,汹涌而来的河水凶猛咆哮,携带者摧毁一切的架势,让远道而来的乌桓骑兵魂飞天外,一时间也不顾不得攻击廖化的兵卒了,高喊一声,四散奔逃。

    但乌桓将领底之才静海治愈却有些不解,廖化这是要干什么,同归于尽吗?就算大汉的兵卒熟悉水性,可以凫水,但你这两千来人总不能都会水吧。

    思索之间,河水就已经涨到腰腹的位置,底之才(乌桓人名)忽然发现廖化的兵卒都聚集在辆车附近,用手抓着木箱,更有甚者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和木箱捆在一起,底之才猛然间明白过来,但是已经晚了。

    河水上涨的速度太快了,转眼间就将乌桓骑兵淹没,廖化的兵卒也好不到哪去,一样被洪水淹没。

    但木箱的浮力派上用场了,十几名兵卒使用一个木箱,慢慢向水浅的地方游去,当然也有极少数倒霉鬼动作不够快,被汹涌的河水淹没,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点损失在廖化的意料之中。

    大汉的百姓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水性,但乌桓的兵卒就惨多了,他们几乎都是标准的旱鸭子,入水即沉的货色,除了一些幸运的兵卒没和战马被洪水冲散,剩下的都哭喊着沉入水中,在浑浊的水中留下帽子、皮囊什么的携带之物。

    乌桓将领底之才就是倒霉鬼,这家伙武艺不错,甚至比廖化还高一些,但武功高一点用没有,他一样不识水性,沉的比普通的兵卒还要快上一些,那是因为底之才身上穿的铁甲。

    所以这名在乌桓颇有名声的将领留在中原的痕迹只有……几个水泡!

    暴涨的河水来得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就归于平静,廖化坐在一个木箱上嘿嘿直笑,这仗打得太轻松了。

    那些逃过一劫的乌桓骑兵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累的口吐白沫,连躲藏的力气都没有了,廖化的兵卒早就得到指示,自行搜捕这些乌桓骑兵。

    战果极为丰厚,抓捕了一百多俘虏,问了下口供,廖化这才知道,出战的乌桓骑兵共有一千一百余人,也就是说有近千乌桓骑兵葬身漳河。

    此战不但剪除了乌桓骑兵的游击力量,更重要的是缴获了七百余匹战马,乌桓骑兵不识水性,马匹可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一般来说是不会被淹死的,廖化顿时风光了许多,相比之下丢掉的假粮草真的不值几个钱。

    回过头来看李卓的计策,真是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让廖化带着一批假粮草渡河,然后在河岸休息,然后就可以等待了。

    上游当然有人堵住河口了,只需等待乌桓骑兵来的时候放水就算完事大吉了,乌桓骑兵不来,那也就是就多等几天的事。

    此计唯一高明的地方就是敌我不分一起淹,乌桓骑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廖化会拿自己的兵卒做诱饵,中计也是必然的。

    示敌以弱,然后破之……这是李卓的核心思想。

    这一战廖化扫清了乌桓骑兵的外围力量,将战场控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问清楚在没有别的乌桓骑兵了,廖化一使眼色,李卓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低声吩咐几句,兵卒立即将乌桓俘虏打晕,扔到漳河之中……

    三日后,廖化将第一批粮草运到南皮,也借机向粮草推荐了李卓。

    大仗之中李重却面无喜色,只是冷冷的看着李卓,良久才沉声问道:“李卓,你是何方人士?”

    李卓立即恭声答道:“启禀主公,小人乃陇西郡漳县人士。”

    “嗯!”李重点点头,忽然死死的盯着李卓的眼睛,厉声问道:“你真名叫什么?竟敢隐姓埋名欺骗于我。”

    李卓脸色不变的答道:“小人不敢欺骗主公,小人确实叫李卓。”

    “有何人可以为证。”李重接着问道。

    李卓立即说出几个名字,不用李重吩咐,当即有几名亲兵前去查证。

    过了好一会儿,亲兵来到李重身边低声说话,证实李卓并无虚言,李卓确实有几名同乡可以证明,李重听闻却呵呵一笑,随即沉下脸来,缓缓说道:“李儒,想不到你居然隐姓埋名藏在本侯军中,有趣有趣……不知道你所图何事呢?”

    李卓低下头,恭声答道:“主公……小人确实不是李儒,主公……认错人了。”

    李重笑道:“那不如我叫高顺将军前来相认,如何?不过几日路程而已。”

    高顺此时正在界桥的广宗县驻守,所以李重才有此一说。

    李卓终于抬起头来,面露苦笑,低声道:“既然主公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哪小人也无话可说,却不知道主公为何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呢?”

