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
郑忽对泄驾的话只是笑笑。 此时的民众朴实,一般而言,只要统治者能拉的下架子,到田间地头走两遭,和民众说说话,了解一下民生疾苦,再出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基本上都会得到民众的拥护支持。 像后来伍子胥谏吴王夫差不要纵容越王勾践的时候就说,勾践这个人在越国问疾吊丧,肯定是心里憋着坏呢! 民众的容易满足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来说,封地内的民众对封君的归属感较强。 像汉朝时,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最后一次去长安朝见,祭祀过路神之后,上车,轴折车废,于是一群江陵父老哭着偷偷的说“吾王不返矣!” 汉时都如此,更不用说现在了。 所以,郑忽并未因泄驾的话而有丝毫的得色,他现在心态已经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收买人心了。 一群人跟在郑忽的队伍后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郑忽离开长葛前,强行命令民众种植冬小麦,此举与民意相悖,民众虽对郑忽谈不上恨,但多少还是有些埋怨的。 而现在不但埋怨无,反而见郑忽如见父母,要说其中没有原因那是不可能的。 当初郑忽离开长葛不久,管鲍二人便带着小麦种子回到长葛,令丞陈奚遵循着郑忽的命令带领着民众浇粪耕田种小麦。 分发耕具的时候确实引发了不小的sao乱,那可都是钱啊,三乡五里的豪长老财也没有这么败家的。 于是,有些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怪了世子。 等麦苗长出来以后,几乎所有曾经怀疑过郑忽的人都感到了羞愧。 这个差距太明显,下田里长出的麦苗竟然很少有枯黄之色,基本上都是翠绿翠绿的,而有些中田里的麦苗长势更是和上田里的麦苗长势无异。 很多人惊的都已经说不出话了,地力不单是保持住了,而且还涨了不少。 也由此,郑忽的民望再涨了一波。 没有人是傻子,郑忽在这件事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将长葛守备的兵器都熔成了农具,导致现在长葛守城的士卒连个像样的兵刃都没有。 也得亏原繁在农闲时一直cao练青壮,黑子又遵循郑忽的命令严加戒备,这才没有给西南棘泽的水匪寇盗以可乘之机。 不过,也是时候该剿匪了。 原繁帮助郑忽cao练青壮,却没有顺带着将匪寇给灭了。 归根结底,像原繁这种老官僚,分寸拿捏的极准,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事情。 他若是帮郑忽将匪寇给灭了,郑忽就少收一波民心士气。 以郑忽的能力又不是完成不了剿匪工作。 他实在没必要多此一举,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随着车马的缓缓行进,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头的活,跟在队伍后面,颇有些人声鼎沸,万人空巷的意味。 郑忽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一脸的从容。 同行的泄驾、公子辛丑、邓荒却是看傻眼了。 这得是对自家采邑内民众有多大的恩德,民众才会这样扶老携幼的迎接自家的封君。 邓荒更是小声的对公子辛丑问道:“公子可曾见过这种场面?” 辛丑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先前我在召陵,跟随舅父听讼时也曾见过类似的场面,却未有这么多人!” 邓荒难得严肃一回,“我听闻主上就封一岁不到!” 辛丑有些震撼,也不知道怎么将话接下去。 邓荒心中感慨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他家族三代经营邓城,他更是不要脸皮的四处筹粮以备饥年,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现在郑忽只就封一年的治理之功竟然赶上了他家族三代的经营之功,这个差距也忒大了点吧!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邓荒看着前面郑忽的身影,默默的在心中思索着。 离城越近,人越来越多,甚至也有不少城中的民众闻讯赶来,到车马近前便自觉的为郑忽一行带起了路。 人虽多,你现在所看的《郑王天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郑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