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贵人谋在线阅读 - 第171页

第171页

    但并不代表着要将武将打入尘埃。那些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盛景可不是靠文臣的几张就能够实现的。

    要是没有足够的武力保护,这些文臣们又怎么能在朝廷上为了一点小破事争吵来争吵去。

    她就是怕自己的孩子从小受那些嘴皮子利索的文臣洗脑。再加上赵祯的言传身受。教出一个看着仁厚其实懦弱的继承人。她可从来没有养过这样的孩子。到时候孩子没有憋屈死,她这个做娘的都要憋屈死了。

    赵昊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性子,于是接受了她解释。

    他上辈子作为皇帝也算是兢兢业业,留下了一片大好山河。这一辈子帝王心术,他倒是不需要再学了。那么在民间多待几年倒也无所谓。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苏沫就把儿子带在身边。让他熟悉自己手中现有的势力。

    母子两人配合默契,赵家的家业越来越大。对荆州和周边的渗透也越来越厉害。终于经过十年的布局,苏沫和赵昊母子俩高举大宋旗帜,将荆州,幽州,檀州,瀛州,涿州,顺州,莫州一举夺回。

    可以说是把契丹一半的土地占领了下来。

    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般的砸在宋,契丹和西夏的脑门上。一时间都在调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特别是宋朝和契丹,一个是被打的蒙圈,他们见到那些可以把他们的骑兵,城墙轰成渣渣的,据说叫红衣大炮的武器惊讶的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而且宋朝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猛了,杀起敌来比他们的勇士还不要命。他们用的战刀和他们的武器一碰,他们的武器就卷刃了。这简直就是欺负人。

    而且晚上大家不是应该都看不到的吗,为什么这赵家军的士兵晚上的战斗力比白天还强。

    一个是迷茫,他们大宋什么时候有这么一只厉害的军队了?他们自己怎么不知道。

    但是不管怎么样,白捡的便宜白捡谁不捡。反正就算他们说这只军队不是大宋的契丹和西夏也不会信。既然如此那就认下呗。

    赵祯将大臣们都召集到一起。

    “众位卿家,对此事你们可有什么想法?”赵祯问。

    “老臣倒是得到了一些消息,”庞吉的儿子就在前线,所以他们对那边的了解也会多一些。

    “这赵家军的领军将领叫赵昊,如今才十五岁的年纪。不但用兵如神,对地方的治理也极有手段,手下能人不少,这从七个州打下来后,就没出什么岔子可以看出来。绝对是文能定国武能□□的人物。”庞吉觉得要是能拉拢过来,对大宋绝对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赵昊已经手握七州土地,军强马胜。就怕会是一个隐患。”要是打起大宋的主意,以大宋的军队实力。恐怕难以抵挡。

    毕竟,他们这些年的对外战争基本上是输多赢少。能打下辽国大半江山的人,即使举着大宋的旗帜,他们也不得不防。

    “王相公多虑了,既然他要用大宋的名义,那么就表示对朝廷的宾服。若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寒了人家的心就不好了。”在韩琦看来,要是真的对大宋有不轨之心,那么打大宋的军队比打辽国的军队容易多了。

    现在恐怕不是打下辽国的大半江山,而是占据大宋的大半江山。

    “韩相公要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是那赵昊真的有不轨之心,那就是国朝存亡的危局。”

    于是几位相公有开始了争辩,你一句他一句足足说了两个时辰。最后赵祯综合所有人的意见,就是让韩琦带着封昭王的御旨去幽州会会这位少年英才赵昊。

    而边境也加强戒备,防止一些动乱。

    幽州

    “娘,过不了多久大概父亲那边就要派人过来试探我了。”赵昊认宋仁宗这个父亲人的毫无压力。苏沫表示儿子厉害厉害,不愧是做了这么多年皇帝的人。

    “有什么好试探的,见到你我他们大概也就都明白了。”儿子和他爹长得可以说是一模一样,都不用怀疑是谁的种。

    “只是到时候你娘可要回汴京?”他是绝对要回去一趟的,毕竟他的身份还是要认祖归宗的。

    “我回去的话还能回来吗?”苏沫倒也无所谓,只是来到这个时代,没逛过繁华的汴梁好像也很遗憾。

    “去留自然是娘亲说的算,而且曹皇后在娘亲待在汴梁身份尴尬,还不如和我一起在幽州。”反正他那个便宜爹还有十几年好活。他要把燕云十六州全部夺回来。

    “那行,我和你一起回去,把你尚姨也带回去。她在汴京还有家人呢。有咱们撑腰,也没有人敢给她脸色看。”苏沫知道尚优还是担心亲人的。

    韩琦作为天使钦差带着仪仗一路北上,越过边境线之后以为会看到因为战争而变得民生凋敝的景象。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看到却是生机勃勃的一座座城池。

    虽然比不得汴梁那般的繁华似锦,但也可以看出百姓的心是安稳的。打下一城一池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要短时间内让城中的百姓人心安定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这赵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这般厉害。”而且深得人心。恐怕就是他想要称帝也是会被百姓视为正统的。

    韩琦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对赵昊生出一丝警惕之心。这些年的对外战争实在是不能让他们有太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