    李卓这句话也就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李儒,帐中众人脸色大变,廖化更是用一副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李卓,嘴唇抖动,良久才叹息一声,跪倒在地,颤声说道:“廖化有罪,不知李卓……是李儒假冒,请主公降罪!”

    “哈哈哈……”李重一阵大笑,先让廖化起身,这才说道:“元俭快些起身,此事并不怪你。”

    李重确实没有怪罪廖化的意思,现在可是汉末时期,那有什么身份证,人rou搜索啊,廖化认不出李儒才属正常。

    又将眼神放到李儒身上,李重轻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李儒莫非以为你还能瞒过一世不成?想要瞒过本侯的眼睛,你还不够资格。”

    李重这话说道自信满满,帐中众人却感到十分正常,主公是什么人?那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赵云甘宁是绝世武将的人,还启用程昱于微末之时,天生慧眼,发现李儒是假冒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殊不知李重这话完全是吹牛,他那有什么慧眼,能猜出李儒的身份主要是因为他熟知历史,再加上运气的因素。

    通过回忆,李重知道三国时期并没有李卓这个人,当然李重不能确定这一点,不过李重的运气不错,他猜对了。

    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确定李卓到底是谁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李儒的战略眼光

    更新时间:20121016

    在这个时期,如郭嘉、荀攸、周瑜、贾诩,荀彧等人都已经各为其主了,不可能出现在李重的帐下,而没出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了。

    再刨去年龄不符的,可以选择的人就很少了,也就在有限的几个人之间选择了,其中嫌疑最重的就是徐庶和李儒了,徐庶有过改名的经历,但李儒自己说了,他是西凉人,军中的兵卒可以证明这一点,毕竟人的口音是不能变的,徐庶是河南人。

    最然李重有信心的是这个敌我不分的计谋,三国时期能用的出这么毒辣计谋的也只有贾诩和李儒了,简单的一个排除,那就李儒的嫌疑最大了。

    以上的推断有些漏洞,毕竟李重读的不是史书,而且史书也不一定正确。

    (书上记载李儒出生在144年上下,但推算一下,董卓是在192年死亡的,按照当时的描写,董卓死的时候应该40岁以上了,也就是说董卓应该在152年以前出生的,不然怎么收吕布当义子呢,同样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应该不会比董卓大吧,所以推断一下,李儒怎么的也应该在152年以后出生,也就是顶多40多岁,三十多岁也是有可能的,蜘蛛认为李儒应该和吕布差不多岁数。)

    总之李重很幸运的,连蒙带猜的猜中了李儒的身份,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儒、董卓这个名字太容易叫人联系到一起了,不说也罢,李重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

    既然李儒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么李重就要详细问问李儒所图为何了,李大官人自认为自己还没修炼出王八之气这种东西。

    结果李儒的回答却叫众人嘿然不语,李儒投靠到廖化的手下第一是为了隐姓埋名,第二是为了复仇。

    没错,李儒就是为了帮董卓复仇。

    杀死董卓的是吕布,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李儒却知道,吕布也就是一把刀而已,真正置董卓与死地的是王允和献帝。

    而李儒最恨的人就是王允,所以李儒一直在打听王允的下落,等到确定王允投奔了曹cao之后,李儒就投奔了李重,李儒此人眼光长远,在他的设想里,能跟曹cao一争长短的也就是李重和袁绍了。

    不过袁绍和董卓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自然不能投奔,那么李重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来南方的孙策也是一个好人选,不过李儒认为南方氏族林立,实在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路诸侯对献帝的态度,其中最不拿献帝当回事的也是李重,李儒眼光毒辣,当然看得出这一点来。

    至于李重也曾经攻打过董卓,那在李儒眼里真不算什么事,要按这么说,全天下谁没打过董卓呢。

    所以李儒很明确的表态了,我可以效忠李重,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杀王允,至于高顺等人,我可以和他和睦相处。

    李重立即就答应下来,在他的眼中,王允真算不上什么忠臣烈士,充其量就是一个用女人成事的小人。

    本来李重只是对王允不待见而已,绝对算不上鄙视,但是别忘了,很王允的不止一个人,还有一个绝世美女貂蝉呢,虽说貂蝉现在还没跟李重发生什么暧昧关系,但是色艺无双的貂蝉却是李重内府的常客,经常和蔡琰、甄宓等人聊天。

    言语之中自然要提及王允了,可想而知,貂蝉口中的王允自然是卑劣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