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275节

大秦嬴鱼 第275节

    秦鱼笑道:“今年需要用到的爆火翻了不止一倍,工室除了爆火,又研制除了烟火,用于新年祭祀,硝石就有些不够用的,大匠令报到我那里去,我便出来看看今年硝田产量如何,需不需要从别地调配。”

    爆火就是炸的很响的爆竹,烟火就是烟花,都是生产炮弹时实验出来的残次品,不能用于征战,用于娱乐足够了。

    今年活动庆典众多,规模也大,奉常那边便上书用爆竹和烟火祭祀天地,彰显秦国充沛的武德。

    这不,少府管辖的各大工室便都开始忙活着造更多的爆火和烟火,栎阳工室可是秦鱼的老巢了,秦国的第一批钢铁就是在秦鱼的主持下在这里炼成的,现在他回栎阳老家,有事没事的就会来此巡视一番。

    秦王政听说了之后,也很认真的巡视了这一片硝田——公厕,然后被秦鱼给拉走了。

    就是一个公厕,看过是怎么取硝的就行了,用不着一直钉在这里。

    秦鱼请秦王政他们去一个小店铺里面吃汤饼,汤饼就是各种面条的总称。

    店铺老板认识秦鱼,见他带着一溜的大小伙子来便热情的招呼道:“哟,公子您今日有空带小辈来吃汤?”

    这人是秦鱼在栎阳西乡老家的邻居,算是看着秦鱼长大的,秦鱼为人又和气,不以身份压人,是以他对秦鱼少了一些惧怕,多了些邻里间的亲热。

    说起来这做汤饼的方法还是他从秦鱼这里学去的呢,估计全秦国吃汤饼的方法都是从他这里传出去的,是以他做的汤饼,绝对算是头份老字号了。

    秦鱼笑道:“给我来一份面片汤,”又对秦王政他们道,“你们要什么样的自己点。”

    秦王政要了拉的很细的拉面,蒙恬则是要了切的宽宽的面条,白药师要了面疙瘩,王孙谦看了看,选了跟秦王政一样的细面,还有其他人,也都随自己的喜好选自己喜欢的面。

    不一会,热烫的汤饼端上来,秦鱼从陶罐里舀了一勺rou酱搅拌在汤里,内心哀嚎,这要是有辣椒就好了,嗦面怎么能没有辣椒呢?

    辣椒才是嗦面的灵魂啊!

    秦鱼安慰自己,快了,很快秦国就能有辣椒了,他听说,蒙

    嫣和那边已经开始组织海船一路向北,沿着海岸线去探索北方大陆了,只要到了白令海峡,一峡之隔的东面就是美洲大陆,到时候,土豆、玉米、南瓜、红薯.....还有他心心念念的南美洲的辣椒和番茄就都有了。

    嘿,等打通了通向美洲的航道,他一定要坐船去美洲大陆探索一番,不知道现在的美洲大陆有没有原始人居住?

    应该是古印第安人吧?

    吃完热汤饼,众人精神一震,继续在栎阳各大市场里闲逛,秦鱼遇到了好几个老朋友,现在已经是大商人的乌氏倮就在市场内闲逛,与秦鱼和秦王政他们遇个正着。

    乌氏倮激动上的上前见礼,他是见过秦王政的,在市场内见到常服的秦王政也很配合的叫了声:“主君。”

    秦鱼问道:“你不是去参加牲畜科考课吗?怎么有时间来闲逛?”

