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慕林在线阅读 - 慕林 第310节

慕林 第310节

    谢慕林还拿着朱瑞的信发呆,永平郡主就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她心情很好地告诉谢慕林:“我让芬姐儿和沅姐儿给我做了两笼新式糕点,都是我喜欢的口味。一会儿我带回去让我母妃尝尝,若是她觉得好,改日我就亲正下厨做一笼,给袁家送过去!做法和材料配比我都记下来了!”

    谢慕林笑着把信收好,瞥见门外侍立在台阶下的女侍卫比原先少了一位,想必是永平郡主把人留在了四meimei谢映芬院子的小厨房里。这样也好,有人盯着,糕点就更不可能出差错了。

    她对永平郡主道:“我这里还有好些糕点的做法,有南边的,也有北方的,都是这些年陆陆续续收罗来的。大多数我们家里都会做,其中有几十样材料易得又做法简单的,会放在我们姐妹几个在老家一带开的点心铺子里卖。不过在家里,糕点的做法繁琐些,没什么事一般不会轻易去做。郡主若感兴趣,回头我把方子抄一份给你,你回去看着学几手?在湖阴老家时,族里几位年纪大的长辈都挺喜欢吃我们姐妹做的点心,说是软糯好克化,又不会太甜腻,还有好几种用的是养生的材料,对身体有好处的。兴许袁家老夫人同样会喜欢,也未可知。”

    永平郡主果然有了兴趣:“好嫂子,那你就给我抄一份吧!我一定重重谢你!”

    谢慕林笑笑:“郡主不必与我外道,说什么谢不谢的呢?不过是几个点心方子罢了。郡主又不会拿去开店卖,影响不了我们姐妹什么,倒是托郡主的福,若有更多的人喜欢这些南方风味的糕点,我们姐妹说不定也能在这北平城里开家点心铺子,生意兴隆呢!”

    永平郡主笑道:“嫂子只管开去,反正我到时候是一定会光顾的!好东西还怕没人买么?”她看了看谢慕林手里已经重新封好的信,试探地问,“哥哥在信里都说了些什么?他给父王的信里说了好几件重要的事呢,也不知道会不会跟你提起?”

    谢慕林顿了一顿,决定只瞒下四皇子行踪这一件机密事:“萧二哥说……他如今不是萧二哥了,正式有了宗室名,改叫朱瑞了,封了永安郡王,只是关于他生母身份的记载出了些差错,让他十分不解。”

    永平郡主立时拍了桌面:“可不是么?!这件事我父王母妃也是生气得很!不明白皇伯父这是怎么了?!倘若是觉得哥哥没必要改认别人做生母,那直接把李姨娘的名字记上去就是了,偏偏那‘侍妾萧氏’的说法,又与李姨娘八竿子打不着!倘若是皇伯父认为,那位萧大小姐只配给父王做个侍妾,不能追封她做侧妃,那就点明了她的身份姓氏也成呀!偏偏只写个含糊的萧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是李姨娘被旧主家赐姓了萧呢!怪不得哥哥疑惑,父王母妃都生气无比!”

    谢慕林见永平郡主果然知道这件事,便也试探地问:“萧二哥可曾在家书里提及,京中对于他的身世有什么说法?比如太后娘娘和宗室里的几位长辈,明知道他的身世真相,也清楚原本宗室玉牒上是如何记载的,如今忽然有了改动,这几位贵人就没点想法吗?”

    永平郡主叹道:“哥哥倒是去向太后娘娘探过口风,太后娘娘说,是皇上劝的她老人家,觉得父王如今的好名声得之不易,平白无故地何必让他被人说闲话,指责他与曾经的未婚妻未婚生子?还有战时擅离职守的罪名……横竖萧氏就是那位去世多年的萧大小姐,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也没必要特特点明她的身份,引人注目。等到将来哥哥正式册封世子之位了,再把她从侍妾抬为侧妃便是。

    “如此一来,萧大小姐身后的尊荣一样不缺,只不过是不让外人知晓她到底是哪家的女儿罢了。太后娘娘还觉得,萧家如今与三皇子闹得不明不白的,又出了个萧琳,连累得家族也斯文扫地,确实不应该再让人嚼他家的舌头了,没得连哥哥的名声也给带累了。就这样也挺好的,萧家声名狼藉,原也不配沾燕王府子嗣的光。”

