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谋在三国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三章 新皇登基

第八十三章 新皇登基

    因为二个小皇子的失踪,直接导致了整个皇宫被当场公共场所一般,被翻了数遍。后来甚至演变成,整个洛阳到处都是朝廷的人。可怜一干大汉老臣,风尘仆仆的各路奔找。就连几近卧床的乔玄,现在都拄着个拐杖在洛阳找皇子。若不是口风严,恐怕整个洛阳都要知道,皇帝死了,皇子丢了。而普通人虽然疑惑,却也没一个敢开口问得。

    第二日清晨,吕恒便与曹cao分兵两路。以洛阳为中心,向南北两边扩散。一路上,两方人马见着人群便是盘查。一旦发现不对立刻就地捉拿,搞得周边商贩是敢怒不敢言。好在张让等人走的匆忙,并无完善安排。所以走的并不远,吕恒在洛阳不远处的芦苇荡,找到了二个小皇子。找到之时,二个小皇子,已经饿了一天一夜。刘辩虽然年纪稍大,可惜脑瓜子不太灵活,并不会照顾刘协。在吕恒找到二人后,吕恒便立刻安排二人吃东西。一路上不停的安慰二人。可能是真的被吓到了,这两个小皇子竟然一路上,紧抓着吕恒不放。甚至在回到洛阳后都不让吕恒离开。

    随后几日,吕恒每日来往于军营与皇宫。灵帝大行,新帝需要为大行皇帝守灵四十九天,另外加守孝三年。但一国之君怎么能跑去守灵呢?所以一般都是新皇守灵三天,九天不等。随后却是交由兄弟代为受孝,这样不仅避免新皇地位收到威胁,还保全新皇孝心。

    若按原来历史,刘辩登基因为经过诸般周折所以并没有这些仪式。当时大臣们,好不容易找到小皇帝,怎么还敢节外生枝。但是现在不一样,二个小皇子虽然也经历了被卷事件。但是现在可没有嚣张跋扈的董卓,此刻董卓可能才刚刚出发。就算到此也有数月时间,所以小皇子刘辩硬生生守了九天的灵。但是再久也是不行了,毕竟现在黄巾反复,若新皇不登基,天下必乱。

    其实汉代的登基大典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康熙比较特殊,顺治死后第三天就举行即位仪式)。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月初皇子辩登基,改元光熹,人称光熹元年。其实在古代,一般新皇帝继位,大多不是在年初继位,便继续使用上一个皇帝的年号,待来年开初再改元。期间,有的皇帝短寿,没来得及改。改元显示新朝新气象,不改有缅怀先人,不忘前贤功绩之意。但汉代有点奇葩。

    特别是东汉,自光武帝刘秀之后。很少有长寿皇帝,有登基不过年余的就好几个。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十三帝。一世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刘秀,字文叔,刘邦九世孙,父刘钦,母樊娴都。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公元36年统一全国。在位33年。死于公元57年,终年63岁。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其后诸帝却是出了好几个短命皇帝。像五世帝刘隆(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刘隆,刘肇子,养于民间。公元105年12月,年方百日即位,邓太后主持朝政。死于公元106年8月,终年2岁,在位8个月。史称殇皇帝。

    八世帝刘炳(公元143年~公元145年)刘炳,刘保子,母虞氏。公元144年8月即位,梁太后临朝,在位五个月。死于公元145年正月,终年3岁。

    九世帝刘缵(公元138年~公元146年)刘缵,刘炟玄孙,父渤海王刘鸿,母陈氏。公元145年即位,时年8岁,在位1年。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于公元146年,终年8岁。谥号孝质皇帝。十二世帝刘辩(公元176年~公元190年)刘辩,刘宏子,母何皇后。公元189年4月即位,同年8月被董卓所废,在位5个月。次年被毒杀,终年15岁。谥号少皇帝。其上数个皇帝,皆在位不过三年。更有三人未及弱冠,东汉因为外戚与宦官相斗,引发帝为之动荡,实在是令人目不暇接。

    一直到十三世帝刘协登基,东汉才停下如此动荡,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王朝覆灭,东汉用灭亡的代价才停下了帝位闹剧。如今正是世家摩拳擦掌之际,刘辩的登基可能便是世家与皇权的终结。

    按祖制,刘辩登基后需大赦天下,应诸侯贺表,并且由辅政大臣与太后共同掌权。碍与距离,再加上黄巾反复,刘辩一上来便是大乱的江山。所以刚荣升为太后的何太后,立马便得了左右大汉生死的大权。可惜大将军何进已死,否则此时便是何家的皇权时代。

    灵帝死前希望用外戚与宗室相互制衡,以达到培养刘辩的目的。可惜大将军以死,新鲜的宰相更是再前日病故。此刻大权在握的何太后,掌两宫之令,命天下之行。是真正可以“垂帘听政”了。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国君年纪幼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太后,所以辅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国君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国君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国君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一切事情最怕有成例,特别是在汉朝。一旦有先前之例,必会造成其后的模仿。满朝大臣已经默认了何太后掌权的事实,即使有不满者,也只是多帮了把黄巾以做反对。

    何太后,一上台,便是一连串的命令。先是夺宦官军权,令何进之弟何苗为执金吾,掌京畿禁卫。可能有多人不认识这样一个人,毕竟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其人出现。何苗,东汉末官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灵思何皇后同母兄。本为朱氏之子,故又称朱苗。其妹为灵帝所宠,立为皇后,他因以显贵,官河南尹。中平四年(187),破荥阳起义军,拜车骑将军,封济阳侯。他素不与兄何进同心,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被杀,其部将吴匡疑苗与宦官通谋,攻杀苗于朱雀阙下。

    此刻新皇年幼,何太后急需外戚力量相帮。不顾他人反对,擅自起令何苗为执金吾。随后更是继续何进做派,快马急催董卓率大军进京。希望用边军整肃黄巾之乱,而洛阳所建新军,却是只保留四尉留守洛阳。其它四尉则直接言派,征讨天下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