    乌氏倮笑道:“考课的事有吾家长子和族人们看着,我来这里逛逛,看能不能淘换一些稀奇东西,好敬献给大王。”

    说罢,还对秦王政恭敬低头,算是行礼。

    秦鱼明了,乌氏倮能将牲畜生意做遍整个西域、河西走廊、陇西和北地郡,靠的不仅仅是他经商的头脑,还有咸阳这边的支持。

    是以每年他都会亲自来咸阳向秦王进献珍宝,顺便做生意。

    众人且行且住,逛了一天脚都走疼了也才逛了一两个里,又在市场里用过宵夜之后,众人才不得不回宫歇息。

    第二日第三日又四处闲逛了两日,终于等来了最终的决赛。

    决赛没什么好说的,左不过得胜者接受秦王政的亲自召见,不仅有赏赐,还获得了去庸城参加国朝大祭的机会。

    各种祭祀活动之后,秦国迎来严冬。

    按说现在正是历史长河中难得的气候温暖期,秦岭地区的沼泽地都还有大象出没,但近两三年来,秦鱼却是明显的感觉到关中的冬天有变冷的趋势,就是冷一年暖两年,然后又是冷两年暖一年这样子,总是每个定性。

    今年就是寒冬,不仅气温降的早,霜冻也很严重,好在现在的秦国并不缺御寒措施,至少家家有存粮饱腹,有火炕、有煤球取暖,外出也有棉衣穿,实在贫寒的还有官署的借贷关怀,想要冻死饿死还是不太容易

    的。

    度过严冬,就是春耕,春耕之后是夏收,夏收之后是秋收和秋耕......

    就这样周而复始,一晃就是三四个年头过去了。

    秦国在这几年中清明吏治、鼓励农耕、发展商业、储存粮草和刀兵、大力培养和收拢人才,全力推行郡县制,加强地方和咸阳的沟通联系,迁部分豪强到关中和蜀地,消除地方上的顽抗力量......

    秦国正在迅速的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继续东出。

    这个时机来的让人猝不及防,更是人心惶惶。

    这一年,秦国整个夏季几乎没有下一滴雨,无数的禾苗庄稼在田地里枯死,整个关中大地一片接一片都是龟裂干涸的泥土。

    渭水上游最窄处几乎断流,其他小股支流更是裸露出河床,为了抢夺有限的水源,关中各地多多少少的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械斗。

    如果咸阳不拿出相应的措施出来应对此次旱灾,今年秦国很可能会陷入全民□□中,也会多出许多刑徒和隶臣妾。

    治粟内史道:“秦国向来是藏富于民,即便今年没有收成,以各家各户窖藏的往年粟米、蓄养的家畜以及积蓄的钱财数量,无需动用粮仓储备,也足够民间度过此次粮荒。”

    此次受灾只是关中地区,函谷关外的其他郡县受灾不严重,三川郡和南郡这两个地方水网密布,更是如常。但他更倾向于关中百姓自己就可以渡过今年粮荒。

    御史大夫王绾道:“粮荒可以解决,但闲于农事的百姓无事可做,未免有寻衅闹事之忧。”

    公子傒也道:“内史范围还好,上郡和北地郡已经有械斗祸事传来了,不得不防啊。”

    秦王政一脸凝重的询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众人对视一眼,公子傒先道:“给当地乡军下令,加强巡视,严禁百姓私斗,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公子傒说的严惩不贷绝对是严刑峻法中的酷刑。

    治粟内史道:“可以现在就从三川郡和南郡调集粮草入咸阳,应对意外发生。”

    他这个建议平平的很,说了相当于没说,秦国民间和官方到底存了多少粮,他这个治粟内史非常清楚,今年关中即便没有一粒粟的产出,秦国也不会缺粮,顶多

    国库多损耗一些,百姓勒紧裤腰带饿上一顿两顿的也没什么。黔首嘛,谁还没挨过饿?

    御史大夫王绾也给出了对策:“派出监御史巡视四方,严查当地趁机兼并土地收揽私财的豪强贵族,一经发现抄没家产,以儆效尤。”

    正好赈济当地灾民,省的咸阳这边拨粮了。

    少府令也出列,道:“渭水三年一疏浚,今年虽然才是第二年,但也可趁此良机...咳咳,趁此机会好好疏浚一下,还有沟通泾水和北洛水的河渠修建进度一直缓慢,也可趁机加快进度,看看能不能一举完工。”

    枯水季正是修河渠的好时候,今年大旱,固然对禾苗和百姓不友好,但河道干涸,正好大肆修修补补一番,等到干旱过去,雨水重新汇聚,这样大修后的河渠能一下用上好几年呢。

    治粟内史皱眉:“这样的话,就要多征劳役了......”以秦国现在征劳役的常例,征劳役耗费的是国家存粮,在此粮荒之季,治粟内史并不想开仓。

    ......