    太后一直以为萧明珠就是朱瑞的亲生母亲,并没有其生母应该是“侍妾李氏瑶枝”的概念,所以皇帝这么一说,她也就接受了,只当宗室玉牒上的记载没有大变化,只是隐去了“明珠”这个名字,顺便将萧明珠的身份降为侍妾,瞒下其家世出身,以免跟眼下名声正糟糕的萧家有所牵扯罢了。她还反过来劝朱瑞接受这个结果。朱瑞还能在太后面前替李瑶枝张目不成?没得反而触怒了太后,对李瑶枝不利,于是只能闭了嘴。

    可燕王与燕王妃的心情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一切真相,反而认定了皇帝这是违背了当初的约定。这既是对亲兄弟的背叛,也是对已故萧大小姐萧明珠的侮辱。燕王更觉得,皇帝兴许还盘算着,有朝一日要把“萧明珠”这个人追封为自己的后宫妃嫔,令曾经的情人永远都不会归属到其他男人的名下。

    燕王可以理解皇兄的想法,但皇帝如今大权在握,却迟迟未能给萧明珠一个名分,他那“有朝一日”要拖到什么时候?!难不成他迟迟不能下明旨,萧明珠就永远都只能无名无分地顶着别人的身份,埋葬在皇陵中不见天日不成?明明燕王夫妇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燕王府一家子日后也可以陪葬皇陵,让萧明珠葬在离皇帝不远的地方,皇帝也答应了,如今却忽然变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永平郡主小声对谢慕林说:“父王素来是不会违背皇伯父旨意的,但这一回他是真的很生气!还说要写密折上呈御览呢!母妃则想办法封锁消息,不叫李姨娘……静明师太知道这件事,免得她气出病来。可太后娘娘眼看着就要到北平来了,静明师太有抚育哥哥的功劳,说不定会被传召晋见的,天知道她会不会听说这件事?万一她有个好歹的,叫哥哥怎么想呢?”

    谢慕林怔了怔:“说得也是……”她之前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静明师太好象十分重视旧主萧明珠大小姐呀,连亲生儿子都要靠边站。

    永平郡主叹了口气:“如今只能想办法,找个好点的借口,让师太别去见太后娘娘就好了。其实太后到北平来,还是挺忙的。皇上发下了一大堆册封的旨意,打算把咱们燕王府旁支的宗室子弟封上一圈,这是天大的恩典呢!到时候北平城内定会十分热闹,希望太后娘娘看了热闹,心情大好,就把静明师太这个人给忘了吧?”

    谢慕林睁大了双眼:“册封的旨意?都有谁呀?”

    第1125章 恩赐

    永平郡主朱珮说了一大堆“朱xx”的名字,但谢慕林一个也不认识。

    这些都是燕王府历代的旁支宗室,世世代代积累下来,虽说还能得封高位的人不多了,可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因为种种原因,自打建紫竹院的那一位燕王去世,当时在位的承德帝过继了嫡亲胞弟来继承了燕王府,前者留下的几位庶子只被封了郡王爵位之后,就很少再有燕王府的旁支宗室受封正式的爵位了。

    这里头既有老燕王由于亲子兼祧坐了皇位,有意避嫌的缘故,也有皇家前后两代帝王对原燕王府血脉的刻意打压。当今皇帝忽然把这些几十年都没得过正式册封的宗室全都封了一圈,无疑是天大的恩典。

    这份大恩典赐下来,不但这些旁支宗室能得益,就连一直以来都在设法笼络前者的燕王,也能得到不少助益。

    很难说这里头是否有皇帝借机安抚亲弟弟的因素在,但皇帝旨意都定下来了,只等太后降临北平后,便可以召集众宗室前来领旨,燕王总不能代所有宗室婉拒皇帝的好意吧?那会害得他成为公敌的!因此,皇帝的恩典,已经注定要施在众位燕王府旁系宗室头上了。

    永平郡主提到这些宗室们,其中还在人世、年纪最大、辈份最高的,就是建紫竹院的那位燕王膝下的一位庶子,在兄弟中非长非幼,却是最长寿的一位。失去了对父亲王位的继承权后,他被依礼册封了郡王衔,但不是实封,仍旧在北平城里生活。

