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都市小说 - 糙汉的乖仔小夫郎在线阅读 - 第50章

第50章

    做好饭才想起他们家好像没有大碗,雪哥儿说他家有,一溜烟就跑回去拿了。

    沈夏说下次一定要买一个大锅,和大碗。

    他们先吃,吃完再给那边送去。

    秀儿说沈夏炒菜的手艺真好,她自已炒茶比炒菜好,这也很无奈啊。

    雪哥儿赞同,他还是第一次在外面和别人吃饭,这种感觉真神奇,并说以后赚了钱,也请大家这么吃饭。

    沈夏给汉子那边送饭,雪哥儿秀儿跟着一起去,怕他一个人拿不走。

    汉子们一下子见到两个哥儿,一个姑娘都有些拘谨,还好他们放下饭就走了,沈夏留下,也没看着他们吃饭,只进房间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几人看见油汪汪的菜,眼睛都直了,每个大碗饭上菜都垒的老高,还有鸡蛋?都不敢动。

    田竹川随意端了一碗,说;“吃啊!你们还不饿?”自已大口吃起来,一尝味道就知道是夫郎的手艺。

    几人才端起来吃,上面是油菜,下面居然是大米饭,白白的大米饭,几人不免吃的热泪盈眶,恨不得把碗都舔了。

    沈夏在他们吃完了时走出来,说背篓里有茶水,让他们倒着喝。

    几人说好,谢谢夏哥儿。

    “你回去睡一会儿,我们今天应该能做好。”田竹川在沈夏头上摸了摸,羡煞旁人啊!

    “好,你们也休息一会儿别太拼了。”沈夏交代道。

    回去的路上,路过雪哥儿家,进去看了看安叔编织的篮子,差不多就是这么大。

    “安叔,我要很多,你一天能做出多少?”沈夏问。

    “一天差不多能做十多个。”安叔说道。

    “那价格我还是按照十文钱给,你看怎么样?就是我需要很多,怕你一个人吗,忙不过来,要是你知道谁会做可以一起来,我们还是一样的价格。”

    沈夏说完,刘安急忙推脱说,这个并不是什么多难的活,两人讲价,讲到最后砍了一半,他只收五文钱一个。

    小哥儿说就是需要抓紧些时间,他们能要几百个,刘安先想着自已晚上加点班也能做出来,现在是不行了,只好去叫了其他人一起来做,不能耽搁孩子们做事情。

    村里一下子像是活过来了,有了生机,这是里正在回家路上看到的场景,好像他们村子真的不一样了。

    沈夏现在要真的开始种蘑菇了,又急忙拿出书来翻翻,本以为他应该认真看着,结果睡得比谁都睡得香。

    一觉醒来,有些懵,捡起地上的书,什么时候才能遇见那个货郎?再在他手上淘一淘有没有更稀奇的东西。

    晚上只需要做两人的饭,想了好半天吃什么,小院里的菜已经长得老多,就是长得很乱,分不清是什么,没关系,长大了就知道了。

    时间还早先去田边转了一圈,田大牛看见他来了有些兴奋的给他介绍他种的粮食,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沈夏说让他自已悠着点,慢慢种,注意身体。

    老头说,自已身体好着呢,沈夏看出来了,自已的旱田他也给种上了,她和田竹川没想好种什么,他就帮着给种上了油菜,说到时候可以去油坊榨油,吃上菜籽油,小哥儿觉得这个不错。

    又看了看稻田,秧苗都长了三十公分左右,长势喜人,田里的水也多,他们田里的水都是山上的水,也不知道往哪儿流下来的多的流到了河里。

    在书上好像说有些地方会在田里养鱼,这种鱼可以帮着田里减少病虫害,还可以给田里增加营养,并把这件事情与田大牛说起。

    田大牛不信,说这么浅的水怎么可能养的活鱼,但是沈夏的话又让他犹豫,最后妥协一般说,要不抓两条鱼进来试试,反正也没有危害。

    当晚老头就在河边放了鱼篓,只是这些沈夏不知道,只有王秀英问他疑神疑鬼的干什么,他说捕鱼,但是又不见他拿鱼回去,又天天会带着鱼篓出去。

    第45章 田家买了牛车

    沈夏晚上给做了面条,加了鸡蛋的面条,吃起来嚼劲十足,田竹川吃了两碗。

    说今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做完,让他明天去看看可不可以,还说今天给他们结账的时候一个个都不收他钱,就说以后有事情还能不能叫上他们,说他家的饭菜太好吃了。

    汉子说肯定的,但是钱也必须拿着,哪里有做事情不拿钱的,几人谢过,兴高采烈德回去给家里人说,家里人都赞叹不已,没想到这两口子这么会来事,是好人。

    在他们看来给主家做事情,主家能给他们丰富一点儿的餐食,就是能看得起他们的劳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认可。

    家里人都说着,以后再帮着做事情也要卖力一点。

    小哥儿跟他说今天遇到他爹了,还把他们地给种上了,田竹川没发表什么意见。

    就是觉得小哥儿说在田里养鱼的事情,挺好玩的,想着明早上也去下一鱼篓,抓几条放进去。

    今天太累了,两人倒头就睡。

    后院的鸡鸭都长大了些,吃的更加多了,麸子也快见底,看来是时候去镇上一次,只是没有牛车,询问沈夏去不去,沈夏说去。

    出发前,田竹川把鱼篓下到河里,把沈夏的小背篓放进他的大背篓里。

    村里人去镇上都是背了一个背篓,这样要是买上一点什么东西就能直接背回去,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