    各大臣都从自己的实际职务出发,献出了良策,围坐在一起的郎官们奋笔疾书,将大臣们针对此次旱灾的政策都给记录下来。

    最后,所有人的视线都看向上位侧坐的安平侯。

    今年关中粮荒是必然的了,秦鱼道:“诸君所献之策已十分详实,孤再添一个:仿照六国王宫兴建咸阳宫殿群”

    群臣大惊,大宗正出言道:“正是粮荒在即,民力疲乏之时,此时既要疏浚渭水河道,又要兴建宫殿,同时征发这么多的劳役,会不会太过靡费?”

    秦鱼纠正道:“不是只疏浚渭水,还要同时拓宽河渠,加快修建沟通泾水和北洛水的沟渠,若是当地有需要修建的田渠也可报上来,趁机加紧修建。”

    “这......”

    朝臣们面面相觑,但也有若有所思的,汤榆和谈鸣都同时上前一步站出,两人对视一眼,汤榆笑笑退后,将发言的机会让给了谈鸣。

    谈鸣对汤榆拱手致谢,然后站出来道:“昔日齐景公时齐国也曾发生了□□,为了解决齐国此次危机,当时的齐相晏子便请求向民众发放粮粟,齐景公不许,晏子便请求为齐景公征召民夫修建楼台殿宇,此殿宇修建了整整三年,征召民夫无数,让齐国庶民渡过了那次饥荒。臣斗胆猜测,安平侯是想借先贤之法,借用赋闲在家的民力,为大王修建殿宇,为秦国兴修水利,这样,黔首有粮吃,有工做,就不会聚众斗殴,国家就可平稳,于此同时,大王也获得了华美的殿宇,秦国也有了便利的水利,一举三得。”

    秦鱼笑道:“不错,君之言正是孤之意,诸君以为如何?”

    众大臣嗡嗡嗡的商议了起来,有支持的,自然也有不支持的,觉着秦鱼此举动作太大,秦国今年肯定是粮荒,明年呢?后年呢?

    秦国能一直入不敷出的支撑这么久吗?

    秦王政也很好奇,趁大臣们议论的时候,问秦鱼:“叔祖怎么突然就想着要修建宫殿了?”

    秦鱼笑道:“大王如今已年至十七,该开始扩修宫殿,迎娶妃嫔,开枝散叶了。”

    啊这,叔祖,您是认真的吗?!!

    第235章 应对

    给秦王政修宫殿娶妃嫔只是一个玩笑借口,实际原因是渭水北岸的咸阳宫历经百一十年,早就需要大修了。

    秦献公迁都栎阳,命大臣修建了栎阳王宫,后到秦孝公,他要迁都咸阳,便命当时的大良造卫鞅督建了现在的咸阳王宫。

    但凭空修建一座宫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建完成的,秦孝公临终前咸阳王宫都没有建完,新即位的秦惠文王都没有个正式的王宫来处理朝政,接见各国使臣。

    秦国居然都没有一座像样的王宫来供君王居住,这在当时受到了诸侯各国的鄙夷,于是秦惠文王便在渭水南岸仿照楚国的章华宫的样式修建了章台宫。

    现在秦国的章台宫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渭水北岸的咸阳王宫修建完成后,这里就成了秦惠文王、宣太后、秦昭襄王三代掌权者长居之所,章台宫也就成了别宫。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章台宫建成背景原因,此后章台宫便经常用于接见各国使臣之所,比如秦昭襄王时蔺相如献和氏璧就是在章台宫,外国使臣苏秦向楚威王介绍秦国的时候也是说“......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后来楚怀王被骗入秦也是住在章台宫,后更是在此囚禁致死。