    由于他是个读书人的性子,心里便是有再多的不满,也不会公然骂将出来,而作为文弱书生又没能力对继任的燕王以武相抗,最终便只能用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对待燕王府的一切事宜——不参与燕王提议的任何活动,也不掺和任何反对燕王的活动,自顾自地关门闭户过自己的小日子,偶尔写几句酸诗文讽刺一下在位的燕王,但又不会公开宣扬自己的作品。由于他没怎么给燕王府添麻烦,也没怎么触怒过前后两任在位的皇帝,所以他的日子一向过得挺顺心的,该他有的东西,无论是皇室还是燕王府,都没缺过他的。

    这位老郡王目前年纪很大了,已经很少见外人,只有至亲儿孙才有见到他的机会。他说来是老王爷的兄弟一辈,是先帝的叔叔,因此在燕王府一系的宗室成员中威望极高。太后娘娘降临北平,只怕还要管他叫长辈,极有可能根本不会召见,只把他的儿孙后人传来赐了爵位便了事。

    周家的周三太太,其实就是这位老郡王的嫡女的嫡女——嫡亲外孙女儿——他本人没有嫡子,这嫡女便是唯一嫡出的后代了,身份与旁人不同。当日周老大人给前途正看好的三儿子求娶老郡王的外孙女,就有借这位老郡王威望的意思。无奈周三爷因事故落下了残疾,前途尽毁,这门婚事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政治意义。还好周三太太性情坚毅,与丈夫感情也十分融洽,并非因此而生出不和,反而相互扶持多年,始终恩爱如初。

    老郡王本身的郡王爵位,并不会有什么大变化,但他的几个庶子,几十年来都没获得过册封,唯一的嫡女也同样是顶着宗女的名头出嫁的,没有按照朝廷规矩册封县主。这一回,太后带来的旨意中,就给这位县主正了名。至于她那几个庶出的兄弟,虽然不能获封郡王长子的名号,却也有镇国将军的封爵可领,他们的儿孙则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等。周三太太由于是外孙女儿,没有爵位可领,但她的母亲成了县主,也连带的抬高了她的身份。

    老郡王的兄弟们,这些年都陆陆续续亡故了,却留下了许多儿孙,有嫡出的,也有庶出的。当中有人会被封为郡王长子,却不能继承王爵,但其他的人也有许多宗室将军头衔可领。哪怕不如王爵尊贵,朝廷的俸禄却不是假的。这当中固然有人因为才能出众,被燕王提拔做了官,也有人靠着私财或是妻子带来的嫁妆,过着悠闲的富家翁生活,但更多的是两头不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宗室“贫民”。有了头衔与俸禄,大部分人都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还有些人能顺势把自己的身份再涨一涨,顺道结门富裕的好亲,彻底改善生活水平呢。

    这些死的活的宗室,都得到了皇帝的恩典,朱瑞上京期间为之求恩典的那位重点人物——先帝嫡长子,已故燕王世子——自然也不可能缺席。

    据永平郡主说,皇帝追封了这位嫡长兄一个顺义郡王的爵位——不是实封,封地也很小,就在北平边上,但反正他已经死了,不可能拿到封地上的收入,封地的选址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这个郡王爵位最大的价值,在于确立了他在宗室中的定位与身份。

    顺义郡王原本是燕王世子,但在他被先帝赐死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被剥夺了世子的头衔,是以有罪的宗室子弟身份入葬的。他的妻子、女儿也因此被降了格。皇帝有意要赐恩与他,却不能改变先帝的旨意,重新恢复他“燕王世子”的头衔,更不可能追封他为“燕王”,那会影响现任燕王的威望,让他的侧室徐夫人有机会仗着他的名头作威作福。

    所以,他只能是顺义郡王,一个不再对燕王府有继承权的郡王。他的正妃洪氏也被追封为顺义郡王妃,女儿虽然不是嫡出,却破格恩赐了县主的名号,称“仁和县主”。

    “仁和”其实是顺义县境内的一个小镇,出产有限,就算把这个小镇的税银拿来全部给了仁和县主,她一年也拿不到多少钱。这个封号更多的是对她身份地位的抬高,让她终于不再是区区一个宗女的身份。她的丈夫也顺势成为了仁和县主仪宾,另有一份俸禄可领。在他被岳母徐夫人连累得失去了官职之后,能成为县主仪宾,他在家族中的继承人地位就能更加稳固了,不再担心会有后起之秀影响他的权威。他甚至还可以借此在京城谋一份闲职——只要他愿意离开北平这个家族经营数百年的地方。

