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邢夫人也不是傻子,略一沉吟,立刻明白了。

    她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却见王熙凤微微颔首。

    禅让大典可不容易。虽然是春天公布了消息,也下了诏令,说一切从简,可是礼部依旧兢兢业业地准备了大半年才准备齐全。等禅让大典举行的时候,王熙凤的孩子都生了,正在坐月子,直接就报了产育。

    而在这期间,亏空一事又被提了提,就是贾琏也说,也亏得他们归还得及时才没有被找麻烦,只是现在户部已经借不出银子了。

    王熙凤就知道,那几家坚持不肯归还亏空的,怕是又被记了一笔。

    果然,禅让大典过后没多久,新帝就下了诏令,启用旧员。

    这一次贾敏没跟着丈夫去扬州,自然也没死,她的一双儿女也跟着她留在京里,虽然体质差了一点,可依旧好好的,也就没有了贾雨村入林家做西席的事儿,更没有贾雨村拿着林如海的推荐信找贾政的事儿了。

    可以说,这一次贾雨村跟贾家没了干连,也不知道那应天知府之职最后给了谁,反而是贾琏,还真的得了官职。

    新皇也不是傻子,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培植心腹,启用旧员就是他的手段之一,第二件事,自然是想办法弄一个小金库。

    没办法,虽然他登上了皇位,可是内务府根本就不归他管辖,而想要做事,头一件,手里必须要有钱粮。贾琏虽然是贾家子弟,这一点让他有些膈应,可是当不得贾琏会经营呀!这两年,贾赦一家子一年几十万两银子的进项,他可是都看在眼里的。

    所以他想让贾琏帮他弄银子。

    可是跟贾琏谈话了一番之后,他改了主意。

    贾琏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rou有良心的人,他直接就跟当今皇帝说,他现在用的手段,用来经营他们家这样的小家庭是可以了,可是若是放在国家这个层面,这样的手段就有些拿不出手。

    贾琏还问皇帝,作为君王,他想把国家引领向何方。

    不得不说,带着些少年意气的贾琏直接就把皇帝问哑巴了。

    皇帝心中MMP。

    他心想:我现在就是缺人又缺钱!我需要对我忠心的臣子,还需要大量的钱!没有人没有钱,我就是一傀儡,什么事儿都干不了,还有可能丢了命!你这唧唧歪歪的,都是瞎扯蛋!

    可是表面上,新皇还要夸赞贾琏。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朝堂被太上皇把持,贾琏可以说是第一个向他进谏的人了,如果这个头没有开好,以后向他进谏的人只怕会越来越少!在太上皇不肯放权,以四王八公为首的权贵集团步步紧逼的现在,他如果翻脸,甚至会影响到他手里的实权。

    新皇就当着几位大臣的面,夸赞贾琏是个有想法的人,然后让贾琏去了户部,做了正六品的户部主事。

    贾琏身上原本有个同知的捐官,是六品的外官,国朝的官场上又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京官高三级。正六品的户部主事跟同知,在官位品级上是平级,可实际上却是高了三级。

    对于一直在候缺的贾琏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贾赦高兴得叫人买了几捆万响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大半天。

    至于王熙凤,则抓紧时间寻访教养嬷嬷。

    贾琏得了官儿,贾母王夫人那边就越发眼巴巴地巴望着贾政也能官复原职。可是这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新皇料理完外朝开始着手料理内廷了,王熙凤这边的教养嬷嬷都请到家开始细细地教导迎春了,贾政那边依旧一道旨意都没有。

    薛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进京的。

    新皇登基,他的女儿就成了公主,按照惯例要选些仕宦名家之女充作才人赞善,名义上是宫廷女官,实际上是公主的玩伴。不过,但凡心疼女儿的,基本不会乐意让女儿去宫里做这等伺候人的活计的。会打这个主意的,不是贾政王夫人这样的人,就是薛家这样,迫切需要振兴门楣的人家。

    其实单论薛家的门第,距离这个选拔还差一点。没办法,谁让薛家只是皇商之家呢?就是祖上出过紫薇舍人,那也是好几代之前的事儿了。现在的薛家面临的,就是薛蟠不争气,薛家生意日渐萎缩,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的现状。

    薛姨妈又下不了决心好好地教养儿子,只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丈夫精心教养出来的女儿能就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来拉拔薛家。

    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进京的路上就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到底是去王家还是去贾家。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薛家的宅子多年不曾居住,需要时间和人手打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京中的达官显贵多,他们薛家放在金陵是体面人家,可是丢到京里就是灭了也溅不起一个水花。所以,投靠亲友就成了必须。

    只是对比书信里冷冷淡淡的娘家嫂子和热情相邀的jiejie,薛姨妈最后做出了决定,直接去贾家。

    除了投靠之外,她还幻想着,最好能借贾母这个国公夫人的名头,给薛宝钗镀一层金,最好能送薛宝钗进宫为他们薛家光宗耀祖。

    薛家到贾政家的那天,王熙凤不在,可是她第二天跟着邢夫人去给贾母请安的时候就听说了,王夫人开了大门迎接薛家一家子,贾政还出席了接风宴给薛家全家接风。

    当时贾敏也在,听说后立刻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