    因为是别宫,是君王偶尔来居住散心之所,是以章台宫时不时的就会扩修,建造新式的宫台楼宇以供君王赏玩。

    尤其是秦昭襄王后期,章台宫曾经一度推倒重建。

    因为那个时候秦鱼给国府增财无数,秦昭襄王的小私库更是满的都要溢出来了,装金银财宝的府库更是建了一座又一座,加之随着煤炭的深度提炼和全面应用,窑炉的温度急速提升,烧窑成本的降低和高出窑率让大规模的烧制可以埋在地下的大型陶管不再是问题。

    这有钱有闲又有新的技术加持,再加上白起在三晋之地屡建战功,俘虏无数,秦昭襄王连征召民夫都不用,就有大量的人力给他修宫宇。

    新修成的章台宫不仅地上宫殿华美壮阔非常,地下用粗陶管铺设地下排水和取暖网络更是四通八达,秦鱼还在此建了一座占地不小的温室,温室的屋顶和墙壁有三分之一都是镶嵌的大块玻璃,用于冬日里培植花卉和种植绿色蔬菜。

    所以,新修成的章台宫非常适宜游玩和居住。

    至于有钱为什么不去修咸阳宫,而是大力修建章台宫,是因为历经百十年的发展,咸阳宫作为咸阳都城中的主要建筑群体,已经是一座非常成熟的宫殿群了。宫殿群周围不仅有官署,还有王公宅邸,不远处还有用于行军、行车等进行国朝活动的宽阔场地,以及围着王宫修建的大片民居和用于王宫服务的大小工室。

    想要整修咸阳宫的成本太大了,也太麻烦了,是以君王们若是想要新的华美宫殿,宁愿去场地空旷的渭水南岸新建,也不想动咸阳宫。

    但这种情况同样截止到秦鱼进入咸阳之前。

    在秦鱼随着秦昭襄王住进咸阳宫后,咸阳城也有了新的规划。

    他先是按照新的城市建设标准主持扩建了咸阳城,慢慢的迁徙旧城的咸阳百姓去新城区居住,一来这样可以提高咸阳百姓的幸福指数,二来可以重新分户,编纂户籍,增加税收,三来,就是可以彻底的普查百姓身份来历,清理窝藏的身份不明的盗匪流民之徒,进一步提高咸阳城的安全指数。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现在将近二十年过去,咸阳城一直都在改变,城市规模更是早就扩建了不止一圈,城内也是旧貌换新颜,反倒咸阳王宫成了最老旧的所在。

    老城居民被迁走,老旧的夯土茅房被推全部推平,咸阳宫附近空旷了不止一里两里,但也没让土地平白空着的道理。

    这些空地除了规划出新的用途之外,就全部都开垦出来,种上作物,有从西域运来的新品种,也有本地的粮食蔬果,其中在有一小溪流的那一片,更是种了大片的花圃,作为咸阳宫新的附属宫苑,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成了咸阳城中的一大风景。

    现在,有钱有闲有空地更有大量的劳力可以征召,扩建修葺咸阳宫的时机到了。

    秦鱼建议,不仅要大修老旧的咸阳宫,还要拆除一些不必要的小宫室,仿照六国王宫,修建新的地上宫殿群,至于地下管道,更是要大动,他是想一次性为秦国一劳永逸的修建下一个百年宫殿群。

    朝臣们对于要不要大修咸阳宫殿群展开了细致的讨论,首先就是砍伐大木的问题,现在渭水水位下降,砍伐的大木不能顺水漂流而下,光靠人力车马

    拖运绝对是不行的,成本太大,还不一定能成功拖过来。其次,人力问题,疏浚渭水和加开修建泾水-北洛水长渠(正在修建的郑国渠)是首要工程,征召的民夫要先满足这两个大工程,才能有余力去修宫殿。第三,财力问题,这个有商会和治粟内史计算裁夺,同样要先满足水利工程,再满足修建宫殿。

    综上,要修宫殿可以,咱先提上日程,但不能是现在。