    但这里头没有徐夫人什么事。

    郡王没有正式的侧妃,徐夫人也没有为丈夫生下儿子,无法争取“次妃”的头衔。所以,她就只能继续做“徐夫人”。若别人愿意,管她叫“如夫人”也行。

    追封的旨意一下,她的真正身份就清晰无比地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她再也无法打着燕王世子遗孀的旗号,向其他宗室控诉皇家与现任燕王对她一家的“不公”了。

    第1126章 建议

    谢慕林几乎已经可以想象到,徐夫人收到旨意时的难看脸色了。

    可她既不能拒绝这明显对亡夫与女儿有好处的旨意,更不能摆脸色表达自己的不满。皇帝不是顺义郡王生前的竞争对手,也没参与过谋害他的计划,反而还干掉了他的仇敌,变相替他报了仇,如今愿意追封他,还他一个身后尊荣,顺便还惠及他的妻女,就已经够厚道的了,一个小妾有什么脸说不满意呢?

    皇帝的旨意完全是按照律令与礼法写的,谁家追封堂兄还非得给堂兄的小妾也封个诰命的?没这个道理!再说了,你亲生的女儿不是都破格封了县主么?这就够皇恩浩荡的了。往后你再说皇帝对你们不公,说燕王府待你们不好,那可就完全不占理了呀!

    这些旨意颁布下来,燕王府的旁支宗室只会个个说好,个个说皇帝仁厚,顺义郡王生前的拥护者与同情他境遇的人也会大唱赞哥,就连徐夫人的女儿、女婿与亲家,也绝不会有任何怨言的。徐夫人注定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除了接受旨意,别无选择。

    皇帝还赐了已故嫡长兄一座宅子,当事人虽然亡故多年了,但他还有家眷,家眷可以继续住在这座宅子里,直到她去世为止。到那时候,宅子会被收回朝廷。皇帝其实一点儿都不吃亏,却能名正言顺地让徐夫人搬出燕王府,免得她继续住在燕王府里挑剔女主人,打探各种消息,寻机给真正的主人家添堵。

    倘若皇帝再做绝一些,给新封的顺义郡王过继一个宗室子弟,继承他的香火,那徐夫人就连最后一点依仗都没有了。眼下,她好歹还能享用皇帝赐给顺义郡王的钱财物品与宅第,毕竟她名分上仍旧是后者的家眷,只要女儿不跟她抢,她还是能沾点光的。

    谢慕林想明白了这一点,便立刻问永平郡主:“顺义郡王这算是得到平反了吧?既然平反了,那皇上会不会考虑给他过继个嗣子什么的?”

    永平郡主双眼一亮:“我父王母妃只顾着为哥哥生母的事生气了,还没想到这一点呢!回头我得回去提醒他们一声!倘若大伯父有了子嗣,宗室也好,北平本地那些承了大伯父生母恩惠的世家望族也好,便只会帮衬大伯父的正经后人去了,谁还理会徐夫人一个小妾呢?!”

    她在房间里踱步几圈,合掌道:“没错!这是个好主意!眼下皇上可能还没想到,又或是想到了也没功夫去理会,但这事儿我父王就可以办!燕王府旁支里那么多人,寻个辈份合适又心思清明的人,过继到大伯父膝下为嗣子,应该不难办到。父王若办得好了,别人只会说他好,就是大伯父与徐夫人所生的那位jiejie,也不会有什么话可说的。

    “她在夫家过得不好,固然有徐夫人作孽的缘故,但归根到底,还不是她没有正经娘家人可以替她撑腰么?!她又自小与我们家疏远,遇事只会找她娘去,并不来找我母妃,也就难怪她公婆丈夫随便拿捏她了。等她有了正经嗣兄弟,她的事便叫她嗣兄弟管去。就算是两亲家要吵架,那用不着我母妃去cao心!”

    永平郡主决定要劝父母,给顺义郡王寻个靠谱些的嗣子,还得有厉害能干的嗣子媳妇,能压得住徐夫人母女以及她们亲家的那一种!

