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云梧摇头,到底不甘心,试探问道:“这样漂亮的行宫,定是花费了不少银两吧?”她似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托皇上的福,一路走来,我真是开了眼界,就是不知道这耗资该有多少……” “还以为你要说什么,怪不得一路上你时不时露出担忧之色,”乾隆失笑,他毫不在意地骄傲道,“不必担忧,如今四海升平,国库充盈,自然要宣扬和延续我大清全盛之势才是。” 乾隆说他有钱这个真的不是吹,他是真的命好,赶上了好时候,爷爷康熙打了好底子,哪怕晚年施行仁政,导致贪腐盛行,但雍正刚一上位就肃清了吏治,不知道抄了多少家贪官,更重要的是强行推动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些最难施行的改革,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再好接手不过的摊子。再加上土豆红薯这些高经济作物的出现,老百姓不再缺粮,人口翻倍暴涨,乾隆将雍正时期养精蓄锐积累下的战争潜力变现,疯狂扩张领土,极限时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不是说乾隆本身没有才干,反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会像乾隆一样这么会压榨商人地主和官员,比如他儿子就不行。虽然他奢靡败家,骄傲自大,但他能花也能挣,他修圆明园,给太后贺寿,六下江南,这都不是大头,在位六十年间,乾隆光在赈灾治水上头就砸了两亿五千万两白银,这还是在减免了两亿五千万两税银的情况下,另外还有军费开支一亿五千万多两,就这样,到他退位时国库还有六千多万两余银。 对云梧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近些年宫里头的吃喝用度变得愈发奢侈,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皇后份例里头的用水都是特运来的山泉水,孝贤那时候可都没有这种待遇。 可惜再英明的帝王也逃不过晚年昏聩和后继无人,看着如今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乾隆,云梧抽抽嘴角,真的很想打 爆他的狗头。 不能急,云梧想,以后慢慢找机会,看看有没有什么是自己能做的。 奉太后游览过西湖名胜,恰好到了孝贤皇后的三周年忌日,云梧领着嫔妃们,执侧室礼恭恭敬敬给孝贤行了祭礼。 乾隆祭拜完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云梧也懒得问,她来到书房找几本书解闷,却不防在书案上看到了一摞没来得及收起来的书稿。 云梧好奇看了一眼,只见最上头是一首悼亡诗: 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惊岁月信如流。 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 笔迹是乾隆的,悼亡的对象自然是孝贤皇后。云梧看着那句“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撇嘴,记得当初立后大典那几天乾隆也写过“六宫此时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这种句子,云梧知道了,只觉得心疼原来那位那拉皇后。 不奇怪原先的那拉皇后最后不愿意和乾隆过下去,都说活在记忆里的人是最美好的,对乾隆来说孝贤更是,那拉皇后一辈子都活在孝贤的阴影里——这要在后世,男朋友见天怀念前女友白月光多好多好,搁哪个姑娘能受得了?早分手了! 结果最后闹掰了乾隆说“她平日恨我必深”还不知道为啥……皇帝果真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云梧颇为不屑地翻到下面的诗稿,一看她便嘴角抽搐。即便没什么太高的文学素养,云梧也能一眼看出乾隆这些诗写得并不怎么样,大部分是类似于“今天朕到了这个县给这个县免了赋税朕真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这种流水账,直译过来跟发了条微博没啥区别。 说起来乾隆一生写的四万多首诗,没有一首入选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由此可见乾隆作诗的水平了……听说他越到晚年诗越烂,云梧腹诽,慧贤皇贵妃早年和乾隆红袖添香还赞过乾隆诗才,估计要是她看过这些诗,再厚的粉丝滤镜也碎了。 而且他光写烂诗也就罢了,写完烂诗还要像牛皮癣一样在收藏的名画上题,甚至要在古董文物上刻,被祸害过的无数书画自不必提,其他遭殃的宝贝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曾有一块 传了三千年的商朝玉璧,乾隆得了,喜爱异常,立马叫人往上头刻上了一首烂诗。 三千年历史的玉璧啊,云梧知道以后心头滴血,破坏文物是要判刑的! 日子就在游玩跟吐槽乾隆中过去,乾隆南巡除了视察河工,咨访吏治,巡查民情,还有一个目的便是笼络士大夫。江南多读书人,爱新觉罗一家子再怎么汉化,根底也是马背上的“异族”,开国之初在江南这种地方很不受待见,从康熙到乾隆,南巡的一个重要目标都是安定江浙,笼络人心。其中的举措包括参观书院,颁赐书籍等等,还有反响最好的增录生员,除了直接增加名额,乾隆还让士子敬献诗赋,取前几名特赐举人出身,授为内阁中书。 乾隆与当地官员士子宴饮的时候,云梧作为皇后,也要召见她们女眷,赐膳不算,还要和人家聊聊天,以示隆恩浩荡。所幸云梧不讨厌和外头人多说话,反而还聊得挺开心,这些女眷们见一国之母如此平易近人,也都由最开始的战战兢兢变得健谈起来。 这时轮到一位中年妇人,她先是行礼参见,神色激动道:“见过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