    谢慕林笑着将她重新拉回到炕边坐下:“郡主别听风就是雨了,这事儿还得慢慢计划呢,不必急在一时。眼下皇上既然给已故顺义郡王赐了宅子,那是不是得先把宅子收拾好了,让顺义郡王的家眷先搬进去?”

    永平郡主听得笑了:“不错,这事儿是得先办!王府的人先去把宅子收拾了,等太后娘娘她老人家到了北平,颁下旨意,徐夫人就可以带着行李搬了!阿弥陀佛!这可是御赐的恩典!小伯娘断不能拒绝的!她带着她的人滚出了燕王府,我父王母妃就可以腾出手来清理门户了,省得她又胡乱安插耳目,无事生非!”

    徐夫人在燕王府边陲地界上有自己的院子,是老太妃在世时拨给她使用的。她本人也不常住在外头的私宅中,大部分时候都在燕王府里居住,吃穿用度都是走王府的账,叫燕王妃另给她拨钱。她这院子虽然另行开门,可以自由出入,不必事事经过燕王府的大门,但毕竟还是生活在燕王府的范围内。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私底下又没少捣鼓小动作,燕王一家日常度日,总觉得不自在。因此,永平郡主一听说她可以搬走了,将来也不必吃王府的、穿王府的,什么花销都要燕王妃来供给,心情都觉得松快许多。

    永平郡主还打趣谢慕林呢:“嫂子果然是福星,正准备嫁进来呢,咱们王府的灾星就先一步搬走了!可见哥哥坚持要娶你,是再正确不过的!”

    谢慕林脸微微一红,有些抗不住未来小姑子的打趣,只得支开话题:“咳,皇上赐的这座宅子,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是老宅子还是新盖的?皇上怎么会知道北平城里有这么一处宅第呢?”

    “定是哥哥告诉皇上的!”永平郡主并不在意这个话题,“这是王府名下的产业,挨着什刹海,宽敞通风,景致挺好的,充作郡王府勉强够格。去年母妃就叫人翻修整理过,原是想着可以给哥哥做个别院的,如今只得先便宜了徐夫人!嫂子与哥哥成婚后,还是继续住在王府里,不必往外搬了吧?省得将来册封世子的时候,还要再搬回来,太麻烦了!”

    去年才整修过的房子,只需要简单打扫一下,就可以搬进去了。燕王妃不必太过费事。只不过,她除了这一座宅子,还有别的房子要打扫呢。

    永平郡主并不介意告诉未来嫂子,关于四皇子与太后同行北上之事:“皇上还让哥哥在信里写明了四殿下在北平居住在何处,说是慈宁宫是太后娘娘的住处,他一个皇子不好住在那儿,让我父王把养心殿打扫出来呢!别人不知道紫禁城里的情形,也就罢了,我们家却是一清二楚的。这养心殿虽离慈宁宫近,却是帝王栖息之所。皇上特地点明要让四殿下住进去,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倒是不怕叫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知道呢!”

    第1127章 出继

    谢慕林听了永平郡主的话,眨了眨眼,试探地问:“四殿下果然要随着太后与长公主一家到北平来?怎么萧二哥没在信里提起呢?”

    永平郡主笑道:“嫂子别恼,论理,哥哥是不会有事瞒着你的,但这回事关四殿下的安危,皇上又有明确的口谕,哥哥才不好往外说,只在信里告诉了父王母妃和我。横竖我们也会跟你提的,他也就不必多此一举了。其实这又有什么呢?你又不跟京城的人通信,每天几乎都在家里,就是偶尔出门,也都是跟家里人又或是熟悉的人同行。你又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不能说,就算是知道了什么机密之事,难道还胡乱宣扬不成?

    “四殿下到北平来的事,只需要在路上保密。等他到了我们的地盘上,就是满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也不打紧了。谁还能在我父王的眼皮子底下,伤着他的亲侄儿不成?”

    这话就跟朱瑞在信里说的对上了。只是他信中语焉不详,谢慕林若想知道更多的细节,看来还要从永平郡主身上下功夫。

    于是她便尝试地问:“四殿下若只是随太后娘娘出行,也不是什么大事,为何要保密行踪?郡主先前提到了……什么别有用心的小人,莫非还有人欲对四殿下不利么?”

    “自打皇上显露出对四殿下另眼相看的态度之后,把他当成眼中钉的人多了去了!”永平郡主毫不讳言,“太子殿下就看他不顺眼,只是没有显露出要把兄弟干掉的意思罢了。太子殿下到底还是有点儿胸怀的,知道自己有三个兄弟,只要皇上不改主意,随便哪个兄弟都能取代他,所以重点并不在四殿下身上。至于二殿下,他已经定下要出继的事了,且还顾不上旁人呢!”

    谢慕林吃了一惊:“二皇子殿下……已经定下要出继的事了?不是废为庶人?”

    永平郡主撇了撇嘴:“皇上有时候对儿子挺狠心的,但有时候又会忍不住心软。他终究狠不下心肠来逼死亲生儿子,可留着二殿下在宫里,对任何人都没好处,所以把人出继了,反倒干净。二殿下要出继的那家是郡王府,前任老郡王上个月刚咽了气,老病死的,他的正妃膝下只有一女,早已出嫁了,另有个宠妾生的儿子,极得宠爱,自以为定能继承王位,这个把月里没少和他生母一块儿折腾嫡母。那正妃辗转托人,才成功把话递到了太后跟前,求得了恩典。

    “如今二殿下入继这家子做个郡王长子,身份是低了些,但这家子的嫡系成员都是老实人,又无财无势、人丁单薄,不怕会生出什么事来。正妃之女夫妻恩爱,当初还是林昭仪做的媒。哪怕是看在这门婚事份上,二殿下将来的嗣母与嗣姐都会对他多宽容几分的。”

    皇帝择定这家郡王府为二皇子日后生活的家庭,也是用了心的。二皇子生母刚刚去世,他一旦被出继,就没办法继续为生母戴孝了。可由于他未来的嗣父刚刚去世,郡王府上下正值热孝期,他完全可以服足三年丧。考虑到郡王妃母女俩对林昭仪的态度,二皇子的到来又正好阻止了庶子胡作非为,她们大约也不会太在意他私底下另外多供奉一个牌位吧?

    二皇子的出继仪式初定会在五月初举行。太后先一步离京,是不想看到亲孙子被出继,变成了远房侄孙。那家郡王府的血脉已经比较远了,往上追溯差不多可以追溯到承德帝的兄弟一辈,只是靠着曾经有过拥立之功,才多袭了两代王爵,否则早就沦落为宗室将军了。二皇子成为这家郡王府的嗣子,比起原本以为会被废为庶人的结局,自然是强了无数倍。但血脉远了,也意味着他一辈子都大位无望,甚至很难接触到拥有实权的宗室官职。若是走运的话,兴许能在宗人府里混个闲职吧?

    对于野心勃勃的二皇子而言,这自然不是他所期盼的结果。可对于关心他安危的人而言,这绝对是最好的安排了。

    永平郡主感叹了几句二皇子的未来,便迅速将话题转移到了三皇子身上,不再关注一个注定要成为远支宗室子弟的人了:“关于三殿下,有许多传闻,但都没什么明确的证据。哥哥倒是怀疑,四殿下在宫里遇到的几次事故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无奈没有证据就说明不了什么。他能说服皇上,让四殿下外出,已经费了不少力气了。”

    谢慕林忙问:“四殿下都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故?”

    这事儿就多了。

    四皇子有一回在皇城里练习骑术的时候,发现惯骑的马状态不对劲,多留了个心眼,没有骑着它快速奔驰,而是慢慢策马回到人群中,让教导他骑术的老师去检查马的状态。结果后者发现马鞍被人做了手脚,一旦四皇子催动爱马急驰,马很有可能会痛得闹腾起来,把四皇子摔到地上去。万一它再往他身上踩上几脚,那就不是受伤那么简单的事了,丢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皇子差点儿堕马的事还没查清楚是什么缘故,乔美人宫里又出了问题。四皇子经常去探望亲生母亲,乔美人总是会让手下一个宫人给他zuoai吃的点心,那日这名宫人忽发急病,没来得及做好点心就被送出宫去了,另换了一名宫人来给四皇子做点心。四皇子见这点心与平日不同,没有多碰,赏给了手下的小太监。谁知这小太监当晚就闹起了肚子,上吐下泄地,因有人怀疑他是时疫,便火速将人送出了宫去。但前后有两名侍从与点心有关,却犯了急病,四皇子自个儿也生出了疑心。

    乔美人那边秘密调查了新提拔上来做点心的宫人,发现她本身没什么问题,倒是给她打下手的一个“好姐妹”,宫外的家中忽然得了一笔横财,来历可疑。而在这次搜查行动中,皇帝也发现了自己身边有两名不大起眼的侍卫,家里都有成员新近被调职进了京西大营,也就是萧明德将军曾经执掌军权的地方,还升了职。这两名侍卫虽说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但他们拥有接近皇帝和四皇子的资格,不是十分可靠的人,是不可能得到近侍待遇的。

    皇帝因此起了疑心,担心真有人会对四皇子下黑手,这才狠下心肠,把小儿子暂时送出了京城。

    第1128章 主使

    忽发急病的宫人,有可能是凑巧得了时疫。眼下正值春夏之交,本就是时疫高发时节。

    乔美人宫中有宫女家里发了横财,也证明不了什么,兴许是正好走了偏财运呢?

    侍卫的家人高升进了京西大营,也有可能是巧合。毕竟侍卫家中也多半有军伍背景,这种人家的子弟会进入城卫军系统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巧合的事发生得多了,再结合四皇子爱马的马鞍被人做了手脚的情况,任谁都会觉得这里头有问题的。皇帝本就是个多疑的人,也难怪他会生出疑心来,火速把寄予厚望的小儿子送走,好腾出手来调查真相。

    谢慕林不知道这些“小事故”都是谁的手笔,兴许这个人还指望用一种不容易引人怀疑的方式,铲除掉四皇子这位最有希望成为新储君的竞争对手。可他的做法未免太过心急了。哪怕是借了“巧合”的名义,他露出来的破绽也太多了。一旦引起皇帝的注意,他还能顺利逃脱吗?有时候,皇帝未必需要什么确切的证据,只要圣意认定了一件事,不管他是罪有应得还是受了冤枉,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在御前侍卫身上动脑筋,更是大大的败笔。兴许这背后指使之人还没来得及利用这两名侍卫对付四皇子,可一旦皇帝身边的人被收买了,皇帝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安危——你到底是想害自己的小弟弟,还是想直接对老子下毒手呀?!

    皇帝是不可能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含糊其事的,等他调查出了真相,那背后之人就再也跑不了了!还肖想什么龙椅?能保住眼下的身份地位就不错了!尊贵如太子,还不是早已成了皇帝心目中的弃子,随时有可能被废?曾经风光如二皇子,也马上就要成为一户寻常宗室郡王府里的嗣子,再也没有出头的希望了。即使三皇子曾经很受皇帝宠爱重视,可论出身,他尊贵不过太子,受宠不过二皇子,又凭什么觉得皇帝会饶过他?

    谢慕林心里已经认定了四皇子身上发生的种种事故背后的罪魁祸首是谁,只是不清楚永平郡主对此有什么想法,就没有明白说出来。

    永平郡主不知道谢慕林心里在想什么,还在吐嘈皇帝的某些举动:“哥哥费了不知多少功夫,总算说服皇上点头了!真不知道皇上在犹豫什么?!就算没有发生那么多危险的事,只当四殿下是侍奉太后娘娘往北平走一趟,也不是什么坏事嘛!偏偏皇上迟迟不肯点头,非要祸事蔓延到宫里了,他才开这个金口!其实会做出这种事的人,不外乎两位殿下。三殿下为了给萧贵妃脱罪,已经顾不上别的了,倒是太子嫌疑更大些,可他不象是会做这种事的人,所以我更疑心是他背后有人替他出力。

    “太子妃没这个本事,那王氏也使唤不动人,依我看,还是曹家的嫌疑最大!皇上还是对曹家太仁厚了些,倘若曹家真想全身而退,就别袖起手来什么都不干,暗地里耍心计,还做着太子顺利登基后,他家又能卷土重来的美梦!应该让曹家去劝太子退位让贤!倘若太子不愿意退位,那皇上就拿曹家治罪好了。想要皇上不追究他家,他家得先拿出诚意来证明自己没有异心才行哪,不愿意这么做,那他家就是包藏祸心!”

    谢慕林见永平郡主的看法跟自己不太一样,忍不住道:“郡主怎么知道,这事儿不是三殿下做的呢?兴许他见萧贵妃脱罪无望,就打着先把四殿下除去,太子被废已是定局,最终得益的就只有他了。一旦他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皇上还能继续追究萧贵妃的罪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